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正式版

合集下载

第六章安全疏散

第六章安全疏散

第六章 安全疏散(5 分)一、人员密度【按每层指标各自算】1.办公建筑(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67-2019)4.2.3普通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规定: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 2,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 2。

4.2.4专用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规定:手工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 2;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7m 2。

5.0.3办公建筑疏散总净宽度应按总人数计算,当无法额定总人数时,可按其建筑面积9m 2/人计算。

条文说明:本条为新增内容。

对于办公建筑人数无法明确的情况,为方便计算疏散宽度,参考了浙江等地消防部门在实际工程操作中采用的数据,确定为9m 2/人。

2. 4.3.2会议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按使用要求可分设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②.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

小会议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m 2,中会议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m 2。

2230%算,必人/㎡。

(注意单位是人/㎡)。

(有服务人员、无座人员)。

疏散时间:一二级 2 min,三级 1.5 min。

4.厂房内疏散出口(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0.9 m。

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1.4 m。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1.1 m。

以上只是最小值,套用下表指标系数。

厂房首层外门总净宽按最多一层算,且不小于 1.2 m。

二、疏散宽度【百人宽度指标按整体规模取值】注意净宽度m 和净宽度指标m/百人的区别!1.厂房疏散宽度【1942;10086】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每百人最小疏散净宽度指标(单位:m/百人)厂房层数一、二层三层四层及以上宽度指标0.6 m/百人0.8 m/百人 1.0 m/百人各层楼梯的总宽度可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分段计算确定,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该层以上各层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如:一座二级耐火等级的6层民用建筑,第四层的使用人数最多为400人,第五层、第六层每层的人数均为200人。

三层办公楼疏散预案范文

三层办公楼疏散预案范文

三层办公楼疏散预案范文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明确疏散职责,规范疏散行为,提高疏散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三层办公楼内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人员疏散行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疏散指挥部
疏散指挥部设总指挥1名,由办公楼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人员疏散工作。

2.2 疏散协调组
疏散协调组设组长1名,由办公室主任担任,协助总指挥开展疏散工作。

2.3 疏散引导组
每层设置2名疏散引导员,负责本层人员有序疏散。

三、疏散程序
3.1 发现危险情况,立即报警。

3.2 疏散指挥部确认情况,发布疏散命令。

3.3 疏散协调组通知各部门,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3.4 疏散引导组引导本层人员从疏散通道有序撤离。

3.5 全体人员集中到室外安全区域,等待进一步指示。

四、注意事项
4.1 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4.2 不借机捡拾随身物品,迅速撤离。

4.3 不推挤拥挤,不打闹喧哗。

4.4 注意防身自护,照顾好弱势群体。

4.5 遇有人员受伤或困难,及时报告并实施救助。

五、培训与演练
5.1 定期开展疏散预案培训,确保人员熟悉程序。

5.2 每年组织至少一次疏散演练,检验预案可操作性,并及时修订完善。

以上为三层办公楼疏散预案范文,旨在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际编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办公建筑是一种人口密集的建筑类型,每天有大量的人员进出,因此,疏散设计必须兼顾人员安全和疏散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安全疏散设计原则1.人员安全优先原则。

疏散设计的目的是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人员安全优先原则,尽一切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2.疏散通道直接安全原则。

在设计疏散通道时,应考虑通道的路线、长度、宽度、疏散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确保通道畅通无阻,疏散能力符合建筑人口密度和最大疏散时间的要求。

3.多样化的疏散方式原则。

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设计中应保证多样化的疏散方式,如隔离疏散通道、紧急楼梯、应急出口等。

4.自救互救原则。

办公建筑内部人员应当自觉遵循自救原则,利用办公室内的消防设备和工具进行初步灭火,然后寻找适当的疏散通道逃离建筑。

同时,应鼓励员工之间进行互救,保证每一位员工的安全。

二、疏散通道和出口设计1.疏散通道和出口的数量。

办公建筑内疏散通道和出口的数量应该根据人员密度和建筑面积自行设定。

在一般情况下,办公楼内每隔50米至少设置一个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所有的通道和出口都应保持清晰的标识和灯光设施。

