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03年乙炔事故汇列

合集下载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2】江苏淮安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5年2月16日(正月初五)20时30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淮安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

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

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刘××夫妇和同村年仅27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杨××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交叉的现象发生。

【案例3】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化工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

化工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

Those who live yesterday lose the past, those who live tomorrow lose the future, and those who live today havethe past and the future.模板参考(页眉可删)化工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事故经过:某年6月24日上午,某化工厂焊工班在1号、2号、3号贮罐之间安装纵向走台。

9点多钟,焊工王某将割枪借给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使用,20分钟后,割枪被还回。

王某接枪后,随手就近把割枪插入2号罐顶上的连接口内。

中午11点30分下班时,工人李某去关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阀门,氧气瓶高、低压正常退气完毕,李某却发现乙炔瓶高、低压表指针已回零,说明瓶内乙炔气已经跑空。

李某立即告诉了班长张某,但没有引起张某的重视。

焊工王某也没理会,从罐顶连接口中提出割枪拆下,离开现场吃饭休息去了。

下午15点30分左右,电焊工赵某用电焊机焊接2号罐顶护栏立柱时,该罐发生爆炸,固定罐盖的68根直径14毫米的螺栓全部被拉断,235公斤的罐盖向西飞出20.8米,致使现场作业的4名职工死亡,多人受伤。

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没有将乙炔气关严,焊工王某将漏气的割枪插入2#贮罐,致使乙炔气泄露至2号罐内,并与罐内空气混合,到达爆炸极限。

赵某用电焊机打火施焊时,罐体局部高温,引爆罐内混合气体。

2、间接原因⑴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动火审批制度、罐内气体浓度监测制度等;⑵施工前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更谈不上现场交底;⑶现场管理混乱,为赶进度,操作违反工艺流程,如无清罐记录,不开罐通风换气就进行明火作业;⑷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⑸职工安全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如:明知乙炔气泄露,不检查,不分析;割枪随意外借、乱放;施工人员未经专门培训,用一般的起重、安装、焊接操作技术工人来从事危险性极大的化工设备拆迁和安装,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

(完整)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11 12

(完整)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11 12

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目录前言 (3)1 电石物化性质 (3)2 电石运输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3)3 电石装卸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4)4 电石贮存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5)5 电石乙炔生产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5)前言电石是由碳素原料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投入到电炉内,在大电流、高温度下冶炼而成的。

同时还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电石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在常温下,受水或潮湿空气的作用下,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倘若室内或容器内的水渗入到电石中,就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爆炸事故尤其在电石运输、电石装卸、贮存、电石破碎、乙炔发生工段颇多。

可以说,电石运输和乙炔发生始终存在着爆炸的隐患。

水、电、尘、气都可能因为稍有疏忽而引发事故。

这些事故的发生,真可谓惊心动魄,惨不忍睹。

以血肉之躯为代价的悲剧,往往都是由于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和工作上的疏漏而发生的.痛定思痛,在此希望通过安全事故案例学习,能够从中吸取血的教训而有所收益。

1 电石物化性质电石的性质碳化钙,别名电石,分子式为CaC2,比重2.22、熔点2000℃,属一级遇湿易燃物品,纯品为白色立方体结构,市场上出售的工业品是碳化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呈灰色或灰黑色不规则块状物。

高温时有强烈的还原性,能还原过重氧化物。

电石(CaC2)属遇湿易燃物品,通常呈黄褐色或黑色硬块,其结晶断面为紫色或灰色,工业品中往往含有磷和硫等杂质.工业电石遇水作用除产生大量的C2H2(爆炸极限为2.5%~82%,v/v,以下同)外,还生成少量的剧毒气体PH3和H2S,当PH3含量超过0.08%,H2S含量超过0.15%时,容易引起自燃爆炸,从而引燃、引爆C2H2气体;电石遇水或与潮湿空气作用分解出C2H2气体,当受到撞击、摩擦、振动或接触明火、高热时也极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在电石遇水或潮湿空气发生火灾时,只能用干粉、水泥粉、干黄砂灭火,严禁使用水或泡沫等水性物质灭火。

但当大量电石大面积遇水燃烧时,用上述灭火剂扑救有时也难以奏效,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置方法,消除危害。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息,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死亡825人,同比增加2起、死亡增加201人。

