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
记叙文阅读——梳理概括

复习概况梳理的要点
掌握具体方法
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可能不能准确掌握方法,老师要注重切合文本进行解读,切忌过于笼统。
随时指点,个别辅导。
课内诊断练习
与教学调整
当堂完成文段训练《伤口》
课后作业
作业:完成《龙壶》的表格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含二次备课)
设计
意图
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记叙文概况故事情节的几个பைடு நூலகம்素:
全文的概括——谁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对主要事件的综合、参考标题和中心)
片段事件的概括——人物+事件(最能表现中心的部分)+结果(六要素)
二、出示ppt:深入解析概括故事情节的步骤和方法
三、出示课堂练习文段,当堂训练,掌握方法。
班级
九年级
学科
教师
时间
课题
记叙文专项训练---梳理概况情节
课型
精讲+堂练
课时
1
教学目标
掌握记叙文阅读中的概况梳理情节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读完文章能大概理解文章大意
2、能梳理概况文章主要故事情节(或片段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能梳理概况文章主要故事情节(或片段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阅读文章的预习学案、当堂训练文章、课后巩固作业、PPT等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1、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乡村的灯火》,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模考试前,我们对记叙文阅读中的“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进行了专题训练,今天我们来对这个专题进行复习巩固。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根据答题要求,快速准确解答同类题目。
二、温故而知新:1、学生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完成文后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答案示例]:求学期间,“蛋糕”带给我们真挚的情谊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如今,“蛋糕”引起我对大学生活美好的回忆[解题思路]:(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3、同类题目训练:阅读《乡村的灯火》,完成文后问题。
4、学生集体交流,再次强化解题思路。
(请个别学生读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评判这些答案,找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形成答案的要点)[答案示例]: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次对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故事情节”一题进行了重点训练,希望同学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多多思考,将我们共同总结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灵活的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中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四、布置作业:阅读《我的傻瓜妈妈》、《善良的种子》,完成文后问题。
【板书设计】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概括一个记叙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通读整篇记叙文,了解整体故事情节和主题。
2. 然后,确定主要人物,包括主角和重要辅助角色,并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故事的起承转合,确定故事的核心问题或冲突。
4. 确定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时间,以及故事中的重要地点。
5. 总结每个部分或情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起始、发展和结局,注意主要事件和转折点。
6. 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训。
7. 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上述要点整合到一个段落中,概括出整篇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概括内容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尽量抓住故事的关键点,突出故事的主题和发展过程,同时保持简洁和准确。
记叙文阅读——概括与主旨

记叙文阅读——概括与主旨(一)概括要点:1.看标题,标题表明内容。
如《回忆我的母亲》、《最后一课》。
2.抓文章的中心词、中心句、概括句(往往是第一段、末段的首句或尾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通过分段,看各段之间是何关系,并列关系相加,偏正关系以正为主。
4.六要素概括法,记事写人的文章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对策:首先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5.根据文章线索。
(1)线索的特点:①连贯性:贯穿全文,不脱节,不跳跃;②始终性: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线索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
(2)线索的分类:①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如《枣核》以“枣核”为线,17年中考以单车为线索。
②以某一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16年中考以爸爸教我读中国诗为线索。
③以某一人物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如《孔乙己》。
④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
⑤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春》以“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感情”为线索。
⑥以地点或(行踪)的转换为线索:如《散步》《老山界》。
⑦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
(二)概括主题中心思想1.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
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2.分析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
如《秋天的怀念》、《夏衍的魅力》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3.看开头结尾的中心句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
如《背影》、《顶碗少年》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记叙文阅读技巧(21)梳理故事情节

