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合集下载

检测膳食纤维的方法

检测膳食纤维的方法

检测膳食纤维的方法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种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部没有被完全吸收利用,而是在消化道内发挥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

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膳食纤维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能够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等。

为了能够准确地检测膳食纤维含量,提供科学的衡量指标,目前有一些常用的方法。

1. Gravimetric method(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基本的膳食纤维分析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在经过一系列消化和提取过程后,残留物的质量来计算膳食纤维的含量。

首先,将样品经过酶解和洗涤等处理,去除可消化的部分,然后通过烘干使其失重,最后计算失重的质量即为膳食纤维的含量。

2. Chemical method(化学法)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膳食纤维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酚硫酸法、酶解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等。

其中,酶解法是将样品暴露在特定的酶中,通过酶的作用降解多糖,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被酶降解的物质的含量,从而计算膳食纤维的含量。

3. Enzymatic-gravimetric method(酶重法)酶重法结合了重量法和酶解法,通过测量提取液中的纤维残留物的质量以及可被酶解的非纤维物质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纤维的含量。

与传统的重量法相比,酶重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定纤维的含量。

4.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NIR) Spectroscopy(近红外反射光谱法)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近红外波段内的光谱反射,通过与已知含量的样品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膳食纤维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无需样品处理的优点,但需要建立可靠的模型来实现准确的测量。

总结起来,目前常用的检测膳食纤维的方法有重量法、化学法、酶重法和近红外反射光谱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膳食纤维的检测方法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精品】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精品】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酶-重量法1.原理:样品分别用α-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进行酶解消化以去除蛋白质和可消化的淀粉。

总膳食纤维(TDF)是先酶解,然后用乙醇沉淀,再将沉淀物过滤,将TDF残渣用乙醇和丙酮冲洗,干燥称重。

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和SDF)是酶解后将IDF过滤,过滤后的残渣用热水冲洗,经干燥后称重。

SDF是将上述滤出液用4倍量的95%乙醇沉淀,然后再过滤,干燥,称重。

TDF、IDF 和SDF量通过蛋白质、灰分含量进行校正。

2.适用范围AOAC991.43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植物性食物和保健食品。

3.仪器3.1烧杯:400或600ml高脚型。

3.2过滤用坩埚:玻料滤板,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STM)40-60μm,Pyrex60ml(CorningNo.36060buchner,或同等的)。

如下处理:(1)在灰化炉525℃灰化过夜。

炉温降至130℃以下取出坩埚。

(2)用真空装置移出硅藻土和灰质。

(3)室温下用2%清洗溶液浸泡1小时。

(4)用水和去离子水冲洗坩埚;然后用15ml丙酮冲洗然后风干。

(5)在干燥的坩埚中加0.5g硅藻土,在130℃烘干恒重。

(6)在干燥器中冷却1小时,记录坩埚加硅藻土重量,精确至0.1mg。

3.3真空装置:(1)真空泵或抽气机作为控制装置。

(2)1L的厚壁抽滤瓶。

(3)与抽滤瓶相配套的橡皮圈。

3.4振荡水浴箱:(1)自动控温使温度能保持在98±2℃。

(2)恒温控制在60℃。

3.5天平:分析级,精确至±0.1mg。

3.6马福炉:温度控制在525±5℃。

3.7干燥箱:温度控制在105和130±3℃。

3.8干燥器:用二氧化硅或同等的干燥剂。

干燥剂两周一次在130℃烘干过夜。

3.9PH计:注意温控,用pH4.0、7.0和10.0缓冲液标化。

3.10移液管及套头:容量100μl和5ml。

3.11分配器或量筒:(1)15±0.5ml,供分配78%的乙醇,95%的乙醇以及丙酮。

膳食纤维测定原理

膳食纤维测定原理

膳食纤维测定原理
膳食纤维测定原理是通过测量食物样品中的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来评估其膳食纤维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来自食物样品的膳食纤维可以通过一系列预处理步骤来提取和分离。

