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货检验规程完整
公司进货检验规程

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1.目的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职责采购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仓库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技术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质量部检验员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
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
4.工作内容外协外购件的分类4.1.1外协件根据本厂生产需求,外协件分为:机械加工零件(部件)、铸件类、表面加工处理类。
4.1.2外购件根据外购件的用途和性能,分为五金、标准件、管材、钢材、传动、气动、电气、工具及辅助材料等。
进货检验判定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
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仓库)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量部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技术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单。
样件检验完毕后,检验单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合格供货方清单》,根据供方情况制定初步供货份额。
非首次供货:供方须待检验报告、合格证、采购部开具的《检验通知单》,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技术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检验工作要求441、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采购计划和交货进度,详细填写采购件名称、交检批数量、制造单位等内容;4.4.2、检验员严格按《检验规程》、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问题通知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测数据;443、检查结果报技术部负责人,技术部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加工及装配等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进货检验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进货检验规程是为了保障企业原材料和货物的质量,确保产品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制定的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和货物的进货检验。
二、检验人员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物资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2. 检验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且持有相关的检验资格证书。
三、检验准备1. 检验人员应在进货前准备好检验设备和相应的检验工具。
2. 检验人员应根据不同物资的特点,准备好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四、检验流程1. 接收货物:货物到达时,检验人员应及时接收货物,并核对送货单和货物清单的信息是否一致。
2. 质量检查:根据进货的物资特点和相关检验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尺寸、包装等。
3. 抽样检测:根据抽样检验的原则和方法,对货物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
4. 检验记录:对每一批货物的检验结果以及检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货物信息、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等。
5.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货物,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退货、索赔等。
五、检验标准1. 检验标准应根据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制定,确保货物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检验标准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与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相适应。
六、检验设备和工具1.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七、档案管理1. 检验记录应按照标准的格式进行整理和保存,保留至少三年。
2. 检验记录应便于查阅和复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绩效评估1. 检验人员的绩效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技术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
2. 绩效评估结果应作为考核和奖惩的依据,对于工作优秀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提升机会。
以上是一份进货检验规程的具体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样的规程,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和货物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一、进货程序1.选择供应商:企业应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度、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选择到合适的供应商。
2.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原材料采购合同,明确供应商应提供的原材料种类、数量、质量要求、价格和交货期等相关内容。
3.采购订单:根据合同内容,制定采购订单,并将订单发送给供应商,确认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4.原材料进货:供应商按照采购订单的要求,将原材料交给企业,企业进行验收。
二、检验标准1.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确保符合企业和产品的要求。
2.技术指标检验: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如含水率、PH值、化学成分等。
3.可溶性物质检验:对原材料中的可溶性物质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不含有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害的物质。
4.检验设备检验:对用于原材料检验的设备进行检验,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检验方法1.取样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取样,并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2.实验室检验:将取得的样品送到企业实验室进行化学、物理、微生物等多种方面的检验。
3.外包检验:将样品送到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四、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对每次原材料进货检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样品编号、检验项目及其结果等。
2.检验报告:将检验记录整理成检验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检验结果、检验方法、检验依据和结论等内容。
3.存档管理:将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进行存档管理,确保各项检验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证明性。
五、异常处理1.不合格品处理:如果原材料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要求供应商退货或更换,或者进行再加工或处理等。
2.异常情况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出现。
3.整改措施:针对不合格品和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1. 引言为了保障公司产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制定本规程。
该规程适用于所有供应商,以确保所进货物品符合公司的技术规定和品质标准。
2. 参考文件本规程需遵循以下参考文件:•GB/T 2828.1-2012 批量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指定常数质量限制接受质量检验程序(针对单个批次的项目群抽样计划)(ISO 2859-1:1999,MOD)•GB/T 2829-2002 批量抽样检验过程替换了GB/T2829-1997;3. 进货检验系统责任•进货部门将负责对接收到货物的品质负责。
•质量保证部门将负责制定,并向产线发放检验标准,以保证所有成品符合公司标准。
4. 进货检验计划•进货方应在征得供应商的同意后,以书面形式告知供应商快递货物的类型及数量,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物品符合相关产品或材料标准的文件。
•提供进货检验标准,并将其传达给供应商。
•检查货物是否与制定的检验标准相符:包括颜色、尺寸、规格、标签和条形码。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任何一个标准不符合,应立即停止接收货物,并告知供应商。
5. 进货检验标准•颜色标准:颜色必须与公司预期的颜色一致,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标准。
•尺寸标准:尺寸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规格标准:必须与产品说明书的规格一致。
•标签及条码:必须与公司技术规范一致,数据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标签和条形码产品将被视为不符合标准。
6. 进货检验程序请按照以下程序执行进货检验:1.基于标准,对货物进行核查。
2.根据GB/T 2828.1-2012进行质量检验,随机抽取货物进行检测。
3.通过检验后方可进行进货入库。
7. 进货质量管理1.进货单:在接收到产品时,进货部门将会生成进货单,记录产品的名称、数量、批次、生产日期、供应商等信息。
2.随机检量:对于进货单上的货物,进货部门要按照必备的量检验。
检验点必须随机选择,以覆盖所有可能错误的品质出现。
3.抽样检查:对于进货单上符合产品标准的货物,进货部门将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货物来进行质量检验。
进货检验规程

