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

并发症
• ㈡压迫性溃疡 • 多发生在夹板两端或骨骼隆突部位, 由于夹板边缘粗糙坚硬,摩擦挤压皮 肤,或夹板过紧、衬垫不当、压力垫 硬厚等,使肢体局部皮肤组织长时间 受压缺血而发生坏死、溃疡。
14
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
15
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16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准备工作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7
小夹板固定要求
• 4、内层绷带平板端,绷带的松紧度适 宜,外层绷带能上下移动1cm。 • 5、骨突部有棉花垫保护。 • 6、长管骨折夹板包扎方法正确。(绷 带包扎方法顺序,先中间、再骨折近端、 最后是骨折远端)。 • 7、超肩、超肘、超踝、锁骨、足底夹 板包扎方法正确。
8
小夹板固定要求
• 8、外层绷带结打在夹板上,方向统 一,结头留1.5cm,结头结实。 • 9、小夹板之间有1.5-2cm的空隙。 • 10、伤肢指(趾)端外露(有伤口 除外),指(趾)端清洁,以便观察 血运情况。
• ㈠夹板松紧 • 松紧适宜,既能固定骨折,又不引起 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使骨折顺利 愈合。松紧取决于布带捆扎情况。检 查方法一般以两手指提起布带后能在 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布带移动 度超过2cm,说明布带松弛,未达到 应有的约束力,夹板内压力达不到固 定骨折的要求;
31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 修剪扎带长度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悬挂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观察远端甲床血液循环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调节扎带松紧度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练功活动:固定期间积极作指间关节 、掌指关节屈伸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院外护理指导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院外护理指导【摘要】这篇文章将介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指导。
在将从背景介绍和目的两方面展开讨论。
接着在将详细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注意事项、操作步骤、骨折部位的护理以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的康复护理。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院外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小夹板外固定的优势。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这一治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强调了院外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夹板外固定、四肢骨折、院外护理、护理指导、治疗、原理、操作步骤、骨折部位、康复护理、效果、重要性、优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四肢骨折是常见的外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而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稳定骨折部位,促使骨折愈合。
在院外护理中,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注意事项、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步骤、骨折部位的护理以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的康复护理。
我们还将探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院外护理的重要性和小夹板外固定的优势,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1.2 目的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目的部分会对读者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意图。
在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之后,目的部分应该明确表达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下面是关于的内容: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院外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如何正确护理骨折部位,加速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了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康复护理方法,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骨折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还将讨论小夹板外固定的优势和院外护理的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种治疗方法。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ppt课件

1
小夹板的历史
•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就 有记载。这一治疗方法应用了上千 年,积累了丰富的经利用木制夹板 做骨折外固定物,这种治疗方法在 验。近几时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 继承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 结合现代医学运动学原理,使小夹 板治疗骨折这一古老方法成为我国 目前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最常用、最 有效的方法之一。
32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 如果布带不能移动或移动不及1cm, 说明布带捆扎过紧,夹板内压力过高, 会对患肢软组织造成压迫,影响血液 循环,易引起缺血性并发症。
33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 ㈡血液循环 • 缺血性并发症为小夹板外固定最常见
的并发症。应严密观察,如有异常及 时处理。 • 患肢血液循环主要护理观察指标包括: 疼痛 骨折复位后一般疼痛明显缓解, 如果疼痛继续存在,并呈持续性剧痛, 应提高警惕,因为往往疼痛是病人患 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最早期表现之一。
伸指、踝关节屈伸等功能锻炼的方法 8.告知病人不能自行拆除夹板。
38
谢谢!
39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8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练功活动:固定期间积极作指间关节 、掌指关节屈伸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
• 肘关节活动。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 ㈠夹板松紧 • 松紧适宜,既能固定骨折,又不引起
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使骨折顺利 愈合。松紧取决于布带捆扎情况。检 查方法一般以两手指提起布带后能在 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布带移动 度超过2cm,说明布带松弛,未达到 应有的约束力,夹板内压力达不到固 定骨折的要求;
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 原因有下列几种。 • ⒈夹板包扎过紧,未做到及时认真的 观察。 • ⒉骨折复位不良,血管受压未及时解 除。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具体内容包括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掌握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要点。
3. 能够正确判断并处理小夹板外固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和护理要点的理解。
重点: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护理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夹板外固定模型、演示用小夹板、教学视频。
2. 学具:小夹板、绷带、剪刀、消毒棉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夹板外固定模型,让学生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a. 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
b. 讲解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
c. 强调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病例,讲解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步骤和护理方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小夹板外固定基本原理2.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a. 准备工作b. 患者体位c. 固定方法d. 敷料包扎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点4.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病例,编写一份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外固定方法及其护理措施,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2.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点3. 作业设计中的病例分析和护理计划编写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操作前,需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操作环境整洁、无菌。
同时,备齐所需物品,如小夹板、绷带、消毒棉球等。
(2)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固定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便于操作和固定。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小夹板外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通过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骨折能够正常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小夹板外固定术的护理指南:1.术后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病房,并保持患者的体位平稳。
小夹板外固定器要摆放在固定架上,保持稳定。
2.定期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红肿、渗液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到感染。
3.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并遵守医嘱。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麻木、肿胀、皮肤苍白等神经损伤的症状,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
4.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四肢末端的感觉和活动能力。
通过询问和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
5.患者需要保持肢体的固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扭曲,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同时,定期检查夹板的松紧度,确保夹板紧固适度。
6.进食方面,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
特别注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7.适当进行运动和康复训练。
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恢复。
但一定要避免过度使用或过度运动,以免导致骨折线的脱位。
8.定期进行复查和拍片检查。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的愈合进程,如发现骨折位置有松动、螺钉脱落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9.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有时会感到焦虑、沮丧等情绪。
护士需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心态。
10.日常生活护理。
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更衣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排尿或排便时需要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压迫到骨折部位。
总的来说,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神经功能监测、肢体固定、饮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促进骨折的愈合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石膏、小夹板外固定后应注意事项

