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座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某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坝型比选研究

某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坝型比选研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水库工程的建设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
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坝型比选研究是评估水库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选择合适的坝型和坝址,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一、工程地质条件分析1.地质构造:选择水库坝址时,需要考虑地质构造的状况。
水库坝址一般选择在地质构造较稳定的地区,研究该区地质构造的类型、运动及其对水库安全的影响,以确保水库坝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地貌特征:在坝址选择方面,地貌特征对工程安全也非常重要。
在选择坝址时,需要考虑其地形地貌是否适合建设,如地下水位、沉积物层厚度、土壤类型、岩性及断层带等地质特征,以保证坝体的稳定性。
3.岩土工程特性:岩土工程特性是选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研究该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岩土工程特性,包括土壤、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抗震性能、渗透性及氧化还原性等,以确保坝体的耐久性。
4.地震状况:地震是影响水库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考虑到地震的可能性,需要评估该区域的地震状况,选择足够宽敞的坝址和适当的结构形式,确保水库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坝型比选研究水坝的坝型是影响水库结构强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核心因素。
坝型的选择需要兼顾水库的规模、地质条件、工程经济和环境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坝型比选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重力坝:重力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坝型,受地震作用较为稳定,结构简单,适合中小型水库建设。
2.拱坝:拱坝是一种优异结构,由于其弯曲形式的作用原理,耐震性较好,适合中大型水库建设。
3.土石坝:土石坝是利用原生材料建造的大坝,具有较好的可塑性,适合大型水库建设。
4.复合坝:复合坝结构由两种或以上的坝型组合构成,具有多重优劣的特点,如可调性、减震效果较好等,适合大型水库建设。
三、结论选择合适的水库坝址和坝型对水库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在水库坝址的选择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土工程特性和地震状况等因素。
水库渠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水库渠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摘要:水库渠道设计必须要结合水利设计标准,科学的水库渠道设计施工能够有效调节用水资源的分布,有利于区域农业灌溉。
在进行水库渠道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水库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等环境,做出有效评价和建议,为施工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切实保证和提高水库渠道设计质量。
关键词:水库渠道;地质条件;稳定性;适宜性;评价1工程概况1.1 概述上思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7°33′~108°16′,北纬21°44′~22°12′。
北面以四方山为界与扶绥县相接,西面以公安河为界与宁明县相连,南面以十万大山顶为界与防城区接壤,东南面以十万大山及其他支山脉与钦州市交界,东北与邕宁县相邻。
那板水库是一座集防洪、灌溉、水力发电、城镇供水功能为主的大(二)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490平方公里,总库容8.3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10.62万亩。
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1960年10月竣工。
那板水库灌区分南干渠和北干渠,北干渠始建于1974年底,于1977年冬竣工通水,全长77.40km,渠首设计流量为5.5m3/s,设计灌溉面积8.86万亩。
主要灌溉范围从思阳至在妙两个乡镇的10个村委,渠首设计流量5.5m3/s,底宽从渠首的5m变化到渠尾的3.5m,沿线附属主要有8座渡槽、13座隧(涵)洞。
灌区投入使用40多年来,受渠系配套老化、渠道损毁、缺少维修资金等因素影响,渠道淤积严重,局部渠道段及附属建筑物损毁严重导致输水能力大为降低,北干渠勉强供水上游段20km,灌溉面积减少至2.5万亩。
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故需修复处理。
1.2 勘察工作方法和工作布置根据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设内容,按照《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629-2014)有关规定,本次勘察对北干渠渠道重建或新建段、维修或拆除重建的渠系附属建筑物进行重点详细勘察,主要采用地质钻探为主,地质测绘、原为测试为辅的工作方法。
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水工建筑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港口码头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防洪工程等各种类型的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因素,更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水工建筑工程往往建立在地质条件较为特殊的地区,包括地形、地貌、地下水、土壤、岩石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必须充分了解选址处的地质条件,仔细评估工程的可行性。
下面分别介绍水工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地质条件。
