鸡传染性腺胃炎及肌胃炎的防治
导致鸡腺肌胃炎发生的原因 鸡腺肌胃炎怎么办

导致鸡腺肌胃炎发生的原因鸡腺肌胃炎怎么办
肌腺胃炎是肉鸡养殖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尤其在夏季该病在鸡群中发生得更为频繁,因为高温高湿的天气环境给肌腺胃炎提供了温床。
鸡群得了这种疾病养鸡户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鸡群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会后悔不迭。
达龙腺肌胃康,鸡腺肌胃炎的克星。
鸡腺胃炎如何治疗?鸡腺胃炎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鸡传染性腺胃炎,目前在肉鸡养殖上这种鸡腺胃炎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
今天一起来了解下鸡腺胃炎的发生原因:
1在饲养雏鸡的时候,早期育雏管理不善,这将直接影响到腺胃的发育,同时也是腺胃炎发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2雏鸡在孵化的时候霉菌感染,在长途运输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腺胃和肌胃的早期发育。
3很多人都认为肌胃腺胃炎的病因是“网状内皮增生症、肉鸡肾传支、肉鸡新城疫、感冒”等,其实并不是。
霉菌毒素才是本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肉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它对肉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传染性腺胃炎由传染性腺胃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所以在饲养管理方面要做好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特点1. 传染途径:传染性腺胃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存在于感染鸡的粪便中,而健康鸡通过食用污染的水、饲料或接触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2. 发病季节:传染性腺胃炎在全年都有可能发生,但通常在春秋季节发病较为常见。
3. 潜伏期:潜伏期短,一般为3-5天。
4. 临床症状:传染性腺胃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粪便中带血、腹部肿胀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厌食、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等现象。
5. 传染性:传染性腺胃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鸡只到出现症状之间的传染性很强,因此一旦有鸡只出现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其他鸡只。
二、鉴别诊断传染性腺胃炎的鉴别诊断主要通过病原学、病理学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1. 病原学检查:通过病原学检查,可以检测出传染性腺胃炎病毒的存在,包括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和鉴定等。
2. 病理学检查:传染性腺胃炎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腺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胃壁变薄,严重时可见溃疡等改变。
3. 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鉴别诊断,包括食欲不振、腹泻、粪便中带血、腹部肿胀等症状。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对传染性腺胃炎进行鉴别诊断。
三、防控措施针对传染性腺胃炎的流行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饲料和饮水,控制鸡只的密度,减少感染的机会。
2. 疫苗接种:定期进行传染性腺胃炎的疫苗接种,提高鸡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4. 抗感染:在鸡只发病时,可以采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减轻症状,提高治愈率。
5. 加强消毒:定期对鸡舍、饲料和饮水设施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病原体,预防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生。
40日龄的鸡得腺肌胃炎是什么病 怎么治疗鸡腺肌胃炎

40日龄的鸡得腺肌胃炎是什么病怎么治疗鸡腺肌胃炎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近几年来对养鸡业的危害比较大也比较
明显的一种疾病。
由于很多未知的原因,腺胃炎的病症和危害性并不像发现之初那样轻微了。
腺胃炎感染之后,并不会造成太多的鸡死亡。
主要是对染病鸡后期的生长繁殖有巨大的影响,这些鸡会表现生长缓慢,消化不良等症状。
并且会影响到整个生长期,一直到出栏为止。
鸡腺肌胃炎的预防方法
(一)有的鸡群首免后即可发生肌胃腺胃炎,应在免疫后使用达龙为康,连用5天。
冬季应提升鸡舍内温度,可阻止腺肌胃炎的发生。
(二)肌胃腺胃炎的发生与饲料的霉变有很大关系,如日粮堆积过久,如鱼粉、玉米、豆粕、维生素、预混剂等的霉变等,常发该病鸡场一定要注意日粮的保存以及不适用霉变变质的饲料。
鸡腺肌胃炎病的防控

