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设计

合集下载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办公楼安全疏散设计一、设置足够且标准化的安全出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2.0.17该条规定,建筑物的紧急出口是指用于安全疏散人员的楼梯、室外楼梯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凡是房间的疏散门、楼梯、直通室外地面的门都可视作安全出口。

1.1房间疏散门的设计办公建筑中当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可设置1个疏散门,当房间位于走道尽端,房间内任何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或等于15.0m、可设置1个疏散门,其它情况的房间疏散门不少于两个,且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见图1。

图1 房间疏散门的设计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其不得大于规范中规定的从两侧疏散门或行李通道末端到紧急出口的最大距离(一二级为22m)。

否则应增设安全出口。

1.2室外直接疏散门的设计公共建筑内紧急出口或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均须设置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但当建筑规模较小时可根据面积、层数、疏散人数、楼层所处位置等因素设置一个安全出口,规范规定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1.3疏散楼梯数量一二级办公建筑应当满足:层数在三层及三层以下、每层最大建筑面积500m2、二楼和三楼的总人数不得超过100人时,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

二、严格控制安全疏散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指从房间门到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的最大距离;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要保证疏散距离,首先应合理确定楼梯间及安全出口的位置。

低多层办公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时为40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为22m。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办公建筑是一种人口密集的建筑类型,每天有大量的人员进出,因此,疏散设计必须兼顾人员安全和疏散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安全疏散设计原则1.人员安全优先原则。

疏散设计的目的是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人员安全优先原则,尽一切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2.疏散通道直接安全原则。

在设计疏散通道时,应考虑通道的路线、长度、宽度、疏散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确保通道畅通无阻,疏散能力符合建筑人口密度和最大疏散时间的要求。

3.多样化的疏散方式原则。

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设计中应保证多样化的疏散方式,如隔离疏散通道、紧急楼梯、应急出口等。

4.自救互救原则。

办公建筑内部人员应当自觉遵循自救原则,利用办公室内的消防设备和工具进行初步灭火,然后寻找适当的疏散通道逃离建筑。

同时,应鼓励员工之间进行互救,保证每一位员工的安全。

二、疏散通道和出口设计1.疏散通道和出口的数量。

办公建筑内疏散通道和出口的数量应该根据人员密度和建筑面积自行设定。

在一般情况下,办公楼内每隔50米至少设置一个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所有的通道和出口都应保持清晰的标识和灯光设施。

2.疏散通道的宽度和长度。

为了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无阻,办公建筑内的疏散通道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主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5米,辅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米;主通道长度应该不超过30米,辅通道长度应该不超过20米。

3.疏散通道和出口的位置。

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该设在容易被人员发现和使用的地方,如室外、大厅、走廊等,通道上不得设置行李、货物等阻碍物,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三、消防设施和标志的设置1.警报器和灭火器的设置。

办公建筑内应当设置有自动火灾报警器和手提式灭火器,各楼层之间应当具备相应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疏散时能保持空气新鲜。

2.求救电话的设置。

在办公楼的多个位置设置紧急求救电话,应当具有简单易懂的标识,便于人员找到并进行紧急求助。

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划和设计

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划和设计

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划和设计在现代社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疏散通道作为安全保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保障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划和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一、对疏散通道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会去考虑疏散通道的问题,但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的疏散通道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例如,当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疏散通道来逃生。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安全的疏散通道必须要被充分考虑,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疏散通道的规划与设计1.合理的布局在建筑中,疏散通道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场合进行规划。

例如在宾馆、酒店、公寓等建筑中,需要规划单独的疏散通道,使人们在紧急时刻可以快速逃生。

而在剧院、体育馆等场馆,需要保证观众在疏散时不会发生拥挤,需要合理的观众分流和疏散通道规划。

2.适当的容量疏散通道的容量也需要充分考虑,必须保证足够的容量来满足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

容量不足可能会导致拥挤,从而影响逃生效率并增加人员伤亡。

3.合理的设计疏散通道的设计必须要考虑人的自然行为和心理反应,需要利用人们的惯性和直觉,制定具有逃生效果的设计。

适当的灯光和标志,可以使人们更容易找到疏散通道;设计人行道道路宽度和步长,可以有效排除拥挤和流动迅速等问题。

三、疏散通道的注意事项1.保证通畅性疏散通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通畅,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逃生。

因此,在设计疏散通道时,通畅性必须要被充分考虑,并协调与其他设施的布置,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逃生条件。

2.具有隔烟功能在火灾等紧急场合中,烟雾会占据整个室内空间,并对人们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必须具有隔烟功能,通过空气清新装置和排烟装置等措施,将烟雾排出室外,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逃生通道。

3.防盗和防水为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性,设计中应该考虑加强防盗和防水措施,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因为人们逃生而导致财产损失或其他安全问题的发生。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安全疏散距离设计是指建筑物内最远处到外部出口或楼梯最大允许距离的设计,这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安全疏散距离的设计标准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疏散距离设计标准: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自室内最远点至门洞的距离的1.2倍。