在这14起特别重大事故中,煤矿7起、死亡360人;非煤矿山1起、死亡243人;烟花爆竹2起、死亡73人;消防火灾1起、死亡33人;道路交通2起、死亡64人;水上交通1起、死亡52人。

黑龙江宝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月11日清晨4时40分,黑龙江哈尔滨市方正县宝兴煤矿距离地面1700米处的作业层发生瓦斯爆炸。

爆炸发生时共有36名工人在井下作业,除2人生还外,其余34人全部遇难。

在事故发生前的2时16分到3时35分之间的70多分钟里,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记录了10次瓦斯报警,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时41分45秒,瓦斯浓度达到1.72%,报警时间持续5分钟。

调查组调查后确认,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宝兴煤矿在采空区着火、井下瓦斯严重超限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导致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天潭酒店特大火灾事故2月2日17时50分,黑龙江哈尔滨市道外区天潭酒店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3人死亡,23人受伤。

专家经过勘查认定,这起事故属于违规操作。

服务人员向取暖用煤油炉内注入溶剂汽油,造成爆燃引发火灾。

火灾起火处在天潭酒店一层正门门厅,起火点在门厅西北角约两平方米处。

烟火从门厅往里烧,从一楼向二楼蔓延,引燃室内可燃材料,使室内严重缺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致使在场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

贵州木冲沟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月24日14时55分,贵州六盘水市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当时井下两个班353名工人正在交接班,爆炸发生后,296人安全升井,18人受伤,3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81.4万元。

经调查,木冲沟煤矿瓦斯超限,没有执行限期整改的决定,违章作业。

导致瓦斯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矿灯失爆。

此次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

据了解,自1983年以来,该矿已发生4次瓦斯爆炸事故。

氧炔气事故案例汇总

氧炔气事故案例汇总

[键入公司名称]选矿厂氧炔气事故安全操作教育材料[键入文档副标题]编写:李权林屈原2015/7/14内蒙古东升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氧炔气使用安全操作规程1.氧气、乙炔焊割作业是特种作业,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且取得相关资质证书方能进行一般的氧气、乙炔焊割作业;2. 氧气、乙炔焊割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应受过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作业和消防灭火培训且应掌握相应的知识;3. 氧炔气瓶存放处周围不得放置易燃物品;4. 氧气瓶由于是高压容器,故存放和使用环境温度应小于30摄氏度; 乙炔瓶的存放和使用环境温度应小于40摄氏度;5.严禁对氧气、乙炔瓶敲击、碰撞,氧气、乙炔瓶存放距离不小于2米,使用距离不小于5米,距离明火大于10米。

7.氧炔气瓶的搬运和运输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8. 氧炔气瓶搬运和运输时需用专用的小推车,禁止同车装运其它易燃、易爆物品;9.乙炔瓶严禁倾倒运输;储存处必须有防倾倒措施;10.作业前检查(1)作业人员检查焊割枪处于关闭的状态且完好,与管道连接良好; 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是否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2)作业人员检查气瓶是否完好有无异常;减压阀与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回火防止器等是否正确安装等;(3)氧气瓶、乙炔瓶将应忌油禁火;严禁让粘有油、脂的手套、棉纱和工具等同气瓶、瓶阀、减压器及管路等接触。

11.氧气瓶的开启流程(1)操作者应站在瓶阀气体喷出方向的侧面,氧气瓶正确安装减压阀后应先将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再手扳手将瓶阀微开2秒,检查气瓶压力表的指针读数(15Mpa以内)和有无泄漏等,如合格再正常开启瓶阀;(2)氧气瓶瓶阀开启合格后再缓缓调节减压阀,观察管道压力表的指针读数,必须将管道压力控制在绿色区域内(0.5Mpa以内),同时应检查有无泄漏等情况;12. 乙炔瓶的开启流程(1)首先检查乙炔瓶的接口是否完好;乙炔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2)将减压阀的接口对准乙炔瓶的接口,再用扳手调节顶紧螺栓将减压阀接口与瓶口压紧;如乙炔瓶一旦倾倒,则应竖立20分钟后方可连接减压阀;(3)再次检查乙炔减压阀处于关闭位置,再用专用乙炔瓶的扳手逆时针缓缓开启乙炔瓶,不要超过一转半,一般情况只开启四分之三转,同时观察乙炔减压阀的气瓶压力表的指针读数在(2Mpa)以下和有无泄漏等,如合格再正常开启,同时应保证乙炔瓶的开关扳手始终放在乙炔瓶的开关上;(4)乙炔瓶瓶阀开启合格后再缓缓调节减压阀,观察管道压力表的指针读数,必须将管道压力控制在绿色区域内(0.05Mpa以内),同时应检查有无泄漏等情况;13.焊接、切割工作前,应检查胶管有无磨损、扎伤、刺孔、老化、裂纹等情况,并及时修理或更换;14.焊炬、割炬内腔要光滑、气路通畅、阀门严密、调节灵敏、连接部位紧密不泄漏;15.焊工在使用焊炬、割炬前应检查焊炬、割炬的气路通过、射吸能力、气密性等技术性能。