2.疏散通道的宽度和长度。

为了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无阻,办公建筑内的疏散通道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主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5米,辅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米;主通道长度应该不超过30米,辅通道长度应该不超过20米。

3.疏散通道和出口的位置。

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该设在容易被人员发现和使用的地方,如室外、大厅、走廊等,通道上不得设置行李、货物等阻碍物,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三、消防设施和标志的设置1.警报器和灭火器的设置。

办公建筑内应当设置有自动火灾报警器和手提式灭火器,各楼层之间应当具备相应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疏散时能保持空气新鲜。

2.求救电话的设置。

在办公楼的多个位置设置紧急求救电话,应当具有简单易懂的标识,便于人员找到并进行紧急求助。

云南分公司办公楼安全疏散通道设计

云南分公司办公楼安全疏散通道设计

云南分公司办公楼安全疏散通道设计1.人员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大楼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人员的疏散主要涉及建筑物的构造、火灾的发生过程、人的行动三个基本因素。

建筑物的几何条件限制了火的发展和人活动的空间;根据可燃物不同的类型和配置条件,火的发展具有很多特殊性,而且在火灾环境中,不同的人通常具有不同的行动特性。

对于拥有对火的安全性知识的人来说,会去经常使用的走廊和楼梯避难。

但是,在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控制下,一些人往往会慌张,或奔跑,或盲目地顺从他人。

安全疏散路径设计的合理性对人们的安全避难有很大的帮助。

在火灾调查中,许多因为正在睡觉而没能离开房间死在室内,有的病人、残疾人、孩子等死得离起火点很远,比如避难所、楼梯等,显然,他们在逃脱过程中受到了烟的影响。

人员安全疏散指的是人员生命的状态还未受到火灾烟气的伤害时之前,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疏散到安全的避难所的行动。

大量调查表明,安全疏散时间和火灾发展到对人构成危险所需的时间是人员能否被转移到安全的避难所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此过程中、所有人员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即ASET>REST。

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是针对整个建筑物而言的,为了保证人员安全的逃离火灾区,应当尽量延长ASET.尽量缩短RSET,对于特定建筑物,ASET可以根据设定的火灾场合进行计算。

而对于防火设计来说,通常根据相关经验来确定。

大量实验表明,普通建筑物从着火到发生轰燃的时间为5~8min,因此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大体为5~7min.三、四级火等级的建筑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大体为2~5min对于人员众多的场、体育馆等建筑.这一时间应适当缩短,一般可按3~4min估计。

2.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在建筑物的防火系统设计中, RSET对于人员疏散来说极其重要。

在不同类型的建筑,所需安全疏散时间的定义方式是有区别的,对于普通民用建筑,一般是指人员离开原在房间到达室外安全区域的时间;对于高层建筑指的则是人员从原在房间到达特定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的时间。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范本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范本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范本建筑防火安全是建筑设计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安全疏散。

在火灾发生时,有效的安全疏散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是一份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范本,对于常见的建筑类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疏散指导。

一、住宅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范本住宅建筑的火灾疏散应根据具体的住宅楼高和结构特点进行规划,确保居民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安全出口规划:住宅楼应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防火门和疏散通道。

出口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两个不同侧面,以确保居民在火灾时有多个逃生路径。

2.楼梯和通道:疏散楼梯和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放置杂物或堵塞。

楼梯和通道的宽度应满足相关建筑法规的要求。

3.疏散标识:在住宅楼内部和外部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包括指示灯、标志和疏散指示箭头。

这些标识应能够在火灾时迅速引导居民找到安全出口。

4.疏散计划:住宅楼的物业管理方应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向居民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知道如何在火灾时正确疏散。

二、办公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范本办公建筑火灾疏散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办公楼通常有大量的人员和复杂的空间布局。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安全出口规划:办公楼应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防火门和疏散通道。

出口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不同侧面和不同楼层,确保员工有多个逃生路径。

2.楼梯和通道:疏散楼梯和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放置杂物或堵塞。

楼梯和通道的宽度应满足相关建筑法规的要求。

3.疏散标识:在办公楼内部和外部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包括指示灯、标志和疏散指示箭头。