楼梯间门至楼梯间内最远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医院病房部分的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对于高层和地下建筑,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对于非高层建筑(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

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m~22m。

对于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

注:1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其安全性能有所提高,所以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上表的规定增加25%。

2 敞开式外廊通风、采光、降温等方面情况较好,对安全疏散有利,所以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上表的规定增加5m。

即,对于一座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且符合设置敞开式外廊或敞开楼梯间的要求时,其疏散距离是先增加25%后,再进行增减。

建筑防火设计第5章 安全疏散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第5章 安全疏散设计
1)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 于5m。
2)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房间面积不超过60㎡ 时,允许设一个门,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 面积在75㎡以内的房间,规定当门的宽度不小于1.4m时,允许设一 个门,这可以使2~3股人流疏散出来。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其他
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 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 位于袋型走道两 口之间的房间 侧或尽端的房间
24
12
30
15
30
15
40
20
3.2.3 工业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
厂房安全疏散距离(m)
表5-5
生产类别 耐火等级
甲 一、二级
乙 一、二级
一、二级 丙
三级
一、二级
求:平坡地时,B1=? 阶梯地时,B2=?
解:
N
100
B1
=
A1
•t
b
=
×0.55 43 ×2
=
பைடு நூலகம்
0.64 m
取0.65m
N
100
B2
=
A2
•t
b
=
×0.55 37 ×2
=
0.74m
取0.75m
答:三级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平坡地时为0.65m,阶梯地时为 0.75m。
1.1.1 普通建筑安全出口宽度
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
注:1 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m; 2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 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消防安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计要点

消防安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计要点

消防安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计要点消防安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计是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地撤离建筑物的关键。

以下是消防安全建筑物疏散设计的主要要点:1. 合理规划疏散路线消防安全建筑物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疏散路线。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疏散路径的合理设定:确定主干疏散路径,使人员可以快速到达最近的疏散出口;- 选择适当的疏散出口位置:出口应分布均匀,从各个区域都能快速到达;- 疏散楼梯的设置:楼梯设计要符合规范要求,数量充足,宽度适宜,且与火灾风险区域之间距离合理。

2. 提供适当的安全疏散设施为了确保疏散过程顺利进行,消防安全建筑物需要提供适当的安全疏散设施。

包括:- 疏散通道:通道应足够宽敞,无障碍物阻挡,方便人员快速通过;- 紧急广播系统:设立紧急广播系统,能够及时向人员传递疏散指示和相关信息;- 疏散标识:明确的疏散标识应当被正确地安装在消防安全建筑物内,以便人员能够方便地辨识和遵循;- 应急照明:特别是在火灾发生时,照明设施要能够提供足够明亮的光线,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找到疏散通道;- 疏散出口指示灯:出口指示灯应在紧急情况下自动点亮,并且明显可见。

3. 疏散设施的维护管理为了确保消防安全建筑物的疏散设施在任何时候都能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 定期检查和测试疏散设施: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标识清晰可见,紧急广播系统可用等;- 常规维护设备:包括对照明设施、疏散出口指示灯等设备的例行检查和维护;- 消防演习和培训: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疏散培训,以提高人员疏散的应急能力。

4. 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在设计消防安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时,还需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比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 提供无障碍通道:确保无障碍通道开放,为残疾人提供足够的空间;- 安全庇护场所: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特定的安全庇护场所,保护特殊人群的安全。

综上所述,消防安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计是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建筑物的关键。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布置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布置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布置消防安全常识大全安全疏散通道对于保障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至关重要。

正确的设计和布置安全疏散通道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提高逃生效率。

本文将介绍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原则、布置要点以及消防安全常识,以供参考。

一、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安全疏散通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合理路径选择:安全疏散通道应该为人员提供最短、最直接的逃生路径。

路径应尽量避免楼梯、斜坡等不利于疏散的因素,为人员提供稳定、顺畅的逃生通道。

2. 宽度要求: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人员的数量来决定。

一般来说,每100人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而且通道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疏散设计人数要求进行适当的扩大。

3. 紧急照明:安全疏散通道应安装适当的紧急照明设备,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看到疏散通道的路径。

照明设备应该能够正常工作,即便停电情况下,也应有备用电源供应。

4. 防止堵塞:安全疏散通道应设计成无障碍的通道,避免堆放杂物、摆放家具等物品堵塞通道。

设计中应注意设置防止堵塞的措施,如合理的通道宽度、自动门等。

二、安全疏散通道的布置要点在布置安全疏散通道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疏散标识:在疏散通道的入口和沿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包括指示疏散方向的标示箭头、疏散通道的编号等。

这些标识应清晰可见,并经常进行维护和更换。

2. 疏散指示灯:在安全疏散通道入口处设置疏散指示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指引人员找到疏散通道。

指示灯应具备高亮度、可见性强的特点,并提供独立电源供应。

3. 门的设置:安全疏散通道的门应设计为易于打开的门,能够满足大量人员疏散的需求。

门的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且门上不应有锁具或其他障碍物。

4. 疏散演练:定期进行疏散演练,让人员了解疏散通道的使用方法和路径,并提高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意识和逃生反应能力。

