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300字(精品5篇)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300字(精品5篇)物种起源读书笔记300字篇1《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是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之作,也是我读过的最深奥难懂的书籍之一。
这本书以科学推理的方式,逐步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过程,让我对生命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达尔文以翔实的资料、精确的证据,揭示了物种起源的过程。
他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是如何通过适应环境而进化的。
同时,他也指出了遗传漂变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我们对生物进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读完《物种起源》,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它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也让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为达尔文的勇气和智慧所折服,他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总的来说,《物种起源》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的敬畏。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300字篇2《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经过多年研究,最终在19世纪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所有生物都源于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
阅读《物种起源》后,我对达尔文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
达尔文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验,搜集了大量的生物化石和物种资料,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逐步构建了生物进化理论。
他的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此外,我对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生物种群的挑选,适应环境的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则逐渐灭绝或被淘汰。
遗传变异则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它使得生物能够在长期的环境压力下不断进化。
总的来说,《物种起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生物学经典著作。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变过程。
通过阅读《物种起源》,我不仅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读书笔记【引言】本文为《物种起源》读书笔记,意旨总结此书的核心内容,探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及其对生物学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物种的多样性】1.1 物种的定义1.2 物种分类的历史背景1.3 物种形成的原因和途径1.4 自然选择对物种多样性的作用【第二章:进化论的基本概念】2.1 进化论的起源和发展2.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胚胎发育等2.3 自然选择的作用2.4 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三章:物种起源的机制】3.1 连续变异和逐渐变化3.2 物种形成的过程:隔离与分化3.3 物种起源的模式:逐渐形成和突发形成3.4 拓扑进化树与物种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人类起源的探讨】4.1 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2 人类起源的证据:化石记录、遗传学研究等4.3 人类进化的模式:直立人的兴起、智人的演化等4.4 进化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第五章:进化与现代生物学】5.1 进化论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地位5.2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5.3 进化医学:疾病的进化起源及应对策略5.4 进化心理学:人类行为的进化背景【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物种起源》原书PDF2.相关研究论文及报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种:生物学中对可自由繁殖且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的分类单位。
2.进化论:关于物种起源和演化的科学理论,以自然选择为核心观点。
3.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进化原理,指环境对个体遗传特征的有选择性作用。
4.遗传变异:个体间或群体内在基因层面上的差异。
5.拓扑进化树:通过分析物种的遗传关系构建的进化图谱,可表示物种的演化历史。
全文结束。
以上为《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读者理解和探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提供参考。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3篇)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3篇)【物种起源读书笔记2000字第1篇】《物种起源》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该书可以说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的科学界普遍接受。
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达尔文在1831年参加了英国派遣的贝格尔号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后,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本书语言平实,采用了叙述性的、论证举例性的口吻,没有文学语言的那种夸张与华丽,更多的是自然科学所必备的精准与严谨,以清晰的脉络向读者讲述作者心中关于“物种起源”的一切。
达尔文自己把《物种起源》称为“一部长篇争辩”,它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作者利用古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比较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他在环球旅行和研究家养动植物时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论证了现存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由一个或几个原始类型逐渐进化而来的,揭示出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证明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真正动因。
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变异和遗传、生存竞争和选择等。
