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西门豹》教案
《西门豹》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讲述西门豹治理邺的故事,概括西门豹的人物形象。
(3)了解成语“河神”的由来,学会使用这个成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西门豹治理邺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讲述西门豹治理邺的故事,概括西门豹的人物形象。
3. 了解成语“河神”的由来,学会使用这个成语。
三、教学难点:1. 深入了解西门豹治理邺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西门豹治理邺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西门豹治理邺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讲述西门豹治理邺的故事,概括西门豹的人物形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运用成语“河神”进行语言实践,学会使用这个成语。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门豹的人物品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治理邺的故事的短文。
3. 收集其他历史人物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
2.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运用成语“河神”时的发音准确性、流利程度和表达清晰度。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门豹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门豹【教学目标】1.知道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了解他的事迹和贡献。
2.通过学习西门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敬业精神。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西门豹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内容】1. 西门豹的生平介绍。
2. 西门豹的事迹。
3. 学习西门豹传略。
4. 讨论西门豹的贡献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1. 能够理解西门豹的事迹和贡献。
2.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西门豹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方法】1.讲授、问答、课堂讨论。
2.阅读西门豹的传略,了解他的事迹和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英雄吗?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有什么样的人叫做伟人?”希望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为后面介绍西门豹打下基础。
二、学习西门豹的生平和事迹首先,教师给学生讲述战国时期的背景,进而介绍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西门豹。
之后请学生跟着教师读一段西门豹的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西门豹的事迹和贡献。
例如:“西门豹,相传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将,被誉为‘西门儒将’。
他继承父业,下属约有几千人,被楚国国君所重视,担任过多次楚国的将军、丞相等职务。
”“公元前292年,秦国攻打楚国,楚急召西门豹。
西门豹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楚国。
他钩瘦马背,穿着简朴的衣服,带领着他的精锐部队,与秦军浴血搏杀。
最终,西门豹打败了秦军,大获全胜。
他的战绩传遍天下,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将领。
”随着故事的讲述,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1.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的大将?2. 西门豹担任过哪些重要职务?3. 西门豹因为什么事情而成为了名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西门豹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做的事有更深的了解。
三、学习西门豹传略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西门豹传略而学习和阅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
看完传略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关于这个人物的问题,以检测学生对西门豹的了解程度。
四年级语文教案:《西门豹》阅读讲解

四年级语文教案:《西门豹》阅读讲解一、教学目标1.理解《西门豹》中的主要内容。
2.了解《西门豹》中的人物形象和事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西门豹》中的人物形象和事迹。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西门豹》中的意义,了解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人物形象和事迹之间的关联。
四、教学内容《西门豹》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古代故事,说的是一个古代豪门世家的故事。
故事起初讲述了西门豹家族的富有和他们的个人魅力,但故事描述了他们的毁灭和灭族的结果。
在故事的开始,作者讲述了西门豹家族的家族传统,家族几代人的相互助益和亲情,以及他们的商业才能和财富。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西门豹的长兄因为杀人而流亡了,留下了西门豹和他的妻子。
在没有长兄的帮助下,西门豹的生意开始疲软,犯了一些错误。
最终,他意外地杀死了黄巢派的军官,被判处死刑。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事迹,在这篇故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西门豹是一位非常有成功血统的人,但是,他和他的家族最终失败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和失败之间的紧张和关联。
黄巢派的军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出现暴露了故事中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他代表了统治者的权力和权威,同时也代表了反抗者的力量和冲动。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1.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本篇文章。
2.分小组诵读本篇文章。
3.教师用图片及表格等形式概括故事大意。
4.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行为,讨论其中的背景和含义。
5.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人物形象和事迹之间的关系。
6.总结故事,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并进行适当的表述。
7.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西门豹》故事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西门豹》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主要人物形象和事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西门豹》课文教案

《西门豹》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及其主要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西门豹的品质。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巡视指导。
3. 学习生字词:学生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理解课文大意: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门豹的性格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西门豹为何受到人们的尊敬?3. 发挥想象,以西门豹为主角,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接上节课):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门豹的性格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活动与互动:1. 开展“我来演西门豹”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西门豹的形象。
《西门豹》教案优秀7篇

《西门豹》教案优秀7篇《西门豹》教案篇一教学目的知识传授: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思想教育: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准备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三、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迷信,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小组交流集体讨论(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五、交流字词重点内容。
荒灾徒溉慌灭陡概谎凿(业)部魏(鬼)部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六、作业。
熟读课文,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复述。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讲一个我国战国时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一)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1)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2)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3)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4)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案学校四班级语文《西门豹》教案范文1学习目标: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敬重科学的训练。
课前预备: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看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
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读准字音。
“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
“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留意“溉”与“概”的区分。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争论、沟通。
老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同学自读、争论及老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1)了解缘由。
(2)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3)了解受害者。
(4)了解漳河的状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同学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3)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一、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
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奇妙吗?妙在哪里?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登记读不懂的问题,预备和同学争论。
西门豹教案