石膏、小夹板外固定后应注意事项
石膏、小夹板外固定后应注意事项
1、整复固定后、次日、3日至4日、一周、二周、三周各复查一次,以后可按医生所交待的时间定期复查。
2、小夹板外固定后,应将肢体抬高约30度,以利血液回流及肢体肿胀消退,可用支架或枕头将患肢抬高。
3、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感觉及运动功能,应注意观察伤肢末端动脉搏动、肿胀程度、温度、颜色感觉及主动活动情况等。
若发观肢端肿胀、皮肤发凉、颜色发紫或苍白后、皮肤感觉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解除外固定和来院复查,以防发生肢体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
4、注意有无固定性痛点。
若肢体夹板固定外或小夹板两端出现固定性疼痛,应及时拆开夹板进行检查,以免发生压迫性溃疡或神经,血管损伤。
5、随时调整松紧度。
骨折创伤加之复位继发性损伤,在复位后若肢体肿胀明显,夹板内有压力上升的趋势,应每日将绷带适当放松,随着肿胀后消退,再每日适当收紧布带,但仍以能上、下1cm活动为宜。
6、寒冷季节应注意伤肢的保暖。
炎热的季节应注意通风,要保持夹板、石膏的清洁,尤其儿童应避免尿湿、大便浸湿等污染。
7、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加速肿胀消退,促进骨折愈合。
8. 特别指出的是:钢板固定的患者,在不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决不能自行去掉石膏,不经医生允许也不能自行下床活动,以免发生钢板断裂,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小夹板的外固定与护理

1
小夹板的历史
•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就 有记载。这一治疗方法应用了上千 年,积累了丰富的经利用木制夹板 做骨折外固定物,这种治疗方法在 验。近几时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 继承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 结合现代医学运动学原理,使小夹 板治疗骨折这一古老方法成为我国 目前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最常用、最 有效的方法之一。
并发症
• ㈠骨筋膜室综合症 • 它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最容易发生, 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 原因有下列几种。 • ⒈夹板包扎过紧,未做到及时认真的 观察。 • ⒉骨折复位不良,血管受压未及时解 除。
12
并发症
• ⒊局部损伤严重,或骨折后又反复粗 暴、不正确的整复,此时虽然夹板等 附加外固定的压力不大,但由于组织 内水肿血肿,骨筋膜内压力已经增高, 最终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坏 疽。 • ⒋未向门诊病人及其家属作必要的注 意事项的交待或交待不清,未能取得 病人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
35
健康教育
1.夹板、棉花垫保持清洁干燥。 2.抬高患肢15cm-20cm。 3.上肢骨折病人下床活动时,要用吊带 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4. 指导病人观察伤肢指端血运的方法。 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自,肤温较 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 等观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6
健康教育
5.告知患者伤肢肿胀高峰时间为伤后35天,注意观察肢端血运。 6.告知病人保持伤肢的功能位。 7.病人掌握深呼吸、抬臀运动、握拳伸 指、踝关节屈伸等功能锻炼的方法 8.告知病人不能自行拆除夹板。
37
谢谢!
38
放映结束!
欢迎批评指导!!
2019 39 ppt资料
33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护理学基础》第四章第三节“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护理要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及操作步骤。
2. 掌握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要领,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3. 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重点:小夹板外固定的适应症、护理要领及护理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夹板外固定模型、演示用小夹板、固定带、剪刀、棉花等。
2. 学具:练习用小夹板、固定带、剪刀、棉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实际操作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具体病例,分析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操作演示(15分钟):现场演示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领。
5. 随堂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小夹板外固定护理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夹板外固定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
2.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领。
3. 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2. 答案:操作步骤包括:患者体位、患肢准备、小夹板选择、固定带绑扎、调整松紧度等。
护理要领:保持小夹板清洁、干燥;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时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度;预防并发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夹板外固定护理操作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案例,深入学习相关护理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 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 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 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 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 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 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 师,进行调整.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