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最新2020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完美版)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4.培养感悟身边的美好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范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我们一起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在一起都不为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片段二: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教师:你觉得哪一个片段写得好?说说理由。
(出示课件2)(学生讨论,分析议论。
)学生: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写作中抒情。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写作学习抒情二、整体感知,写作知识教师:同学们,何谓抒情?(出示课件5)(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预设: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和抒发。
教师:抒情的分类(出示课件6、7)(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预设: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学习抒情》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请你诵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哪种相同的情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北朝民歌《木兰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明确:离别之情。
提问:人生之中,我们会多次经历与亲人、朋友的离别。
离别时很多人会有深切的不舍,也会有殷切的期盼。
那么,哪次离别最令你难忘呢?在离别的时候,你都有哪些情感与感受呢?学生回忆并交流。
过渡:同学们在离别时候的情感与感受多么丰富!我们把这种情感与感受抒发出来,就是抒情。
怎样才能更好地抒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诗歌,引出“离别”这一话题,营造出一个课堂的“情感场”,再让学生回忆“离别”的情境与情感,明确抒情含义,为后面的写作蓄势、铺垫。
二、技法指导(一)技法点拨1.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很多篇的抒情都很精彩,要注意体会模仿。
回顾学过的课文,结合教材《学习抒情》的内容,总结要点及技法。
提示:教材给了抒情的几个要点,可以采用勾画法,将教材上提示的抒情要点勾画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我想握住你的手
亲爱的爸爸:
1、见信好!最近在吉林还好吗?您的身体怎么样?最近还那么忙吗?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是想了好久的事了!您每次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鼓劲,我怕在上课期间给您写信,会引起您的不高兴!
2、现在我坐在考场上,看到“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时,我想到了您,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谈谈你女儿的生活、学习,还有属于自己的理想!爸爸,很感激您和妈妈对我这些年来的照顾,您为我开启了我前进的那盏灯,还记得春节回家时,您带来了好多送给我的礼物吗?我最喜欢您送给我的那本笔记本了,尽管我已经有好多好多笔记本了,但我把它珍藏着,我用它记下了自从拥有它后的高三每一天的欢与忧。
秋,已是这般的深了。
本来不该这样执拗地说,因为秋季刚刚随着夏的落幕上场,并且也不会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根深蒂固,可是秋却绽放了永恒的美丽,那美丽来自秋的深沉与包容。
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煦暖不属于秋,在人们眼中秋也许只是一抹冷寂的泪痕;“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不是它的本色,人们听不到它的吟唱,只我的关心和爱护,但爸爸给“我”的感情是空洞的,以致文章的感情空乏。
8、昨天您打来电话,您告诫我不要太紧张了,顺其自然就行了,您说您不能像别的同学的父母一样陪同我考试,您为此很愧疚,爸爸,我不会怪您。真的!您给我的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我很知足了。
9、爸爸,当您转身选择再一次离开,再一次奔波时,我想握住您的手。
6、您总说您所做的事一点都不辛苦,让我好好学习。我明白您所说所做的一切,爸爸,您放心吧!我会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的!