进货检验规程编号:ZJGW-10版本/修订状态:1/01目的:对采购进厂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厂内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毛坯、外包产品等的检验和验收。
3职责:由供应科负责对质检员和仓库管理员的通知,并对数量进行验收。
质检员负责对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和验收,对不合格品做好标示,并做好记录。
仓库管理员对来料做好标示。
4规程要求4.1检验或验证的项目、要求和方法采购产品检验或验证的项目和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案n(Ac,Re)钢材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全检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锻件、铸件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全检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铆焊件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全检焊缝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处理件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硬度符合采购要求测试委外加工件表面质量符合图纸要求目测全检规格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材质符合采购要求凭材质单验收外购配套件外观质量无明显瑕疵目测全检尺寸规格符合采购要求尺测标准件规格型号符合采购要求凭合格证验收表面处理件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包装材料表面质量符合采购要求目测全检规格尺寸符合采购要求尺测4.2检验流程(1)原材料进厂后应由供应科对来料数量进行检验。
(2)供应科对数量进行验收后应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3)质检员接到检验通知后立即依据检验规程进行检验。
(4)根据检验结果判定产品批是否合格。
(5)合格的接收入库,办理入库手续。
(6)合格的接收入库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由供应科负责退回供方。
4.3要做好检验记录和产品标识。
编制:批准: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编号:ZJGW-11版本/修订状态:1/01目的:对本厂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过程的产品检验和成品的检验和验收。
3职责:质检员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和验收,并做好记录。
4规程要求4.1检验或验证的项目、要求和方法产品:检验或验证的项目和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方案零件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全检(包括半成品)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合图纸要求测量硬度符合图纸要求测量表面无明显瑕疵目测部件、整机装配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尺测全检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合图纸要求测量机构动作符合规定要求测量运转符合图纸和实验要求运转试验外观无明显瑕疵目测4.2检验流程(1)工序或成品完成后应通知质检员进行检验。
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文本

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进货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进货检验规章制度,明确进货检验的流程、标准和责任,确保产品质量。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进货检验工作,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商品。
第四条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产品特性,制定相应的进货检验规章制度并萷行,不得擅自修改。
第五条企业应配备专门的进货检验人员,确保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第六条企业应提供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进货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企业应严格按照本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进货检验工作,不得擅自变更。
第八条本规章制度由企业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相互配合。
第九条企业负责人须高度重视进货检验工作,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进货检验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
第二章进货检验流程第十一条进货检验流程包括进货准备、检验操作、结果判定、数据记录等环节。
第十二条企业应在供应商确认后,及时做好进货准备工作,准备充足的检验工具和设备。
第十三条进货检验应由专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工作。
第十四条在进行进货检验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工具。
第十五条进货检验结果应进行科学判定,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六条进货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包括检验数据、判定结果等信息。
第十七条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进入生产环节。
第十八条进货检验流程应及时汇总、分析检验数据,及时调整进货策略,提高进货质量。
第十九条企业应不定期地对进货检验流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进货检验档案,记录关键检验过程和结果,为今后的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第三章进货检验标准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进货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进货检验规程最新9篇

进货检验规程最新9篇进货查验制度篇一目的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实记录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验货查证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凡是本单位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简称为食品原辅材料)都需遵守本制度。
具体内容食品企业生产采购的原辅材料需进行索证索票且证票需要及时更新完善,面对索证索票的要求内容如下:1、国内采购的食品原辅材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
许可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第三方检测报告和出厂检测报告)。
3、合格证明文件包括批检、型检等,批检必须与所购产品一一对应,型检批次和要求按照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实施。
4、进口的食品原辅材料应当查验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对应批次的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5、从流通单位(超市、批发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确认其资质并留存盖有供方印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送货单。
6、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有公章或签字的生产许可、营业执照复印件,购物凭证或购物清单。
7、从超市采购的畜产品,应存留供盖有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从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等采购畜禽肉类的,应索取并留存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以及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应保留其盖有印章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动物检疫合格证。
9、企业视情况对采购不能提供产品合格证明的组织或个人所提供的产品,按照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本制度由采购管理部门执行,质量管理部门监督其执行情况并适时对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进行反馈。
进货查验制度篇二一、采购部要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登记、验证,查看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证(属于生产许可证产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规程