这些标识应能够在火灾时迅速引导员工找到安全出口。

4.疏散计划:办公楼的管理方应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向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知道如何在火灾时正确疏散。

5.警报系统:办公楼应配备可靠的火灾警报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按钮和紧急广播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迅速提醒员工火灾发生,并指导他们疏散。

三、商业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范本商业建筑一般有大量的人员和复杂的空间布局,因此火灾疏散十分重要。

办公楼紧急疏散应急设计

办公楼紧急疏散应急设计

办公楼紧急疏散应急设计在现代社会,办公楼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的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各种设备和设施复杂。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如何迅速、安全、有序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办公楼的紧急疏散应急设计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

一、紧急疏散通道的规划1、主通道与辅助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应包括主通道和辅助通道。

主通道应宽敞、笔直,能够容纳大量人员同时疏散。

辅助通道则可以作为人员分流的补充,增加疏散的灵活性。

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办公楼的人员数量和建筑面积进行合理计算,一般来说,不应小于 14 米。

2、通道的布局通道的布局应简洁明了,避免曲折和复杂的路线。

楼梯应设置在显眼且易于到达的位置,并且楼梯间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障碍物。

同时,要确保通道的标识清晰,指示牌应明确指出疏散的方向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3、防火分隔为了防止火灾蔓延,疏散通道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如防火墙、防火门等。

防火门应保持常闭状态,但不得锁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打开。

二、安全出口的设置1、数量和分布办公楼应根据建筑面积、人员数量和楼层分布合理设置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数量应足够,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有两个安全出口,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5 米。

2、出口的宽度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人员流量进行计算,确保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出现拥堵。

出口的宽度不应小于疏散通道的宽度,且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1 米。

3、标识和照明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标识应采用灯光型或自发光型,以便在断电的情况下仍能清晰可见。

同时,安全出口处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保证疏散通道有足够的亮度。

三、疏散楼梯的设计1、楼梯的类型疏散楼梯可以分为封闭楼梯、防烟楼梯和室外楼梯。

封闭楼梯适用于多层办公楼,防烟楼梯适用于高层办公楼,室外楼梯则可以作为辅助疏散设施。

2、楼梯的坡度和踏步尺寸楼梯的坡度应适中,一般不宜大于 45 度。

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商业建筑如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这些庞大的建筑物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突出。

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火灾、地震等灾难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因此,在设计大型商业建筑时,安全疏散设计应该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关键要点,并提出一些建议。

1. 疏散通道的合理布置疏散通道是大型商业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布置对于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中,应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并且这些通道应尽可能简短直接。

此外,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应急照明,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正确的路径。

2. 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对于大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使用人数合理确定出口的数量,并确保这些出口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

此外,出口的位置应合理选择,以确保人员能够在不同区域快速到达最近的出口。

3. 疏散设备和装置疏散设备和装置是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应考虑使用现代化的疏散设备和装置,如自动扶梯、电梯、紧急模式下的楼梯等。

这些设备和装置的合理配置和布置可以大大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4. 疏散演练和培训疏散演练和培训是确保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在建筑物完工后,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以检验疏散通道、出口和疏散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给建筑物内的员工和使用者提供必要的疏散培训,教会他们应对紧急情况的正确方法和自救技能。

5. 系统监测和预警系统监测和预警是大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设计中,应考虑使用高科技的监测设备和系统,如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紧急广播系统等。

这些设备和系统能够提前检测到紧急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范本

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范本

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范本一、引言建筑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疏散设施是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份建筑安全疏散设施设置范本,为建筑安全提供方案参考。

二、建筑平面布局1. 疏散楼梯的设置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人员数量,合理设置疏散楼梯。

每层楼至少应设置两条疏散楼梯,且应间隔合理。

疏散楼梯应位于建筑物的两侧,并且应保证通道畅通,不得设置任何障碍。

2. 安全出口位置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功能,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建筑物的各个区域,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并使用。

