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收获质量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秋粮调研报告

秋粮调研报告

秋粮调研报告秋粮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经过多天的调研和数据收集,我将向大家汇报有关我所调研的秋粮的情况。

首先,我对秋粮的产量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当地农田的实地考察和农户家庭的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今年的秋粮产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包括较长时间的干旱和较高的温度。

这些因素导致了农田的土壤湿度降低,从而影响了秋粮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我对秋粮的品质进行了评估。

根据所得到的样品,秋粮的质量总体上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部分粮食出现了返青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生长期间出现的气温波动引起的。

此外,一些粮食出现了虫害问题,可能是由于农田管理不善或仓储条件不良所致。

另外,我对秋粮的价格进行了调研。

目前,秋粮的价格相对去年有所上涨。

据调查,这主要是由于减产导致的供给减少以及粮食市场供需矛盾加剧所致。

此外,一些农民选择暂时不将粮食上市,以期望未来价格继续上涨。

最后,我对秋粮的储存和销售情况进行了了解。

在储存方面,一部分农民采取了较为科学的储存方式,采用专业的储存设备,并注意秋粮的保鲜措施。

然而,仍有一部分农民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储存,其储存条件较差,容易导致粮食质量下降。

在销售方面,由于价格上涨,一些农民选择在秋粮上市之前等待更好的价格。

这导致了粮食市场的供应较为紧张。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加强灌溉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土壤湿度的适宜。

同时,加强对农田的病虫害防治,减少粮食受植物病虫害影响的损失。

其次,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教育农民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粮食储存方法,增强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秋粮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调控。

及时了解粮食市场的供需情况,合理调节粮食价格,保证粮食市场的稳定和供应。

以上就是我对秋粮调研的情况及相关建议的汇报,请领导和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谢谢!。

山东秋粮调查报告

山东秋粮调查报告

山东秋粮调查报告山东秋粮调查报告一、引言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秋粮作为山东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山东秋粮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山东秋粮产量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山东的秋粮产量在过去几年有了显著的增长。

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和大豆。

其中,小麦是山东秋粮的主要品种,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种植面积。

玉米和大豆则作为重要的补充作物,为山东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经济收入。

三、山东秋粮质量除了产量的增长,山东秋粮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农民们逐渐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耕作方式,使得作物的品质更加优良。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确保了秋粮的安全和可靠性。

这一系列措施为山东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山东秋粮市场山东的秋粮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农民们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将秋粮出售给粮食收购站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了直接的经济收益。

另一方面,随着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拓宽了市场渠道,提高了销售效益。

此外,一些农民还通过农家乐等形式,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实现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差异化。

五、山东秋粮面临的挑战尽管山东秋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

其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农民和政府加强应对措施。

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他们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六、山东秋粮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山东秋粮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其次,加强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县区秋粮调研报告

县区秋粮调研报告

县区秋粮调研报告秋粮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安排,我于近期在我市进行了秋粮调研工作。

现将我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背景秋粮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秋粮的生产状况,探讨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确保秋粮生产有个好的开局,我开展了此次秋粮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秋粮的生产状况:了解我市各地区正在进行的秋粮生产情况,包括作物种植情况、播种期、施肥情况等。

2.探讨秋粮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调研,发现并分析当前秋粮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干旱、农药过量使用、栽培技术薄弱等。

3.提出秋粮生产发展策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发展策略,帮助我市秋粮生产更加健康、高效。

三、调研方法1.实地调查:我分别前往我市五个县区实地调查,包括临江县、城北区、城南区、城东区和城西区,深入农田,与农民进行交流和调研。

2.访谈:与相关的农业专家、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秋粮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需求。

四、调研结果1.生产状况:我市各地区的秋粮生产整体较为平稳,已完成大部分秋粮的播种工作。

但由于今年天气干燥,部分地区遇到了干旱问题,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问题和困难: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民普遍反映,当前秋粮生产面临着土地耕地率低、缺乏新技术、农药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由于市场需求和价格不稳定,部分农民对秋粮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3.发展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我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加大土地整理和培肥力度,提高土地的固有生产能力;(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3)加强农药管理,规范使用,并鼓励农民采用环保农药;(4)加强市场调研与预判,提前做好市场运作,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调研结论通过此次秋粮调研,我对我市的秋粮生产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应对,采取相应措施,秋粮生产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关于秋粮收购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秋粮收购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秋粮收购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针对当前秋粮收购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当前秋粮购销进展情况
我街道共有秋季作物4800亩,其中4000亩玉米。