三、消防安全常识大全除了正确设计和布置安全疏散通道外,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消防安全常识。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安全疏散设施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事故广播、防排烟设施、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事故照明和安全指示标志等。

一、安全出口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把建筑物内的人员和物资尽快撤到安全区域,这就是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凡是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的门、楼梯、走道等都称为安全出口。

如建筑物的外门;着火楼层梯间的门;防火墙上所设的防火门;经过走道或楼梯能通向室外的门等,都是安全出口。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护挑檐。

(一)安全出口布置的原则布置安全出口要遵照“双向疏散”的原则,即建筑物内常有人员停留在任意地点,均宜保持有两个方向的疏散路线,使疏散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数量的多少,对保证人身安全和物资疏散极为重要。

但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不是设得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不过于人员较少或面积较小的防火分区,以及消防队能从外部进行扑救的范围,由于其失火率相对较低,疏散与扑救较为便利,因此也可以适当放宽,不完全强调设两个安全出口,具体规定如下:1、公共建筑或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剧院、礼堂、电影院、体育馆的观众厅及候车室、商场、展览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则必须根据容纳的人数确定,且在开放时能保证使用。

2、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而且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2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者;丁、戊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4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者;(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面积不超过50 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者;(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 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者;(4)塔式住宅,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m2者;十层至十八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5)仓库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 m2者;库房的地下室、半下室面积不超过l00 m2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疏散设计
一.设计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50016-2006 (2006年版)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2005年版)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2001年修订版)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6
二.设计内容
1.疏散安全分区
2.疏散安全出口
3.疏散楼梯间
4.安全疏散距离
5.消防电梯
6.安全疏散时间
三.设计原则
1.合理布置疏散路线
所谓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是指火灾时紧急疏散的路线越来越安全。

就是说,应该做到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由疏散楼梯间到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能产生“逆流”。

2.疏散楼梯的数量要足够位置要得当
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能顺利疏散,高层建筑至少应设两个疏散楼梯,并且设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最好是在靠近主体建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侧设置。

这是因为人们在火灾时往往是冲向熟悉的楼梯或出口,但若遇到烟火阻碍就会掉头寻找出路,只有一个疏散路线是不安全的。

两个疏散楼梯过于集中也不利于疏散。

3.疏散顺序
疏散顺序,就是指先疏散哪部分人员,后疏散哪部分人员。

这是制定疏散预案首先要考虑的。

一般原则是先疏散着火层,然后是着火层以上楼层,最后是着火层以下楼层。

4.疏散路线
疏散路线应选择离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最近的路线,一般是沿疏散指示标志所指的方向疏散。

但如果是着火层,应考虑着火的位置。

着火房间附近房间的人,应向着火相反的方向疏散。

竖向疏散一般先考虑向地面疏散,因为疏散到地面是最安全的。

但也要考虑到竖向通道万一被封堵,也可以向楼顶疏散。

设有避难间、避难层的高层建筑,可考虑向避难间、避难层疏散。

5.疏散指挥
整个疏散过程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按照预定的顺序、路线进行,否则,就可能造成混乱,影响疏散。

总指挥应当在消防控制室,各楼层或防火分区要有现场指挥员(或称引导员)。

现场指挥员要及时向总指挥报告疏散情况。

6.避免设置袋形走道
袋形走道的致命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路线(或出口)。

火灾时,一旦这个出口被火封住,处在这部分的人员就会陷入“死胡同”而难以脱险。

因此,高层建筑应尽量不设置袋形走道。

7.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可靠、方便使用
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善往往影响疏散,因此,高层建筑应根据需要,除设置疏散楼梯外,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软梯、救生绳、救生袋、缓降器等。

这些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构造简单,方便操作,安全可靠。

8.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m)
注: 1 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m;
2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
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四.设计内容
(1)疏散安全分区:离开火灾房间后先要进入走廊,走廊的安全性就高于火灾房间,故称走廊为第一安全区;以此类推,前室为第二安全分区,楼梯间为第三安全分区。

一般来说,当进入第三安全分区,即疏散楼梯间,即可认为达到了相当安全的空间。

(2)安全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宽度是由疏散宽度指标计算得来的。

宽度指标是对允许疏散时间、人体宽度、人流在各种疏散条件下的通行能力等进行调查、实测、统计、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既利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设计,又利于消防安全部门检查监督。

百人宽度指标:B=Nb/At
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00平方米,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50
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5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3
○1当使用人数少于50 人时,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少;但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80m 。

○2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宽度均指净宽度。

一般说,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层面面积小、现场作业人员少者例外);过道、楼梯的宽度是根据层面能容纳的最多人数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撤出现场为依据而设计的,所以必须保证畅通,不得随意堆物,更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能采用吊门和侧拉门,严禁采用转门,要求在内部可随时推动门把手开门,门上禁止上锁。

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

本医院综合楼的建筑类型以及耐火等级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每个外门的净宽1.30m,走道宽度为1.5米。

综上,本层疏散通道,走廊,防火门,安全疏散距离等均符合安全疏散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