1.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是水工建筑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条件,它们的高度、坡度、地面下沉、地面上升等地貌特征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会产生影响。
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例,地形起伏会直接影响水流速度、水位变化和水体容量等,因此在选址时要考虑地形对工程的影响。
在研究地形和地貌数据时,需要具体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分布状况、地下水位、湿度等,以便对工程的建设做出更科学、更准确的判断。
2.地下水地下水是水工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地质条件,往往会对工程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
地下水的水位高低、水动力学特性、水化学特性等都会对工程的建设产生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技术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质量等,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
3.土壤和岩石土壤和岩石是水工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关键地质条件,它们的力学特性会对工程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和岩石进行完整的、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选择建筑材料和技术。
在土壤方面,需要考虑土层的厚度、土的稠度以及其它工程建设和环保影响因素。
在岩石方面,需要考虑岩层的厚度、类型、层位、裂隙、岩性等,以便为工程选择最适合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二、水工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对选址区域进行地质评价是为了确保水工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并且能够在确保环保的前提下,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
第三章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_secret

第三章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第一节坝址地质概况本次可研勘察,在九节滩固家河渡口以上1km河段内进行了反复比选,最终选择了上下两个坝址进行坝址比较。
上下两个坝址相距231m,处于同一构造,同一地貌及地层单元中,工程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一、地形地貌巴河总体流向为,坝址区流向为N8°E。
坝址处河道顺道,常年水面宽度约300m,河谷开阔。
河流两岸基本对称,右岸稍缓,坡角约18°,左岸稍陡,坡角约23°。
两岸斜坡台地上分布有大量的第四系崩坡积物。
河底高程251.2~252.1m,上坝址上游180m 处靠右有一深潭,河底高程241.9m。
在地貌上坝址区属典型的河岸斜坡堆积地貌单元,包括阶地、冲沟及斜坡堆积等地貌形态。
1、阶地:在坝址区阶地不发育,无Ⅰ级阶地,仅在上坝址坝轴线右岸290m高程处附近残留Ⅱ级阶地,残留面积约50m2。
阶面高程290~295m,高出河水面38~43m。
阶地残留物为粉质粘土夹砂卵石层,厚度2~3m,结构紧密。
2、冲沟:在下坝址下游80m处左岸发育一冲沟,即固家河沟,沟长约2km,集雨面积约2.0km2,比降约2.3%。
该冲沟沟口两岸基岩裸露,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厚层砂岩。
沟口段宽15~20m,沟内长年有水流过。
3、斜坡堆积地貌:坝址处两岸山顶高程300~330m,高出河底50~80m。
斜坡地貌形态严格受岩性控制,砂岩出露地带大多形成陡崖,泥岩出露地带则形成缓坡台地。
在缓坡台地上分布有崩坡积、残坡积物,岩性为块碎石土、粉质粘土、粉土等,厚度0~5m。
二、地层岩性坝区地层主要包括覆盖层和基岩两大部分,覆盖层以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和冲洪积为主,基岩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砂泥岩互层。
1、第四系(Q4)第四系全新统在坝区广为分布,以残坡积和冲洪积为主。
残坡积主要分布在两岸缓坡台地上,岩性以块碎石土、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厚度0~5m。
冲洪积主要分布在河床及岸边,在九节滩坝区冲洪积特未集中大片产出、分布零星,厚度0~2.1m。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引言: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指通过对工程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情况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旨在为该水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区域地质概况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某市境内,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
该区域由于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水系发育等因素,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裂、岩层和构造构造塑性变形等。
二、工程地质调查根据前期的工程地质调查,该坝址区主要由石灰岩和泥岩组成,其中以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属于碳酸盐岩,具有脆性和溶蚀性强的特点。
泥岩通常具有坚硬度较差、可塑性较强、含水量较高等特点。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1. 断裂地质灾害:坝址区附近存在多条断裂带,断裂活动较为频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断裂对工程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2. 岩溶地质灾害:该地区的石灰岩存在显著的溶蚀性,易发生岩溶塌陷、岩溶潜水、地下水涌出等地质灾害。
建设工程时,需采取有效的岩溶治理措施。
3. 泥岩滑坡地质灾害:由于泥岩的可塑性较强,存在滑坡风险。
工程建设时,需要做好泥岩的坚硬度测试,合理设计防滑坡措施。
4. 洪水灾害:该水库位于某河流上,面临的洪水风险较高。
需充分考虑设计水位、安全溢洪道等因素,防范洪水灾害。
结论: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断裂、岩溶、泥岩滑坡和洪水等地质灾害风险。
