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解决方案探讨ppt课件

2019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解决方案探讨ppt课件


5
5
ITU定义5G三大应用场景:eMBB,mMTC,uRLLC
增强型移动互联网(eMBB) 20Gbps峰值速率
智能家居
智慧城市
海量连接物联网(mMTC) 100万连接/平方公里
3D 视频, UHD 屏幕
基于云的办公
Voice
增强现实 工业自动化
时延可靠性敏感应用
自动驾驶
超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 1ms时延
区域话务容量 Area Traffic
Capacity 10Mbps/m2
5G NR LTE-A
频谱效率 Spectrum Efficiency
3x
网络能效 Network Energy Efficiency
100X(ITU)
连接密度 Connection
Density
1M devices/km2
移动性 Mobility (500km/h)
5G将给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并实现bit成本大幅下降
5G激发新业务,使能极致 体验 高清视频:从2K到4K、8K的普及 VR直播:提供沉浸式体验
HD Video: From 2K to 4K & 8K
~100Mbps
百兆bps, <20ms时延
百兆bps AR互动:虚拟与现实的结合
<20ms时延 在线游戏:沉浸式互动
• 视频分辨率大幅提升,从480P->4K/8K
• 沉浸式的AR/VR体验,从只能观看->深度交互
• 基于云端的实时在线游戏,从本地游戏->云游戏 (更低的硬件成本,更好的用户体验)
5G无线家宽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难题同时,提供类光纤的极致体验
9.5亿

中国联通2012-2014年本地光缆网专题规划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12-2014年本地光缆网专题规划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12-2014年本地光缆网专题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3月中国联通2012-2014年本地光缆网专题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目录1.前言 (1)2.术语和定义 (1)3.本地光缆网规划范围 (3)4.本地光缆网规划重点 (3)5.本地光缆网规划编制原则 (3)6.本地光缆网分层目标结构 (5)7.本地光缆网规划编制思路 (7)8.规划编制内容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接入层光纤容量测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本地光缆网专题规划模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1. 前言本地光缆网是本地传输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业务快速拓展和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国家宽带提速战略的不断深化,尤其是FTTH的快速发展,固网宽带接入的范围和带宽都将大幅增加,同时,随着3G向LTE阶段演进,移动网节点数量也会大量增加,从而对光缆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全业务运营商,为满足固定网和移动网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构建结构合理、容量充足的本地光缆网。

中国联通本地光缆网南北差异较大,其中北方省份光缆网主要用于解决固网语音、宽带、大客户和移动基站业务,南方省份光缆网主要用于解决移动业务和商企客户需求。

北方省份光缆网、局房、管道资源较丰富,网络结构清晰,主要问题是接入层容量不足,不能满足FTTH改造及城市新建住宅等光纤需求,同时尚有部分乡镇行政村光缆未覆盖到位;南方省份自有局房偏少,整体光缆资源匮乏,网络结构基于移动基站建设,光缆网覆盖面小,不能满足全业务发展需要。

为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优化配置基础光缆资源,保障各业务网发展的需要,应加强本地光缆网规划,统筹布局、建设本地光缆网。

2. 术语和定义核心节点:传输网干线设备所在机房节点,同时也是各类业务网本地核心设备机房,包括移动网交换局、PSTN汇接局、软交换TG局、城域网IP核心路由器等设备。

中国联通4G无线网低成本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4G无线网低成本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4G⽆线⽹低成本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通⽆线⽹低成本建设指导意见随着5G时代的到来,4G⽹络仍将在较长的⼀段时间内和5G⽹络共存,⼀⽅⾯⽤户对通话质量、数据业务的要求越来越⾼,⽹络对承载能⼒需求也越来越⼤;另⼀⽅⾯传统的室外宏站与室内覆盖的建设模式投资⼤、缺乏灵活性,在⽹络演进中结构单⼀,⽆法⽴体的深层次的满⾜各种覆盖及容量的需求。

