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水氯离子去除专题报告

合集下载

2014年最新氯离子(CL-)对脱硫(FGD)系统的影响和解决方案措施

2014年最新氯离子(CL-)对脱硫(FGD)系统的影响和解决方案措施

氯离子(CL-)对脱硫(FGD)系统的危害及影响?
1.CL-使脱硫系统中引起金属腐蚀和应力腐蚀
2.CL-还能杨制吸收塔内的化学反映,改变PH值,降低(so4)2-的去除率;
消耗石灰石等吸收剂;氯化物有仰制吸收剂的溶解,降低脱硫效率。

3.石膏脱水困难,使含水量增加,石膏难以成型影响石膏品质,降低效益。

4.是吸收塔中不参加反应的惰性物质增加,浆液的利用率下降要达到预想的
脱硫效率就得增加溶液和溶质,这样就使得循环系统电耗增加。

5.氯离子高了主要还有对脱水系统有影响,在8000ppm以上时,必须要大量的
冲洗水,这就无法保证石膏品质的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
6.正常在脱水系统运行是加大废水的排放量,控制塔内氯离子在5000ppm以下
最好,怎样可以有利于脱水,对石膏作为其他用途也很有利。

钙铝沉淀剂吸附废水中氯离子的研究实验报告

钙铝沉淀剂吸附废水中氯离子的研究实验报告

钙铝沉淀剂吸附废水中氯离子的研究1. 引言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氯离子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钙铝沉淀剂对废水中氯离子的吸附效果,并探讨吸附机理。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废水样品•钙铝沉淀剂•pH调节剂•离子浓度测定仪2.2 实验步骤1.收集废水样品,并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

2.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钙铝沉淀剂溶液。

3.调节废水样品的pH值,使其适合吸附实验。

4.将废水样品与钙铝沉淀剂溶液混合,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

5.通过离子浓度测定仪测定废水中氯离子的浓度变化。

6.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实验结果3.1 钙铝沉淀剂对氯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在不同浓度的钙铝沉淀剂溶液中吸附废水中氯离子,测定吸附后氯离子的浓度变化。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钙铝沉淀剂浓度(mol/L)吸附前氯离子浓度(mg/L)吸附后氯离子浓度(mg/L)钙铝沉淀剂浓度(mol/L)吸附前氯离子浓度(mg/L)吸附后氯离子浓度(mg/L)0.001 50 100.01 50 50.1 50 21 50 13.2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不同pH值下,测定钙铝沉淀剂对废水中氯离子的吸附效果。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4. 实验讨论4.1 钙铝沉淀剂对氯离子的吸附机理钙铝沉淀剂是一种多价阳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其吸附废水中氯离子的机理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离子交换:钙铝沉淀剂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氯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从而实现吸附。

- 化学沉淀:钙铝沉淀剂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将氯离子从废水中去除。

-表面吸附:钙铝沉淀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与废水中的氯离子发生物理吸附作用。

4.2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H值的增加,钙铝沉淀剂对氯离子的吸附效果逐渐增强。

《废水中氯离子去除研究实验方案》实验方案

《废水中氯离子去除研究实验方案》实验方案

废水中氯离子去除研究实验方案实验中要研究的变量有:电解电压、电解电流、电解时间、极间距、pH、废水浓度、同时测量的因数有溶液温度、电导率、电解水量、液面高度等一、膜电解的方式:1、研究电流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电流数值设置为0.5A、0.8A、1.0A、1.2A等,控制其他条件一致,每电解一小时测量一次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累计电解,直至氯离子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2、研究废水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配制不同浓度的废水,如5000mg/L、8000mg/L、10000mg/L、12000mg/L等3、研究极间距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每次实验控制其他变量一致,改变极间距,如7.5cm、5cm、3.5cm、2cm等4、研究pH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做三次实验,分别调节溶液呈酸性、中性、碱性,如pH=4、pH=7、pH=10等二、烧杯电解的方式:控制条件与膜电解条件一致,研究方向一致三、氯离子浓度的检测采用硝酸银滴定法:在中性至弱碱性范围(pH 6.5 ~ 10.5)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氯化物时,由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铬酸银的溶解度,氯离子首先被安全沉淀后,然后铬酸盐以铬酸银的形式被沉淀,产生砖红色,指示滴定终点到达。

