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马克思主义篇1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

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

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

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

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

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

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

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

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接触马克思主义已经有好多年了,然而,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是模模糊糊,不过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对其了解之上也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在此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属于无产阶级的理论,这是我最为经常听到的。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的说法,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也就是说它在很多领域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各个方面上都推动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中国产生作用,在哲学上,它让中国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了世界,对各种规律都有了新的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并让他们重新观察国家的命运,考虑自己的问题。

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无产阶级拯救中国、统治中国的良好武器,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了我们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没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飞快成长。

在经济上,马克思主义给了中国的大量经济上的策略,在其引导下,中国诞生了邓小平主义,让中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使中国成功走出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一切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突飞猛进的巨大动力。

在科学社会主义上,最突出的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开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这让它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另外,我很青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二字。

“辩证”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深刻的,是极其理想的。

作为一个数学人,我们需要的、崇尚的也正是辩证的思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有理有据,是对的就是对的,能推到哪就只是到哪,绝对没有办点虚假与臆测。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就有数学的一部分,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它又与各门科学紧密联系,并给予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我的态度 一句话 就是理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

我尊崇马克思 也象尊崇孔夫子 亚里斯多德一样 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学者 伟大的历史人物 我有时间时也在学点马克思主义和四书五经 我不是盲目的信徒 但是我愿意作个虔诚的学生 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去研究、理解他们的学说和思想 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

我有这样一种感觉 由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搞阶级斗争乱施专政和其它问题 引起许多人对民主、自由、人权等格外重视 但与此同时 一些同志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社会主义等观念 产生厌恶抵制甚至否定 而且追溯到最后 把源头锁定在马克思那里 说他的主义是一派邪说 这显然是一种偏激、缺少理性的态度。

一、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 我的政治观点倾向自由主义。

我认为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在尊重人权、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方面与自由主义大致相同 其区别只在于 他认为在存在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 不可能有最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幸福 马克思说“不可能” 并不是“不应该” 只有进入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才可能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和“人的澈解放”。

马克思的民主观没有抛弃民主的普遍概念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 反对剥削 但主张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

在这一点上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毫不迟疑地发扬马克思的民主观。

我是这样想的 马、恩预言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空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如果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实现 其政权组织方式必然会参照继承已经发展成熟的、符合民主普遍价值的、资本主义原有的民主体制 而决不会倒退。

斯大林、毛泽东的集权专制模式 表现为一党专政、个人崇拜和中央政府高度集权 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五、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实现的条件是在资本主义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也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进入大学之后,我对马克思主义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谈一下我所认识的马克思主义。

具体分以下几点。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它是当时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2.马克思主义如何运行其实,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

怎样运行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要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完善。

在苏联,马克思主义发展出列宁主义。

在中国,中国领导人根据中国的国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以上就是我所认识的的马克思主义。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有力工具。

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行浅谈。

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矛盾,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则表现在其坚持改革和革命的实践,通过推翻旧社会的制度和建立新社会的制度,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进步。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变革的方向。

它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再次,马克思主义还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通过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才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倡导建立一种能够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制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人与人平等相待。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重视实践和斗争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应该为实践服务。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斗争的实践,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反对教条主义和僵化的思维,强调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它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关注阶级和阶级斗争,注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强调实践和斗争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丰富它,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学习打算和建议一、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1、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真正发展了的思想体系,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是其产生的阶级条件;人类思想已有成果尤其是19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些客观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两人有着相当高尚的品格、深厚的知识理论修养,而且更加注重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形成阶段在1848年~1871年,是以《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为标志诞生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发展成果。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是客观现实及其运动规律的真实反映,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中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成果,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具有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尊重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科学性与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体系,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公平现象。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要关注社会的阶级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分化日益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想改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就必须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存在,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改变社会现状的行动中去。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了社会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自觉。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民群众自己觉醒起来,才能真正改变社会的现状。

因此,我们要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唤起人民群众的觉悟,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社会改革的行动中去。

总的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让我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激发了我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我相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谈谈你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你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我们正要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在借鉴的基础上有一些看法。马克思、恩格斯要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奠定科学基础、创立科学体系,他们首先必须弄清究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经过他们研究,发现并且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史观。他们指明,世界统一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们必须通过生产劳动解决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因此,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科学、艺术、宗教等观念,便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精神、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具有能动的作用。科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生产力是主动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是推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英杰或败类也起突出的作用。这些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谈谈你对什示,马克思主义历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稳定的,而它的具体学说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以,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无产阶级的立场,就是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搞少数人的利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搞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就是在发展、变化、联系中看问题的方法,不搞形而上学。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至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学说是要发展、变化的。道理很简单,时代发展了,社会背景变化了,无产阶级面临的阶级关系、矛盾状况也会随着发展和变化,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当然也必须有相应的发展和变化。如果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就不能实现无产阶级在新历史条件下的阶级使命和阶级利益。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就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理论相继出现。他们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发展中不同阶段的里程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马克思主义被提出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西欧,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

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在那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并没有给无产阶级的劳动与生产条件带来提升。

原因就在于,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工人的工资。

这就使得,社会的财富虽然获得了极大地增加,但是贫困的人民却在不断的增加。

社会上少数的资本家占据着多数的财富,无产阶级为了生活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做工,却受到了资本主义严重的剥削。

这就导致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自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所以,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急需一种引导性的思想,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以指导自身的解放斗争。

于是,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

2.马克思主义能成为工人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不是都是独创的,而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不断结合实际与科学的理论创建出的。

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实践,批判性的结合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的逻辑要点包括:一个基础、一个关系、一个中心、一个矛盾、一个结论。

一个基础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一个关系是指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一个中心是指着重阐述剩余价值;一个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对抗性矛盾;一个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走向灭亡。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剩余价值的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成为了工人阶级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逝世后,新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