今年秋季雨后涝灾对秋粮收获造成一定影响,部分玉米发霉,前期出现滞销的情况。

近期随着粮价的上涨,收购玉米的粮贩逐渐增多,价格也比往年明显增高:带芯玉米价格每斤1.1元左右,净粒每斤1.5元左右。

但是,农民的惜售心理也在上升,家里存着玉米未出售的比往年要高出很多,前期收购囤积的小粮贩也暂不打算出售,他们普遍感觉粮食价格还要上涨,想等等看。

据估算,农民家中出售的玉米占今年玉米总量的40%左右,如果再加上囤粮的小贩,当前农村未销售的玉米比例还要更高。

二、当前秋粮购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民贮存的玉米数量较大,损耗风险上升。

近年来,农民已形成了收获后直接在地头上卖掉的习惯,家中一般没有粮仓,今年的玉米存在家里,有的堆在房檐下,有的露天存放,上面盖个塑料布,虫蛀鼠咬不可避免。

虽然后期粮价上升的可能性很高,但是,不可预估的日常损耗也有很大风险。

2、发霉玉米的去向让人担忧。

秋季的涝灾导致今年的发霉玉米比例较往年高出很多。

通过我们调查,这些发霉的玉米仍然有人收购,每斤一两毛钱。

做为农民能卖钱就觉得不错了,做为消费者,这些霉变玉米的去向令人担忧。

因为霉变玉米含有大量黄曲霉素,这是一种生物毒素,牲畜食用后有可能死胎、中毒,人食用后有很高的致癌性。

这些霉变玉米流向市场后,到底去向哪里,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9月下旬秋粮生产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秋粮生产收购情况

9月下旬秋粮生产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秋粮生产收购情况

9月下旬秋粮生产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秋粮生产收购情况一、粮食生产及收购情况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

近几年来我省粮食总产保持在480亿斤左右,占全国粮食产量4.3%左右。

我省粮食生产主要以稻谷为主。

今年中晚稻生产虽然遇到了历史少有的高温、干旱,但今年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在部分种植户扩大中晚籼稻种植面积的情况下,中晚稻总产仍保持较高的水平,预计在280亿斤以上。

4、今年新稻谷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7、8月份干旱影响,稻谷出糙率和整精米率下降,粮食加工企业加工成本上升,入市收购比较谨慎。

二是我国粮食连续九年增,库存充裕、粮食进口持续增加,市场供大于求,致使今年以来成品粮价格持续低迷,新稻收购价格受影响。

三是进口低价大米对国内市场大米价格购成下压态势,新粮采购需求降低,对新稻米价格形成了制约。

四是今年早籼稻价格走势不佳以及去年同期中晚籼稻价格(基数)相对偏高对今年新中晚籼稻价格构成压力。

二、中晚籼稻种植成本增加,收益下降三、存在的问题1、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田地不集中、不连片、基础设施较差,不利于土地流转;二是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依然较大,致使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三是土地流转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不规范,双方的约定主要体现在民间化、口头化、短期化上,没有法律合同的支持,这种不规范行为制约着土地健康流转。

这样就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农业机械化更是难以实现。

2、对于粮食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是赔付的比例过低,二是投保后不能及时生效;三是干旱、涝灾等因素造成的减产不在投保范围内,而目前的粮食作物基本上还是靠望天收。

4、目前托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农户很少能享受到托市收购价带来的实惠,农户没有存储条件,粮食都是边收边卖,有的甚至在田间收割时就直接低价卖给了个体商贩,等到托市收购价启动时农民手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另外托市收购价所收购的粮食品质要求高,农民也没有整晒条件,只好低价卖给粮贩。