如何进⼀步低成本提升4G⽹络能⼒,进⼀步有效解决投诉,提升⽤户感知,成为后4G⽹络建设时期的重点。

本指导意见根据覆盖需求、场景特点,结合建设难度、技术适⽤性、产品成熟度等因素,构建低成本建设模式,兼顾投资效益与⽹络可持续发展。

⼀、低成本建设总体思路1、中国联通⽬前已基本建设完成了具有竞争⼒的4G⽹络,但在城区深度覆盖和农村⼴覆盖仍有⼀定的建设需求,在⽹络建设与投资效益存在⽭盾的情况下,应采⽤低成本建设⽅式补⾜⽹络缺⼝,提升投资效率,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化;2、⽆线⽹覆盖类建设成本主要由基站设备、配套两⼤部分组成,应分别采⽤低成本的建设策略,灵活构建多样化的建设⽅案,保障建设效果;(1)基站设备低成本解决⼿段上主要包括快速U900升级、利⽤2T4R提升上⾏覆盖,降低基站数量、BBU共⽤/RRU拉远、RRU功分、天线外引等以及直放站等社会化基站建设⼿段等。

可根据场景特点、容量需求进⾏灵活配置。

通过新增或资源盘活(优化原有资源),解决⽬标需求区域内的⽹络问题。

(2)基站配套建设应继续坚持多运营商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利⽤铁塔公司站址和配套资源。

通过常态对接机制、动态优化需求,持续推进⽹络深度合作。

对于铁塔租赁站址,在新增配套时可采⽤新增多端⼝天线、优化天线挂⾼、减少机房数量等⽅式降低配套成本;对于有新增站址需求⽆铁塔资源情况下可充分利⽤地形地貌和简易配套来降低天线架设物成本,对⽐采⽤铁塔租赁和⾃建模式下TCO最低的⽅案。

3、⽆线⽹容量类建设应坚持低成本多⼿段灵活保障容量需求。

联通传输网项目部工程建设图册.pptx

联通传输网项目部工程建设图册.pptx

传输网图册
传输线路敷设工艺关键点(吊线抱箍及夹板)
吊线抱 箍
三眼双槽夹板
三眼单槽 夹板
传输网图册 传输线路敷设工艺关键点(吊线抱箍、夹板)
对于角杆吊线走向 在拉线的反侧采用 吊线抱箍、夹板来 固定吊线,反之用 穿钉、夹板固定吊 线;吊线安装距杆 梢顶一般情况下距 杆梢≥50cm,特殊 情况下应≥25cm。 安装好的吊线宜与 地面等距;
传输网图册 传输线路敷设光键点(吊线)
用游标卡 尺对7/2.2 钢绞线直
径检测
用镀锌测 试仪进行 镀锌层测

热镀测试
一般情况下,架空吊线选用7/2.2镀锌钢绞线
传输网图册
传输线路敷设光键点(吊线)
1、一般情况下,架空吊线选用7/2.2 镀锌钢绞线,吊线安装在直线杆 段采用穿钉法;对于角杆吊线走 向在拉线的反侧采用吊线抱箍、 夹板来固定吊线,反之用穿钉、 夹板固定吊线;吊线安装距杆梢 顶一般情况下距杆梢≥50cm,特 殊情况下应≥25cm。安装好的吊 线宜与地面等距
传输网工程
传输线路敷设工艺关键点(立杆)
安装在水洼地、鱼塘和水流易冲刷的低 洼地段的电杆,应做艺关键点(安装拉线抱箍)
拉线抱箍检 测
• 所谓抱箍是用一种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材料的构件. 它属于紧固件. • 抱箍装置由箍板、翼板、拉结筋板、螺栓及内衬垫构成。 • 抱箍有好多种,电缆抱箍,电线杆抱箍,拉线抱箍,吊线抱箍,不锈钢抱箍都是比较常用的. • 一种嵌入式抱箍,它是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
30cm-45cm之 间
顺拉线下面10cm;
3、一般情况下,在 直线段内每隔8 根电杆设一处双
方拉,每隔16根 电杆设一处四方