“别再这样了!”哎!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出差回来好长一 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 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 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我每次都是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 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 —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 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 每天吸走的钉子! 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 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情节梳理=划分情节+搜索关键字词+具体要求 (字数、关键词及其位置)
修车老汉
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个血肉模糊。 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 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 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 人。 在这个城市里骑车上下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早上准备骑车出门,发现 车子丢了;火急火燎担心上班迟到猛踩脚踏板,轮胎不争气了——遭遇不测, 扎上了钉子铁块,破了。 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 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 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 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 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
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是通过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及其行动、时间和空间背景等要素,提取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以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 阅读全文:在开始概括之前,先通读整篇记叙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发展过程。
这有助于把握故事的时间线、人物关系以及事件的前后顺序。
2. 分析文章主题: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即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信息。
主题可能存在于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也可能通过人物行为和对话来体现。
理解主题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
3. 确定故事的起承转合:记叙文通常遵循一个基本的故事结构,包括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确定这些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4. 识别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找到与故事主题相关的关键情节。
主要人物的行动、对话和内心独白通常是故事的关键点。
5. 瀑布式概括:使用瀑布式概括法将故事按照发展顺序分解成几个主要的关键事件。
通过一个个事件的串联,形成故事的总体概括。
6. 缩写:对于较长的故事,可以使用缩写的方式进行概括。
选择最重要和相关的事件和人物,将其进行简化和概括,从而压缩整个故事的篇幅。
7. 标题概括:通过提取关键词或短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
标题概括应该准确地表达出故事的核心内容。
8. 检查概括的准确性:概括应该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核心内容,不应该有遗漏或歪曲。
反复检查和修改概括,确保其准确反映文章的内容。
以上是记叙文概括内容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情节,提炼出关键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记叙文的内容。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概述《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学对象:初中语文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能快速梳理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分析故事情节的梳理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练习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导入: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及特点。
(2)讲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结构。
2. 故事情节的梳理方法(1)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线索,如时间、空间、人物、情感等。
(2)学会通过划分层次、归纳总结等方法,快速梳理故事情节。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情节梳理的方法。
第二课时:3. 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题。
(2)培养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中的重要细节,如人物性格、情节转折等。
(3)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概括给定故事的情节。
4.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讲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如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分析能力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相关章节。
2. 案例分析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用于分析和练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分析材料,提高课堂效果。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概括故事情节

第八讲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一)1、概括文章故事情节方法: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2、常见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精辟深刻。
3号床的那个男人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三号床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三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
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爆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象是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
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人不让的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三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
儿子上小学,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过活。
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侯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一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个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街上卖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的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中已用“//”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3、作者先写对3号床那个男人讨厌,最后又赞扬他,这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那盆水仙花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
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
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1、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乡村的灯火》,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1、在整体上:(1)明确记叙的中心。
(2)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
(3)分析记叙的详略。
(4)明确记叙的线索。
(5)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6)评析人物性格。
(7)指出文章的结构模式。
(8)领会全文的主旨。
(9)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10)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2、在局部上:(1)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2)理解赏析重要文段。
(3)品味人物语言。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
(5)品味词句、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6)分析表达技巧和手法。
(7)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
(8)叙述自己的感受。
等3、在细节上:(1)对词语、句子的品析。
(2)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1.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2.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以主题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事物为线索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⑤以“情”为线索。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如:《最后一课》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如:《背影》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如:《故乡》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5、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
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五、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开头点题、为下文作铺垫、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温馨提示]对句子表达作用类的题目,要重视以下几种句子:1、首句:提示、概括、承转的作用2、中心句:有的在语段中起核心的作用;有的语句铺叙描摹的作用。
3、承上启下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紧凑的作用。
4、点睛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5、矛盾句:字面上看是自相矛盾,实际上作者别有用心,寄寓着深刻的用意。
6、名言、诗句、警句:名句:强化、突出、着重、强调的作用诗句:佐证的作用警句:含蓄,寓意深刻,意味绵长,常常是作者情感之所聚。
7、情感丰富的句子:有的直抒胸怀;有的委婉曲折;包涵了作者的喜怒哀乐,饱含了作者对事物的褒贬。
7、描写句:烘托气氛,渲染心情,设置场景,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8、修辞句:加强表现力,达到一定的目的。
9、结尾句:点明主旨,总结上文,深化主题,引起思考。
六、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多方面地叙述。
七、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1、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2).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3).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4).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议论:揭示记叙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作用主要有:A、用在文章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B、用在文章的末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之事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用在文章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就是记叙文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
因此在概括中心思想时,要抓住议论句。
3、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
抒情往往是作者抒发内心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几种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鉴赏人物形象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
2、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花市下四条胡同耿大爷家厕所墙倒了,砖头掉进厕坑。
时传祥卷起袖子,用手把砖一块块捞出来,用水冲干净,再把墙头垒好,把厕所清扫干净。
——《寻找时传祥》4、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5、胡屠户道:“我哪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6、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与卡尔列(自己的同班同学)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
——节选自《天使》7、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喘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8、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者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9、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窗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鲁迅《故乡》通过描写景物,渲染了沉寂、衰败、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八、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1、记叙文结构层次的划分: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2、段意、层意的概括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九、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一)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题目2、分析文章的开头3、分析文章的结尾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二)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未能一般有: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4.结构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力争“文章答案文章找”。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十、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
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
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