秋粮收获质量调查报告

秋粮收获质量调查报告
建立粮食质量追溯体系
通过建立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实现秋粮生产、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质量信息可追溯,便于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秋粮质量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秋粮收获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收获质量问题
含水量过高
秋粮收获后,部分粮食含 水量超出标准范围,容易 导致发霉、变质等问题。
杂质含量多
在收割、储存、运输过程 中,粮食可能混入沙土、 石子、秸秆等杂质,影响 粮食口感和营养价值。
病虫害侵染
部分秋粮受到病虫害侵染 ,导致粮食产量和质量下 降,严重时甚至可能产生 有毒有害物质。
进等。
综上所述,今年秋粮收获质量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粮食产量和质量均有 所提升。然而,仍需继续关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以确保粮 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和质量安全。
03
CATALOGUE
各地秋粮收获质量详细分析
华北地区
秋粮收获质量整体较高
华北地区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秋粮作物的生长和养分的积 累。加之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秋粮作物的收获质量得到保障 。
培训农民技能
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农业知识水平 ,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农业挑战,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更新换代农机设备
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设备
加大对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农机设备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设备,提高秋粮生产的 机械化水平。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同时,该地区农业技术水平较高,有利于保障秋粮收获质量。
02
局部地区受台风影响
华东地区时常受到台风侵袭,台风带来的强风雨天气会对秋粮作物造成
一定损害,影响收获质量。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查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查报告

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查报告报告: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调查1. 调查目的:了解当前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评估秋粮产量和价格水平。

2. 调查方法:a. 采访农民:通过走访农村地区,与农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种植情况和预计产量。

b. 调查农业市场:参观农产品交易市场,与批发商和收购商交流,了解销售情况和价格动态。

c. 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农业部门、农产品市场监测机构等发布的报告,了解全国范围内的秋粮生产和收购情况。

3. 调查结果:a. 秋粮生产情况:- 农民种植秋粮的热情较高,大部分地区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 高效作物品种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比如水稻、小麦等。

- 由于天气因素,部分地区受到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

b. 秋粮收购情况:- 收购价格整体上保持稳定,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波动。

- 收购企业数量增加,竞争加剧,一些收购商提前上门收购,提高比例。

- 农民对于收购价格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价格较低。

4. 分析和建议:a. 秋粮产量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工作,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b. 加强政府调控,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农民收入。

c. 推动粮食流通体系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和损耗。

d.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秋粮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结论:总体来说,当前秋粮生产收购情况较为稳定,但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

政府应加强农业灾害防控和市场调控工作,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秋粮产量和质量。

同时,需要推动粮食流通体系改革,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和损耗,增加农民收入。

秋粮收获质量调查报告

秋粮收获质量调查报告

秋粮收获质量调查报告背景每年秋季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收获季节,秋粮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经济收入。

为了全面了解今年秋季粮食的收获情况,本调查报告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进行了秋粮收获质量的调查。

调查目的1.了解今年秋季粮食的总产量和产量分布情况。

2.调查秋季粮食的质量情况,包括种类、含水量、杂质率等指标。

3.分析影响秋季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生产指导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全国各地的农民,涵盖各个省份和不同种植区域。

2.调查内容: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种植面积、产量、质量情况等。

3.数据收集: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今年秋季粮食的总产量为XXX吨,其中小麦占比XX%,水稻占比XX%,玉米占比XX%。

各种粮食的质量情况如下:•小麦:平均含水量为XX%,杂质率为XX%。

•水稻:平均含水量为XX%,杂质率为XX%。

•玉米:平均含水量为XX%,杂质率为XX%。

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影响秋季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天气情况、种植技术水平和农民管理水平等。

今年影响秋季粮食的主要因素为XXX。

未来需要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监测和管理,以提高秋季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结论和建议综合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府需要加强对秋季粮食生产的政策指导和支持,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2. 农民需要加强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和生产环境。

3. 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对秋季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产技术支持。

结语本调查报告旨在全面了解今年秋季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情况,为我国粮食生产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希望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秋粮收获质量调查报告2012/03/27为掌握2011年秋粮质量状况,指导粮食收购,国家粮食局组织有关主产省,按统一要求,在收获后的第一时间采集了中晚籼稻、粳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样品5040份,开展了收获粮食质量集中会检。

样品均为村级混合样品,涉及17省(区)220市的800余个主产县(区)和农垦总局的40个农场。

各地样品数量按产量权重分配。

检测指标为国家标准规定的主要质量指标和部分内在品质指标。

总的来看,中晚籼稻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粳稻质量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玉米质量正常,但较上年有所下降,大豆等级比例较上年明显提高,但损伤粒率(主要是虫蚀粒和病斑粒)仍然较高。

各主要粮食品种质量状况报告如下:一、中晚籼稻调查范围为预案收购7省、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广东省,共采集检验样品1576份,样品覆盖8省(区,以下简称省)的93市341县。