新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浅谈

新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浅谈

新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浅谈作者:吴幸辉来源:《移动通信》2009年第09期【摘要】世界经济。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中国联通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运营商大规模重组方案正式公布。

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重组后,北方十省市由原网通主导新联通的网络建设,南方二十一省市则由原联通主导。

本文主要是针对南方二十一省市传输网络建设中将面临的一些问题,从3G基站传输、C网拆分补网、联通网通融合和技术发展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3G基站传输目前,联通、移动和电信三家运营商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3G网络建设,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一张优质高效的网络,对于未来的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1.1 边缘层建设原则对不具备MSTP功能的155M环路,不再进行扩容升级,应在3G站点间采用622M MSTP 设备新建系统或替换原有系统。

容量不满足3G需求的155M MSTP环路,可进行裂环或升级到622M MSTP。

对于622M环路,可通过环路拆分和增加板卡等优化工作解决容量和端口需求,优先将3G业务承载在原有环路上,扩容板卡优先采用FE板卡。

部分早期设备扩容成本高、不支持MSTP功能的,可考虑新建系统。

1.2 RNC IuB接口与传输网的互连通过RNC所在机房传输设备的交叉连接,将来自多个基站的电路汇聚到一个或多个STM-1或GE接口上,再与RNC相连。

当基站侧采用E1、RNC侧采用STM-1时,要求一个基站的所有E1电路都必须在一个STM-1中送到RNC。

1.3 以太网业务传送原则MSTP设备目前主要通过透传方式进行以太网业务传送。

根据联通现有基站业务保护方式,全程透传方式更加符合网络现状的解决方案,即将通往相同RNC的若干个基站业务(VC-12级联组)连接到核心节点MSTP设备的一块GE处理板上,汇聚成一个GE连接到RNC上。

关于本地传输网络优化改造的思路及实现

关于本地传输网络优化改造的思路及实现

主要业务承载情况:G S M 基站业务、移动交换 电路、 集 团租线、P S T N业务。
网络 规 划与 建设 坚 持统 一规 划 、分 步实施 的原 则 ,建 设结 构清 晰 , 网络容 量大及 安 全可靠 性较 高 的 目标 传输 网 。 网络 发展 以业 务 需求 为基础 ,完善 C平 面汇 聚 网络架
某 分 公司通 过 对三 张 网络 的 融合优 化 、 改造 ,设备 利 旧、 基 站入 环率 更低 ,A 平面 约为 1 8 . 7 %,C 平 面约 为 3 4 %, 下 电等 工作 ,提 高 了网络 容量 、安 全性 及科 学 性且 达到 了 且 都 为不含 室 分站 的成 环 率 。 因网络 多为 星形 结构 , 一次 降本 增 效 的效果 。 小 的光 缆 中断或 设备 故障 导致 5个 以上基 站 同时 中断 的片 2 背 景 掉 情况 相 当频繁 ,严 重影 响 了用户 的业 务使 用及感 知度 。