7、真心地对您说,爸爸,作为您的女儿我很骄傲!您教会我许多关于做人的道理。您曾说过,高三是个转折点,要好好把握。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学会坚强地去面对,心态很重要,爸爸,在这个重要的阶段,谢谢您给我的鼓励。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写作:学习抒情》2. 抒情作文示例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网球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完成口头作文:回想一件令你感到温馨的事,用一两句话抒发出你心情。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老师做点评,引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展示课文《写作:学习抒情》,介绍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三、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讲解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给学生分发抒情作文示例,让学生阅读示例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经历写一篇抒情作文,要求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
四、合作与分享(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写的抒情作文,并相互评价。
2. 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方法。
2. 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抒情作文,并写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2. 准备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2024-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2024-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抒情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抒情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难点:抒情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感动、愤怒、开心等情绪波动的事情呢?当时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抒情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三、课堂讲解1.讲解抒情的概念:抒情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的一种写作手法。
2.讲解抒情的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讲解抒情的技巧: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描绘细节、渲染氛围等表现手法。
四、实例分析1.分析教材中的例文,让学生了解抒情手法的运用。
2.学生举例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手法。
第二课时一、课堂实践1.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尝试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2.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升作文质量。
二、作品欣赏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作文,给予肯定和指导。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感悟、表达情感,提升写作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抒情手法的运用。
2.提问:抒情在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实践1.让学生尝试运用抒情手法改写一篇课文,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2.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给出建议。
三、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改写后的课文,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2.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抒情手法的运用。
2.提问:如何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二、课堂实践1.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抒情是人类进行创作的缘由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一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https://img.taocdn.com/s3/m/e8863d7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b.png)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体会二者的表达效果。
2.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抒发情感。
3.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难点1.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2.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倾听雨声,我们或许会产生不可名状的哀愁;漫步月下,我们或许会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仰望星空,远眺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而这些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呢?新知探究一、学以致用【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说说什么是抒情,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几种。
教师提示学生,先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再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分类。
2.教师出示课件中《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中抒情的句子,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其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引导学生了解抒情的含义,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二、写作指导【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向好朋友倾诉自己的烦心事,争取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烦恼。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多种抒情方式来让对方产生切实的感受。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并讨论二者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本单元所学,先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句子,再归纳总结二者的区别与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