8省2011年中晚籼稻总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中等以上比例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

其中,河南、湖北质量品质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一等品比例和整精米率较高;广东整体质量较上年略有提高,安徽整体质量正常;广西、四川为近年来较低水平,江西、湖南为近年来最低。

8省全部样品检测结果为:千粒重平均值26.9g,变幅13.1g~36.4g。

出糙率平均值77.8%,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8%、47%、16%、5%、2%,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出糙率在75%以上)占91%,为近年来最低。

通过优化仪器,整精米率有所提高,平均值61.9%,其中大于等于50%(一等)和44%(三等)的比例分别为96%和91%,各项均为近年来最高。

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正常水平。

谷外糙米平均值0.3%,超标比例(大于2.0%)约占1%。

各省中晚籼稻质量状况如下:(一)安徽采集样品170份,涉及8市25县(区)。

整体质量正常。

千粒重平均值28.3g,变幅22.8g~36.4g。

出糙率平均值78.2%,变幅72.7%~80.9%。

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31%、53%、12%、3%、1%,中等以上的占96%,其中一等品比例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整精米率平均值61.1,较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变幅40.6%~74.8%;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4%,大于等于44%的占98%,均属正常年景。

不完善粒平均值3.9%,为近年来较少水平,变幅0.3%~17.1%。

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1%。

(二)江西采集样品220份,涉及6市31县(区)。

整体质量良好,但为近年来最低水平。

千粒重平均值25.2g,变幅13.1g~35.6g。

出糙率平均值77.5%,变幅63.8%~80.5%。

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19%、52%、21%、4%、2%,等外品为2%,中等以上的占92%。

整精米率平均值60.3%,变幅18.3%~74.0%;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86%,大于等于44%的占94%,均为近年来最低。

不完善粒平均值4.6%,属正常年景,变幅0.6%~27.9%。

平均谷外糙米0.2%,未有超标样品。

(三)河南采集样品84份,全部来自信阳市,涉及该市的8个县(区)。

整体质量为近年较好水平。

千粒重平均值29.3g,变幅22.5g~32.5g。

出糙率平均值78.0%,变幅68.1%~83.6%。

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别为23%、55%、20%,五等品和等外品分别为1%,中等以上的占98%。

整精米率平均值62.1%,较往年大幅提高,变幅39.3%~74.4%;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3%,大于等于44%的占99%,均较往年明显提高。

不完善粒平均值4.2%,与上年持平,变幅0.9%~16.2%。

平均谷外糙米0.5%,超标比例5%。

(四)湖北采集样品276份,涉及15市40县(区)。

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

千粒重平均值28.3g,变幅20.2g~33.2g。

出糙率平均值78.1%,变幅67.8%~81.5%。

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37%、43%、15%、4%、1%,中等以上的占95%,其中一等品比例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整精米率平均值62.6%,较往年明显提高,变幅33.1%~76.5%;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1%,大于等于44%的占97%,与上年基本持平。

不完善粒平均值3.8%,较上年有所减少,变幅0.1%~26.1%。

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3%。

(五)湖南采集样品350份,涉及14市71县(区)。

整体质量为近年来最低。

千粒重平均值26.1g,变幅15.8g~33.7g。

出糙率平均值77.2%,较正常年景下降约1个百分点,变幅64.7%~81.4%。

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3%、43%、19%、8%、4%,等外品占3%,中等以上的占85%,较正常年景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低。

整精米率平均值60.3%,较往年有所提高,变幅26.6%~74.0%;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0%,大于等于44%的占95%。

不完善粒平均值5.4%,为近年来最大,变幅0.2%~38.3%,平均谷外糙米0.2%,超标比例1%。

(六)广东采集样品94份,涉及16市42县(区)。

整体质量较上年略有提高。

千粒重平均值22.5g,变幅16.7g~30.8g。

出糙率平均值78.5%,变幅63.9%~82.6%。

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48%、36%、12%、2%、无五等品,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占96%。

整精米率平均值69.3%,较上年明显提高,变幅46.0%~77.1%,大于等于50%的占99%。

不完善粒平均值4.0%,变幅0.8%~41.0%,中山地区样品不完善粒偏高。

平均谷外糙米0.2%,没有超标样品。

(七)广西采集样品82份,涉及15市33县(区)。

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

千粒重平均值24.0g,变幅16.5g~34.5g。

出糙率平均值78.1%,变幅73.5%~81.5%。

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32%、46%、18%、4%,中等以上的占96%,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

