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单元清一 新人教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12345678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 内外严峻形势。(4分)
答案: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 立和封锁。
12345678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 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 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 犯新中国的尝试,为我国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事业赢得了 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歌词
中的“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始于( B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12345678
3.[2023·盐城期中]如图是长津湖战役中一位“冰雕连”战士 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B) A.解放全中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D.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进军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 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 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 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 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 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 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背景 措施
国内
国际 对内 对外
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还有大片 国土没有解放;反革命活动猖獗;物价飞 涨,生产萎缩
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 包围的政策
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建设赢得了和平 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知识脉络
新中国成立
开
成
国
立
大
意
典
义
1949年10月1日
人民政权的巩固
经
军
政
济
事
治
:
:
:
土
抗
西
地
美
藏
改
援
和
革
朝
平
解
放
1950年 1950年 1951年
6月
10月
【概括整合】
时间、地点: 1949年9月 北平
新 中 国 的
中
国
人 民 政
主 要 内
治
容
通过了《新中中国国人的民建政国治纲协领商,会具议有共临同时纲宪领法》的,作是用 选举了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李际均《抗美援朝战略遗产: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
材料二中,中国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丰富的作战经验;必胜的信念;高素质的部队和优秀的将领;战争的 正义性
两则材料中,中美双方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有什么区别?
美国人重点强调自然条件和技术;中国人强调人的因素与素质
巩固政权的举措 3、
材料二 土地改革法规定,土改期间,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土地改革委 员会指导和处理相关事宜,乡、区、县、省农民大会及其选举的农民协 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构。为了发动群众,工作团、工作队深入农村, 采用访贫问苦、诉苦会、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和举办农民积极分子短训班 等形式,宣传党的土改方针、政策,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以贫雇农为 核心的包括中农在内的农民协会,以此作为土改的主要执行机关。
(2)给上述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2分)
巩固政权的举措 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总结新人教
版
本文档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总结(新人教版)。
以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1. 均田制度
- 均田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旨在实现平均分配土地的目的。
- 均田制度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科举制度
-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 通过科举考试,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仕途,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3. 农业技术的改进
-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 种植农作物的方式、使用工具和耕作技术等方面的改进,促
进了农业的发展。
4.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商业贸易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
请同学们重点掌
握并加以复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教材 地图 解读
反映信息:中国与朝鲜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朝鲜与中国唇齿相依。图中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已经越过“三八线”,把战火 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 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前三次战 役,已经将“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 附近
2. 土地改革
原 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 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 意义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 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拓展提升] 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之间有什么联系?两者有什么共同的 历史作用?
开始标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实施地区 新解放区
内
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
方
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 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结果
八年级下册P8~P16
2022版课标: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
意义。
1. 抗美援朝
原
因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 国出兵援助
目 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 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司令员 和军队
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
主要战役 上甘岭战役等
英雄 代表
概况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随
后,盛大的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先后开始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课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课件一、导言本课件是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本课件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具有易读性和可编辑性,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修改和补充。
二、课件目录本课件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秦朝的统一–第二单元:汉朝的兴亡–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的变革–第四单元:隋唐的统一和繁荣–第五单元:宋朝的繁荣和北方民族的侵扰–第六单元:明朝的崛起和繁荣2.世界古代史–第七单元:古代印度–第八单元:古代希腊–第九单元:古代罗马–第十单元:中世纪欧洲三、使用说明本课件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可通过Markdown编辑器或文本编辑器进行编辑和阅读。
为了更好地利用本课件,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下载并安装Markdown编辑器或文本编辑器,如Typora、VS Code等。
2.打开课件文档,可以看到课件目录。
3.点击目录中的链接,即可跳转到相应的单元内容。
4.在每个单元的文档中,学生可以阅读教材内容,并进行笔记、思考和讨论。
5.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以适应教学内容和进度。
四、课件编写参考本课件编写参考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整理和补充。
在编写课件的过程中,我们尽力保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扩展和修改课件内容,以满足实际教学和学习的要求。
五、结语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内容,同时提供了Markdown文本格式的编辑和阅读方式。
祝愿大家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取得良好的成绩,享受到历史知识带来的乐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
点汇总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
一、宋朝的建立
1.宋朝的建立时间为960年。
2.宋朝的建立者为___。
3.宋朝的首都为东京(今北京)。
4.宋朝的政权被金国所灭。
二、北宋时期
1.北宋时期,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统治。
2.北宋时期,科技和农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重要发明和创造。
3.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城市出现了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的变化。
4.北宋时期,文化和艺术繁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
三、南宋时期