3.教师追问,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在表达上各有特色,因此在抒发情感时,应当把握好抒情的度,选择好抒情的方式,合理恰当地抒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与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明确在抒情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地抒发情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 教案

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记事"中,恰当的抒情,吐真情,文章才能具有感染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煅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4、说真事、写真情【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煅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抒情,既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适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言:“今天天气真好啊!”“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这些句子运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2.板书:学习抒情二、讲解抒情的相关知识(10分钟)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1. “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
2、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
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
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有的借人抒情,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
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
”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
(2)、有的借物抒情,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
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
阅读时,我们常说某篇文章“动人”,往往也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因为“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朱光潜语)。
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一课》中,热爱、难过、悔恨、怜惜等复杂的情感在小弗朗士心里反复交织、酝酿,最后凝为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感人至深,且毫不突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歇息怎么样在作品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题展示一片段作文。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他那美丽而富饶的家乡。
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一、1.写作时,首先确定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具体情境,通过情景的叙述,展现自己的情感。
2.可以记事,将情感融入叙事之中,也可以先叙事后抒情,还可以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借物抒情。
无论采用何种抒情方式,情感一定要真挚自然。
二、1.关于家乡,你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
2.写作时最好选取一定的景致,抓住家乡的特征来写,借景抒情,在描写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某种情感;也可以通过叙述,在叙事中渗透感情。
3.当然,为让你的作文有吸引力,还要注意写作技法。
如何向读者介绍你的家乡,情感如何表达,细细考虑之后再写作,写出的作文会更加吸引人。
三、1.针对话题,我们可以采用造句法,把“烦恼”的范围一步步缩小,或者采用设置疑问法,从“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话题进行发问,一步步把话题从抽象状态或者较大的范围中剥离出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写作素材。
2.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3. 写记叙文切忌漫谈,没有精彩的闪光点,没有可以让读者难忘的细节。
譬如那种难以言说的烦恼、被烦恼折磨到极致的细节,或者烦恼解除之后的欢喜。
4.你讲述这个烦恼想表达什么主题,是对青春的回忆,还是对人生的感慨?确立一个深刻的主题,可以让你的文章变得厚重起来。
范文示例【示例一】消失的小溪终于放假了!我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爷爷家。
傍晚,天气微凉,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便披上外衣,顺着那熟悉的小路来到了小溪边。
天哪!这是哪儿啊?一堆堆垃圾覆盖着石块,散发出令人恶心的气味,小溪早已不见了踪影。
这是我童年的乐园吗?恰好一个行人经过,我拦住他:“这不是原来的那条小溪吗?”“是呀,现在哪有人管它呢,那条小溪啊,早干了,野花倒还有,但早让垃圾盖起来了。
唉,现在的人呢!”那人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走了。
听了行人的话,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朴实的乡亲们的行为吗?人们啊,清醒吧!【名师点评】小作者通过写带给自己童年欢乐的小溪的消失,表现了对人们破坏环境的伤心、反思,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示例二】乡情蓝天、碧海、金沙滩,请到日照来看看。
日照,我美丽醉人的家乡,假如你来,一定会被这里的山山水水所陶醉……山——奇秀不减雁荡美丽的五莲山,因五莲列峙,耸接云霄,如莲花初放而得名,山上丛岩叠嶂,山,环抱着水,水,环绕着山,水为山增添了灵性。
看,那一线天,又窄又险,真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意境,让你真切感受小三峡的韵致;看,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仿佛让山们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彩妆,与绿树交相辉映,连小鸟都愿意在期间穿梭。
还有那光明寺,那可是明代皇家寺院,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呀!寺内古槐参天,碑文林立,处处展现山的辉煌和变迁。
难怪宋代大学士苏轼在游览五莲山之后,写下了“奇秀不减雁荡”的诗句。
还有九仙山、浮来山也不逊色。
九仙山,有天泉,地泉,那清澈的泉水喝上一口,甜丝丝的沁入心脾;浮来山,则以拥有一棵“天下第一银杏树”的银杏树而闻名。
朋友,来吧,来到大山,你会感受山的性格,你更能呼吸到山中负氧离子的清纯。
山,让你感受山里人的朴实;山,让你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山,更让你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水——海天相接共一色来到日照,大海你是不能错过的,这里频临黄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浩淼的大海如同锦缎,连着天空,水天一色,演绎着梦幻般的水的世界。
有风,则风起浪涌,看波涛澎湃;无风,则如银线,在你面前缱绻。
蹲下身,鞠一捧苦涩清凉的海水,身上的疲惫,生活的烦恼,早已化作眼前的浪花,转眼消逝。
当然你还可以乘船出海、撒网捕鱼、赶海钓鱼、登岛探秘……这里,有海的辽阔,更有海的胸襟,海天相接,天水一色,拥抱大海,在水中,忘却生活的一切。
