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_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传感器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无论是生产制造、交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保健还是安全监测等领域,都离不开传感器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传感器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程传感器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最早的传感器是用于检测温度和压力的机电传感器。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光电效应来制造光传感器、光电管和光电二极管,这大大扩展了传感器应用的范围。
二战期间,雷达、声纳等军事设备的出现,也促进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IC(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为传感器的微型化、多功能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催生了各种新型传感器的出现。
二、传感器技术的分类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按功能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按测量方式可以分为阻容元件传感器、压力电阻传感器、霍尔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声波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分类。
按安装方式可以分为贴片式传感器、夹式传感器、螺纹式传感器等分类。
不同种类的传感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制造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光学传感器可以用于光学检测,声音传感器可以用于环境噪声检测等。
三、传感器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创新是推动传感器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感器技术的创新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一)微型化和多功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对传感器的微型化和多功能化要求越来越高。
微型化可以使传感器更易于安装和运输,多功能化可以提高传感器的使用效率。
因此,各种新型传感器不断出现。
例如,MEMS传感器(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可同时实现多种测量功能。
(二)智能化和联网化。
智能化和联网化的出现,使得传感器的数据处理和收集更加高效和便捷。
智能化的传感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同时可以把数据传输到云平台和智能设备中,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中的一项热点技术。
智能传感器技术通过采集感知信息和处理数据,可以将现实世界的物理量自动转化为数字量,为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监控提供了保障。
一、智能传感器技术概述智能传感器是一种集传感、处理、显示、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化器件,能够实现对各种环境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具有高度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等特点。
智能传感器可以完成对温度、湿度、光照、压力、声音、振动、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和检测,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通信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传递。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发展是当前的热点和趋势。
1. 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和网络化”。
智能化指的是传感器具备更高的自主决策、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可以通过对环境信息的自主感知来进行动态的调整和控制。
集成化指的是传感器与其他功能模块如控制、通信、计算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更高效、便捷、安全的操作。
模块化指的是传感器的内部结构更加模块化,不同型号的传感器可以具备类似的功能模块,方便使用者进行组装和配置。
网络化指的是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进行互联和协作,实现大规模数据采集、监测和控制。
2. 可穿戴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可穿戴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可穿戴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人体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糖、血压、呼吸、体温等,帮助用户实现健康管理和病情监测。
此外,可穿戴智能传感器还可以实时监测身体的姿态和活动轨迹,为用户提供了运动健身等方面的实时数据,帮助用户全面掌握身体情况。
光电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光电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概述:光电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的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光电传感器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
本文将探讨光电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发展趋势:1. 微型化和集成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光电传感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尤其是在无线通信、医疗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对微型化和集成化光电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
2. 高灵敏度和高精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光电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光电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测环境中微弱的光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可处理的电信号。
3. 多功能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光电传感器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功能。
越来越多的光电传感器具备多种功能,如温度感应、湿度感应、气体检测等。
同时,智能化的光电传感器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自动调整参数,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4. 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光电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例如,纳米材料在光电传感器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此外,新技术如光子晶体、光纤传感等也将为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应用前景:1. 工业应用:在工业领域,光电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能够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定位。
光电传感器可以通过光电束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并起到精准测量的作用。
此外,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光电传感器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生物医学应用:光电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巨大。