一般来说,样品首先需要被酶解,以将可溶性膳食纤维从样品中释放出来。

2. 提取过程通常使用不同溶剂(如乙醇、酸、酚等),并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波处理来增强提取效果。

这将有助于将纤维素和其他成分从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

3. 提取得到的溶液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和浓缩。

这可以通过离心、过滤或其他净化方法来完成。

目的是去除杂质,使得最终测定结果更加准确。

4. 在提取和净化的过程中,测定膳食纤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使用重铬酸钠。

该方法基于重铬酸钠与纤维素形成不容易溶解的沉淀的反应。

此外,也可以使用其他糖类或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溶解性纤维素的含量。

5. 最终,根据测定所用方法的不同,可以得到食物样品中的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

通常以克/100克食物样品的形式来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膳食纤维测定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实验操作和仪器设备。

不同的测定方法可能会有一些细微
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膳食纤维含量测定时,应根据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标准来操作。

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及改进措施研究

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及改进措施研究

I FOOD INDUSTRY I 121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及改进措施研究文 罗丹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食物成分会被水解。

最后,通过测量未被分解的膳食纤维残留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总膳食纤维含量。

3.2高性能液相色谱法(HPLC)高性能液相色谱法(HPLC )基于化学物质在液相中的分离和检测。

在HPLC 中,食品样品通常会经过前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然后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样品溶液随后被注入高性能液相色谱仪器中,经过色谱柱,其中包含固定相,如凝胶或其他材料。

由于样品中的化合物与固定相之间的亲和性不同,导致其在色谱柱中的流动速度也不尽相同,进而实现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在分离后,化合物会通过检测器,通常是紫外光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通过测量峰面积或峰高度,可以确定样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

4.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不足4.1精确性和准确性的挑战首先,对于酶解法来说,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酶的活性和效率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 值和酶源的质量。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不同实验条件下膳食纤维的酶解率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如提取和洗涤,也可能影响膳食纤维的分离和测定,进一步增加了分析的误差。

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膳食纤维,酶解法的适用性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某些水溶性纤维,酶解法可能不太适用,因为这些纤维在酶解过程中可能会被溶解或部分损失,导致低估其含量,这使得酶解法在区分不同类型纤维时存在局限性。

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是健康和营养研究以及食品工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测量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膳食纤维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即酶解法和高性能液相色谱法(HPLC ),同时对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促进食品中总膳食纤维测定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食品中膳食纤维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膳食纤维含量实验报告(3篇)

膳食纤维含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不同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了解膳食纤维在食物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并对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进行评估。

二、实验材料1. 食物样品:大米、小麦、玉米、燕麦、豆类、蔬菜、水果等。

2. 试剂与仪器:无水乙醇、丙酮、热稳定α-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电子天平、离心机、烘箱、烧杯、漏斗、滤纸等。

三、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将各种食物样品分别研磨成粉末,过筛,以去除杂质。

2. 酶解:取一定量的样品粉末,加入适量的热稳定α-淀粉酶、蛋白酶和葡萄糖苷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酶解反应。

3. 沉淀与抽滤:酶解后的溶液加入无水乙醇和丙酮,充分混合,静置沉淀,抽滤,得到膳食纤维残渣。

4. 洗涤与干燥:将残渣用无水乙醇和丙酮洗涤,干燥称量,得到总膳食纤维(TDF)含量。

5. 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测定:将酶解后的溶液直接抽滤,用热水洗涤残渣,干燥称量,得到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含量;滤液用无水乙醇沉淀,抽滤,干燥称量,得到SDF含量。

四、实验结果1. 大米:TDF含量为2.2%,SDF含量为0.6%。

2. 小麦:TDF含量为2.5%,SDF含量为0.8%。

3. 玉米:TDF含量为2.8%,SDF含量为0.9%。

4. 燕麦:TDF含量为5.3%,SDF含量为1.2%。

5. 豆类:TDF含量为6.5%,SDF含量为1.8%。

6. 蔬菜:TDF含量为3.2%,SDF含量为0.9%。

7. 水果:TDF含量为2.7%,SDF含量为0.8%。

五、实验讨论1.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差异较大。

豆类、蔬菜和燕麦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适合作为高纤维食物的来源。

2. 燕麦的膳食纤维含量最高,其TDF含量是大米的2倍多,小麦的2倍。

这说明燕麦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膳食纤维来源。

3. 豆类、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研究

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研究

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研究食品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食物中而又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部分。