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在生存竞争中,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趋于灭绝,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则被选择保留下来。
有利变异在种内经过一代代选择的长期积累形成新的物种,生物就是这样通过自然选择逐渐进化的。
尽管进化论还是存在许多的缺陷,但仍然不能掩盖其所具有的巨大意义:一、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有力地证明了造物主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的各种唯心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
第三,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的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字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并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相关推荐中期大家都在争论生命是不是由神创造的年代显然是有化时代好处的,怪不得恩格斯说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了。
以拥有现代科技水平头脑的人来看《物种起源》,你或许会发现它是类似于科普性质的著作,但书中罗列的事实和超多的生动的案例在我看来,即使对此刻的科技工作者依然是有启发的。
BBC的纪录片或许继承了达尔文讲故事的传统,透过罗列案例往往也能打动观众。
如达尔文在论述食物与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时引述福布斯的例子:生长在南方浅水区的贝类比生活在北方深水区的颜色要鲜艳的多;同种的鸟,生活在清澈的大气中,其颜色要比生长在海岛上的鲜亮;生长在近海岸的植物叶子多肉质。
这些案例在最新的文献均得到了验证。
关于生殖与生长的关联,达尔文引用了哥德的话,“为了要在一边消费,大自然不得不在另一边节约”,这就是著名的补偿或平衡法则,则在植物生理上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达尔文坚信“自然界中无飞跃”,认为变异是缓慢的过程,不是突飞猛进的。
他在书中花了超多篇幅来解释为什么变异是缓慢的,他同时也多次坦白人们对自然选取和一些自然现象的无知,如在书中他不厌其烦的说人们对于某些问题“极度无知”、“一无所知”和“知之甚少”,一个谦逊有礼的老学者形象跃然纸上。
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达尔文没有过多的纠缠在造成后代与亲代每一个细微差异的原因,但他认为透过自然选取积累的差异使得平衡发生哪怕毫厘之差,而这便会决定哪些个体将生存、哪些个体将死亡(pp372)。
此刻来看这样的阐述,即种间差异,是何等的正确啊!虽然达尔文没有深究某个细节,但基于超多的观察和试验他最终发现了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的规律。
而这些要归功于他的科学精神。
如他坚信透过解剖学的手段来解释现象,在对马驹身体比例的分析上他是透过“仔细测量”得出相关结论的,他在论述杂交不育性时反复强调“未经试验,无人知晓(pp211)”,他在疑惑什么使马灭绝的因素时对自己的惊异表示“无根无据(pp253)”。
物种起源读后感范本(三篇)

物种起源读后感范本《物种起源》是查尔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引领了生物学的革命,推动了对进化理论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观察和分析,达尔文提出了进化理论,即所有物种的共同祖先及其逐渐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阅读完《物种起源》后,我深受启发,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达尔文对进化论的提出是一次科学革命。
达尔文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比较研究,提出了物种之间存在着共同祖先的假设,并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物种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他提出了自然选择的概念,即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会在繁殖中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从而逐渐改变了物种的特征。
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物种的形成和多样性的产生,还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也具有指导意义。
达尔文的理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但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证,进化论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并带动了整个生物学的发展。
其次,《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达尔文通过观察和解释众多物种的不同形态和适应性,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根源。
他通过对岛屿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的研究发现,不同岛屿上的生物多样性与岛屿的大小和距离有关,提出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的观点。
他还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和比较不同大陆上的动物分类,发现了很多共同点和相似性,从而推断这些动物可能有着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的研究打开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篇章,为后来的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他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发现,人类可能起源于猿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直立行走、大脑容量增大和使用工具等特征。
他还提出了“拟态”(homology)的概念,即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特征是由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这一概念在研究人类的进化和生物学相似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达尔文的研究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后来的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最后,阅读《物种起源》使我对生命的奇妙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物种起源》作品读书笔记

A company that relies on love as a cohesive force is much more stable than a company that is maintained by fear.(页眉可删)《物种起源》作品读书笔记《物种起源》作品读书笔记1《物种起源》是一道享用不尽的“精神盛宴”。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
今年以来仍居于多家图书榜前列,仍在读者的手上流传着。
在英国伦敦,那一天是很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
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即"自然选择",必须会被当做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为人们所理解。
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
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
《物种起源》是世界生物进化很有价值的作品之一,,是一部深切关注生物土地家园的,以灵魂回应灵魂之书。