例如,通过光电传感器可以对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监测,从而实现糖尿病患者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此外,光电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医疗成像、生物分析等领域,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3. 环境监测与节能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光电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与节能领域的应用前景不断扩大。
光电传感器可以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污水处理、能源管理等方面,实现对环境的准确监测和管理,并为节能减排提供解决方案。
2024年传感器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对2023年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我们回顾了传感器市场的历史发展,并对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接着,我们对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并列举了几个主要的传感器应用领域。
然后,我们分析了传感器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物联网的普及、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
最后,我们讨论了传感器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多功能传感器、微型化、可穿戴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等。
一、引言传感器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并提供给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的发展层次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二、传感器市场的历史发展传感器市场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并逐渐应用于军事、医疗、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
三、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传感器是一种能感知和测量物理量的装置。
其作用是将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供其他系统使用。
四、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预测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XX亿美元,并有望持续增长。
五、主要传感器应用领域1.工业自动化2.智能家居3.无人驾驶汽车4.医疗设备5.环境监测六、传感器市场的驱动因素1.物联网的普及2.技术创新3.政策支持七、传感器行业的发展趋势1.多功能传感器2.微型化3.可穿戴设备4.无线通信技术总结:传感器作为现代社会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推进,传感器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多功能传感器、微型化和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也将成为传感器行业的发展趋势。
政策的支持也将推动传感器行业的发展。
因此,传感器行业在2023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未来几年持续发展。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传感器是指微型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它不仅将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等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而且尺寸短小,具有高度的集成度和精度,可以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领域。
一、技术发展趋势1.集成度高:随着半导体工艺的不断进步,MEMS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2.多功能化:传统的MEMS传感器只能实现单一的功能,如加速度、压力等,而现在的MEMS传感器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功能,如加速度、陀螺仪、气压等,实现多元化的数据采集。
3.无线化: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一部分,MEMS传感器将更多地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以便更好地实现传感器网络,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4.低功耗:MEMS传感器的功耗越来越低,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硬件和电路方面的优化,使传感器具有更低的功耗;二是软件算法方面的优化,减少传感器在线运算的时间,从而降低功耗。
5.一体化:MEMS传感器的一体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即将MEMS传感器、处理器、无线通信、存储器等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形成一体化的传感器系统。
此外,MEMS传感器将联合其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逐渐变成人们信息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可穿戴设备:MEMS传感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以实时监测人体运动量、心率、血糖等生理指标,为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汽车安全:MEMS传感器应用于汽车领域,主要用于安全控制系统、行驶稳定性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以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3.环境监测:MEMS传感器能够准确地在线监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照强度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室内环境的质量。
4.智能家居:MEMS传感器可应用于智能家居,实现智能照明、智能门锁、智能家电等,使家庭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简述传感器的技术发展趋势

简述传感器的技术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微型化和集成化:传感器正朝着微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通过采用微纳制造技术,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逐渐减小,可以更方便地集成到各种设备和系统中。
2. 多功能性:传感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功能,而是朝着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
例如,一个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不同的物理量,或者通过与其他传感器的组合,实现更精确的测量和控制。
3. 无线通信:传感器与物联网的结合使得无线通信成为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
4. 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是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目前,各种新材料和技术的引入使得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和量化所测量的物理量。
5. 低功耗和长寿命:在移动设备和无线传感网络等应用中,传感器的功耗和寿命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降低功耗,并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总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无线通信、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低功耗和长寿命。
这些趋势将推动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智能制造作为当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旨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智能传感器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还能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远程监控。