整精米率平均值63.6%,较正常年景明显下降,变幅37.3%~74.7%;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1%,大于等于44%的占95%,均为近年来较低水平。

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近年来最多,变幅1.4%~11.8%。

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1%。

(八)四川采集样品300份,涉及18市91县(区)。

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

千粒重平均值28.5g,变幅21.0g~36.3g。

出糙率平均值77.6%,变幅57.5%~83.1%。

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7%、48%、13%、7%、3%,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占88%,为近年来最低。

整精米率平均值62.1%,较往年有所提高,变幅28.7%~75.4%;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0%,大于等于44%的占97%,与往年基本持平。

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近年来最少,变幅0.5%~54.1%,德阳、巴中地区部分样品不完善粒偏高。

平均谷外糙米0.2%,无超标样品。

未发现黄曲霉毒素B1超标样品。

二、粳稻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安徽5省共采集检验样品864份,样品覆盖47市的130个县和农垦总局的25个农场。

5省2011年粳稻总体质量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中等以上超过95%,一等品比例超过55%,平均整精米率接近70%,不完善粒较低。

其中,辽宁等级比例为近年来最好,一等品比例较正常年景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

黑龙江、江苏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但黑龙江谷外糙米不达标现象仍较严重。

吉林整体等级比例情况较好,但整精米率水平明显下降,部分地区不符合等内品要求的(小于49%)比例较大。

安徽整体质量正常,较上年明显提高。

5省全部样品检测结果为:千粒重平均值25.8g,变幅18.9g~32.0g。

出糙率平均值81.2%,变幅73.1%~86.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56%、30%、10%、3%、1%,中等以上占96%。

整精米率平均值69.9%,变幅14.8%~81.0%;大于等于61%(一等)的比例为89%,大于等于55%(三等)的比例为96%。

不完善粒平均值3.4%,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1%~23.9%,主要为未熟粒。

平均谷外糙米1.2%,超标比例18%。

各地区粳稻质量状况如下:(一)辽宁采集样品100份,涉及11市17县(区)。

整体等级比例为近年来最好,平均出糙率和一等品比例均为近年来最高。

千粒重平均值23.9g,变幅18.9g~29.0g。

出糙率平均值80.3%,变幅73.1%~84.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46%、30%、17%、6%、1%,中等以上的占93%,其中一等品比例较正常年景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

整精米率平均值68.6%,变幅38.0%~75.3%;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95%。

不完善粒平均值3.3%,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7%~12.5%。

平均谷外糙米0.3%,超标比例4%。

(二)吉林采集样品104份,涉及8市25县(区)。

整体等级比例情况较好,但整精米率水平明显下降。

千粒重平均值23.9g,变幅19.1g~29.6g。

出糙率平均值80.7%,为近年来最高,变幅75.9%~84.3%;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40%、47%、12%、1%,没有五等品,中等以上的占99%,一等品比例较上两年明显提高。

整精米率平均值63.8%,较正常年景下降约4个百分点,变幅31.9%~76.4%;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68%,大于等于55%的比例为82%,分别较正常年景下降约20、15个百分点,不符合等内品要求的为9%。

不完善粒平均值3.6%,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8%~8.7%。

平均谷外糙米0.6%,超标比例6%。

整精米率较低样品主要集中在长春、白城、松原等地区。

(三)黑龙江采集样品313份,涉及12市的42个县(区)和农垦总局的25个农场。

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但较上年略有下降。

千粒重平均值25.9g,变幅21.0g~29.4g。

出糙率平均值80.2%,变幅75.0%~84.4%;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36%、46%、14%、4%,无五等品,中等以上的占96%。

整精米率平均值66.7%,变幅51.4%~75.6%;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86%,较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大于等于55%的比例为9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不完善粒平均值1.3%,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变幅0.1%~5.9%。

平均谷外糙米2%,超标比例达到33%,较上年减少10个百分点。

绥化地区样品的不完善粒较其他地区略高。

(四)江苏采集样品300份,涉及13市42县(区)。

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一等品比例超过八成,整精米率为近年来最高。

千粒重平均值26.8g,变幅21.5g~32.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