该沉淀滴定的反应式如下:Ag+ + Cl-→AgCl↓2Ag+ + CrO4→Ag2CrO4↓(砖红色)铬酸根离子的浓度与沉淀形成的快慢有关,必须加入足量的指示剂。

且由于有稍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形成铬酸银沉淀的终点较难判断,所以需要以蒸馏水做空白滴定,以作对照判断,使终点色调一致。

四、实验步骤:(1)用吸管吸取50mL水样或经过预处理的水样(若氯化物含量高,可取适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置于锥形瓶中。

另取一锥形瓶加入50mL蒸馏水作空白试验。

(2)如水样pH在6.5~10.5范围内,可直接滴定,超出此范围的水样应以酚酞作指示剂,用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溶液调节至红色刚刚退去。

(3)加入1mL铬酸钾溶液,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砖红色沉淀刚刚出现即为滴定终点。

烟气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现状与应用进展

烟气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现状与应用进展

烟气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现状与应用进展目录摘要 (1)前言 (2)1.氯离子来源? (3)2.常见的氯离子限值标准 (3)3.氯离子检测的类别和方法 (4)4.氯离子检测方法原理及实际应用 (4)4.1.硝酸银滴定法 (4)4.2.离子色谱法 (5)4.3.原子吸收光谱法 (8)1. 4.分光光度法 (9)2. 5.长周期光纤光栅法 (10)4. 6.电位滴定法 (12)5.检测方法比较与分析 (16)6.结语 (17)摘要近年来脱硫废水零排放作为燃煤电厂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而备受关注,特别是脱硫废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简述了适用于脱硫废水中氯离子检测的类别和方法,在阐述①容量分析、②色谱分析、③光学分析和④电化学分析4类氯离子分析方法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①硝酸银滴定法、②离子色谱法、③原子吸收光谱法、④分光光度法、⑤长周期光纤光栅法、⑥电位滴定法和⑦离子选择电极法7种氯离子检测方法及实际应用,并针对脱硫废水特殊条件对7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⑦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响应快速、易微型化、在线监测等优点,是最适合发展成为脱硫废水氯离子检测标准方法的技术。

关键词:化学分析;脱硫废水;氯离子;在线监测;离子选择电极法前言在燃煤电厂,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是主流的脱硫技术。

脱硫系统中氯平衡如图1所示。

图I脱硫系统氯平衡简图吸收塔中的氯主要有3个来源,即烟气、石灰石和工艺补充水,其中以烟气所携带的氯为主,烟气中氯约占煤燃烧析出氯含量的97%。

吸收塔后的氯主要有两个去向,即烟气和脱硫浆液。

湿式石灰石•石膏脱硫对烟气中氯的脱除率达到95%以上,所以氯离子主要存在于脱硫浆液,脱硫浆液中的氯由脱硫废水所带氯与石膏所带氯两部分组成,其中绝大部分氯是以脱硫废水的形式存在。

由此得出脱硫系统氯平衡模型如式(1)o^in+^in+^in-^out+^out+^out .............................................................................................................. ( 1)脱硫浆液中高浓度的氯离子会造成3个方面的危害,即脱硫系统设备腐蚀、脱硫效率低和石膏品质差。

脱硫液中氯离子测定排除干扰的分析

脱硫液中氯离子测定排除干扰的分析

脱硫液中氯离子测定排除干扰的分析作者:郎丽杰康智奇郝学民魏章恩杨光丽王顺利来源:《卷宗》2019年第19期摘要:我们实验室对氯离子的测定工作,一直是按照国标GB/T15453-1995方法进行测定,但随着生产的需要,工作中需要测定氯离子含量的试样越来越多,其成分越来越复杂,GB/T15453-1995方法已经不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又结合回收车间所取脱硫碱液的实际情况,对于其中含有的氯离子测定过程中干扰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先排除影响氯离子测定过程的干扰后再进行实验测定。