化工典型事故案例

化工典型事故案例

化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汇总目录目录 (1)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 (5)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5)二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6)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8)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9)五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11)六制度不全操作不当引发爆燃事故“2005.9.28”燃爆事故 (14)七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16)八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事故 (17)九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20)十一起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21)十一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24)十二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 (26)第二章爆炸事故案例 (28)一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28)二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30)三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33)四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35)五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37)六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38)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40)八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42)九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43)十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44)十一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 (45)十二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47)第三章中毒事故案例 (49)一河南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49)二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 (51)三淄博市周村区“5.21”危化品槽罐车中毒死亡事故 (55)四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57)五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58)六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59)七苯中毒事故案例 (63)八制度不执行,入罐作业酿事故 (64)九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66)十二氧化硫中毒事故案例 (67)第四章国外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72)一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阿莫科聚合物工厂爆炸事故 (72)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Sonat Exploration公司油气分离厂火灾爆炸事故 75 三美国托斯科埃文炼油厂爆炸事故 (80)四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85)五美国环氧乙烷再蒸馏塔爆炸事故 (87)六韩国幸福公司的ABS树脂厂火灾爆炸事故 (89)七日本一合成氨装置爆炸事故 (90)八印度马弗罗炼油厂储罐区爆炸事故 (92)九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站火灾爆炸事故 (92)十西班牙液化丙烯罐车爆炸事故 (97)十一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100)十二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 (103)十三日本一化工厂生产农药时焦油状废物分解泄漏事故 (109)十四塞内加尔液氨储罐发生爆炸事故 (110)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

乙炔站事故案例案例一吉林吉化电石厂乙炔泄漏导致空间爆炸,死亡2人一.事故经过和危害1988年6有29日,吉林省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违章检修致乙炔气泄露,发生空间爆炸,死亡2人。

6有29日。

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将1#乙炔泵出.入口短节拆下,因原出口阀门内漏,更换新阀后,出.入口管线分别堵加了盲板,做好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机械工开始检修1#乙炔泵。

7月5 日该车间检修蒸镏系统尾凝器,因乙炔系统没有安排检修项目,故只对后部蒸馏系统进行了清洗置换,而前部乙炔及转化系统采用了隔断措施停车。

机械工继续对1#乙炔泵检修。

14时6分,忽听到“轰”的一声,乙炔泵房发生爆炸。

1名工人被崩到泵房窗外18.5m远的地方,全身无一布丝,仅剩一条皮带,当即死亡;另1名工人被倒塌的墙壁压在电机室内1#电机旁,待抢救出,心脏已停止跳动。

二.事故原因分析1.在拆短节上螺丝时,1 名工人拆下盲板上的4 个螺丝,使管内乙炔气外逸。

由于出现金属碰撞火花,使达到爆炸极限的乙炔气体发生空间爆炸。

2.在没有与化工工段取得联系前,对违章拆卸盲板螺丝未能察觉和只制止。

发现有乙炔味时,虽找化工工段进行了处理,但在乙炔气继续外逸的情况下,均未采取有效措施,使乙炔气长时间外逸,达到爆炸极限。

3.泵出口阀使用前,没有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阀门的内在质量缺陷未以能及时发现。

事故后发现阀门关闭不严,有6mm月牙缝。

经解体检查阀体上的闸板导轨不起作用,阀杆与闸板脱落,位置发生变化,产生内漏。

4.在易燃易爆岗位检修未按规定使用防爆工具。

5.检修任务书填写的安全措施不全,在对蒸馏系统检修停车中,前部只采取了隔离措施,易燃易爆岗位未切断气源。

车间领导未向职工交待清楚,管理混乱。

三.同类事故防止措施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群体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狠抓基础工作,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经常进行检查。

