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合集下载

中医各经络常用重要穴位取穴方法及作用

中医各经络常用重要穴位取穴方法及作用

中医各经络常用重要穴位取穴方法及作用一、大肠经重要穴位1.商阳穴:调解便秘取穴方法: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合谷穴:治疗面部、口部病痛。

取穴方法:一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3.曲池穴:降血压功效明显。

可治疗皮肤病,通便清结大肠。

取穴方法: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4.肩髃穴: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或在空调房时应穿短袖,注意保暖。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5.迎香穴:通鼻窍功效,治疗鼻相关疾病。

鼻炎,闻不出气味等。

二、胃经重要穴位1.承泣穴:治眼睛疲劳。

2.四白穴:明目穴、养颜穴。

3.足三里穴:长寿穴、救命穴,养生大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犊鼻穴,也称外膝眼穴)。

(膝盖凹陷处,膝眼下三寸旁开一小指。

4.丰隆穴:化痰强穴。

5.解溪穴:放松身心、改善脑供血不足。

三、脾经重要穴位1.太白穴:治疗腹胀、食欲不佳。

取穴方法:足内侧缘,第一跖(zhi)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2.三阴交穴:妇科病特效穴、流产名穴。

取穴方法:三阴交在脚内踝尖上三寸,就是从内踝向上量四指,胫骨(小腿内侧骨)后缘凹陷处,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胀疼的感觉。

3.阴陵泉穴:妇科病的万灵丹。

4.血海穴:治疗妇科病、湿症、丹毒等皮肤病。

四、心经重要穴位1.极泉穴:救命穴。

心脏突然供血不足(晕倒,休克),马上按此穴,血液能以极快的速度供给心脏。

也是解郁大穴。

2.少海穴: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3.神门穴:非常重要的穴位。

安定心神,增强睡眠。

治胃心不和寝不安.五、小肠经重要穴位1.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

2.养老穴:治疗老年人疾病如眼睛昏花、耳鸣、耳聋、高血压等症。

3.小海穴:增加心脏力量,祛人体躁火。

六、膀胱经重要穴位1.睛明穴:保护眼睛的穴位。

2.委中穴:腰背委中求,治疗腰酸背痛,腰肌劳损,也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释放毒素。

蠡沟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蠡沟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蠡沟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蠡沟的定义蠡沟,又称膈表蠡沟,是指人体解剖学中位于胸腹之间的一个解剖结构。

蠡沟位于胸骨柄和肋骨之间的隆突和腹壁之间,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分界线。

一般来说,蠡沟上缘与第六肋骨相平行,下缘与胸骨柄相平行。

2. 蠡沟的作用蠡沟在人体生理中起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隔离胸腔与腹腔:蠡沟作为胸腔与腹腔的分界线,将两个重要的腔体分开,确保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保护重要器官:蠡沟围绕着心脏、主动脉、肺等重要器官,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少外力对这些器官的损伤和影响。

•呼吸运动的支持:蠡沟是胸膜腔的底部,能够与膈肌一起参与呼吸运动,使得呼吸功能更加稳定和高效。

•参与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蠡沟的存在使得胸腔内的压力变化更加精确和灵敏,有助于肺部的膨胀和收缩。

3. 蠡沟的功能主治蠡沟在中医中也具有一定的功能主治,常用于一些经络学和按摩疗法中。

以下是蠡沟的功能主治的列举:•舒缓胸部疼痛:蠡沟位于胸腔和腹腔的交界处,通过按摩和刺激蠡沟,可以缓解胸部疼痛,如胸肋疼痛、心绞痛等。

•调节胃肠功能:按摩蠡沟可以刺激胃脘穴位,促进胃肠的蠕动,缓解胃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问题。

•改善呼吸功能:通过按摩和刺激蠡沟,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促进呼吸运动的顺畅进行,改善呼吸功能。

•增加免疫力:蠡沟中有一些重要的穴位,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提高免疫力。

•缓解情绪压力:蠡沟的按摩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使身体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等快感物质,缓解情绪压力和焦虑情绪。

4. 如何进行蠡沟按摩蠡沟按摩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

以下是进行蠡沟按摩的步骤:1.寻找蠡沟的位置:一般来说,蠡沟位于胸骨柄和肋骨之间的凹陷处。

你可以将手指放在胸骨柄的下方,稍微向下滑动,当你感到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处,就是蠡沟的位置了。