本文将探讨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1. 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将监测到的数据采集并传输到后台系统,以便实时分析和决策。
通过传感器的精确测量和数据采集,企业可以对生产线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 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智能传感器与自动化设备的结合,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传感器通过感知外部环境和生产设备的状态,将监测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通过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生产设备可以实现自动调整和优化,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精细化管理和远程监控智能传感器技术不仅可以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还能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将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远程维护,大大减少了人工巡检和设备维护的成本和工作量。
同时,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二、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趋势1. 多功能化和集成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传感器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多功能,并且越来越小型化。
传感器将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检测能力,可以同时监测多种参数,并且能够实现多传感器的集成,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2. 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在智能制造中,精准的数据是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优化的关键。
未来的智能传感器将更加注重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并尝试探索一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已经从最初的温度、压力、湿度等基础参数的监测,向多参数、高精度、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多种参数监测现代传感器所监测的参数已不再是单一的物理量。
智能传感器可以通过多个参数来确认物体的状态,如物体的方向、旋转速度等。
同时,多种传感器技术联合作用,构成了多参数、多维度的联合监测系统,从而实现更为精确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2、传感器的微型化传感器的微型化是当今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微型化使得传感器可以更便携、更小巧、更贴近被监测的物体。
而由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微型传感器。
小型传感器可以用于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数据采集芯片、医疗设备等。
3、无线传输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无线传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可以直接传输到后台数据分析系统中,从而实现实时数据分析。
如今,无线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使得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1、智能家居领域智能家居系统是目前应用传感器技术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通过传感器技术,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感知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等,使得生活更为舒适便捷。
2、医疗领域传感器技术在医疗设备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Smart Care床垫传感器是一种用于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医疗设备。
该传感器可监测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心跳、呼吸等参数,从而提供及时的健康状况反馈,更好地保证老年人的健康。
3、汽车领域现代汽车常常搭载了各种传感器,如安全气囊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空气传感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王 祁 于 航(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哈尔滨150001)摘 要 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是传感技术发展的方向。
介绍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的概念、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T rend of Sensor T echnology—Intelligent Sensor and Multi-Function SensorWang Qi Yu Hang(Dep artm ent of Autom ated T est,M easu rem ent and C ontrol,H arbin I nstitute of T ech nology,H arbin150001)Abstract Intelligent sensor and multi-function sensor are the trend of sensor technique.Their conceptions,function,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s and trends are introduced.K ey Words Sensor Intelligent(Smart)sensor0 引 言传感器象人的五官一样,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它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相比较,作为“五官”的传感器远远赶不上作为“大脑”的计算机的发展速度。
随着测控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传感器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而且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并能够自检、自校、自补偿。
传统的传感器已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国外有的文章称传统的传感器为Dumb sensor (愚蠢的、笨哑的传感器)[1]。
另外,为制造高性能的传感器,光靠改进材料工艺也很困难,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弥补其性能的不足,计算机技术使传感器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和传感器相结合,产生功能强大的智能传感器。
国外称为Intelligent sensor(智能传感器)或Smart2 sensor(灵巧的、机敏的、智能传感器)。
另外,传统的传感器一般只能测量一个参数,有些场合需要同时测量多个参数的体积小的多功能传感器。
现在多国科学家已重视这一方向的开拓,并已研制出一些多功能传感器。
1 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研究的热点,尚无统一的、确切的定义。
本文不讨论(In2 telligent sensor或Smart sensor)两个术语的区别,统称为智能传感器。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智能传感器是由传统的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相结合而构成的,它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能对它的内部行为进行调节,使采集的数据最佳。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如下[1~3]:(1)自补偿能力:通过软件对传感器的非线性、温度漂移、时间漂移、响应时间等进行自动补偿。
(2)自校准功能:操作者输入零值或某一标65传感器技术(Journal of Transducer Technology)1998年第17卷第1期 准量值后,自校准软件可以自动地对传感器进行在线校准。
(3)自诊断功能:接通电源后,可对传感器进行自检,检查传感器各部分是否正常,并可诊断发生故障的部件。
(4)数值处理功能:可以根据智能传感器内部的程序,自动处理数据,如进行统计处理,剔除异常值等。