宣贯安全管理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加强安全管理。

历史上二月发生的化工、危险化学品事故

历史上二月发生的化工、危险化学品事故

历史上二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2017年2月典型事故(一)2月8日22时45分许,安徽铜陵恒兴化工公司溶剂罐发生燃爆事故。

该公司为准备恢复生产,从2017年2月4日起,利用蒸汽对溶剂油罐内物料进行加热升温。

经初步分析,可能是蒸汽管道上的一道阀门未完全关闭,造成罐内溶剂油温超高,溶剂油汽化导致压力增大,汽、液态溶剂油从罐内喷出,遇点火源引起燃爆。

(二)2月12日凌晨2时59分左右,湖北宜化集团下属的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电石炉喷料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5人轻伤。

经分析,事故直接原因初步分析为:由于电石炉内水冷设备漏水,料面石灰遇水粉化板结,形成积水且料层透气性差,现场人员处理料层措施不当,积水与高温熔融电石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乙炔、一氧化碳、氢气、水煤气等)遇空气爆炸,引发电石炉喷料,造成现场人员灼烫。

(三)2月17日,吉林省松原市松原石化有限公司江南厂区在对汽柴油改质联合装置酸性水罐实施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为:事故企业春节后复工,组织新建装置试车,对40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催化剂进行硫化,在未检测分析酸性水罐内可燃气体的情况下,在酸性水罐顶部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引起酸性水罐内处于爆炸极限内的可燃气体(主要成份为氢气)闪爆。

(四)2月21日9时20分左右,内蒙古阿拉善盟立信化工有限公司对硝基苯胺车间发生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2人遇难,4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事故企业在应急电源不完备的情况下,于2月17日擅自复产,2月20日由于大雪天气,企业所在工业园区全面停电,企业未能按照规定启动应急电源,致使对硝基苯胺车间反应釜无法冷却降温,其中一个反应釜超温超压发生爆炸。

二、历史上2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国内事故四川省自贡市某橡胶厂“2·3”爆炸事故1986年2月3日,四川省自贡市某橡胶厂硫化罐在运行中爆炸,导致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2003年乙炔事故汇列(1)1994年11月24日,河北省某电化厂乙炔工段乙炔发生器溢流,管堵塞,6时停车处理完毕,开车后下料管又堵,继续停车处理,工人们用木锤、铜锤敲打下料斗的法兰盘,13时50分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1人。

事故原因是下料口堵塞时间过长,使发生器电石吸入水分分解放热(干式发生器),又因加料斗密封橡胶圈破裂,进空气,当下料口砸通,突然下料,形成负压,而发生爆炸。

(2)1994年12月5日,河北省沧州市一家化工厂乙炔站3号乙炔发生器加料斗发生爆炸,致使厂房坍塌,半径100米以内窗玻璃破裂,1人死亡,2人轻伤,估计损失38万元以上。

事故原因是临时停电检修后,恢复生产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所致。

(3)1995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美国新泽西州享时敦一家乙炔生产厂发生爆炸,厂主当场死亡,2位工人受伤。

经分析,是由于碳化钙进给管路堵塞之故。

当时,厂主带领工人用水冲洗想疏通进给管路上的碳化钙,但水喷射到碳化钙上就产生乙炔气。

当时为了工作方便用电灯照明,由于不慎电灯掉下灯泡破碎,瞬间点燃乙炔气引发爆炸。

(4)1995年5月8日,河北省某化工总厂乙炔分厂乙炔发生器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200平方米的厂房倒塌。

原因是因乙炔高压干燥器压力过高,排污过猛,产生火花所致。

(5)1995年6月30日,广西某化工厂违章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1名工人更换乙炔发生器内电石,并接上乙炔气胶管,浮筒即发生爆炸,该工人当场炸死。

事故原因是浮筒内空气未排净,乙炔气内磷化氢含量超标,自然引爆。

(6)1996年2月29日,四川省某化工总厂氯碱车间l号乙炔发生器检修,2名工人对其进行冲洗置换,拆开人孔盖检查,未进行气体分析,检查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冲击波将1名工人冲出栏杆,从5米高处坠地而亡,另1名工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