它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饱腹感、调节血糖和血脂等。

因此,准确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指导膳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膳食纤维的种类和特点膳食纤维包括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与水形成黏胶状物质,如果胶、半乳聚糖等。

而不溶性膳食纤维则几乎不溶于水,如木质素、纤维素等。

这两类膳食纤维在食物中存在的比例和含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分别检测和分析。

二、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方法目前,常见的食品膳食纤维含量检测方法主要有理化法和生化法两种。

理化法是通过测定食品中总纤维和可溶性纤维的含量来确定膳食纤维含量。

其中,总纤维的检测通常采用Gravimetric方法或Enzyme gravimetric方法,可溶性纤维的检测则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且结果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

生化法是通过测定食品中特定酶解产物的含量来间接估算膳食纤维含量。

常用的生化法有消化酶法和发酵法。

消化酶法是将食品样品经过一系列酶解反应,然后测定酶解产物的含量,从而推算出食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

而发酵法则是利用人工肠道模型,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来分析膳食纤维含量。

生化法虽然比理化法更加复杂,但能更准确地估算出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和种类。

三、膳食纤维含量的分析意义准确检测和分析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对于食品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指导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和配比,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其次,可以帮助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预防疾病;最后,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应的食品标准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四、食品膳食纤维含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的分析方法会导致结果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标准化。

膳食纤维 标准方法

膳食纤维 标准方法

膳食纤维标准方法
膳食纤维是指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类物质。

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促进消化系统健康、调节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预防便秘以及控制体重等。

为了准确测量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需要进行标准方法的测定。

目前,国际通用的膳食纤维含量测定方法有两种:AOAC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方法和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方法。

1. AOAC方法:AOAC方法是美国官方方法,也是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

根据AOAC 991.43或AOAC 985.29方法,首先将食物样品经过一系列处理,如酶解、水解等,获得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

然后,借助酶解、滴定、重量等技术手段,可以得到总纤维、不可溶性纤维和可溶性纤维的含量。

2. ISO方法:ISO方法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方法,与AOAC方法相似。

ISO 13904和ISO 15954方法是常用的ISO 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利用酶解、水解、甲弹法等技术,将膳食纤维分为不可溶性纤维和可溶性纤维,并使用滴定、重量等手段进行测定。

无论使用AOAC方法还是ISO方法,都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酶解、滴定等步骤,以获得准确的膳食纤维含量。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需要仪器设备和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AOAC和ISO方法都是国际通用的标准方法,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应当依据相应的方法详细操作,并遵循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三)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三)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三)6.3.1 总膳食纤维(TDF)测定 6.3.1.1 沉淀:向每份试样酶解液中,按乙醇与试样液体积比4 : 1的比例加入预热至60℃±1℃的95%(预热后体积约为225 mL),取出烧杯,盖上铝箔,于室温条件下沉淀1 h。

6.3.1.2 抽滤:取已加入硅藻土并干燥称量的坩埚,用15 mL 78%乙醇润湿硅藻土并展平,接上真空抽滤装置,抽去乙醇使坩埚中硅藻土平铺于滤板上。

将试样乙醇沉淀液转移入坩埚中抽滤,用刮勺和 78%乙醇将高脚烧杯中全部残渣转至坩埚中。

6.3.1.3 洗涤:分离用78%乙醇15 mL 洗涤残渣2次,用95%乙醇15 mL洗涤残渣2次,15 mL 洗涤残渣2次,抽滤去除洗涤液后,将坩埚连同残渣在105℃烘干过夜。