(5)双向通信功能:微处理器和基本传感器之间构成闭环,微处理机不但接收、处理传感器的数据,还可将信息反馈至传感器,对测量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
(6)信息存储和记忆功能。
(7)数字量输出功能:输出数字信号,可方便的和计算机或接口总线相连。
目前研制的智能传感器只具有上述功能中的一部分。
传统的传感器只能作为敏感元件,检测物理量的变化,而智能传感器则包括测量信号调理(如滤波、放大、A/D 转换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显示等。
它几乎包括了仪器仪表的全部功能。
可见智能传感器的功能已延伸到仪器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的功能将逐步增强,它将利用人工神经网、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如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模糊理论等),使传感器具有更高级的智能,具有分析、判断、自适应、自学习的功能,可以完成图象识别、特征检测、多维检测等复杂任务。
2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智能传感器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及相关电路组成,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 传感器将被测的物理量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送到信号调理电路中,进行滤波、放大、模-数转换后,送到微计算机中。
计算机是智能传感器的核心,它不但可以对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存储、数据处理,还可以通过反馈回路对传感器进行调节。
由于计算机充分发挥各种软件的功能,可以完成硬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降低传感器制造的难度,提高传感器的性能,降低成本。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可以是集成的,也可以是分离式,按结构可以分为集成式、混合式和模块式三种形式。
集成智能传感器是将一个或多个敏感器件与微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同一硅片上,集成度高,体积小。
这种集成的传感器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还很难实现。
将传感器和微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作在不同的芯片上,则构成混合式的智能传感器(Hybrid Smart 2Sensor )。
目前这类结构较多。
初级的智能传感器也可以有许多互相独立的模块组成,如将微计算机、信号调理电路模块、输出电路模块、显示电路模块和传感器装配在同一壳体内,则组高,体积较大,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仍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结构形式。
3 多功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能转换两种以上的不同物理量。
例如,使用特殊的陶瓷把温度和湿度敏感元件集成在一起,作成温湿度传感器;把检测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敏感元件集成在一个基片上,制成测量血液中离子成分的传感器;将检测几种不同气体敏感元件用厚膜制造工艺作在同一基片上,制成检测H 2S 、C 8H 18、N H 3、C 20H 20O 四种气体的多功能传感器;在同一硅片上制作应变计和温度敏感元件,制成同时测量压力和温度的多功能传感器,该传感器还可以实现温度补偿。
此外,日本学者还研制出其它多功能传感器,如测量温湿度和风速,测量物体表面光洁度和温度的传感器。
有些多功能传感器是混合式的,分别制作几个传感器并组装起来。
多功能传感器和微处理机、信号处理电路结合起来,则组成多功能智能传感器。
4 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的应用[4]智能传感器最早应用在航天领域。
宇宙飞75 第1期王祁等: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船中需要测量大量参数,有反映运行轨道的速度、加速度、姿态、方位等参数,有反映宇航员生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空气成分等参数,因此需要大量的传感器。
这些大量的原始数据若直接送到计算机中,无疑会增加主计算机的负担,影响处理速度。
为了提高效率和可靠性,采用分布处理的方法,即将这些数据先经过各自的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然后再传送至主机进行集中处理。
这就是在美国宇航局开发宇宙飞船时所开发的智能传感器。
由于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的功能强,集成度高,体积小,因此可以大大减少传感器的数量和连接电缆线的重量,这恰是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器所需要的,所以它们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生产中,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采集的数据越来越多,需要使用大量传感器和计算机。
特别是需要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在机器人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等。
特别是智能机器人,需要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决策。
智能传感器如同人的五官,可以使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
现在一些国家在研究开发可以识别物体形状的触觉传感器,分辨不同气体的嗅觉传感器。
随着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的发展,它们将在工业、科技、国防等各个部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5 现状与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制与开发各种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传感器。
其中最成功的是美国Honeywell公司研制的DST J-3000智能压差压力传感器在同一块半导体基片上用离子注入法配置扩散了压差、静压和温度三个敏感元件,整个传感器还包括变换器、多路转换器、脉冲调制、微处理器和数字量输出接口等。
另外还在PROM中装有该传感器的特性数据,以实现非线性补偿。
Par Scientific公司研制1000系列数字式石英智能传感的器。
日本日立研究所研制出可以识别四种气体嗅觉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学、材料科学互相结合的综合密集型技术。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按下列技术途径开发研究[5]:(1)利用新型材料研制基本传感器。
基本传感器是智能传感器的基础,它的制作及其性能对整个智能传感器影响甚大。
除硅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能够方便地制成各种集成传感器。
此外还有功能陶瓷、石英、记忆合金等都是制作传感器的优质材料。
(2)利用新的加工技术。
近年来利用微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可以加工高性能的微结构传感器、ASIC制作技术,也可用于制造智能传感器。
(3)采用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谐振式传感器输出数字量,可以直接和微机及接口总线连接,不用A/D转换器。
另外,光纤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新型传感器,为智能传感器提供新的信息来源。
参 考 文 献1 Clarkson M.Smart Sensors.Sensors,1997,14:142 White N.Intelligent Sensors.Sensor Review1997, 17(2);93 Bowen M,Smith G.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Smart Sensors.Sensors and Actuators A,1995,46~47:516~5204 Smith G,Bowen M.Considerations for the Utiliza2 tion of Smart Sensors.Sensors and Actuators A, 1995,46~47:521~5245 ƒ ∞ ƒ の现状と展望。
日本电气学会,电气学会技术报告(Ⅱ)部第272号,昭和63年6月,P4~5・作者简介・王祁,男,1944年生。
196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
1980年在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5年~1987年; 1993年~1995年做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研修。
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副主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测试理论与技术,传感器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