(7)1997年3月20日,内蒙古某工厂电解车间生产急需集钠罐,车间主任擅自决定用焊枪烘干(按规定在烘干室用电烘干)。

因集钠罐内漏有乙炔气体,当点燃焊枪移向集钠罐时发生爆炸,1人死亡,2人重伤。

(8)1998年10月27日,新疆某氯碱厂检修供水总阀,3名管工在井里用气焊切割螺丝。

当准备用焊枪再次点着照亮时,打火机刚一打着,就发生了爆炸,1死1伤。

原因是第一次焊枪照亮后没有关焊枪,乙炔气漏出所致。

(9)1999年3月24日8时50分左右,哈尔滨汽轮机厂十四车间数控工段准备用来进行焊接作业的溶解乙炔气瓶发生爆炸,1名工作人员当场炸死,另3名工作人员送往医院后死亡,13人受重伤,17人受轻伤。

在场的3名瑞士专家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惊慌,事故后飞往外地疗养。

爆炸的乙炔瓶被炸成三截,瓶底被炸飞出了5米多远。

车间南端被炸毁1/3,玻璃全部震碎。

18台数控铣床有6台全部报废,另外12台的电脑控制系统也被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

由于该起事故特大,黑龙江省政府请求国务院派人调查处理,后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调查组,调查结论是:乙炔瓶充装单位充装管理混乱,乙炔瓶不补加丙酮或少补加丙酮,最严重的达一只瓶缺丙酮11.8kg。

在丙酮不足的情况下,超量充装乙炔,最严重的超量达4.8kg。

充装记录不全且混乱。

为此,国家质监局2000年2月21日发了一个“质技监锅字[2000]14号”《关于哈尔滨溶解乙炔气瓶爆炸事故的通报》。

(10)2000年2月12日上午,香港元朗大生围一机器维护工场发生乙炔瓶爆炸,7名工人于春节后首日开工即遭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4人受伤。

当日8时6分,7名春节放假后上班的工人在工场内准备开工,当有人启动气焊枪时即发生猛烈爆炸,2名工人被弹起抛上10多米高的工场顶部,横搁在工字钢的横梁上而死亡,其余5名工人被炸伤,其中1人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据初步调查,连接乙炔瓶的软管损坏漏气,而工场内存放有53瓶氧气和29瓶乙炔,明显违反存放规定。

警方经现场调查初步确认,事故是由放在工场外的10多个乙炔瓶的橡胶软管损坏,而接进工场内气体泄漏引发。

据推测,乙炔瓶的橡胶软管在春节放假时已损坏,至12日上班开工,工棚里已充满了乙炔气体,当工人进行切割时就触发爆炸。

(11)2001年3月20日下午3时,南京市江宁区同夏路50号气站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乙炔瓶炸得四分五裂,2人被炸成重伤。

该气站位于一幢3层迎街大楼的中心部位,门面房内堆放了大约70余个氧气、乙炔气钢瓶,该气站左右店铺的门窗及楼上10余扇窗户玻璃,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下,全部散碎落地。

有一个钢瓶飞过马路落在加油站旁,一辆汽车挡风玻璃被炸碎、顶部变形,牌号为苏AV0469的跃进牌蓝色危险物品运输车正停在一边。

据爆炸点旁一家湖北汽配店的老板透露,爆炸时受了重伤的父子俩,已在消防官兵的护送下,去江宁区医院抢救了。

(12)2001年3月22日18:20,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九真再生造纸厂发生乙炔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万元。

(13)2001年4月11日晚11时,湖南娄底市工业气体公司乙炔厂在充装结束时发生一起爆炸事故,1只乙炔气瓶及净化系统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全厂停产,厂长当场炸死。

原因:①乙炔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净化;②操作者为“提高效率”擅自违章地调高压缩机压力(规定不能超过2.5MPa);③干燥器袋内8个月未加氯化钙(无水);④充装时违章地“先关机后送瓶”,造成系统压力过高;⑤气瓶长期不按规定补加丙酮,乙炔不能溶解。

因此是一起严重的违章违规事故。

(14)2001年11月23日下午,江苏东海县驼峰毛巾厂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三间厂房被毁,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

据了解,当天下午2点多钟,两名工人在车间干活,约2:30,车间内一只乙炔罐发生剧烈爆炸,随着一声巨响,车间的三间房屋被炸毁,1名工人当场身亡,另1名工人受重伤。

(15)2002年2月16日20时30分左右,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人口处一间15m2乙炔气焊门市部发生爆炸,造成3死1伤。