在工程规划和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并合理防范这些地质灾害,以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建议在工程施工前加强地质调查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本文根据勘察、施工及运行资料,对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区域稳定评价,水库诱发地震,副坝昔格达岩组建坝条件,“三洞”进口边坡稳定分析评价和引水隧洞围岩分类及稳定评价)为在高烈度地震区和复杂地质条件环境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启迪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1、工程概况水库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境内,是安宁河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期开发的骨干工程和龙头水库。
主要水工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放空隧洞、发电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
水库正常蓄水位2020m,总库容6.58×108m3,主坝最大坝高93m,副坝最大坝高29.4m,电站装机4×2.25MW。
水库于1993年11月15日开工兴建,1999年6月19日水库下闸蓄水,2000年6月28日通水发电。
2、工程区地质概况工程区内出露的岩石以印支期中酸性混染岩为主,少量华力西期辉长岩和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的半胶结的砂岩、泥岩。
工程区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之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主、副坝、发电引水隧洞及厂房均位于安宁河断裂带之东、西支两条断裂之间。
两条断裂相距8-10km,主坝距东、西两条断裂垂直最近距离分别为1.6km和0.5km。
西支断裂被水库库水淹浸长度为5.0km,东支断裂在苗冲河支库尾段淹浸长度约2.2km(见图1)。
地震地质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东、西两条断裂活动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支断裂活动微弱,很少有地震活动;东支断裂在活动时空,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
西昌——冕宁段为活动强烈地段;冕宁——紫马垮段(工程区所处地段)为中、强活动段;紫马垮——田湾段全新世以来活动强度较南段弱。
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经四川省地震局复核,国家地震局审定为8度,工程设防烈度经水规总院审查批准为8.5度。
3、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3.1 区域稳定评价3.1.1 断裂构造格架及安宁河断裂带的活动特征3.1.1.1 断裂构造格架特征本区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之安宁河断裂带的北段,西部以锦屏山断裂为界,与金河弧形构造带相邻,东部与凉山坳褶断带相接。
水电站水库大坝地质分析与加固措施

水电站水库大坝地质分析与加固措施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项自然资源,水力发电在国家能源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水力发电,离不开水电站,更离不开水库大坝的有效整治和加固。
水库大坝作为水力发电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保障水电站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
在选址和规划水电站时,对大坝周边地质条件的评估和分析,以及针对地质特征的加固措施,至关重要。
一、水库大坝地质分析大坝的地质状况是决定水电站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层构造状况:水库大坝的位置必须能承受重力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
因此,在选址时,必须对该地区的地层构造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评估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岩性和岩层产状:不同的岩性和岩层产状对大坝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习惯上将之分为三个等级:良好、一般、不良。
评估不良的岩石产状和岩性可能导致崩塌和滑移等风险,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强化大坝的稳定性。
3. 已知的地质灾害和历史事件:了解已知的地质现象和历史事件,可以针对风险区域开展更准确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4. 隐患的潜力:水库大坝在规划和开发之前,必须从潜在的地质和岩石灾难中寻找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山洪、滑坡和地震等。
二、水库大坝加固措施大坝的加固措施可以分为加固前和加固后两个阶段。
在评估了大坝的地质特征和风险后,接下来应该考虑大坝的加固措施。
大坝加固分为如下几种方法:1. 改善基础:优化基础,改善基础条件,例如可以加厚基础,增加基坑数量和深度等。
2. 调整危险区域:对一些特别危险的地理位置进行调整和改变,例如临近断层、高地和陡峭山坡的位置。
3. 使用预制块技术:材料分离能够防止裂缝和层状破裂,高度渗透的预制块可以使材料得到更好的排水,提高抗水压能力。
4. 添加抗震加固支撑结构:通过添加抗震加固支撑结构,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性。
5. 加固薄壁结构:加固薄壁结构并减少倾斜是提高大坝耐久性的选择。
我国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方法及其标准

我国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方法及其标准我国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对水库大坝的结构、材料、地质条件等进行观测和分析,以及通过经验和专家意见进行评估。
定量评价则更加侧重于建立数学模型和采集监测资料,通过计算和数据分析来评估水库大坝的安全程度。
在进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结构安全评价:评估水库大坝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震性等方面的情况,包括对结构的材料、设计参数等进行分析。
2. 地质环境评价:对水库大坝所处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表水文等因素对大坝安全的影响。
3. 监测数据评价:对水库大坝所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水位、温度、应力变化等监测指标。