1.南宋时期,遭到金国的侵略,失去了北方的领土。
2.南宋时期,选择了“乞和”政策,以保全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3.南宋时期,文化和艺术继续繁荣,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文人墨客。
4.南宋时期,科技和农业继续发展,儒学成为主导的文化思潮。
四、女真人的崛起与___的建立
1.女真人在辽朝时开始崛起,后成为金朝的主要建国部族。
2.___的建立时间为1115年。
3.___的建立者为___骨打。
4.金朝的首都为中都(今北京)。
五、___的统治
1.___的政权以漠南政权为基础,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
2.金朝经济发展缓慢,主要依靠对辽宋贸易和征服南方来维持
经济。
3.___的统治虐待汉人和南方人民,导致了南方民族的反抗。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参考资料: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
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1、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农业科技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 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古代社会
的经济发展。
天文历法
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制定 了比欧洲早一千年的历法,体现 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领域的领
先地位。
古代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与主张
儒家思想
孔子和孟子等代表人物,主张“仁爱”、“礼制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
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等。不同 种类的青铜器具有不同的形状、纹饰和用途,反映了古代 社会的礼仪、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特点。
青铜器的使用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祭祀、 宴饮、军事等领域。同时,青铜器也是古代贵族身份和地 位的象征。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01
甲骨文的发现
铜器的高峰。
周朝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03
周朝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确立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和等级秩序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出现齐桓公、晋文公等五霸,战国时期形成齐、楚、燕 、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和变法,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
勤劳与智慧的体现
分析原始农耕文化中勤劳和智慧的价 值观念,以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展 现出的创造力和智慧。
03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商周的更迭与制度演变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制度
01
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产生,从此“公
天下”变为“家天下”。
商朝的政治与经济
02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同时商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出现了青
早期国家的文化成就
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同时出现了 甲骨文、金文等文字,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 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内容:第一、二单元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建政高潮。
此“建政高潮”( D )A.保证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C.旨在为全国人大普选做准备 D.体现了民主协商的政治特色2.“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是指( B )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C.旧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西藏地区已和平解放3.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C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富强了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4.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B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B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D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战斗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8.(2017·江苏常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 A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改革9.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10.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B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C.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11.(2017·广西桂林)2016年,中国空军开始装备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隐形战斗机歼-20,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也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重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将发展重工业作为基本任务是在( C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12.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成果展示会”。
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A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3.“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D )A.抗美援朝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完成后14.(2017·湖北孝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B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
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B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D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17.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A.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B.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8.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D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19.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
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
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
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
”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D ) A.“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C.“文革”应该被否定 D.“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肯定20.“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
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
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B )A.“一五”计划期间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21.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3分)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分)抗美援朝。
彭德怀。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4分)土地改革。
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 4.1% 2.8%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5分)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4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三如图。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3分)图A:“文化大革命”;图B:“大跃进”运动;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指出的?此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分)1956年,中共八大。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材料二的名称是什么?此则材料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又发动了哪两大运动?(5分)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三如图。
(3)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主持人,请为材料三中的英杰楷模颁奖。
你会把“最佳公仆奖”“最佳创业奖”“最佳服务奖”分别颁发给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5分)“最佳公仆奖”:焦裕禄;“最佳创业奖”:王进喜;“最佳服务奖”:雷锋。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