书的主体部分陈述了生物的变异及相互适应的途径,从家养而变异的知识,因为每种生物产生的个数,远超过其所能生存的个数,所以常引起生存的斗争,于是人生物的任何变异性质,不论其如何微小,只要是在复杂的和特殊的生活状态下有利于它本身的,即将有较佳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选择了。
由于坚强的遗传原理,任何被选择的变种,将会繁殖它的新的变异了的类型。
从最古老的单细胞到有着复杂生命结构与思维的人类诞生,在漫长的30多亿年生命行进征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从出生到灭亡,从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发展呢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绞尽脑汁,企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最终都以百思不得其解而告终。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是查尔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提出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对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在阅读《物种起源》时的读书笔记:1. 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概念,认为物种的进化是通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存活和繁殖下一代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逐步改变了物种的性状。
2. 物种起源:达尔文通过大量观察和推理,提出了物种起源的机制。
他认为,所有生命都共同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通过无数代的适应和变异,不同的物种逐渐形成。
3. 繁殖隔离:达尔文认识到繁殖隔离是物种起源的重要原因。
当物种的个体被地理或行为障碍分隔开来,它们无法交配繁殖,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性状和特征,最终发展成为新的物种。
4. 群体遗传学:达尔文在书中介绍了群体遗传学的概念。
他认为,种群中的个体通过基因的遗传变异,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
这种变异可以通过自然选择来保留,并在种群中传递给下一代。
5. 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物种起源》开启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
达尔文通过丰富的实例和逻辑推理,描述了许多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和进化历程,使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6. 科学思维方法: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发展。
他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提出了进化论理论,并用严谨的论证和大量的证据支持了他的观点。
这使人们认识到科学是基于观察和推理的,而不仅仅是凭空臆想的。
以上是我在阅读《物种起源》时的一些读书笔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启发性,对我对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的理解产生了重要影响。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600字精选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600字精选今天,我读了《物种起源》,这本书是达尔文写的。
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着作。
《物种起源》大概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品,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本书中详细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物种起源》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
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达尔文的观点是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这点我非常同意他的想法。
生物有进化,物种也有变化,本不是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进化学说,也不是达尔文创建的,在他以前已有着漫长的历史。
不过达尔文加上他观察所得的新材料,总结和发展了进化学说,提高了它的科学性,彻底击毁了科学思想界中的宗教统治,建立了生物学的真正基础。
在解释万物及生命起源的时候,所有的理论都是要靠信心来接受的,也既是说,都是信仰。
要接受不相信上帝的信仰,应该是需要更大的信心,需要克服更大的障碍,因为这些信仰里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
我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很适合我们中小学生阅读,我们还应该学习达尔文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在探讨信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对进化论的争论,有些人把之当作不争的事实,而有些人则认为其一文不值,有时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得不可开交。
可是,大多数参与这一争论的双方都没有读过进化论的经典着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我在尝试着读这一本书,那些有意无意的争论我能从那里明白许多!首先:什么是生命的起源这是这本书最为基础的一个问题。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述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
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
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初知道达尔文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当时只认为他是一个和爱因斯坦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直到高中从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逐渐对达尔文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现在当我认真拜读过《物种起源》之后,真正感觉到一位博物学家的伟大研究和他带给人类世界的巨大改变。
通读全书,我们不难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机制,自然选择学说则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亦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等一同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书中通过向我们例举很多动物的实例,向我们证实:现在生存着的所有生物,无论多么迥然不同,都有个共同祖先,物种绝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进化,有的灭绝了,有的分化出新种,有的似乎停滞,成了所谓活化石。
甚至生命本身都可能是由一泓热水中的无机分子形成的,此过程即是与生物进化相对应的化学进化。
这中间起着关键作用的,是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
生物的变异是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方向的,但环境(选择压力)决定了哪一种变异更有利于自我保存。