24养殖园区鸡腺肌胃炎病的防控胡积霞(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腺肌胃炎病是家禽饲养过程中一种常见消 化道疾病,病灶主要集中在腺胃和肌胃,通常为 地方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高温高湿季节 发病率最高,呈现慢性发病的特点,鸡场一旦出 现该病,造成的隐性损失较大。
为了能帮助大家 科学地对该病进行防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 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发病原因目前造成腺肌胃炎的发病原因业内还没有 统一意见,更多人认为是由综合性的因素共同 作用引起的,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霉菌毒素引发,霉菌毒素种类较 多,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 2 毒素、呕吐毒素以及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毒素 除了吸收人机体后造成鸡中毒之外,还对黏膜 有破坏作用,包括胃黏膜、肠黏膜等,黏膜细胞(上接第22页)使用劣质鱼粉和霉变玉米等不合格、 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原料;科学配方,保证各种营养素 的全面均衡搭配,防止过量不足,从而促进鸡雏的生 长发育,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加强饲养管理,根据不同季节,把鸡舍的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等调节到最适合鸡群生长发育和产蛋的状态,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和良好的通风换气。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保护鸡群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制定合理的免 疫程序,使鸡群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建立起鸡 群的保护屏障,是有效控制疾病的关键。
4治疗该病由于病因复杂,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 病例,综合分析发病因素,采取消除病因、抗病毒、对 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案,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抗病毒制剂可选择干扰素、黄芪多糖及其复 方制剂;抗菌药物最好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 高敏药物;在饲料中可添加制霉菌素,抑制霉菌感染; 同时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 ,或者电解多维,帮助病鸡 迅速恢复食欲,修复肠胃黏膜。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蛋鸡产业 创新团队岗位项目(H B C T 2018150206))被破坏后黏膜层变得脆弱,在词料 的物理摩擦作用下导致溃烂、出血 等炎症表现。
为什么鸡容易得腺肌胃炎 鸡场腺肌胃炎泛滥该如何应对

为什么鸡容易得腺肌胃炎鸡场腺肌胃炎泛滥该如何应对
鸡腺胃炎是养鸡生产中的常见病,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达龙腺肌胃康,有效防治腺胃炎、肌胃炎,预防嗦囊炎、腺病毒,提高免疫力,增料提食。
鸡腺胃炎,属湿热病。
早期属于湿温病,热重于湿,病在气分。
中期属于湿温病,热重于湿,病在血分。
后期属于湿温病,湿重于热,严重的病例是伤寒病的太阴、少阴寒湿病。
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多发生高温高湿的季节,符合湿温病的发病规律。
呆立,闭眼,受惊动后能睁开眼,稍停片刻之后又闭眼,呈现精神萎靡,腺胃肿大如球,肠壁水肿,肠粘膜增生。
病鸡消瘦,生长缓慢,腺胃出血溃疡,肠壁有穿透性的出血斑点,在鸡粪里夹杂有西红柿样的粪便。
西红柿样便,相当于中医的“粪如红酱”,是湿热的症候,热重于湿、从气分转入血分,久病入络,下利腹痛后重,或肛门热痛,属热邪传入厥阴,血液内耗。
鸡传染性腺胃炎及其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腺胃炎及其防控措施最近几年,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此病即传染性腺胃炎。
一、病原该病病原还没明确说法。
此病的病原为一种冠状病毒,另外还有一些病毒也与此病有关,如低纤维素日粮、真菌毒素、呼肠病毒、肿瘤诱生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多瘤病毒、腺病毒、双RNA病毒和细菌等等。
所以说,本病是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及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综合征;消化道和内分泌器官是这些致病因子的靶器。
二、流行特点1.传染性腺胃炎可在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上传播。
该病在目前的817肉杂鸡上也可发现。
该病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发病率在各个地方因地域和饲养管理上不同,一般最低发病在10%左右,死亡率高达30%左右。
有报道称,肉鸡在21日龄可见该病发生。
蛋鸡上发生该病一般病程在两周左右,感染该病死亡高峰在一周以上。
2.该病病因复杂,病原可能是垂直传播,在同一鸡场同一批鸡发现不同品种的鸡只同时发生。
怀疑是种鸡垂直传播。
三、发病诱因1.饲料条件诱因: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低、维生素缺乏、霉菌、毒素等都是该病发生的诱因。
2.眼炎:眼炎是本病的重要诱因,临床发现凡是有腺胃炎的鸡场首先是由眼炎类症状先发生。