4. 大坝管理评价:对大坝的运行管理、维护情况等进行评估,包括水库大坝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方面。
同时,我国水库大坝安全评价也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其中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通则》等文件,以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综上所述,我国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方法既要综合考虑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又要兼顾结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因素,以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水资源利用的稳定性。
水库大坝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安全评价是确保水库大坝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一步。
在我国,为了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在进行安全评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程。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学会发布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导则》(DL/T629-2012),这是国内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标准的开创性文件,提供了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的规范和指导。
在标准中,涵盖了对水库工程各个方面的安全评价要求,主要包括了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因素。
具体来说,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 结构安全评价:对水库大坝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震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结构材料、设计参数等的分析,并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来评估水库大坝的结构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座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水城县沟座水库位于湾河中上游河段阿家开沟上,枢纽工程区建筑物由重力坝(最大坝高45.8m)、取水兼泄洪放空隧洞底孔、溢洪道等组成。
推荐上坝线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蓄水条件好;坝址区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可能会出现绕坝裂隙型渗漏,需作防渗处理。
标签:沟座水库;大坝工程;地质评价
1 工程概况
水城县沟座水库位于北盘江左岸一级支流古牛河右岸支流湾河中上游河段,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
库坝区位于果布嘎乡高石村西部约 3.5km的阿家开沟上,距果布嘎乡约8.0km,有果布嘎至高石村的乡村泥结石公路通过库坝区、料场区,交通条件较好。
沟座水库主要以烟水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工程规模为Ⅳ等小(1)型[1]。
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推荐上坝线位于1号冲沟至2号冲沟之间,坝段长约135m,河流流向近N 向,河谷呈基本对称“V”型,左岸地形坡度30°~40°,右岸地形坡度40°~55°,局部为陡壁。
河床高程1646~1649m,谷底宽约12~30m,河床纵比降2.39%,设计正常蓄水位1681.5m高程时,河谷宽101.7m,宽高比为2.49。
2.2 地层岩性
上坝线河床及两岸地层岩性为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厚度大于100m。
第四系河床冲洪积层(Qal+pl)物质成份为砂卵砾石,主要分布于河床底部,厚度0~4m;残坡积层(Qel+dl)主要成份为粉砂质粘土夹碎石,分布于两岸缓坡地带,厚度0.5~12.0m。
2.3 地质构造
坝址区无大型构造发育,主要为玄武岩特有的柱状节理,发育密度大,规模小,在强风化岩体中充填物明显,进入弱风化岩体逐渐闭合。
坝址区最发育节理裂隙有3组:①N20~80E/NW∠34~86°,②N30~80E/SE∠38~88°,③N40~80W/SW∠60~83°。
一般延伸长均小于1m,宽1mm左右,主要充填铁锰质、岩屑及少量泥质。
2.4 水文和物理地质条件
坝址区地层主要为峨嵋山玄武岩(P2β),为相对隔水层,主要含基岩裂隙水。
坝址区总体地下水横向补给河水,地下水位由河谷向两岸逐渐抬升。
坝肩强风化岩体破碎,裂隙发育,连通性较好,多呈张开状,岩体透水率较大,一般大于5Lu,渗漏形式为裂隙型渗漏。
坝址区河床分布有部分冲洪积层,岸坡有部分残坡积层,其余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分布。
3 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1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岩体质量分类
3.1.1 室内岩石(块)物理力学试验。
工程勘察共取6组岩样(弱风化-微新岩体)进行室内试验,试验成果为: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最高值为61.37MPa,最低值为31.11MPa,平均抗压强度值46.24MPa,属中硬岩。
3.1.2 坝基岩体结构及质量分类。
坝址区地层岩性为峨嵋山玄武岩(P2β),裂隙较发育,根据试验资料及声波测试结果,强风化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36,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2,下伏基岩为玄武岩,抗冲刷能力较强,建议玄武岩岩体抗冲刷系数:强风化岩体K=1.5~1.7;弱风化岩体K=1.3~1.35。
4 结束语
坝址区地层主要为峨嵋山玄武岩(P2β),为相对隔水层,主要含基岩裂隙水。
坝基开挖至弱风化岩体中下部作为坝肩持力层,允许承载力为2500~3500kPa。
坝址区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可能会出现绕坝裂隙型渗漏,防渗帷幕面积8434m2,总进尺2812m。
建议在施工阶段及时跟踪坝基岩体质量,进一步优化建基面高程。
参考文献
[1]贵州新中水工程有限公司.水城县沟座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12.
作者简介:王寨维(1982,9-),男,贵州桐梓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