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方案 - 西南大学

合集下载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3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201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12年5月1日修订日期:2013年6月9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1 英语语言学以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研究内容。

跟踪语言学前沿、研究语言学理论,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为语言教学、翻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等学科做出贡献。

文旭(博导)、刘承宇(博导)、杜世洪、成军、匡芳涛、莫启扬2 英美文学本方向重在研究西方文学理论及以英美为主的英语国家文学作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英国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英美诗歌、现当代英美文学是本方向的研究特色。

刘立辉(博导)、罗益民(博导)、晏奎、罗朗、刘玉、王永梅、刘丹3 翻译理论与实践本方向主要是与心理学及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翻译理论研究;探索现代翻译学的理论,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的跨学科性显著,有利于开辟翻译学研究的新视野。

杨炳钧(博导)、胡显耀、孔令翠4 辞书研究以现代语言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探索词典学与词典编撰等问题,重在研究双语词典的释义和编撰问题。

为我国的辞书事业做出贡献。

罗益民(博导)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本专业采取课程学分制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授课、研讨、论文写作等手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成为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愿意为祖国的科技、经济、文化建设做贡献。

2.具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词典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能追踪和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方案 - 西南大学

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方案 - 西南大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初、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采取在职攻读的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专业课程设置除统一的公共学位课程外,本专业设置如下学位课程和必、选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4分):(一)专业学位课1.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4学分2.英语教学论 4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学习策略研究 3学分2.语言学习理论 3学分3.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 3学分(三)专业选修课1.英语课程标准 2学分2.教学法研究 2学分四、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学员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应具有开拓性。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中期进展检查按《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实施。

论文用汉语撰写。

在撰写论文期间,学员应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校接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初、中等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

有关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按《西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历史)045109】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专任历史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并为免费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理念,深刻理解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个性化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

(三)具有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具备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组织、实施能力,初步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团队发展引领能力。

(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形成国际化视野。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与教学要求(一)采取与地方政府、地方师范院校、中学合作的培养方式,在生源相对集中且具备条件的地方师范院校、中学、教研机构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置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培养基地,实行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名师双导师指导机制。

(二)以在职学习为主,课程学习主要通过集中面授与远程在线学习相结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课程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采用课程讲授与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考察和自主学习等多元结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研究生树立长期从教的职业信念,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养成,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注重实践反思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每门课程采取集中面授或在线学习加自主研修的方式完成教学,面授或在线学习课程18课时并辅之以一定自主研修计1学分。

1.集中面授部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研究生回校本部或培养基地完成,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实录分析、专题研讨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育硕士(英语)(04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英语)(04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英语)(04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英语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Master in Education(学科教学·英语045108)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以本校教育学科和英语教育学科长期以来进行职前和在职英语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依托学校其它相关学科和在上海教师教育培养的社会影响力,培养掌握现代英语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具体要求:(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师道德品质,恪守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掌握英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英语学科专业基础,了解英语教学和研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英语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四)熟悉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简介(一)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教学本研究方向是专门为有志于成为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生而设置。

具体课程类别包括必修课程,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实践实习与学位论文;以及补修课程。

必修课程围绕获得学位需要完成的英语基础教育教师所必需掌握的教育教学原理、课程与教学基础理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着重对各教学环节和要素的设计和实践操控能力等的培养,是本专业学位的主干课程体系。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3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201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12年5月1日修订日期:2013年6月9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1 英语语言学以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研究内容。

跟踪语言学前沿、研究语言学理论,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为语言教学、翻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等学科做出贡献。

文旭(博导)、刘承宇(博导)、杜世洪、成军、匡芳涛、莫启扬2 英美文学本方向重在研究西方文学理论及以英美为主的英语国家文学作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英国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英美诗歌、现当代英美文学是本方向的研究特色。

刘立辉(博导)、罗益民(博导)、晏奎、罗朗、刘玉、王永梅、刘丹3 翻译理论与实践本方向主要是与心理学及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翻译理论研究;探索现代翻译学的理论,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的跨学科性显著,有利于开辟翻译学研究的新视野。

杨炳钧(博导)、胡显耀、孔令翠4 辞书研究以现代语言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探索词典学与词典编撰等问题,重在研究双语词典的释义和编撰问题。

为我国的辞书事业做出贡献。

罗益民(博导)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本专业采取课程学分制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授课、研讨、论文写作等手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成为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愿意为祖国的科技、经济、文化建设做贡献。

2.具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词典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能追踪和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XX大学全日制专硕培养方案2019-学科教学(英语)

XX大学全日制专硕培养方案2019-学科教学(英语)

国家试点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试行)XXXX大学教育学部2019年X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试行)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英语专任教师。

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包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语言学习理论的基本知识,英语教师基本的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以及中学英语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内容。

(三)课程意识与能力。

包括在整体性的课程理念下,进行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能力。

(四)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包括分析学情和确定最近发展区的能力,差异化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评价的能力,以及支持特殊需要儿童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力。

(五)交往与合作能力。

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六)持续专业发展能力。

包括反思、研究、终身学习的专业习惯与能力,分析与使用信息的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

(七)人文关怀能力。

包括尊重、宽容、关爱、平等、公正、真诚、同情等等。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本科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实践教学)。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课程列表五、培养方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SCNU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SCNU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实施细则学科教学(英语)(外文学院2015年7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专任教师与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熟练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

二、学习年限及课程设置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学术报告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四、教育方式本专业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本专业建有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并聘请了多位校外兼职教育硕士导师。

五、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六、其它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外国语言文学
专业名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代码580101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8 年3月29日
修订日期:2009年9月25日
一、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三、课程设置(笔译方向)
注 1. 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
2. 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 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五、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英汉笔译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初、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采取在职攻读的方式,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专业课程设置
除统一的公共学位课程外,本专业设置如下学位课程和必、选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4分):
(一)专业学位课
1.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4学分
2.英语教学论 4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1.学习策略研究 3学分
2.语言学习理论 3学分
3.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 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
1.英语课程标准 2学分
2.教学法研究 2学分
四、教学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应具有开拓性。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中期进展检查按《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实施。

论文用汉语撰写。

在撰写论文期间,学员应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校接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初、中等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

有关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按《西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附件一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学科教学·英语)
注:(1)考试或考查科目以“△”符号注明。

(2)学位课程7门,23学分。

(3)专业必修课3门,9学分;专业选修课2门计4学分。

(4)总学分为36分。

附件二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参考文献
(学科教学·英语)
1.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1]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Slade, C. 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and Thes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英语教学论
[1] 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3] Richards, J. and Rodgers, T.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学习策略研究
[1] Cohen, A.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O’Malley, J. M.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 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 York: Newbury House/ Harper Colins, 1990.
4.语言学习理论
[1] 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3]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5.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
[1] Levinson, S.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 Scollon, R. & Scollon, S. 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London: Blackwell, 1995.
6.英语课程标准
[1] Brown, D. J.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 《英语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
7.教学法研究,
[1] 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6-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