3.传染病:现在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也是该病的诱因,如临床常见的鸡痘、肠毒综合症、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马立克等。
四、临床症状本病感染后初期症状上表现出羽毛蓬乱、无精神、翅膀下垂、有流泪和肿眼症状,中期采食量和饮水量急剧减少,鸡并伴有呼吸道症状,排白色或绿色稀粪。
病鸡渐进性消瘦,呈负增长趋势。
耐过鸡大小和体重参差不齐,产蛋无高峰。
鸡群生产水平下降,少量病鸡可发生跛行,最终衰竭死亡。
本病病程一般为8~10天。
五、解剖症状1.病鸡腺胃具有特征性。
剖检腺胃肿大如球,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
2.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轻轻一按可流出浆液性液体,乳头肿胀出血,乳头界限融合,没界限可分;肌胃、胸腺、脾脏严重萎缩;肠道表现出粘膜脱落,出血症状。
炎炎夏季,传染性腺胃、肌胃炎的防与治

炎炎夏季,传染性腺胃、肌胃炎的防与治这段时间在大肉食、青年蛋鸡及817肉杂鸡市场上传染性腺肌胃炎多发,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腺肌胃表现发病呈区域流行态势,在同一个区域内用不同鸡苗与饲料的鸡群均可感染本病,最早的3-5日龄就可看到鸡群大小不明显的现象,10日龄之后表现开始明显,此后鸡群采食量减少,一般比正常的鸡群采食量差2到3天左右,随着日龄的增加更明显,大群冠和睑苍白,剖检:腺胃肿胀、肌胃糜烂,肌肉苍白,日龄稍大的表现肝脏发黄,日龄较小时不明显。
单独治疗腺肌胃炎往往效果不佳,在采集病料后经国牧中农检测中心综合分析为霉菌、真菌、梭菌(营养因素)与腺病毒混合感染。
腺病毒广泛存在自然界,腺病毒感染日益引起世界养鸡界的关注。
在世界许多国家有鸡场污染或发病的报道。
腺病毒感染的主要临诊和病理征侯群为包涵体肝炎,(以肝脏脂肪变性与灶性坏死及肝细胞内出现包涵体为特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呼吸道感染,出血性肠炎和产蛋鸡产蛋量减少,给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1 病原本病病原为禽腺病毒,是禽类腺病毒属中的成员之一。
禽腺病毒的血清型很多,目前已知的有12个型,其中F1~F10的10个血清型均与自然暴发包涵体肝炎有关。
本病毒可以早期在病鸡的肝、脾、肾以及腔上囊组织中分离到。
腺病毒为69~76nm的二十面体,结构为脱氧核糖核酸,对热和酸稳定,抗紫外线,对福尔马林和碘是敏感的。
在血清试验中发现有一组抗原。
腺病毒可能是一种条件性病毒,只有当存在其他诱发性因素的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病。
包涵体肝炎的发生往往与其他诱发条件如: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腺肌胃炎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关。
2 流行病学多发于4~9周龄的鸡,其中以5~7周龄的鸡最多发。
在种鸡群或成年鸡群中往往不能察觉其临诊症状,主要是表现为种蛋孵化率低和雏鸡的死亡率增高。
病雏则显现典型的肝炎和贫血。
鸡感染后可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可间歇性排毒。
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可通过鸡蛋传递病毒,也可从粪便排出,因接触病鸡和污染的鸡舍而传染。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防治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防治感染该病的鸡群饲料转化率低,死淘率较高,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损失惨重。
同时,本病又没有性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加强预防。
1、预防措施:感染该病的鸡群饲料转化率低,死淘率较高,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损失惨重。
同时,本病又没有性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加强预防。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通风换气,饲养密度要适宜注意选择饲养管理良好的种鸡场引进雏鸡苗,如果引进的鸡苗发生腺胃炎,尽量不要再从该种鸡场引进鸡苗;加强对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控制,消除营养不良等发病诱因。
在10日龄-20日龄按每只0.3毫升-0.5毫升的剂量,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组织灭活苗;95日龄-110日龄按每只0.5毫升的剂量再注射1次,能很好地预防本病。
2、治疗措施:该病单用抗菌素治疗无效,必须采取疫苗注射、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配合使用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一般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治愈率越高。
养殖户可选用以下治疗方法:发现症状后立即用鸡专用干扰素治疗,1次/天,连用2天-3天。
同时用含腺胃型传支的新支二联油苗皮下注射,一般15天后不会再出现和发展,症状轻微的可以康复。
用干扰素(2倍量)、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毫升)、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天,第3天开始用头孢类药物早晚两次饮水,连用3天,效果较好。
