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科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一番队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他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物质的含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观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世界真正统一性是物质性。

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 唯物论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2. 辩证法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在的矛盾冲突和斗争而实现的,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源于矛盾的统一和解决。

3.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并决定的,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是无法阻挡和逆转的。

4. 实践论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实践是对认识的检验和改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5. 阶级斗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阶级的存在和斗争是社会变化的动力,只有通过阶级斗争,人类社会才能向着更高级的形式发展。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认识,其核心思想是为了揭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分析社会现象,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指导。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小就一直接受者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但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只知道我们“要做一个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到了中学,我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的许多世界观与方法论都对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这时,我才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

进入大学,先后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这些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其思想内涵可谓博大精深。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这种科学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从多方面表现出来,既表现在哲学的整个体系上,也表现在它的每一组成部分和每一原理、每一命题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内容、理论体系上的另一重大变革,是把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科学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科学历史观。

对马克思的看法

对马克思的看法

对马克思的看法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革命家,他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在一些国家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

然而,对于马克思的看法却存在着各种争议和不同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一定道理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恶劣,剥削现象普遍存在。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为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通过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来达到社会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

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公有制来消除剥削,实现人民的自由和解放。

这一设想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实践,如苏联、中国等,虽然实际效果有好有坏,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是积极的。

然而,对于马克思的看法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首先,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他过于强调了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也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计划经济的效率低下、个体自由受限等。

这些问题使得一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

马克思主义还受到了一些政治运动的扭曲和滥用。

在一些国家,马克思主义被用作统治工具,压制异见和迫害人民。

这种滥用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负面的印象,将其与独裁和专制联系在一起。

然而,无论对于马克思的看法如何,我们不能否认他对社会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巨大贡献。

他的思想启发了无数的人们,推动了社会变革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社会公平、人民解放、经济独立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马克思的思想对于社会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这可不是个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儿。

有人觉得它高深莫测,仿佛是天上的星辰,遥不可及;有人却视其为行动的指南,是照亮前路的明灯。

咱先来说说那些觉得马克思主义高深莫测的看法。

为啥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是不是就像面对一本厚厚的古籍,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学识去读懂它,理解它。

这难道不像面对一座高山,还没开始攀登,就被它的雄伟给吓住了?其实啊,马克思主义并非如此难以接近。

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是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一种洞察。

就好比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马克思主义也是从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中总结出来的。

再看看那些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指南的人。

他们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灯塔,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前行。

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用这些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难道不像是有了一张精确的地图,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少走了许多弯路?马克思主义可不是什么空中楼阁,它是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

比如说,它关注工人的劳动条件,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就像是关心我们身边的朋友,他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说到底,是不是就像看同一幅画,有人看到的是色彩的斑斓,有人看到的是线条的优美?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用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态去理解它。

我们不能因为觉得它复杂就敬而远之,也不能盲目地追随而不去思考。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得像品茶一样,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韵味。

马克思主义是一座丰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实践,就会发现它的魅力和价值。

难道我们不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去拥抱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吗?。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篇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学习到了: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

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

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

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

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

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

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心得 (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心得 (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心得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宇宙、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总体性、观念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人们思想的一种指导方向。

因为它不仅有科学性,而且有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要思想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辩证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哲学体系,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对人民利益的关注,是对人民利益的保护。

马克思主义哲学恰恰强调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认为人们的认识是根据社会关系的进化而不断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了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人不可能独立地存在而脱离社会活动。

人是社会的部分,社会可以形成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即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而非对抗性矛盾恰恰是人民觉悟问题的核心所在,强调了人民利益的维护与推进。

我感觉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容性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认为物质主义是对一切问题的完整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保持物质唯一性的基础上,是在承认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灵体二元论的情况下,突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性,以及人与地球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并不局限于对物质的认知,而是涵括了一个更加广泛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发展是以实践为出发点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总结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为人们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性指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思想指导、社会实践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人们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深化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继续前进。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首先,我们一致认为,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以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这三部分的中心概论又分别为: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就是对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科学把握,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其中提到实践的重要性,后来发展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实践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历史需要英雄,但并非英雄创造了历史。

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间的车轮不断发展。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间,必须要有与当时匹配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才有了后来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所以,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其实早在建党初期,李大钊同志就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可在当时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于是,1945年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了以下几个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与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好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它主要
说的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是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科学的表现。
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贵族,
其思想武器即自然科学取代护佑封建贵族统治的封建神学,
而共产主义时代则同样要通过阶级斗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
社会神学,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真正巩固阵地。
信奉马克思主义即信奉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而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要么是基于唯心主
义的非科学,即迷信,要么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的社会
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