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读书笔记8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物种起源》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1我一直对神奇的大自然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达尔文著作的《物种起源》正好满足了我对大自然的求知欲。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
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达尔文把此书命名《物种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
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权威,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进化论这个观点正是出自《物种起源》。
它的出现有其适时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
自十六世纪改教以来,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社会大众对背道的天主教、英国国教等对大众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抗争,带进了人类思想的自我解放,科学研究的风气渐渐成型;同时,唯物论渐渐地成为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
所以,进化论成了一个时代的综合产物。
如果仔细地读《物种起源》,我们就会大吃一惊:原来我们过去所“听”来的,大部分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我们对“进化论”所认识的,多是后人“强加”给达尔文的。
甚至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温和陈述都延伸到“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一个阶级和另一个阶级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一个民族消灭另一个民族的社会“进化论”。
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____所接受的理论。
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最后有了人这样的一个次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现,早于他三千多年前写成的创世记在描写上帝创造生物物种的时候,就已经列出了同样的次序。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300字(精品5篇)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300字(精品5篇)物种起源读书笔记300字篇1《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是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之作,也是我读过的最深奥难懂的书籍之一。
这本书以科学推理的方式,逐步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过程,让我对生命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达尔文以翔实的资料、精确的证据,揭示了物种起源的过程。
他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是如何通过适应环境而进化的。
同时,他也指出了遗传漂变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我们对生物进化的理解更加深入。
读完《物种起源》,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它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也让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为达尔文的勇气和智慧所折服,他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总的来说,《物种起源》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的敬畏。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300字篇2《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经过多年研究,最终在19世纪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所有生物都源于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
阅读《物种起源》后,我对达尔文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
达尔文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验,搜集了大量的生物化石和物种资料,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逐步构建了生物进化理论。
他的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此外,我对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生物种群的挑选,适应环境的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则逐渐灭绝或被淘汰。
遗传变异则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它使得生物能够在长期的环境压力下不断进化。
总的来说,《物种起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生物学经典著作。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变过程。
通过阅读《物种起源》,我不仅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读书笔记【引言】本文为《物种起源》读书笔记,意旨总结此书的核心内容,探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及其对生物学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物种的多样性】1.1 物种的定义1.2 物种分类的历史背景1.3 物种形成的原因和途径1.4 自然选择对物种多样性的作用【第二章:进化论的基本概念】2.1 进化论的起源和发展2.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胚胎发育等2.3 自然选择的作用2.4 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三章:物种起源的机制】3.1 连续变异和逐渐变化3.2 物种形成的过程:隔离与分化3.3 物种起源的模式:逐渐形成和突发形成3.4 拓扑进化树与物种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人类起源的探讨】4.1 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2 人类起源的证据:化石记录、遗传学研究等4.3 人类进化的模式:直立人的兴起、智人的演化等4.4 进化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第五章:进化与现代生物学】5.1 进化论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地位5.2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5.3 进化医学:疾病的进化起源及应对策略5.4 进化心理学:人类行为的进化背景【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物种起源》原书PDF2.相关研究论文及报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种:生物学中对可自由繁殖且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的分类单位。
2.进化论:关于物种起源和演化的科学理论,以自然选择为核心观点。
3.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进化原理,指环境对个体遗传特征的有选择性作用。
4.遗传变异:个体间或群体内在基因层面上的差异。
5.拓扑进化树:通过分析物种的遗传关系构建的进化图谱,可表示物种的演化历史。
全文结束。
以上为《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读者理解和探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提供参考。
看物种起源的心得读书笔记