将坩埚置干燥器中冷却1 h,称量(mGR ,包括处理后坩埚质量及残渣质量),精确至0.1 mg。

减去处理后坩埚质量,计算试样残渣质量 (mR)。

6.3.1.4 和灰分的测定:取2份试样残渣中的1份按GB 5009.5测定氮(N)含量,以6.25为换算系数,计算蛋白质质量(mp);另1份试样测定灰分,即在525 ℃灰化5 h,于干燥器中冷却,精确称量坩埚总质量(精确至0.1 mg),减去处理后坩埚质量,计算灰分质量(mA)。

6.3.2 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测定 6.3.2.1 按6.1称取试样、按6.2酶解。

6.3.2.2 抽滤洗涤:取已处理的坩埚,用3 mL水润湿硅藻土并展平,抽去水分使坩埚中的硅藻土平铺于滤板上。

将试样酶解液所有转移至坩埚中抽滤,残渣用70℃热水10 mL洗涤2次,收集并合并滤液,转移至另一 600mL高脚烧杯中,备测可溶性膳食纤维。

残渣按6.3.1.3洗涤、干燥、称量,记录残渣分量。

6.3.2.3 按6.3.1.4测定蛋白质和灰分。

6.3.3 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测定 6.3.3.1 计算滤液体积:收集不溶性膳食纤维抽滤产生的滤液,至已预先称量的600 mL高脚烧杯中,通过称量“烧杯+滤液”总质重,扣除烧杯质量的办法估算滤液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1.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代替《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本标准与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方法适用范围;——增加了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试剂顺序和文字格式;——修改了总膳食纤维计算公式;——添加了当食品中含有低分子质量可溶性膳食纤维时总膳食纤维计算方法的注释;——将酶重量法作为第一法,中性洗涤剂法作为第二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酶重量法适用于植物类食品及其制品中总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中性洗涤剂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本标准第一法为仲裁法。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膳食纤维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或合成的、聚合度 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等。

2.2 可溶性膳食纤维指能溶于水的膳食纤维部分。

2.3 不溶性膳食纤维指不能溶于水的膳食纤维部分,包括木质素、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等。

2.4 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之和。

第一法总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酶重量法)3 原理干燥试样经热稳定α淀粉酶、蛋白酶和葡萄糖苷酶酶解消化去除蛋白质和淀粉后,酶解液经乙醇沉淀、过滤,残渣用乙醇和丙酮洗涤,干燥后称重,即为总膳食纤维残渣。

另取同样经酶解的酶解液直接过滤,用热水洗涤残渣,干燥后称重,即得不溶性膳食纤维残渣;滤液用倍体积的乙醇沉淀、过滤、干燥后称重,得可溶性膳食纤维残渣。

扣除残渣中相应的蛋白质、灰分和空白即可计算出试样中总的、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

采用酶重量法测定的总膳食纤维包括不溶性膳食纤维和能被乙醇沉淀的高分子质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其它非淀粉多糖及木质素等;不包括低分子质量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抗性麦芽糊精、果寡糖、低聚半乳糖、多聚葡萄糖等,及部分被加热破坏的抗性淀粉。

4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规定的二级水。

4.1 试剂4.1.1 乙醇()。

4.1.2 丙酮()。

4.1.3 石油醚:沸程℃~℃。

4.1.4 氢氧化钠()。

4.1.5 重铬酸钾()。

4.1.6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4.1.7 (吗啉代)乙烷磺酸(·,)。

4.1.8 冰乙酸()。

4.1.9 盐酸()。

4.1.10 热稳定α淀粉酶液:,3.2.1,不得含丙三醇稳定剂,于℃~℃冰箱储存,酶的活性测定及判定标准应符合附录的要求。

4.1.11 蛋白酶:9014-01-1,3.2.21,不得含丙三醇稳定剂。

酶的活性测定及判定标准应符合附录的要求。

4.1.12 淀粉葡萄糖苷酶液:于℃~℃储存。

酶的活性测定及判定标准应符合附录的要求。

4.1.13 硅藻土:。

4.1.14 溴甲酚绿()。

4.2 试剂配制4.2.1 乙醇溶液:取乙醇,用水稀释并定容至,混匀。

4.2.2 乙醇溶液:取乙醇,用水稀释并定容至,,混匀。

4.2.3 缓冲液:称取和,用蒸馏水溶解,用氢氧化钠调至,加水稀释至。

注:一定要根据温度调:24℃时调为;20℃时调为;28℃时调为;20℃和28℃之间的偏差,用插入法校正。

4.2.4 蛋白酶溶液:用缓冲液配成浓度为的蛋白酶溶液,现用现配,使用前于℃~℃储存。

4.2.5 酸洗硅藻土:取硅藻土于的盐酸中,浸泡过夜,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滤液为中性,置于℃±℃马福炉中灼烧灰分后备用。