2.采用适当的手法:可以用拇指、食指等指腹部位,用适当的力度在蠡沟处进行按摩。

蠡沟穴临床应用浅析

蠡沟穴临床应用浅析
2针 刺 方 法 非
①取穴后 , 2 号 1 寸毫针刺穴位 , 用 8 . 5 端坐凳上 , 保持凳 与双膝 同高 ,用 2 ~ O号 1 5寸沿胫后缘局部按 压敏感处 ,直刺 05 . 83 . .~1 0
寸; 针患病 的对侧 , 如双侧病重 , 针双侧 ; 施用 捻转补法 , 或平 补平泻
41 8
[] 淑 珍 , 4赵 吴素 慧 促 性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类似 物 治 疗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副 作 用 的 临
床观察l. I 1 西医科大学学报,024( : 2 45 2 1,稚
蠡沟穴临床应用浅析
文 胜, 蔡章 健
( 莞 市塘 厦 医院 中医科 东 蠡沟穴为足厥阴肝经之络穴 , 其定位历来说 法不一 , 争论 的焦点 在 于” 内踝上五寸” 的具体部位 。古代文献大 多笼统地说 :去 内踝五 ” 寸”而未明确其具体位置 , , 有部分文献明确记载” 内踝上五寸陷者 在 中” 。现代针灸文献对其” 内踝上五寸” 之具体定位主要有 3种说法 : ① 存胫骨内侧 面中央 ; ②在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 ; ③在胫骨后缘。笔 者通过对穴位命名及古代文献 ” 内踝 上五寸陷者 中” 在 的分析 , 为 认 蠡沟的定位应在内躁尖上五寸 , 胫骨后缘。取法 以在 内踝上五寸 , 胫 骨内侧面后缘 为妥 。 古代文献中对蠡沟穴 主治病证有记载者颇多 , 在此选摘几篇。 千金翼方》 ” 《 :妇人漏下赤向, 月水不利 , 灸交仪穴 , 在 内踝 五寸。”普济疗》 ” 沟, 《 :蠡 足厥 阴络?灸 i壮 , ? 主女子疝 , 少腹
无法手 术切除的病灶 产生萎缩 、 退化作用 , 控制临床症状 的发 展 , 预 防或延缓术后复发 , G R — 药物的使用还可对停药 后的妊娠起 且 nH a 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 对于保证 Ⅲ~ Ⅳ期患者的生育要求有重要意义 。 本组临床观察说 明, 腹腔镜术后辅助使 用 G R n H治疗子宫 内膜异位 症可 以有效减 少术后 复发可能 , 不良反应 少 , 近期疗效 明显 , 对于 但

《求医不如求己》主要穴位对治疾病

《求医不如求己》主要穴位对治疾病

《求医不如求己》主要穴位对治疾病(附详文)1.治抑郁、心里紧张、经常咽干,烦渴,心火比较旺、淋巴结核、上肢不遂、心律不齐、给心脏供血:弹拨极泉穴。

2.肩臂不举衣难穿,头痛胁痛点即安,青为疼痛灵为验,就在肘上三寸边:青灵穴。

3.降火补肾、夜里比较热燥、出汗、心痛、心脏疼痛、手臂麻、手颤、手痉挛、失眠、两肋痛、牙龈老肿痛、心烦上火、耳朵老响、起急:按揉少海穴。

4.治心里老恐惧、爱悲伤、忧虑、癫痫、癔病,还有精神分裂、抑郁症或者房颤、早搏、心动过速、心脏瓣膜疾病:多揉左边的灵道穴。

5.治受惊造成的突然失音、神经性腹泻、坐骨神经痛、倦言嗜卧、老爱后悔、四肢沉重、热证脸肿:揉通里穴。

6.治急性病发作、盗汗、恐惧、忧虑、悲伤,受惊:揉阴郄穴。

7.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源性的哮喘、失眠、受惊后失眠(就是受到惊吓以后,老想睡觉,恐惧了)、癫痫、腕关节炎、饥不择食、头痛眩晕、血压高:掐按神门。

8.治疗先天性心脏不好、头颈痛,还有脑部充血所引起的眼睛红赤、眼睛痛、鼻黏膜充血,以及手脚老爱热,睡觉的时候总蹬被子,心痛、心悸、惊恐,小便不利,尿失禁,梅核气(像老有痰似的堵在嗓子这块):揉少府穴。

9.治心火大、特别爱烦躁、老想喝点儿凉的东西:用大拇指往下捋少冲穴。

小肠经大药房1、治乳汁不足、小儿打嗝儿、溢奶:捏捋少泽穴。

2、治头后部痛、眼睛胀痛、耳鸣、手心发热、手心出汗、腮线炎等热症以及流黄涕的那种慢性鼻炎、鼻窦炎:揉前谷穴。

3、治耳疾、各种汗症、咽痛、腰痛、脊椎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爱落枕、癫痫引起的抽搐:多揉后溪穴。