6 0 0 0 3 6 )
要 :通 过对 某分公 司本地传 输 网 因历 史原 因造 成 多张 网络 并存 的情 况下 ,导致 整个 本地传 输 网络规 划 不合理 、
部分段落资源匮乏、网络建设重复、资源浪费、网络安全性不高、对业务承载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 的清理调查 分析研 究 ,并 采用科 学、 合理 的 网络优化 建设原 则对 本地 传 输 网络 进行 合 并、优化 、 改造 ,并 最终成 功 的实现 本地传 输 多张 网
中图分类号:T N 9 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7 — 9 5 9 9( 2 0 1 3 ) 0 3 — 0 1 4 0 — 0 2
1 概述 3 . 2 网络 资源 浪 费 某分 公 司因历 史 问题造 成拥 有 A、 B 、 C三 张本地 传输 A、C 平面 的共 站设 备重 叠使用 情况 严重 ,约 有 1 2 0 0 网。 三张 网络 基本 满足 了 w C D MA、 GS M 和 数 固业 务发展 余个 站 点存 在 2 G、3 G 传输 设 备共站 , 即浪费 了传输 设 备 的需 要 ,但 由于 各种 历 史原 因造三 张 网络 的网络 架构 都不 及光 缆线 路 资源 ,又增 加 了设备 运行 的 电费等 维护 成本 。 完善 以及 近年 来 3 G 和 数 固业 务迅 猛发 展 ,导致 某分 公 司 3 . 3 网络 安全 性 不高 的本 地传 输 网部 分段 落 网络 容量 紧张 、规 划不 合理 、安全 由于 光缆 资源 严重 不足及 网络规划 原 因, A、 C平 面 的 性不高、 且传 输设 备共 站较 多造成 资源 浪 费等 问题较 突 出 。 传 输 网元 成环 率都较 低 ,A 平面 约为 l 5 %,C平面 约 2 3 %;

河南联通本地传输网建设指导意见-7.1

河南联通本地传输网建设指导意见-7.1

河南联通本地传输网建设指导意见-7.1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河南联通本地传输网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网络建设部2009年7月正文目录第1章概述 (1)1.1编制背景 (1)1.2新业务发展趋势 (1)1.3总体思路 (2)第2章网络现状及问题分析 (2)2.1本地传输网结构 (2)2.2本地传输系统现状 (3)2.3本地传输网业务承载分析 (4)2.4本地传输网应用技术分析 (5)2.5同步网现状 (5)2.5.1 固网同步网网络现状 (5)2.5.2 移网同步网网络现状 (6)2.6问题分析 (7)2.6.1 本地传输系统问题分析 (7)2.6.2 本地光缆网问题分析 (7)2.6.3 同步网问题分析 (8)第3章建设思路及总体目标 (9)3.1网络组织原则 (9)3.1.1 本地传输系统建设原则 (9)3.1.2 本地光缆网建设原则 (10)3.1.3 同步网建设原则 (11)3.2建设思路 (11)3.2.1 本地传输系统建设思路 (11)3.2.2 本地光缆网建设思路 (13)3.2.3 同步网建设思路 (13)3.3组网策略 (13)3.3.1 本地传输系统建设策略 (13)3.3.2 本地光缆网建设策略 (14)3.3.3 同步网建设策略 (15)3.4总体目标 (16)3.4.1 本地传输系统目标 (16)3.4.2 本地光缆网目标 (16)3.4.3 同步网目标 (17)第4章网络融合建设场景及网络技术选用 (17) 4.1传输系统融合思路 (17)4.2传输网融合组网分析 (18)4.3网络融合建设场景 (18)4.3.2 网络建设场景1 (20)4.3.3 网络建设场景2 (22)4.3.4 网络建设场景3 (24)4.3.5 网络建设场景4 (26)4.3.6 组网方案选择 (28)4.4本地传输网网络技术的选用 (29)4.53G基站业务传输解决方案 (30)表格目录正文表格表2-1 本地传输网业务承载分析表 (4)表3-1 本地网各层面光缆网建设表 (14)表4-1 组网方案选择表 (28)图表目录图2-1本地传输网网络结构分层示意 (3)图2-2河南联通移网数字同步网现有网络结构示意图 (7)图3-1 SDH环境下数字同步网网络结构 (16)图4-1本地传送网未来发展目标图 (19)图4-2融合初期组网方案图 (19)图4-3融合后期组网方案图 (20)图4-4网络建设场景1 (21)图4-5网络建设场景2 (23)图4-6网络建设场景3 (25)图4-7网络建设场景4 (27)第1章概述1.1 编制背景随着中国联通公司重组和融合的不断深入,传输网络层面的融合日益迫切;满足3G、宽带等各项业务的顺利发展已成为传输网络亟待解决的问题。