4.2.6 重铬酸钾洗液:称取重铬酸钾,用蒸馏水溶解,加入浓硫酸混合。

4.2.7 乙酸溶液:取乙酸,加入水,混匀后用水定容至。

4.2.8 0.4g溴甲酚绿溶液:称取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氢氧化钠研磨,加少许水继续研磨,直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至。

5 仪器和设备5.1 高型无导流口烧杯:或。

5.2 坩埚:具粗面烧结玻璃板,孔径~μ。

清洗后的坩埚在马福炉中℃灰化,炉温降至℃以下取出,于重铬酸钾洗液中室温浸泡,分别用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最后用丙酮冲洗后风干。

用前,加入约硅藻土,℃烘至恒重。

取出坩埚,在干燥器中冷却约,称重,记录坩埚加硅藻土重量,精确到。

5.3 真空过滤装置:真空泵或有调节装置的抽吸器。

抽滤瓶,侧壁有抽滤口,带与抽滤瓶配套的橡胶塞,用于酶解液抽滤。

5.4 恒温振荡水浴箱:带自动计时器,控温范围在室温℃~℃,温度波动±℃。

5.5 分析天平:感量。

5.6 马弗炉:℃±5℃。

5.7 烘箱:105℃,℃±3℃。

5.8 干燥器:二氧化硅或同等的干燥剂。

干燥剂每两周130℃烘干过夜一次。

5.9 计: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精度±。

用前用、和标准缓冲液校正。

5.10 真空干燥箱。

5.11 冷冻干燥箱。

必要时。

5.12 筛:筛板孔径~。

6 分析步骤6.1 试样制备6.1.1 脂肪含量小于的食品若试样水分含量较低(小于),直接混匀粉碎过筛。

若试样水分含量较高,将试样混匀后于70℃真空干燥过夜,然后置干燥器中冷却,干样粉碎后过~筛。

若试样不能加热,则采取冷冻干燥法,再粉碎过筛,干样存放于干燥器中待用。

记录因干燥造成的试样损失,最后在计算膳食纤维含量时进行校正。

6.1.2 脂肪含量大于的食品因试样难于粉碎,可先用石油醚脱脂后再干燥粉碎。

按每克试样石油醚的比例进行脱脂处理,连续次,脱脂后试样混匀后按6.1.1干燥、粉碎、过筛,干样存放于干燥器中待用。

记录由石油醚脱脂、干燥造成的试样损失,最后计算膳食纤维含量时进行校正。

注:若试样脂肪含量未知,按先脱脂再干燥粉碎方法处理。

6.1.3 含糖量高的食品取适量试样,按每克试样加%乙醇的比例进行脱糖处理,~次,于40℃下干燥过夜,粉碎过筛后的干样存放于干燥器中待用。

记录由乙醇脱糖、干燥造成的试样损失,最后计算膳食纤维含量时进行校正。

6.2 酶解6.2.1 准确称取双份试样(和)各,精确到,双份试样质量差≤ , 置于或高脚烧杯中,同时制备个空白样用于校正试剂对测定的影响。

加入缓冲液,用磁力搅拌直至试样完全分散在缓冲液中。

注:避免形成团块,防止试样和酶不能充分接触。

6.2.2 热稳定α淀粉酶酶解:加μ热稳定α淀粉酶液缓慢搅拌,然后加盖铝箔,置于℃~100℃的恒温振荡水浴箱中持续振摇,当温度升至95℃开始计时,通常反应。

将烧杯取出,冷却至60℃,打开铝箔盖,用刮勺将烧杯内壁的环状物以及烧杯底部的胶状物刮下,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壁和刮勺。