看物种起源的心得读书笔记《物种起源》这本书中不仅是“生物进化论”值得我们敬佩、学习,还有更多的观点:“自然选择说”“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我们都要去好好学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种起源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关于看物种起源的心得读书笔记1《物种起源》是一道享用不尽的“精神盛宴”。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
今年以来仍居于多家图书榜前列,仍在读者的手上流传着。
在英国伦敦,那一天是很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
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即自然选择,一定会被当做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为人们所接受。
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
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
《物种起源》是世界生物进化很有价值的作品之一,,是一部深切关注生物土地家园的,以灵魂回应灵魂之书。
书的主体部分陈述了生物的变异及相互适应的途径,从家养而变异的知识,因为每种生物产生的个数,远超过其所能生存的个数,所以常引起生存的斗争,于是人生物的任何变异性质,不论其如何微小,只要是在复杂的和特殊的生活状态下有利于它本身的,即将有较佳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选择了。
由于坚强的遗传原理,任何被选择的变种,将会繁殖它的新的变异了的类型。
从最古老的单细胞到有着复杂生命结构与思维的人类诞生,在漫长的30多亿年生命行进征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从出生到灭亡,从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发展呢?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绞尽脑汁,企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最终都以百思不得其解而告终。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相关推荐中期大家都在争论生命是不是由神创造的年代显然是有化时代好处的,怪不得恩格斯说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了。
以拥有现代科技水平头脑的人来看《物种起源》,你或许会发现它是类似于科普性质的著作,但书中罗列的事实和超多的生动的案例在我看来,即使对此刻的科技工作者依然是有启发的。
BBC的纪录片或许继承了达尔文讲故事的传统,透过罗列案例往往也能打动观众。
如达尔文在论述食物与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时引述福布斯的例子:生长在南方浅水区的贝类比生活在北方深水区的颜色要鲜艳的多;同种的鸟,生活在清澈的大气中,其颜色要比生长在海岛上的鲜亮;生长在近海岸的植物叶子多肉质。
这些案例在最新的文献均得到了验证。
关于生殖与生长的关联,达尔文引用了哥德的话,“为了要在一边消费,大自然不得不在另一边节约”,这就是著名的补偿或平衡法则,则在植物生理上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达尔文坚信“自然界中无飞跃”,认为变异是缓慢的过程,不是突飞猛进的。
他在书中花了超多篇幅来解释为什么变异是缓慢的,他同时也多次坦白人们对自然选取和一些自然现象的无知,如在书中他不厌其烦的说人们对于某些问题“极度无知”、“一无所知”和“知之甚少”,一个谦逊有礼的老学者形象跃然纸上。
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达尔文没有过多的纠缠在造成后代与亲代每一个细微差异的原因,但他认为透过自然选取积累的差异使得平衡发生哪怕毫厘之差,而这便会决定哪些个体将生存、哪些个体将死亡(pp372)。
此刻来看这样的阐述,即种间差异,是何等的正确啊!虽然达尔文没有深究某个细节,但基于超多的观察和试验他最终发现了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的规律。
而这些要归功于他的科学精神。
如他坚信透过解剖学的手段来解释现象,在对马驹身体比例的分析上他是透过“仔细测量”得出相关结论的,他在论述杂交不育性时反复强调“未经试验,无人知晓(pp211)”,他在疑惑什么使马灭绝的因素时对自己的惊异表示“无根无据(pp253)”。
物种起源读后感范本(三篇)

物种起源读后感范本《物种起源》是查尔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引领了生物学的革命,推动了对进化理论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观察和分析,达尔文提出了进化理论,即所有物种的共同祖先及其逐渐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阅读完《物种起源》后,我深受启发,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达尔文对进化论的提出是一次科学革命。
达尔文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比较研究,提出了物种之间存在着共同祖先的假设,并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物种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他提出了自然选择的概念,即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会在繁殖中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从而逐渐改变了物种的特征。
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物种的形成和多样性的产生,还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也具有指导意义。
达尔文的理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但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证,进化论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并带动了整个生物学的发展。
其次,《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达尔文通过观察和解释众多物种的不同形态和适应性,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根源。
他通过对岛屿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的研究发现,不同岛屿上的生物多样性与岛屿的大小和距离有关,提出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的观点。
他还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和比较不同大陆上的动物分类,发现了很多共同点和相似性,从而推断这些动物可能有着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的研究打开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篇章,为后来的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他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发现,人类可能起源于猿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直立行走、大脑容量增大和使用工具等特征。
他还提出了“拟态”(homology)的概念,即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特征是由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这一概念在研究人类的进化和生物学相似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达尔文的研究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后来的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最后,阅读《物种起源》使我对生命的奇妙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物种起源》是查尔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提出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对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在阅读《物种起源》时的读书笔记:1. 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概念,认为物种的进化是通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存活和繁殖下一代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逐步改变了物种的性状。