4、祛身体湿热、治疗糖尿病、便秘:揉腕谷穴。

5、降血压、治头晕、牙痛、口腔溃疡以及头肿、头胀、三叉神经痛:揉阳谷。

6、防治所有的老年病:揉养老穴。

7、治头痛、目眩、癫狂、惊恐、手麻、颈椎压迫症、手不能握物、攥东西没劲儿、记性不好、扁平疣、脂肪瘤:按揉支正穴。

8、治耳鸣、耳聋、牙龈肿痛、牙龈总流血:多揉小海穴。

瞬间搞定脖子到肩胛骨一条筋扯着疼的小妙招

瞬间搞定脖子到肩胛骨一条筋扯着疼的小妙招

瞬间搞定脖⼦到肩胛⾻⼀条筋扯着疼的⼩妙招在临床中,经常会有灵机⼀动的时候两年前吧应该有位从外地来看病的患者不记得她是什么病了反正那段时间她⼀直住在深圳隔天就来针灸有⼀天她就说我这肩胛⾻这⼀块痛能不能给扎⼀下我说你这不是肩胛⾻的问题是肝的问题我给你扎蠡沟那会⼉正在看王居易王⽼的书我⼀直在纠结他对于蠡沟定位查阅了⾮常多的论⽂对于蠡沟有三种定位但王⽼的定位我觉得最合理⼀说到她是肝的问题我就直接选了蠡沟有时候临床就是这样的灵感在电光⽕⽯之间产⽣然后我给她⼀扎她的肩胛⾻处的疼痛在⼀瞬间消失假得⼀批回头我再查相关的⽂献还没有发现蠡沟关于治疗肩胛⾻处疼痛的记载实在没有办法去找到相关经验来进⾏深⼊学习于是我冥思苦想从⼦午对冲和络⽳的⾓度去理解这个治法再后来两年多我继续使⽤这个治法不下数⼗例发现它不仅能缓解肩胛⾻处的疼痛还能缓解⼩肠经筋的疼痛范围更⼴如下图这样⼴(图⽚来⾃⽹络如侵则删)如下视频中的落枕处昨天这个案例我是治完后再补录视频但是发现这样看好假啊好像托啊就在我现场给学⽣讲解的时候隔壁治疗床的⼥⼠说她也脖⼦痛我说我给你治⼀下看看就接着拍起来都好像托啊但我也不能⼀下找来两个托吧?后⾯这个其实应该是⼩肠经筋的问题不是胆虽然是风池处视频⾥我是说错了的我们看⼩肠经筋的⼀条分⽀其⽀者,后⾛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太阳之筋前,结于⽿后完⾻。

结于⽿后完⾻⽳处,就在她们说的两个地⽅是吧?为什么是肝⽓冲过来呢我下⾯还有⼀个视频⼜为什么确定是肝⽓?这个问题,在⼥⼈是⾮常常见的⼥⼈爱⽣⽓如我说的第⼀个外地来的病例她家⼩姑⼦住在她家你想想本来婆媳关系就难搞再来⼀个姑嫂关系⽼公还不会做双⾯胶⽼让⽼婆让着⼩姑你想能不⽣⽓吗?这⽓不往⼩肠冲吗?当然你扎⼩肠经也能治但是中国⼈讲究迂回表达隔⼭打⽜⽐较好但⽐如,如果是肝经问题如乳头痛你扎⼩肠经的⽳位好使是⼀样道理的⽐如你们通乳,扎什么?扎少泽啊宝贝少泽⽳可不就是⼩肠经吗为什么能通乳?就是对冲来的呀我的⼩宝贝。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肺经:由胸走手。

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1、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四横指是三寸,一横拇指是一寸)处。

治疗:气不足、咳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胳膊腋横纹下三寸处。

古人找此穴的方法:两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对,用鼻尖找胳膊的点,该点就是天府穴。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端末处。

尺是肾的意思,泽是恩泽,所以此穴是补肾穴。

按揉此穴,让气下行,治疗高血压、哮喘。

(肾虚就是肾不纳气。

气走上边来了,人就会头重脚轻)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处。

此穴较深,按揉时要重些压。

主管所有的毛孔,是治疗鼻孔出血、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或大夏天不出汗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是郗穴,郗治急症,治急性咽喉痛。