西门豹教案《西门豹》教学设计篇一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战国时期)二、学习生字1、字音。
学生对着生字表读生字,重点读准娶和渠,前鼻音选、和后鼻音荒凿。
2、字形(1)、将生字按结构的不同进行归纳。
上下结构:荒芜娶苇灾凿渠左右结构:魏徒磕媳溉半包围结构:选(2)、重点指导。
荒:中间是亡,千万不要多加一点。
婆:右上部的皮,最后一笔是。
凿:上边是业,最后两笔是。
溉:右半部共9笔写成。
(3)、组词练①、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绅()()徒()()媳()()概()()选()()魏()()三、查字典理解词语1、读课后读读读写写的字词。
2、查字典解词。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四、再读课文,思考书后题1、读课文,思考书后第一题。
2、用‖将课文分段。
(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
惩治了官绅巫婆,教育了老百姓。
第三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西门豹发动了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3、全文按什么顺序分段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的。
)五、中心思想记述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为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做法,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赞扬了西门豹的管理才能和为百姓兴利除害的业绩。
六、关于书后题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西门豹从老爷爷那里了解到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答:一共有两点,第一点是天灾,年年闹旱灾第二点是人祸,官绅、巫婆欺骗老百姓、榨取钱财;百姓头脑里的迷信思想严重。
《西门豹》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西门豹》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及其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西门豹的精神品质。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崇尚正义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西门豹的故事中汲取勇敢、智慧、正义等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及其故事背景。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从西门豹的故事中汲取勇敢、智慧、正义等正能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以西门豹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故事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门豹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4. 案例分析:以西门豹的故事为例,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门豹的英勇事迹及其对学生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间灌溉庄稼,年年的收成都很好。
具有智慧和才干是个为百姓除害兴修水利的好官。
事情发展的顺序。
分结构作。
回忆课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3、学习课文第13段
齐读,大家在西门豹的带领下怎样做?有什么好结果?
4、思考: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三、回归整体
1、小声自由读全文,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用横线标出来。
提示: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破除河伯娶亲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课
后
记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
2、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理解生字词的。
四、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学生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绸、选、旱、烦、灌、姓
3、自己阔词、形近字组词。
了解时代背景
按要求读课文、
并自学。
分自然段读文。
漂(漂亮)(漂浮)
飘(飘扬)(飘雪)
自然导入
直至文章重点
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培养朗读的能力。
掌握生字的读音与字形。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识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解词能力。
回归整体了解课文的结构内容。
板
书
设
计
22、西门豹
3、易混字:姓(姓名)(老百姓)
性(性别)(性命)
4、书写:
灌:右边是上、中、下结构
溉:注意中间的写法。
5、讨论识记的方法
充分讨论后,指名汇报
(1)用熟字+偏旁或是基本字带字的方法,学习下列生字。
婆、逼、绸、徒、烦、跪
(2) 用比较法学习下面的生字;
荒 姓 灌 溉
慌 性 罐 概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教学方 法
读书—思考—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那么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亲的迷信的呢?今天进一步学习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1-8自然段,默读、思考:
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西门豹是怎样调查的?
先整体了解原因,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找出原因。
训练学生的阅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教材的重难点,西门豹将计就计用事实惩治首恶。
进一步理解这部分内容。
略学另一个事件:兴修水利。
分析文章的核心人物。
划分结构段。
板
书
设
计
22、西门豹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1-8) (9-12) (13)
姓 溉 豹 芜 逼 催 骗 渠
性 概 豺 无 副 崔 遍 梁
课
后
记
课题
22、西门豹
总课时
2
课时
2
教学目 标
1、了解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将计就计惩办首恶,教育群众以及兴修水利的事迹。
2、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部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 点
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原因:1、Leabharlann 绅和巫婆勾结,给河伯要娶亲,欺骗百姓榨取钱财。
2、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向一位老大爷调查的。
四个问题:
1、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
答:河伯娶亲闹的……
2、这话是谁说的?
答:巫婆说的……
3、新娘哪儿来的?
答:年轻的女孩儿。
4: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答:年年闹旱灾
借口姑娘不漂亮,另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送去,叫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把巫婆投进河水里。又借口让官绅去催,把官绅们也投进河水里。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今天我们要学习《西门豹》一课,看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二、介绍时代背景
本课讲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公元前475-221)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魏王派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任县令,邺在今河南,西门豹上任后,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年年获得好的收成。
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几个问题?
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了什么?
巫婆和官绅利用给河伯娶亲,搜刮民财,有女孩儿的家为躲避娶亲逃到外地,造成人烟稀少,漳河年年闹旱灾,造成土地荒芜。
2、学习9-12段,自渎
思考: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用不同的标记在书中画一画,说一说。
a: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
b:想一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c: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回答:
a:破除河伯娶亲的迷信,兴修水利
b: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查询原因-河伯娶亲、将计就计-兴修水利、灌溉土地
c:事情发展,主要是破除河伯娶亲,惩治巫婆官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出示句子:(1)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果真这个姑娘不漂亮吗?果真要另选一个吗?“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真的要等她回来吗?
再读这部分内容,结合插图:哪位是西门豹,哪位是巫婆、官绅、女徒弟和西门豹的卫士?
芜:草字头表“义”
“无”表“音”
(4)利用会意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5)利用部首表义的规律,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6、出示生词卡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7、质疑:看学生是否还是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联系上下文,讨论质疑。
8、回读全文,根据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再体会。
五、再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1、思考:
课题
22、西门豹
总课时
2
课时
1
教学目 标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学重点难 点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方 法
自学、交流、讨论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