关键词:脱硫液;氯离子测定;排除干扰1 发现问题1)脱硫液色度大,干扰滴定终点2)实验过程出现黑色沉淀,脱硫液成分复杂含干扰多3)脱硫液成分复杂,实验过程跟硝酸银标液和铬酸钾指示剂存在反应2 尝试解决问题2.1 溶液色度大A)过滤:如果结合实际分析氯离子含量不高,可以过滤后进行实验操作(当然不是所有数据都符合逻辑的,一滴定管硝酸银下去没有任何反应的话,可以考虑进行下面B的操作)B)取少量溶液稀释:如果结合实际分析氯离子含量较高,可以用移液管精确取少量后稀释,当然实际情况实际分析,试样取的量越少相对误差就会越大。

2.2 溶液复杂,含杂质多在做脱硫液富液氯离子测定的时候,滴定终点不是由黄色变为橙色,而是成为黑色,严重干扰指示终点,进而使滴定数值明显偏低。

分析其影响因素:理论上脱硫液里的碳酸根、碳酸氢根、氢氧根、硫代硫酸根、二价硫离子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Na2CO3+AgNO3=NaNO3+Ag2CO3↓其中碳酸银是浅黄色沉淀,感光性极强,久置色变暗2NaHCO3+2AgNO3=2NaNO3+H2O+2CO2+Ag2O↓其中氧化银是黑色沉淀NaOH+AgNO3=NaNO3+AgOH↓2AgOH= Ag2O+H2O其中氢氧化银为白色沉淀,但很快水解成氧化银Na2S2O3+2AgNO3=2NaNO3+Ag2S2O3↓其中硫代硫酸银不稳定,很快水解为硫化银白色沉淀Ag2S2O3+H2O=H2SO4+Ag2S↓白色沉淀1)我们先配制已知干扰溶液,再各取5毫升,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先进行定性实验分析:①Na2CO3溶液:滴加硝酸银,一滴即出现白色沉淀,几秒后溶液泛黄。

一种降低脱硫吸收塔氯离子浓度的方法

一种降低脱硫吸收塔氯离子浓度的方法

一种降低脱硫吸收塔氯离子浓度的方法关键词:烟气脱硫脱硫工艺脱硫废水通过目前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中氯离子浓度高对脱硫装置的影响情况介绍,指出目前主要通过投运废水系统来达到降低氯离子浓度方法存在的瓶颈,结合实例分析目前处理方法存在瓶颈的原因,提出一种合理的降低脱硫吸收塔氯离子浓度的方法。

1项目背景在火电厂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燃煤中含有的0.01%-0.2%的氯元素在燃烧后随烟气进入脱硫装置,由于脱硫装置水的循环使用,氯离子在吸收浆液中逐渐富集,会导致吸收塔浆液氯离子浓度严重超标,而吸收塔氯离子浓度超标不仅造成系统设备防腐的破坏和腐蚀,引起脱硫效率的下降和石膏结垢倾向的增大,同时影响石膏的品质和增加厂用电率。

严重影响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2目前的处理方法针对吸收塔氯离子浓度超标的问题,常规的措施和办法主要是采取加大脱水系统的运行负荷、连续投运废水处理系统,浆液置换等手段来降低吸收塔浆液中氯离子浓度。

而降低吸收塔氯离子浓度的最有效途径为连续投运废水处理系统。

但对于绝大部分石灰石脱硫装置而言,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水量仅按脱硫装置水平衡及电厂入口硫含量等因素设计。

但实际脱硫废水系统处理量不仅因煤种的变化导致处理水量增大,而且实际废水系统的待处理水来源复杂,如地面冲洗水、设备泄漏水、脱水机滤液水、脱水旋流稀液等,因此,脱硫废水系统实际处理量普遍偏小,对于吸收塔浆液氯离子浓度的调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大部分电厂脱硫浆液置换又受到排放场地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控制吸收塔中氯离子浓度的增长,导致脱硫装置不能经济可靠运行。