用利巴韦林(纯粉:5克加水75升)、黄芪多糖(纯粉:5倍量)、强力霉素(纯粉:5克加水50千升)、西咪替丁混合饮水,每日3次,连用3天-5天;饲料中添加抗病毒中草药和复合维生素B,连用5天。
采取以上方法治疗3天后,鸡群病情明显好转,症状得到控制。
健胃散大剂量拌料;西咪替丁拌料,5日龄-10日龄100片2000只鸡,10日龄-20日龄100片1000只鸡,20日龄-50日龄100片500只鸡,连用3天,停2天后再用3天;黄芪多糖5倍量饮水,3天后饮水中再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3万单位,适当控水,在2小时内饮完,连用3天-5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传染性腺胃炎及肌胃炎的防治
本病以鸡采食量低,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粪便过料等外观症状,剖检以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鸡胗内金溃疡或穿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本病的病因复杂病原有多种,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呼肠孤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等。
还有饲料、原料、用药等因素引发的。
所以本病是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及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综合病症,消化道和内分泌器官是这些致病因子的靶器官。
[流行特点]
1.腺胃炎及肌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以蛋、肉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其次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
该病的病原多以垂直传播或污染的疫苗而传播,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无发病诱因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较轻。
当有发病诱因或强烈应激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
2.该病流行较广,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
最早发病日龄5-7日龄,7-15日龄症状表现明显,25日龄以后鸡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3.水平传播很弱。
很多鸡场同一日龄两批不同品种或来源鸡苗,一批发病,一批不发病。
即使放在同一笼内也不能互相感染。
[引起腺胃炎及肌胃糜烂的原因]
1、非传染性因素
(1)饲料营养不良,日粮的氨基酸不平衡、生物胺过量(如鱼粉、玉米筛出物、豆饼、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缺乏纤维素、VA 等维生素缺乏、限饲、断水、尖锐性石粒、异物等都易发生此病。
(2)饲养密度过大,雏鸡运输时间长而脱水,雏鸡育雏不良等可诱发本病。
(3)霉菌毒素等。
2、传染性因素
(1)眼型鸡痘(粘膜型鸡痘),是腺胃炎发病的重要原因(鸡痘)。
(2)某些引起粘膜病变的病毒(如IBV、ILTV、NDV、AIV、REV、CIAV等) 亦可引起腺胃炎发病。
(3)细菌(如厌氧梭状芽孢杆菌等)会导致肌胃炎发病。
[腺胃炎及肌胃糜烂的临床症状]
1.发病的初期鸡群兴奋狂奔,采食量下降,异吃癖。
2.病鸡表现为呆立,缩颈,精神不振,采食量降至1/2-1/3, 鸡生长迟缓或停滞,导致大群整齐度不均匀。
3.羽毛松乱,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腿部皮肤发疳、触摸发凉。
4.粪便细软呈条状,鸡体消瘦,腹泻,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粪中有时出现血液。
5.腺胃性传支发病迅速,开始个别打蔫,三天时间可发展到大群的80%以上。
重症者昏迷,死亡率高。
[病理变化]
1.腺胃壁肿胀呈梭状或者说呈橄榄样,严重的呈球状,腺体呈不规则突出、变形,轻轻施压可挤出乳状液体,腺胃乳头水肿呈坚硬样,用剪刀平刮有锯齿状的阻力、局部呈白色胶样化,严重者角质膜溃疡、肌胃内膜出血。
2.肌胃内径变粗,长度缩短,呈葫芦嘴或大蒜头状,外观有明显红、白相间的凝固性坏死灶或斑, 病程长的鸡其腺胃和肌胃萎缩,肌胃和腺胃连接处呈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
有的肌肉壁肿胀,切开时肌肉壁增厚明显、肌胃内容物及内金呈黄色或黑绿色或黑色,外观呈树皮样,上有糜烂区和溃疡灶,内金不易剥离,内金呈龟裂,腺胃肿胀。
3. 肠道肿胀,内容物呈黑褐色水样,十二指肠、盲肠出现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肝脏、心脏肿大,质地柔软,有的病死鸡出现肾肿大,尿酸盐沉积,排出粪便多数呈黄色的未消化的饲料。
4.病鸡呈现消瘦,肌肉苍白,胸腺、法氏囊萎缩,嗉囊扩张,内有黑褐色米汤样物。
胆囊扩张为暗绿色,胆汁外溢。
5.临床中腺胃炎常并发其他症状,如肝肾综合征、法氏囊损伤,球虫感染,继发大肠杆菌等疾病。
[防治]:
不同的致病因素所致的本病其治疗方案不同。
(1) 腺胃型传支:全群鸡紧急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0.5ml/只,病重鸡掏汰,全群鸡喂给免疫增强剂、多维电解、抗生素。
(2) 细菌型腺胃炎:腺胃康拌料或饮水3-4天,同时喂给免疫增强剂、多维电解。
(3) 细菌型肌胃炎:肌腺肽饮水3-4天,同时喂给免疫增强剂、多维电解。
平时要加强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适宜,注意通风换气。
如有霉菌感染时,用药后再用三天抗霉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