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三年级上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后练习湘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后练习湘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七言古诗是________诗人_______在异乡_______之作。
()A.唐;叶绍翁;触景生情B.南宋;叶绍翁;触景生情C.南宋;叶绍翁;兴致偶发(2)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_______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_______反衬出秋夜的_______。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A.听觉形象;声音;喧闹B.视觉形象;声音;寂静C.听觉形象;声音;寂静(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写出了秋意的_______,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_______。
()A.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凄凉B.梧叶、江上秋风、客情;清冷;凄凉C.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悠闲(4)儿童夜捉_______,勾起诗人对_______的回忆。
诗歌流露出_______之情。
( )A.促织;家乡;留恋家乡B.促织;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C.促织;童年生活;留恋童年生活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唐________天门______江开,碧水东_______。
两岸青山______,_____一片日边来。
[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____)A.断开B.流回C.出来[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
[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
(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
A.《独坐敬亭山》B.《早发白帝城》C.《望庐山瀑布》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园不值》。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应怜”“屐齿”“小扣”“柴扉”等。
(2)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蕴含的哲理。
(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词和重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色。
(2)提问学生:在春天里,你们都喜欢去哪些地方游玩?(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也是在春天去游园,但是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屐齿”“柴扉”“应怜”等。
(4)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3、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应怜屐齿印苍苔”: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
应怜:大概是爱惜。
屐齿: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
“小扣柴扉久不开”: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可是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柴草编成的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临平泊舟宋黄庚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1]前两句诗中,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________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________,带给人丝丝的________。
()A.湖边;船篷;凉意B.柳阴;船篷;凉意C.柳阴;船篷;暖意[2]后面两句说月光________,让人________。
()A.被摇碎;心酸不已B.被摇碎;感到惊奇C.消失;感到失落[3]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________,或者________。
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
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也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
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A.理想、思念B.美梦、想象C.错觉、幻影D.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
[4]诗人_______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_______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_______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湿润。
短短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种感觉。
()A.闻到;见到;感到;三B.见到;闻到;感到;三C.看到;感受;闻到;三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远上寒山_______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_______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_。
全诗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第_________、_________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局做铺垫的B.第三局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来时的哀伤叹息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叶绍翁最著名的5首诗三年级

叶绍翁最著名的5首诗三年级
01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02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他在异乡夜晚的思乡之情。
03
《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烟村》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绝,描写了一幅山村景色,富有诗意和情趣。
04
《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秋日游龙井》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游览杭州龙井的情景和心境。
05
《嘉兴界》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嘉兴界》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他在嘉兴边界上所见的杭嘉湖平原的景色。
【学霸课堂笔记】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前预习1.本文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汉字与正确的读音用直线相连。
径斜赠刘残犹傲君橙橘挑cán jìng xié zèng liú ào yóu chéng tiǎo jú jūn3.给下列生字组词。
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4.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白云生.处有人家() A.产生,生出。
B.生命。
(2)停车坐.爱枫林晚() A.坐下来。
B.因为。
(3)荷尽已无擎.雨盖() A.举,向上托。
B.拿着。
(4)知有儿童挑.促织() A.挑选。
B.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5.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 寒山:________________坐:________________ 红于:________________ 擎:________________橙黄橘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促织:________________ 挑:________________6.对于这三首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山行》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第四句是中心句B.《赠刘景文》抓住“荷尽”“菊残”两种景物写出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C.《夜书所见》一诗通过描写儿童夜挑促织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兴的心情7.再读课文,我知道:三首诗描写的景物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描写的是秋末时节。
8.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1)杜牧是________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________”。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游园不值》知识点《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这首古诗的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二、诗歌原文及注音应怜屐(jī)齿印苍苔,小扣柴扉(fēi)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词语解释1、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
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2、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
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3、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4、小扣:轻轻地敲门。
5、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四、诗句翻译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五、诗歌赏析1、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诗人却从“屐齿印苍苔”这一细节推测出园主人可能是怕来访者的木屐踩坏了园内的青苔,所以才紧闭园门。
“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轻轻地敲门,却久久没有人来开,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诗人访友不遇的扫兴,还隐隐透露出园主人的淡泊名利。
2、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千古名句。
这两句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前者是关不住的,后者是“出墙来”的,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同时,这两句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六、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游园不成,却看到一枝红杏出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七、写作手法1、欲扬先抑:诗人先写游园不值,园门紧闭,情绪低落;后写看到一枝红杏出墙,心情由失望转为惊喜,这种先抑后扬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题目中哪个字是全诗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 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 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 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2.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绿了,钓竿上()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补全诗歌,体会用字的精妙。
[2]画线的部分把“山溪”比作___________,写出了“山溪”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山间钓鱼图啊!我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他的专心,我还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他获得了成功。
[4]这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在写的时候一步步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小小的“点”上,请你试着来填一填。
3. 按要求完成练习。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画“()”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比作________。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___),《除夜雪》描写(____)。
A.除夕B.春节[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____)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____)的景象。
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________,《除夜雪》中的天气是________。
[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
但《元日》还描写了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一词写出了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等。
(2)这首诗写了孩子们在(地点)(干什么)的欢乐场面。
诗中的“”“”指的都是孩子。
(3)结合想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小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3. 根据意思选出相对应的诗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1)下列与“两岸青山相互对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对应的一项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El边来。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诗句选自代诗人的《》。
我还能写出这首诗的前两句:,。
4. 课内阅读。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 屐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 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我 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 人来开门。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满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一枝红杏已伸出墙外来了。
根据古诗的内容填空。
《游园不值》的作者是 代诗
人 。诗人游园赏花进不了门,本来是
游
园【
宋不Βιβλιοθήκη 】 叶值绍 翁
作者资料: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本姓李, 祖籍建安(今属福建)。他作为南 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 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其诗长 于绝句,写景尤工。
“游园不值”的意思:
值:遇到、碰上
游园不值:去园中游赏没 有遇到想要遇到的人。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件 的事,但他从“ ”联想到满园的
美好春色,心情自然也由 转为
。
《游园不值》通过写诗人 由游园不遇主人的扫兴转 为发现春色的欣喜的心情 变化,告诉人们春天总会 以它独特的方式显示它的 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