5、列缺穴:两个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特别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以及头项的病。

因为不好找此穴,所以人们用的少,其实它很重要。

6、经渠穴:治咳嗽。

7、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

补气,是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等。

此穴较深,要用大拇指硌它。

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8、鱼际穴:小儿咳、热、积食。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点刺放血最佳。

大肠经:由手走头。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防皮肤病;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如果排便不畅就敲打大肠经小臂这一段,边排便边敲打效果更明显。

长期便秘的人,在肘下这一段很痛,很敏感,要常揉。

还有一个好办法,用大拇指内侧推二三间到商阳,两边都要推,肚子就会有感觉,一定要推到商阳穴,这是排便捷径。

1、商阳穴:在食指指甲盖底的外侧处。

用指甲掐,治便秘。

2、三间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

它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

蠡沟穴的应用

蠡沟穴的应用

蠢沟穴的应用黄志贵,李万瑶(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蠡沟穴[L i g 6u ; L R 5; L iv 5],又名交仪 穴《千金翼方»,属足厥阴肝经的经穴,乃肝经 之络穴,别走少阳。

《灵枢•经脉)〉:“足厥阴 之别,名臼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

”是 肝经的常用穴,有疏肝胆之气机,理脾胃之运 化之功。

《备急千金要方》:“女子漏下赤白, 月经不调,灸交仪二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

” 〈〈针灸资生经>〉作蠡沟穴别名:“蠡沟二穴, 亦名交仪。

”穴名涵义:蠡即贝壳,沟即水沟, 有水道之义,狭小之溪,腓肠肌外形酷似贝 壳,穴在其肌腹下收处,《黄帝内经太素•十 五络脉》:“蠡,瓢勺也。

胫骨之内,上下虚 处,有似瓢勺沟渠,因此名曰蠡沟。

”此穴在 其小腿内,腓肠肌覆伏如蠡(蚌壳),似瓢勺, 其延伸狭小部沟中,故名。

《说文解字》: “蠡,虫啮木中也。

” «r 韵》“蠡,瓠瓢也。

”这里是指穴如瓠瓢浮于水中飘浮之状。

沟,沟 渠,是指穴内经所循行沿一定的小道沟渠,穴 是络穴将肝经的经脉之气别走足少阳胆经,故 而命名蠢沟穴。

古藏医刺络穴位隆扎穴,位于小腿内踝上 方的静脉,相当于足厥阴肝经蠡沟穴部位。

主 治急腹症,其症状如十二肋部剧痛、腹胀、饮 冷水而发作等。

1定位与取穴蠡沟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5寸, 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取穴时以正坐位或仰卧 位,穴为从中封穴(内踝前一寸半陷者之中) 上行内踩上5寸处。

先在内踝尖上5寸的胫 骨内侧面上作一水平线,当胫骨内侧面的中 央取穴(人体同身寸,从内踝到膝盖下缘约 是13寸)(如图1)。

快捷取穴法,可于髌尖与内踝尖连线的 上2/3与下1/3 交点,胫骨内----f •侧凹陷处,本二穴在胫骨与踹 :二肠肌之间。

::蠡沟穴,了下为皮肤、皮5 :: 下组织、小腿-土土-二头肌(比目鱼肌)。

布有隐神 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大隐静图1蠡沟穴取穴位置脉。

皮肤由隐神经分,皮下组织松,内行有浅静脉、皮神经及浅淋巴管; 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其起自足背静脉网 内侧部,经内踝的前方血上至小内侧面上行; 下肢的浅淋巴管起自足趾,于足背、足底汇 成淋巴管网。

蠡沟穴的妙用

蠡沟穴的妙用

蠡沟⽳的妙⽤【⽳名释义】(1)蠡:解释⼀:即瓢勺,形容⼩腿肚。

解释⼆:蠡乃是⽔族的阴类,如蚌壳之物(2)本⽳位居在内踝上5⼨,其所在位置的腿肚形状如蠡瓢勺(或蚌壳),胫⾻之内犹如沟渠,故名蠡沟。

(3)《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蠡:⼒酒反,瓢勺也。

胻⾻之内,上下巨虚,有似飘勺渠沟,此因名⽈蠡沟。

【⽳位出处】(1)《灵枢·经脉》。

(2)《针灸甲⼄经》:在⾜内踝上五⼨。

【⽳位类别与特⾊】(1)络⽳:⾜厥阴肝经的络⽳,别⾛少阳(2)⾜厥阴肝经的⽳位摘要:“五兪⽳:⼤敦(井)(⼄⽊)、⾏间(荥)(丁⽕)、太冲(兪)(⼰⼟)(原)(⼟)、中封(经)(⾟⾦)、曲泉(合)(癸⽔)”、“络⽳:蠡沟”、“郄⽳:中都”、“背兪⽳:肝兪”、“募⽳:期门”、肝经起⽳:⼤敦;肝经⽌⽳:期门;肝经⽳位数⽬:14个、肝经循⾏时间:丑时(清晨1~3时)、肝经⽓⾎特⾊属于:少⽓多⾎【⽳位部位古代⽂献】(1)《针灸⼤成》:内踝上五⼨。