3. 安全通道的划定在建筑物内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行。

安全通道应处于建筑物的中央位置,不得被隔断或封闭,通道宽度应满足人员的通行需求。

4. 疏散出口的标识对安全出口进行明显的标识,包括使用明亮的指示灯、标识牌等。

标识应清晰易懂,能够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迅速识别。

三、建筑物内部设施的设置1. 火灾报警器的布置在建筑物的各个区域合理布置火灾报警器。

火灾报警器应配备备用电源,确保在停电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

2. 灭火器的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各个楼层和各个区域设置适量的灭火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灭火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应摆放在明显易见的位置。

3. 疏散指示标识的设立在建筑物内设置疏散指示标识,指示人员疏散的方向和位置。

指示标识应设置在显眼的位置,并且应与疏散通道的位置相对应。

4. 安全出口门的设计建筑物的安全出口门应具备防火、防烟的功能,并且应采用易于打开的设计。

安全出口门应配备逃生梯或滑道,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离开。

四、人员培训和演练1.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对建筑物内的人员,特别是工作人员进行常识性的安全培训,包括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迅速疏散、如何进行自救等。

培训内容应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2. 组织定期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建筑物内部的疏散演练,确保人员掌握疏散的基本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正
式版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设置足够数量及规范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2.0.17条规定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凡是房间的疏散门、楼梯、直通室外地面的门都可视作安全出口。

1.1房间的疏散门设计
办公建筑中当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可设置1个疏散门,当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
15.0m、可设置1个疏散门,其它情况的房间疏散门不少于两个,且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见图1。

图1 房间的疏散门设计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规范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一二级为22m)。

否则应增设安全出口。

1.2直通室外疏散门设计
公共建筑或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均须设置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但当建筑规模较小时可根据面积、
层数、疏散人数、楼层所处位置等因素设置一个安全出口,规范规定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1.3疏散楼梯的数量
一二级办公建筑应当满足:层数在三层及三层以下、每层最大建筑面积500m2、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时,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

二、要严格控制好安全疏散的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要保证疏散距离,首先应合理确定楼梯间及安全出口的位置。

低多层办公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时为40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为22m。

如楼梯间为非封闭楼梯间,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时为35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为20m,丁字型走道计算疏散出口(房门)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时,袋形部分可以折算成两倍的距离计算成双向疏散的距离。

如丁字型袋形走道部分疏散的距离为5m,双向部分疏散的距离
为10m,则可以计算为20m的双向疏散距离。

三、保证足够的疏散宽度
确定建筑疏散人数是进行疏散宽度计算的前提,一般建筑在设计时给定了使用人数;当没有给定使用人数时,可采用该场地面积乘以人员密度P(人/m2),人员密度值,如果建设单位能提出确定的使用人数的设计任务书,就把它看做"有固定人数的建筑",按任务书设计,要是面积大但人少的办公建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放大,如果是“写字楼”,用做对外出租的办公楼,说不清楚的,就是无固定人数的了,用使用面积计算人数再计算宽度,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4m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Om2,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低多层办公建筑楼梯走道及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均应按疏散人数确定。

一二层为
0.65m/百人,三层为0.75m/百人,三至四层为1.00m/百人,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还规定了走道的最小净宽,当走道长度≤40m时单面布房最小净宽为1.30m,双面布房为1.40m,当走道长度﹥40m时,单面布房走道净宽为1.50m,双面布房为1.80m。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
四、疏散楼梯布置要合理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0m处;两个疏散楼梯过于集中也不利于疏散。

部分建筑物在疏散设计上为赢得更多的有效使用面积,将很多疏散楼梯设在一些较为僻远的地方,其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数量是满足了,但人员集中的区域由于人员过分拥挤将大大增加疏散时间,造成危险。

五、保证疏散空间和路线的可靠性
进行安全疏散设计时应遵照下列原则,疏散路线要短捷、连续、畅通而无障碍地通向最安全出口,疏散路线要易于辨认,并须设置简明易懂,醒目易见的疏散
指示标志。

在疏散方向上疏散通道不应变窄,在疏散通道上在人体高度内不应有突出的障碍物或突变台阶。

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并全部填实所有空隙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袋形走道的致命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路线(或出口)。

火灾时,一旦这个出口被火封住,处在这部分的人员就会陷入“死胡同”而难以脱险。

安全疏散设计是办公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按照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设计和审核,才能保证办公建筑的疏散安全。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