联通本地传送网基础资源的规划建设

联通本地传送网基础资源的规划建设
由于移动业务一直以来都是联通公司最重要的收入 来源,因此,在联通网络建设初期,大都是围绕基站接入 来逐步搭建本地传送网的。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为了 便于系统组织和业务汇聚,以及便于光缆网络建设,特别 是为了降低核心、汇聚机房的光缆出入局的压力,在本地 传送网的建设中引入了划分核心、汇聚和接入层的层次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Resources of China Unicom's Lo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XU Zhenpeng
(Hena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 Ltd.,Zhengzhou Henan 45000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6期
联通本地传送网基础资源的规划建设
·27·
节点出入局光缆容量小、数量多、光缆掏芯情况多、核心 和汇聚节点间光缆接头多、衰耗大等问题。在本地传送 网规模和覆盖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原先的光缆建设 模式已不能满足业务接入的同时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 效性的要求,也直接影响了市场竞争。
化的网络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本地传送网的结构目标问 题,从网络架构上极大提升了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但对于以大量租用机房为网络节点搭建的本地传送网来 说,其节点机房的稳定性一直受到各种各样外因的干扰,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汇聚节点机房和接入层节点机房搬 迁。随着承载业务量的逐年增长,机房搬迁对业务的影 响越来越大,搬迁费用也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而增长,一 些重要的汇聚机房搬迁工程要花费近百万的投资。部分 处于网络拓扑关键位置或接入重要的大客户业务的接入 层节点机房搬迁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小觑。此外,部 分机房还存在外因导致的无法新增设备、光缆,甚至无法 进行日常维护检查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对本地传送网的 安全可靠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有MSTP网
1. 主要定位于移动基站的TDM业务、MSTP大客户、业务量较小节点的综合传送。 应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充分挖潜,并与分组传送网络各有分工、长期共存。
4
目录
1 目标网络架构 2 业务需求分析 3 本地传输网络技术 4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 5 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
5
2、业务需求分析
中国联通2012年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2012年2月
目录
1 目标网络架构 2 业务需求分析 3 本地传输网络技术 4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 5 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
2
1、本地承载与传送网络目标架构
长途传送网络
“两张网”的网络架构, “IP城域网”+“分组传送网”
1、 “IP城域网”承载普通互联网业
已经成熟。 6. OTN电交叉连接设备的容量、功能和性能可以满足中国联通本地网和省
内干线网的应用需求,具备规模商用的技术和市场条件。 7.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功能完善,但在系统损伤管理和优化、OSNR与BER
性能管理、维护管理等方面还不完善。 集团公司计划通过试验网进一步 研究 8. 基于OTN的智能控制技术在功能、网络规划和优化工具上还有待进一步 完善。
3. 应充分使用MSTP技术具备的LCAS动态带宽调整、带宽收敛等功能,并 通过网络优化实现现有MSTP网络的充分挖潜。
4. 现有的MSTP技术在高带宽供给、三层网络功能提供等方面已经不能适 应面对业务IP化和宽带化的发展趋势,近期随着3G基站向HSPA+的大范 围升级,部分密集城区的MSTP网络难以满足移动回传新增的带宽需求。
驻 共存。
地 网
3
1、本地承载与传送网络目标架构
一、分组网的目标
1. 网络层次清晰化:目标网络核心汇聚层设备应同时支持传统IP/MPLS和MPLS-TP 双栈协议,实现动态三层和各种业务的高效承载与传送,边缘接入层可灵活采 用二层或三层设备,实现经济、可靠的高带宽业务接入和传送。
2. 网络结构扁平化:统一采用IP/MPLS技术构建“分组传送网”核心汇聚层,承载电 信级业务。
3、MSTP承载的FE电路, 为控制MSTP建设规模,在 未启用收敛的区域,流量 均值。各省应做好流量监 测工作,对于业务量大的 特殊站型,及时调整带宽 配置,保证带宽的合理分 配。
注:本期分组区域内基站 的带宽配置。
7
目录
1 目标网络架构 2 业务需求分析 3 本地传输网络技术 4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 5 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
8
3、本地网络传送技术
WDM/OTN
1. WDM技术正在向大容量、长距离和OTN方向发展。 2. 40G WDM已经规模应用,100G WDM即将商用,集团公司拟在2012年
上半年进行100G WDM技术研究性测试,研究技术和设备成熟情况。 3. OTN光层上传输性能(速率、传输距离等)与传统WDM无差异 4. OTN标准体系已经完善 5. 国内三大运营商均通过全面的OTN测试,认为OTN电交叉连接设备技术