(2)《医宗⾦鉴》:从中封上⾏内踝上五⼨(3)《灵枢?经脉》:去内踝五⼨,别⾛少阳。

【⽳位局部解剖】(1)肌⾁:在胫⾻内侧缘下三分之⼀处,趾长屈肌、胫⾻后肌。

(2)⾎管:后⽅为⼤隐静脉。

(3)神经:布有隐神经的前⽀。

(4)解剖组织层次:⽪肤→⽪下组织→胫⾻⾻⾯。

布有隐神经的⼩腿内侧⽪⽀和⼤隐静脉。

【⽳位临床取⽳】(1)国家经⽳标准:正坐或仰卧。

在⼩腿内侧,当内踝尖上5⼨,胫⾻内侧⾯的中央。

(2)其他常⽤取⽳法:⼩腿内侧,内踝尖上5⼨,胫⾻内侧⾯中。

当内踝尖与地机⽳连线中点(3)其他常⽤取⽳法:正坐垂⾜,在内踝尖之前⽅上5⼨,即胫⾻内侧⾯,近内侧缘处取之。

(4)鉴别⽐较—蠡沟、光明:⾜内踝上5⼨是肝经之络⽳“蠡沟⽳”,与之相对应的是脚另⼀边,⾜外踝上5⼨胆经的络⽳「光明⽳」。

(5)鉴别⽐较-⾜内侧三阴经分布:中封⽳以上到内踝尖上8⼨这⼀区段的肝经,则循⾏于⼩腿阴⾯的前路,⼀直到内踝尖上8⼨以上,肝经才循⾏于阴⾯的中路,此时才回到了肝经在⾜三条阴经中的正常路线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位、仰卧 位均可),用两手拇指腹按压在两侧的蠡 沟穴上,按而揉之,局部产生酸、胀、痛 感,再屈伸踝关节,加强指压的感觉,然 后用揉法放松。每次按揉5-10分钟。急性 期每日2-3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一次。 刺法:1、沿皮刺0.3-0.5寸。2、平刺 0.5-0.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蠡沟穴 穴位详解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蠡沟穴
拼音:líɡōu 别名:交仪穴 经络:肝经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取穴: 蠡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 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解剖: 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 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较稀少的水湿气体,性温热。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附注: 蠡沟穴为肝经络穴。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功能: 联络肝胆。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主治: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 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 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配伍:
配百虫窝、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滴虫性 阴道炎;配中都穴、地机穴、中极穴、三 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 大敦穴、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谢谢!
操作:
8寸,局部酸胀。3、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 1.0-1.5寸,酸胀感可放散至膝。 艾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悬灸法:取穴时仰卧位,使穴位充分暴露。 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约3cm处,使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 10-1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1-2次。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解析:
1)蠡沟。蠡,瓠瓢也,此指穴内物质如 瓠瓢浮于水中飘浮不定之状。沟,沟渠也, 此指穴内物质运行循一定的道路。该穴名 意指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 足少阳胆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分配而 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性温,既无上升之力 又无沉降之能,温湿水气在天部层次如漂 浮不定之状,但由于其温度及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解析: 所处的天部层次与胆经相近,因此此温湿 水气分别飘行于肝胆二经,故名。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解析:
2)交仪。交,给也。仪,礼仪也。交仪 名意指肝经由本穴传于胆经的气血物质如 仪礼一般,并无太多的具体实物。本穴物 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因其无肾 经气血的寒湿之性,所以气血物质无肾经 气血的实(水湿浓度大),因其无脾经气 血的热燥,所以气血物质无脾经气血的能 量,气血物质如有名无实一般,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解析: 因此由本穴交于胆经的气血就如同一种礼 仪,故名交仪。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解析: 3)肝经络。本穴因有固有渠道与胆经相 通,有联络肝胆二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肝 经络穴。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意义: 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足少 阳胆经。
中医穴位详解:蠡沟穴
运行: 循肝经上行于中都穴和别走胆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