2. 物种起源:达尔文通过大量观察和推理,提出了物种起源的机制。
他认为,所有生命都共同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通过无数代的适应和变异,不同的物种逐渐形成。
3. 繁殖隔离:达尔文认识到繁殖隔离是物种起源的重要原因。
当物种的个体被地理或行为障碍分隔开来,它们无法交配繁殖,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性状和特征,最终发展成为新的物种。
4. 群体遗传学:达尔文在书中介绍了群体遗传学的概念。
他认为,种群中的个体通过基因的遗传变异,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
这种变异可以通过自然选择来保留,并在种群中传递给下一代。
5. 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物种起源》开启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
达尔文通过丰富的实例和逻辑推理,描述了许多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和进化历程,使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6. 科学思维方法: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发展。
他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提出了进化论理论,并用严谨的论证和大量的证据支持了他的观点。
这使人们认识到科学是基于观察和推理的,而不仅仅是凭空臆想的。
以上是我在阅读《物种起源》时的一些读书笔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启发性,对我对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的理解产生了重要影响。
初中读物种起源的读书笔记

初中读物种起源的读书笔记关于初中读物种起源的读书笔记1在西方关于《物种起源》中进化论的观战常常受到质疑,而在中国则完全接受,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自然科学上与西方比是落后的,文化成果以移植为主;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大部分没有"宗教情结",在头脑里无"上帝造人"的观念。
即使在大多数参与争论的双方都没有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观点是人云亦云,证据更是以点概面。
一:生命的起源是什么?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
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达尔文把此书命名《物种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
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权威,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二:相信上帝违背科学和理性吗?第二章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作者认为自然条件也存在变异。
在此引入个体差异这一概念,指同一父母产出的个体的微小差异或同一区域内个体存在的小差异。
这种差异往往可以遗传,并可作为变种与物种的中介项加以考察。
物种与变种不是绝对的,往往易于把先发现的定位为物种,而后来者定位变种,这是不科学的。
它们无法被绝对区别开。
数量多、分布广的变种往往多。
三、是上帝的理性还是理性的思考西方的科学家大部分是信仰宗教的,他们研究的目的不是为反对上帝,而是证明上帝的理性,揭示上帝的真意。
这也许是为什么许多现代科学的奠基人,诸如牛顿、伽利略、法拉第、爱因斯坦及达尔文等等,都相信上帝的原因。
但对于我一个没有宗教情结的人来看,促进他们工作的动力不是上帝的理性而是自然的理性,正如犯罪的动机可以千奇百怪,但同种犯罪的目的是一样的,动机与目的混为一谈后,自然的理性与宗教信仰就等同了。
达尔文的结论是从一个原始生命进化成多种生命形式,而不是同时创造了不同的生命体,这就是《物种起源》本来面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物种起源》一部汇聚了达尔文一生的心血完成的史诗般的巨著,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用进化的观点阐述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极其精辟地论述世间万物为顺应历史变迁,繁衍生息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理所当然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便是《物种起源》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是达尔文要阐明的理论核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经典的观点解释了世间万物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和推翻了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的“神造论”。
达尔文用它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历史演变,地理变迁,形态分宜,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使这一理论永驻人们心中。
而他,也因此成为了进化论的奠基人,在生物认识这一板块留下了永恒的光辉!而这,也不枉他用尽了毕生心血,环游世界各地所历尽的万苦千辛。
我想伟人之所以伟大大抵都是如此的吧。
达尔文回顾一生的道路时,曾谈到两种气质对他的帮助。
首先是“保持思想自由”。
1881年,他告诉人们,自己遵循这样一条治学原则:“我曾坚定地努力保持我的思想的自由,以便一旦事实证明这些假说不符合事实时,就丢掉我无论多么爱好的假设,而我不能反对每一问题成立一种假设,除此之外,我并没有别的办法。
”考虑到当时宗教的社会习惯势力和神学的影响,考虑到研究进化论这一问题
本身的难度,我们可以体会“保持思想自由”对达尔文是特别有意义的。
“保持思想自由”在达尔文身上具体表现为富有怀疑精神和不自满、不保守。
无须说,他的进化论是对当时宗教神学观的叛逆,是大胆怀疑的产物。
他一生最感谢和尊重两位导师,一个是汉斯罗,一个是赖尔。
他恳切地接受导师的指导,但这并不妨碍他保持自己的风格,具有自己的思考。
例如,汉斯罗认为缠绕植物的运动是由于它们本身具有一种盘旋生长的自然倾向,可是达尔文根据自己对花房中栽培的攀缘植物的观察,提出:“卷须植物或攀缘植物的运动是一种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以获取较大的阳光面和较多的空气,利于生存和生长,不这样的话,它们很难生活下去。
”又例如,赖尔关于珊瑚礁的形成,曾提出一个火山口理论。
人们相信赖尔,谁也不去怀疑。
可是达尔文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疑问:“新的事实似乎不像赖尔所说的那样。
”他认为珊瑚礁的形成与火山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珊瑚虫长年累月筑成的。
后来,他自己成了权威,但这并没有使他变得保守和谨小慎微起来,而是仍然富有怀疑和进取心。
有一次,他读着刚出版不久的《血族婚姻》一书,作者引用比利时一位学者发表在权威杂志《比利时皇家学会会报》上的一段实验资料:用近亲的兔子交配许多代,丝毫没有发生有害的后果。
人们对权威报刊上的文章,习惯于不去怀疑。
但达尔文认为,这一实验报告是站不住脚的,于是写信给那家杂志,提出自己的见解,询问实验是否真实。
果然,不久他得到回复,那个实验报告是伪造的。
达尔文从来不以伟人自居,他知道虚怀若谷对科
学的价值。
因此,他不能接受任何吹捧自己、贬低旁人的做法,面对别人的这种行为,他会直言相告:“反对您加在我们那些伟人身上的巨大重要性,我惯常认为,第二、三、四流人物都极为重要,至少在科学家方面是这样的。
” 对自己的理论,他决不抱守一隅,而是不厌深思,反复琢磨。
关于遗传的机制,他曾提出“泛生论”的假说,认为从身体各部输出一种名为“pangen”的粒子聚向生殖细胞,以此解释身体的变化即获得性状向子代的遗传。
这一假说发表后,有些学者提出异议,达尔文很注意这些批评。
例如对意大利植物学家菲得利克·德尔宾诺(18331905)的批评,他表示:“他反对这个假说,但批评得公正,我发现他的批评很有用处。
”此后,他们经常通信,讨论植物学问题。
也正是在认真考虑批评意见的基础上,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六版中,删去了有关泛生论假说的论述。
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略见他虚心、严谨的治学之风。
当然,从他1842年整理出“物种起源草稿”,直到1859年才发表《物种起源》一书的事实,我们更能体会到他的“不厌深思”之“深”。
而这些,正是现在的人们所欠缺的最为珍贵的东西!
以上即是我对《物种起源》这本著作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