4、现有MSTP网:移动基站TDM业


务、MSTP大客户,及带宽需求不大






的业务节点的综合传送。MSTP网络
入 网
应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充分挖潜,

并与分组传送网络各有分工、长期
综合 接入
2G基站 3G基站 LTE基站 TDM专线 L2专线 L3专线 软交换 IPTV WiFi热点 固定宽带
9
3、本地网络传送技术
MSTP
1. MSTP 技术在带宽、业务接入、汇聚和收敛、QoS 机制、业务隔离、网 络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可承担3G HSPA阶段以及HSPA+初期移动数 据业务的传送。
2. 中国联通已建大规模MSTP网,接入基站20多万个。从现有网络的实际 流量监控来看,在相当长时期内,MSTP技术仍可作为2G、3G HSPA移 动回传的综合接入手段。
6
2、业务需求分析
单基站Iub(HSPA)
3G基站类型
E1(个) FE端口
FE流量(峰 值Mbps)
FE流量(均 值Mbps)
S111(高配置) 2
1
15
6
S111(中配置) 1
1
10
5
S111(低配置) 1
1
8
4
S11(高配置) 1
1
10
4
S11(中配置) 1
1
7
3
S11(低配置) 1
1
5
2
S222
IP 承
1 6
务、IP互联网专线等业务,

9


2、“分组传送网”承载以基站回传、
核 心
移动核心网


聚 层
M S T
P


缘 接
送 网 络 其它

接入

方式
W D
集团客户为主的电信级业务。
IP
M /

3、IPTV业务承载有待进一步研究,

城 域
O T

近期IPTV业务由“IP城域网”承载
组 传

N 网
3. 可靠的网络保护和维护管理:满足各种业务承载的性能需求。在同一网管系统 下实现从接入到核心层端到端的网络管理,提供图形化网管功能。
二、WDM/OTN传送网络的目标:
1. 传送网络宽带化:采用OTN构建核心汇聚层,及部分边缘层的高速智能网络。 2. 传送网络智能化:采用GMPLS构建统一的控制平面,增强网络调度与保护。
2
1
26
12
S333214018S4442
1
53
24
O1(中配置)
2
O1(低配置)
2
室分信源O1
4
1
5
3
室分信源O2
6
1
10
6
室分信源 S111/S11
6
1
15
8
室分信源 S222/S22
7
1
30
15
1、HSPA+基站,FE流量:
峰值21M、均值15M计
2、分组方式承载的FE电 路,按均值配置CIR,峰值 配置PIR
根据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对承载传送网络的要求、流量特点分类: (各类业务的承载分析详见WORD文档)
固定宽带业务(含集团客户的互联网专线接入)。 业务特点:流量大、突发性强、控制难度大; 普通互联网业务 质量:无明确质量要求,均为尽力而为业务; 承载网络要求高度开放性
电信级业务
移动回传、固定语音、集团客户专线等业务。 业务特点:流量模型相对稳定,便于控制; 主要是运营商网内业务或集团客户业务,安全可控; 有严格的质量要求; 承载网络的封闭性要求强
10
3、本地网络传送技术
分组传送技术-技术分析
项目 技术基础 标准特点
网络功能
业务提供
功能融合
PTN
IPRAN
MPLS-TP
IP/MPLS
传统MPLS的传送功能扩展协议(没有路 由和转发功能),其数据平面是MPLS整 个协议族的子集,控制平面可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