3脱硫吸收塔氯离子浓度高的原因分析1、脱硫装置氯离子来源总体分析首先,从氯离子浓度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对某公司石灰石浆液、工艺水取样化验,石灰石浆液、工艺水中氯离子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60mg/L和120mg/L,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吸收塔氯离子不是从工艺水中进入脱硫装置,其来源主要是由烟气携带进入脱硫装置。

脱硫效率及氯离子高分析

脱硫效率及氯离子高分析

脱硫效率及氯离子高分析一、脱硫效率分析:脱硫是指将含硫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是一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技术。

脱硫效率是衡量脱硫装置运行效果的重要指标,其高低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效果。

脱硫效率与几个关键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是脱硫剂的选择,常用的脱硫剂有石灰石、石灰石石膏和海水等。

不同的脱硫剂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因此对脱硫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

其次是脱硫工艺的选择,目前主要有湿法石膏法和半干法法等。

湿法石膏法是将石灰石喷入脱硫塔中与燃煤烟气反应,形成石膏并沉淀下来。

半干法法则是在脱硫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使石膏颗粒湿润并附着在脱硫塔材料上。

不同的工艺也会对脱硫效率产生影响。

此外,燃煤的质量和燃烧稳定性也会影响到脱硫效果,燃烧不稳定会导致部分硫化物无法完全反应而降低脱硫效率。

提高脱硫效率的方法有多种途径。

首先是优化脱硫剂和工艺的选择,选择适合的脱硫剂和工艺能够提高脱硫效率。

其次是增加脱硫设备的容积和提高反应时间,通过增大脱硫设备容积和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脱硫效率。

此外,减小颗粒物的尺寸也可以提高脱硫效率,因为较小的颗粒物表面积更大,更容易与脱硫剂发生反应。

二、氯离子高分析:氯离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溶性无机阴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中。

氯离子的浓度高低与水质的污染程度直接相关。

高浓度的氯离子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如使水体呈酸性、杀死水生生物等。

氯离子浓度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如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等。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常含有氯离子,这些农药和化肥进入土壤和水体后会溶解释放出氯离子。

工业废水中也存在氯离子,如含氯有机物的废水和含氯盐类的废水。

其次是自然因素导致的氯离子浓度升高,如海水侵入内陆地区或地下水中的含盐层渗漏等。

控制氯离子浓度的方法有多种途径。

首先是加强污水的处理和处理水质,通过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去除其中的氯离子,可以减少氯离子的排放和浓度。

水中氯离子去除分析报告

水中氯离子去除分析报告

水中氯离子去除分析报告1、氯的存在形态有:Cl—、Cl2、HClO2、ClO2(不稳定)、HClO3、HClO4(不稳定),其他络合物,即有—1价、0价、+3价、+4价、+5价、+7价的存在形式。

唯有Cl—最为稳定,自然界Cl元素基本以Cl—形式存在。

ClO2 -,亚氯酸根离子。

氯元素+3价。

ClO -,次氯酸根离子。

氯元素+1价.都有强氧化性,其中次氯酸根氧化性更强。

ClO4—是高氯酸根Clo3—是氯酸根2、对于Cl-的去除(也可以考虑不要产生或减少产生),要么被其它阴离子替代,要么同其它阳离子一起去除。

根据不同性质大体归类如下:沉淀盐方式:即采用Ag+或Hg+等与Cl—生成沉淀将Cl-去除。

分离拦截方式:采用蒸发或膜过滤方式将Cl-分离去除。

离子交换方式: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替代.氧化还原方式:采用电解或电渗析、还原方式将Cl-去除。