日照还是一座水上运动城市,这里不仅承办了全国水上运动会,还承接国际水上赛事,各国之所以看中日照,就是看中日照具有蓝天碧海金沙滩这块水上金子招牌。
人——英才辈出舞翩跹日照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代代英才俊杰。
远古有姜尚,这位西周的政治家,军事家,帮助周文王打拼天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传奇的佳话;南北朝的文学家刘勰,他写的《文心雕龙》,评古论今,显示了我们日照人的目光深远,聪明才智;当代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更是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我的家乡日照增光添彩。
如今,日照秉承传统的文化教习之风,有兴建大学科技城,高新技术园,实是为日照人文发展插上奋飞的翅膀,相信未来的日照,将是人才辈出,俊杰遍地的宝地。
⑤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就是我故乡。
衷心祝愿我那美丽家园越变越美,在祖国东方镶嵌上一颗最美丽、最耀眼的蓝宝石。
【名师点评】家乡的美美在哪里?作者从家乡的山、水和人才等三个方面来介绍,从山的秀丽闻名到水的大气磅礴,到家乡人的热情好客和家乡的底蕴深厚,让读者对作者的家乡有了全面了解。
行文时作者采用并列式结构,三个片段并列行文,平均用墨,让读者全面了解家乡风情,优美的文字流淌在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
【示例三】我的烦恼我是一个花季少年,我有过无数的开心事,但我同样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每次考试前的烦恼最让我受不了。
每次考试的前一天,我就会坐立不安,总担心自己考不好。
万一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被老师批评,挨父母的责骂。
于是总是想着第二天应该怎样去考试,可能会有怎样的题目,自己会不会失手……上课时,老师组织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
本来我准备认认真真地去思考,认认真真地去“温故而知新”。
但不知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地想到第二天的考试,从而导致根本听不进去老师在讲些什么,也弄不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
于是很无奈地熬到下课,又这样无奈地熬到放学。
白天已经什么也没复习到,晚上应该复习复习自己认为是重点的知识。
于是,吃过晚饭后,便早早地走进自己的房间。
奇怪的是,只要一拿起笔,一捧起书,就又会想到第二天的考试。
我自己也曾告诫自己:“先别去想明天”但“明天”就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跟着我……不知不觉又过了半夜12点,只好去休息。
平时一钻进暖乎乎的被窝很快就睡着了,可考试前的晚上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里就是想着考试的事,很久都没办法入睡。
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匆匆赶去考试,真的没什么把握考好,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胜券在握的样子,更让自己紧张得不得了。
结果可想而知——我考了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成绩。
妈妈对我说:“你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只要你尽力了,爸爸妈妈不会批评你的。
”我知道妈妈可能不会因为考试成绩低就责骂我,可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老师对我说:“你不要太过于紧张,在轻松的心态下才能从容应试,在考场上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
”我明白老师是在鼓励我,希望我克服恐惧心理,取得理想的成绩。
可我还是改变不了我自己。
我为什么会这样紧张呢?为什么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就会寝食难安呢?我真的为考试而烦恼!【名师点评】生活总会有风雨,成长总会有烦恼。
小作者将烦恼定位在害怕考试这一件事上,从考前的复习,到考试过程,重点详写自己的心理感受,抒写内心的恐惧、紧张的情感,写出了精彩。
在写法上,小作者紧扣话题,开篇点题立意,中间承上详写,结尾再次回扣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行文布局的技巧。
技法攻略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有各种经历。
在这些经历中,人会因不同的遭遇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感情,将这些感受和感情抒发出来,就叫抒情。
作文中的抒情,就是将喜怒哀乐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恰当地运用抒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你要表达的情感与读者形成共鸣。
作文中如何抒情呢?首先,要了解并熟练运用基本的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所谓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直接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
所谓间接抒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和议论,间接地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其次,要恰当地抒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感情要健康、高尚。
如果感情低级、颓废、庸俗,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也只是表面华丽,实则没有感人的力量。
至于矫揉造作地堆砌一些所谓抒情性的语句或有不健康的情调,不但不能引起读者共鸣,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恶心。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抒发爱国爱家爱人之情,抒发关注社会关怀生命之情,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
二、抒情要自然、真挚。
古人云“情贵乎真。
”只有表达健康、真挚的感情文章才能感动人。
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即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样,文章才能避免矫揉造作,读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
抒情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生硬地无病呻吟。
既然作文中的抒情是在前文写景、叙事、写人之后的自然而然的情感吐发,因而我们在行文时应该做好前面的具体工作:把景描写得更生动更细致,把事件叙述得更真切更感人,把人物刻画得个性鲜明,所作所为令人动容。
这些都写好了,下面的抒情文字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就会给人水到渠成、情不自禁的自然感觉。
如《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经过最后一课的熏陶,已经发生了转变,从调皮幼稚转变为饱含爱国深情,此时,用“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来抒发小弗朗士心中激昂而深沉的爱国情感,显得自然而真挚。
三、抒情时应充分利用修辞手法。
行文中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抒情,不仅能增加抒情的效果,而且能使作文语言生动活泼,平添文章的诗意和美感。
如《土地的誓言》中“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运用贴切的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蕴含着作者对土地深沉的热爱之情。
再如“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抒情,用第二人称“你”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增强了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