1. 目的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检验依据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材料执行标准及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4. 职责4.1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4.1.1采购人员负责下达《请验单》);4.1.2质检部检验员根据《请验单》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4.1.3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4.2仓储部门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4.3质检部门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工作指导,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5. 工作内容5.1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关键项(A类):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具体有:主筒材料、主法兰、支法兰、封头。
重要项(B类):即重要原材料、零部件,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具体有:支筒材料、吸附法兰、气管座等其它受压部件一般项(C类):即一般原材料、零部件,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为生产过程辅助,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具体有:吊耳、接线端子、支撑脚、保护板等非受压部件。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00%,一般项不低于95%。
5.3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送达《请验单》——〉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检验并填写《验收、入库通知单》——〉交质量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请验单》,质量负责人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验收、入库通知单》,试用必须有相关人员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壁市阳光立德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进
货
检
验
规
程
编制:张国栋审核:叶付民批准:王英
进货检验规程
1. 目的
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定义:无
4. 职责
4.1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4.1.1采购人员负责下达《原材料请验单》(以下简称《请验单》);
4.1.2质检部检验员根据《请验单》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4.1.3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
4.2仓储部门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4.3技术部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
4.4质检部门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工作指导,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5. 工作内容
5.1原材料的分类
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
关键项: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重要项:即重要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一般项:即一般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由生产部汇总后编制《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5.2进货检验判定标准
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00%,一般项不低于92%。
5.3检验工作程序
供方供货——〉采购员送达《验收单》——〉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量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
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请验单》,质量负责人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原材料检验单》,工厂试用必须有相关人员认可。
样件检验完毕后,《样件检验单》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合格供货方清单》,根据供方情况制定初步供货份额。
非首次供货:
供方须待质检报告、理化实验报告单、合格证、采购员开具的《外购件检验验收单》,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质量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5.4检验工作要求
5.4.1、采购人员必须按照月采购计划和交货进度,报送《请验单》,填写器件名称、交检批数量、制造单位等内容;
5.4.2、检验员严格按《检验规程》、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问题通知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测数据;
5.4.3、检查结果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加工及装配等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
5.4.4、仓库必须确认《检验单》上的质量负责人签字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5.5质量问题的处理
5.5.1检验员或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量信息后,立即赶到生产现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5.2检验员认真填写相关信息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每周依据检验人员的记录进行汇总,每周二向采购部提供信息以便统计供应商业绩集中考评。
5.6进货检验规定
5.6.1进货检验抽样方式:
检验样本须由检验人员在送检样本中随意抽取,不得由供方人员自行选样。
5.6.2外观检查
检验样本检查按比例进行抽检。
5.6.3原材料检验标识验证
采购部门收集供方产品合格证书等文件并存档,形成供方档案。
检验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合格标识进行核实,发现标识有问题及时通知质量负责人,并传递信息到采购部门核实标识情况,由采购部门确认方可进行验收,否则不必进行检验,直接退货,并按不合格品登记数量。
5.6.4外观检查
当批量在500件以下时,按5%的比例抽检,不低于5件;当批量在1500件以下时,按2-3%的比例抽检,不低于10件;当批量在1500件以上时,按1-2%的比例抽检,不低于15件。
5.6.5性能检验和试验
抽检项目应符合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检验规程》等的要求。
5.6.6检验及试验记录
5.6.6.1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作记录。
5.6.6.2所有的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应建立检验台帐。
5.6.7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5.6.7.1对于合格件,在包装箱或工件上贴上合格证。
5.6.7.2对于不合件而又不能及时退回的在包装箱或工件用红色标示,并及时隔离或按有关规定就地销毁。
5.6.7.3对于来不及检查件在包装箱或工件上挂上待检标志并定置存放。
其它标识办法和内容详见《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5.6.8紧急放行的控制
若需紧急放行时,须有质量负责人或公司副总签字。
5.7检验项目控制点(见原材料质量标准)
5.8其他检验规定
对于本厂无法检测的项目,可以委托指定供方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做检验,检验认同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
5.9入库
检验合格后,由检验人员做出标识,通知库管员进行验收入库。
其过程见相应仓库仓库管理制度。
5.10供应商的质量监督和考核
监督和考核内容具体内容见《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
6. 相关文件
仓库管理制度
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
7. 记录
原材料请验单
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原材料检验单
合格供方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