注:如需完全破坏抗性淀粉,热稳定α淀粉酶酶解时间可延长至,必要时加入~二甲基亚砜帮助淀粉分散。

6.2.3 蛋白酶酶解:向每个烧杯加入μ蛋白酶溶液,盖上铝箔,置于℃±℃水浴中持续振摇,当水温达60℃时开始计时,反应。

打开铝箔盖,边搅拌边加入乙酸溶液,控制试样温度保持在60℃,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调至±(用计或以0.4 g溴甲酚绿为外指示剂)。

注:一定要在℃时调,因为温度降低会使升高。

要常规进行空白样的测定,若所测值超出要求范围,必须同时检查试样酶解液的是否合适并作调节。

6.2.4 淀粉葡糖苷酶酶解:边搅拌边加入μ淀粉葡萄糖苷酶液,盖上铝箔,继续于℃±℃水浴中持续振摇,当水温到60℃时计时反应。

6.3 测定6.3.1 总膳食纤维()测定6.3.1.1 沉淀:在每份试样酶解液中,按乙醇与样液体积比∶加入预热至60℃±℃的乙醇(预热后体积约为),取出烧杯,盖上铝箔,室温下沉淀。

6.3.1.2 过滤:取已加入硅藻土并干燥称重的坩埚,用 乙醇润湿硅藻土并展平,接上真空过滤装置,抽去乙醇使坩埚中硅藻土平铺于滤板上。

将经乙醇沉淀的试样酶解液转移入坩埚中过滤,用刮勺和乙醇将所有残渣转至坩埚中。

6.3.1.3 洗涤:分别用 乙醇、 乙醇和丙酮 洗涤残渣各次,抽滤去除洗涤液后,将坩埚连同残渣在105℃烘干过夜。

将坩埚置干燥器中冷却 ,称重(包括坩埚、膳食纤维残渣和硅藻土),精确至 。

减去坩埚和硅藻土的干重,计算残渣质量。

6.3.1.4 蛋白质和灰分的测定:取份试样残渣中的份按 测定氮()含量,以为换算系数,计算蛋白质质量(⨯);另份按 测定灰分,即在525℃灰化 ,于干燥器中冷却,精确称量坩埚总重(精确至 ),减去坩埚和硅藻土质量,计算灰分质量。

6.3.2 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6.3.2.1 按称取试样、按酶解。

6.3.2.2 过滤洗涤:取已加入硅藻土并干燥称重的坩埚,用水润湿硅藻土并展平,抽去水分使坩埚中的硅藻土平铺于滤板上。

将试样酶解液全部转移至坩埚中过滤,残渣用70℃热蒸馏水 洗涤次,合并滤液,转移至另一 高脚烧杯中,备测可溶性膳食纤维。

残渣按6.3.1洗涤、干燥、称重,记录残渣重量。

6.3.2.3 按6.3.1测定蛋白质和灰分。

6.3.3 可溶性膳食纤维()测定6.3.3.1 计算滤液体积:将不溶性膳食纤维过滤后的滤液收集到高型烧杯中,通过称量“烧杯滤液”总重,扣除烧杯重量的方法估算滤液体积。

6.3.3.2 沉淀:按滤液体积加入倍量预热至60℃的乙醇,室温下沉淀。

以下测定按总膳食纤维测定步骤6.3.1至进行。

6.4 分析结果的表述、、均采公式()、公式()计算。

试样中空白质量按公式()计算:AB PB BR BR B m m m m m --+=221 ……………………………………………………() 式中:——试剂空白质量,单位为克();和──双份试剂空白的残渣质量,单位为克();──试剂空白残渣中蛋白质质量,单位为克();──试剂空白残渣中灰分质量,单位为克()。

试样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按公式()计算, f m m m m m m m X B A P R R ⨯+---+=222121 ……………………………………………………() DC m m f = ……………………………………………………………………………………() 式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