?通过这种机制,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产生了。
而生物无论怎样多样或者美妙,都不必要乞灵于造物主的美妙设计。
在我看来之所以达尔文地位特别,是因为他既不是单纯的博物学家,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家。
他在完成四年的旅行之后又用了二十年时间思考和撰写《物种起源》,为的是将一个抽象的理论建立在稳固的事实基础之上,这一点要比理论本身的更能让人们接受。
“达尔文革命”是一场科学革命,也是一场哲学和观念的伟大转变。
如同哥白尼一样,达尔文使混沌的世界变得清晰,为了大胆的证实自己的理论,不得不与各种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发生冲突。
例如在基督教中,圣经上白纸黑字写着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宇宙和人类,世间万物分别出自他手,并且此后未曾改变。
如果把这看成是描述性的真理,那么进化论自然就是异端。
进化论的早创时代充满了与圣经直解论者的冲突,自然毫不足怪。
我认为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是应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换句话说,当你着手进行一项研究的时候,需要回顾一下以往的研究成果。
这一方面是让自己清楚,以往的研究已经进展到了什么地步,另一方面也是让读者清楚,自己的研究和以往的研究相比,创新的地方是什么。
如果没有读过《物种起源》,而仅是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一直以为,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人认为物种是进化的,也没有人提出过自然选择,更没有人提出过环境的变化与物种进化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在达尔文之前,有许多人都提出过上面这些问题,只是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
对这一问题有所认识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布丰、拉马克等。
说到达尔文不得不说的人便是拉马克。
在着名的长颈鹿例子中,拉马克认为长颈鹿是因为用进废退的原因脖子不断变长并遗传给下一代,而达尔文认为长颈鹿本身就有脖子长短之分,只是后来因为生存斗争淘汰了脖子较短的长颈鹿,符合适者生存的理论。
可见,达尔文是在已有的进化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并且提出新的观点,而不是凭空捏造。
达尔文在“绪论”中写道:“博物学者们接连不断地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诸于外界条件,如气候、食物等。
从某一狭义来说,正如后面即将讨论到的,这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譬如说,要把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喙,如此令人赞叹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
昆虫,也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则是十分荒谬的。
在檞寄生的场合下,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营养,它的种籽必须由某几种鸟传播,而且它是雌雄异花,绝对需要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才能完成异花授粉,那么,要用外界条件、习性、或植物本身的意志的作用,来说明这种寄生生物的构造以及它和几种不同生物的关系,也同样是十分荒谬的。
”在这里,达尔文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以往的理论的不足。
他很坚定地指出,仅仅将变异唯一可能的原因归诸于外界条件是荒谬的。
因为,“外界条件”已经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现象。
在对《物种起源》有了科学上的认识之后,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过是一本科普读物,未免有些牵强,事实上,它带给我们还有精神上的启迪,曾说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由此想到进化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精神上洗礼,带给我们改变当时中国现状的力量。
严复是首个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人,他的《天演论》号称译作,但显然背离了原着。
原作者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以“达尔文斗犬”着称,书名直译《进化论与伦理学》。
同样将进化论扩展到社会,赫氏认为人类已经进化到伦理竞争的层次,不再适用低等生物弱肉强食的法则。
严复正相反,强调人类竞争其胜负,在其种其力之强弱。
因此后世都批评达尔文被中国人“误读”。
中国自1840年以来,屡战屡败,丧权辱国。
进化论肯定强者,更强调强弱并非永恒,可以通过进化逆转。
严复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为了强调中华民族需要自强,否则五千年的文明奖毁于一旦。
这对于当时处于迷惘中的中国资产阶级阵营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激励了几代人的革命斗志,对近代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
而今天的中国,进化论存在于多个语境。
市场进化论、管理进化论、互联网进化论的言辞更是层出不穷。
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化,国际竞争的战略,同样能从进化论获得启示。
时过境迁,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也日益膨胀,达尔文的进化论再一次面临巨大的挑战。
虽然自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一书,比较详尽地提出进化论的观点以来,就已经开始面临着种种的挑战,首先进行挑战的是以基督教义为代表的教会和学术团体,最着名的一次是自命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与英国教会之间进行的一场公开的大辩论。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法西斯为首的军事集团,更是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疯狂屠杀他们认为需要“淘汰”的“劣等民族”,借助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类的“科学理论”堂而皇之的进行屠杀。
虽然这样,我们并不能否认达尔文进化论的时代意义。
引用许靖华的话说:“任何虚伪的科学原理都会很快消失,迅速遭人遗忘。
但是为什么达尔文学说在经过实地观察与实验证明它的错误之后,却仍旧长期坐享成功的声誉?”任何伟大学者及其显赫的理论都受到历史的局限,达尔文及其进化论也是这样。
在达尔文所处的时代,生物科学还处在很的低水平线上。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基因理论的建立,达尔文的进化论确实存在不足与错误。
比如达尔文忽略了生物的灭绝现象,而把它解释说那是由于地质纪录不够完整所造成的人为缺失等等。
但这些并不能磨灭达尔文理论曾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改变。
科学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总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完善我们对真理的认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世界上一切事物。
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发:物种的进化当然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的社会是否在进化着?我们的意识观念是否也在进化着?思考应当与探索同步进行着。
我们学科学,是为了将其运用在服务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只有真正思想与灵魂的进化,才是人类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