巨响之后,这间私人店铺被夷为平地,对面西侧一堵围墙被爆炸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碎。

警方与群众从废墟中挖出死者,经查,店主一家2口和马自达汽车车主被炸身亡,另有1名路人受重伤,另一行人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昏倒,爆炸是在焊接马自达汽车时发生的,现场发现一个乙炔气瓶被炸坏。

(16)2002年3月24日下午4时许,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一电气焊加工点,工人正在室内气焊作业时,乙炔气瓶橡胶管破裂漏气,喷出的乙炔气遇焊枪明火立即燃烧起来,火顺着导管烧到了乙炔气瓶瓶嘴。

16:.09,消防队员赶到,地上的乙炔气瓶正在喷火,旁边还有两只乙炔气瓶,于是迅速喷水降温灭火。

不然很危险,教训是作业前要检查现场设备的完好性。

(17)2002年8月24日下午1时半左右,武汉青山区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结构厂乙炔操作工到隔壁乙炔房内灌乙炔,发现乙炔正在泄漏,赶紧关阀,不料突然起火,且越烧越大。

后经消防官兵扑救,大火在2时半左右被扑灭。

操作工面部、上半身被烧伤。

当时乙炔库房堆放了90多个钢瓶,绝大多数被抢运出来,但有6只钢瓶爆炸。

原因是关阀过快,磨擦起火。

(18)2003年6月28日上午10时30分许,广州天河区五山派出所附近一大型工地内,焊枪喷射出的火花引燃突然泄漏的乙炔发生火灾。

事发后警方和消防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营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9)2003年7月28日9时40分,广东湛江市上遂溪县城月镇一座小型乙炔气厂发生爆炸,在场5人死亡。

(20)2003年10月4日下午6时许,西安北郊汉城工业园区一工厂内发生爆炸,房顶被掀飞,附近地区许多人都感受到爆炸带来的冲击。

爆炸是厂里储存的乙炔气体引发的,未发现造成人员伤亡。

(21)2003年11月3日11时45分左右,重庆市沙坪坝区华岩镇重庆标准件厂家属区内,20多平方米的民房夷为平地,并导致3人受伤。

现场发现蓝色气罐是工业用乙炔气罐,工人贪便宜,将未用完的工业乙炔气罐搬回家煮饭,结果发生爆炸,造成3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22)2003年12月10日8时21分,大连染料厂一工地内有多个乙炔气瓶发生泄漏并引起火灾。

60多个用于切割和焊接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已全部起火,火焰从烧坏的气瓶阀处喷出,燃烧火焰长达近1米左右,直接烧烤着临近的氧气瓶同时并发出“嘶嘶”可怕的响声,燃烧钢瓶装有乙炔和丙烷,每只30公斤,经消防官兵及时救险,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2003年12月12日上午,位于浙江奉化市松岙镇的浙江船厂一艘正在建造的5.1万吨货轮内发生可燃气体爆燃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

发生爆燃的是侧推舱的底部,当时3名工人正在舱底进行电缆托架的焊接作业。

船舱深达6米,舱里结构复杂,下去困难。

初步判断,有可能是作业时乙炔外泄导致了爆燃事故。

(24)2003年12月18日13时55分,陕西韩城市新城办崇阳村一非法自制乙炔作坊发生爆炸,造成2死2伤。

警方调查,该制作坊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生产乙炔是当地村民,亲兄弟4人,在燃爆过程中2人当场丧生,2人被严重烧伤。

作坊已被查封。

(25)2004年1月16日,清晨6时20分,杭州上塘高架公路拱北小区段发生一起车祸,一货车为避让前方车辆,撞在高架桥墩上。

这辆货车满载易燃乙炔,所幸当时货车车速不是很快,才没有造成后果。

驾驶室内2人受伤,被送往市二医院急救,无生命危险。

以上汇列是笔者在杭州制氧机研究所从事行业技术情报工作及《深冷技术》主编工作时收集的信息,对了解到的较大乙炔事故,尤为死亡事故作了汇综整理,以时间先后排列。

因资料有限,收集不全,定有遗漏的事故或汇综得不全面,仅供参考。

安全为天!溶解乙炔设备科技情报网特别注重乙炔行业的安全生产;《乙炔设备及使用》编刊安全文章,亦是其天职。

文贵汇集,汇列出来,主要是供大家吸取教训,并从血的事故中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实出乙炔行业的安全生产与稳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