结论:由于Cl-是最稳定形态,比其他常见的阴离子都稳定,要将其分离去除,将有巨大费用消耗(无法定向只处理Cl—而不管其他离子)。

而且以上方式一般只用于小负荷(要么是极低浓度的去除,要么是小水量的处理)。

对于大水量Cl—浓度高的去除,是极其困难,投资巨大的项目。

水中氯离子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氯离子是水和废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阴离子,过高浓度的氯离子含量会造成饮水苦咸味、土壤盐碱化、管道腐蚀、植物生长困难,并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控制氯离子的排放浓度.目前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还未对氯离子的排放标准作出相应要求,仅有部分地方标准对废水中的氯化物作出了相关规定,例如,新颁布的《辽宁省污水排放标准》(DB21/1627-2008)就提出,直接排水中氯离子浓度不得大于400 mg/L;排入收集管网系统的废水中氯离子的浓度不得大于1000mg/L。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级氯离子排放浓度限值的出台已成为必然趋势。

盐酸和含氯离子的盐类(如氯化钠)是各工业企业生产中的常用原料,尤其是化工合成、制药、印染、机械加工、冶金、单晶硅、食品等行业由于使用了大量含氯元素原料,其排放的废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氯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硫废水氯离子去除专题报告
1废水氯离子去除技术
氯离子去除原理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被其它阴离子替代;第二种是同其它阳离子一起去除。

根据不同性质可分为几下几类:沉淀法、蒸发浓缩法、电吸附法、絮凝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电化学法。

1.1沉淀法
采用Ag或Hg等与cl生成Acl或Hgcl沉淀,从而去除cl。

金艳等发明了处理一种氯碱行业高氯含氯含汞废水系统,废水中含氯离子浓度高达50000-60000mg/L,由于配合作用,汞主要以Hgl3+与HgCl2-的非汞离子形态存在,处理后出水中cl得到一定去除。

李文歆等用化学沉淀法做专业特征废液中氯离子处理研究,氯离子去除率高达90%以上,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去除率高等特点。

化学沉淀法由于要加人价格较高的硝酸银、硝酸汞等沉淀试剂,导致工业成本高,不能广泛应用。

此外,沉淀法污泥产量较大,处置费用也不够经济。

1.2蒸发浓缩法
因氯化氢沸点相对较低,将废水加温,同水蒸气等易挥发物质一同被去除,无机盐类氯化物沸点高于水,最后被浓缩结晶,实现了氯离子与废水的分离。

泡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腌渍废水氯离子浓度可达153000mg/L,对部分量少废水可采用蒸发法。

丁文军等采用三效浓缩设备将盐渍水浓缩至饱和状态,再经结晶、离心分离等工序制得食盐并回用于泡菜腌制。

江西理工大学材化学院科研人员发明了含铵含氯废水处理并回收利用铵和氯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使按盐和氯不仅得到有效分离,还能回收利用。

蒸发浓缩法适合于小水量高浓度废水,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在泡菜等行业应用较多,但工业废水水量较大,处理成本很高,相比其他处理方法不很实用。

1.3电吸附法
电吸附技术结合了电化学理论和吸附分离技术,通过对水溶液施加静电场作用,在电极端加直流电压,在两电级表面形成双电层,因双电层具有电容特性,能够进行充电和放电过程,且溶液中离子不发生化学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吸附溶液中离子,在放电过程中释放能量和离子,使双电层再生,目前应用也较多。

魏鸿礼做了电吸附工艺去除再生水中氯离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水含氯离子平均为307g/L时,产水平均为 91 mg/L,氯离子平均去除率为70.4 %。


吸附法相比电解法,由于不发生化学反应,相对成本较低,且处理效果良好。

在回用水净化中,其相对常规石灰软化法工艺去除氯离子等盐类效果更明显,所以在回用水净化中应用很广。

1.4絮凝沉淀
絮凝沉淀主要利用絮凝剂作用,将氯离子絮凝沉淀去除。

汪巍发明一种用聚合硫酸亚铁对含氯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方法,该方法将进水 500-1000g/L的含氯废水降低到0.4mg/L以下。

1.5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是利用萃取剂将含氯离子化合物萃取去除,雷春生等发明了一种由有机酸和无机盐复配而成的复合除氯剂,实验表明该法可去除99.9%以上的氯离子。

对某湿法炼锌厂中上清和铟萃余液,采用溶剂萃取法萃取脱除cl,将萃取剂和稀释剂投人含氯离子的硫酸溶液中,可将cl萃取出来,负载有机相中加人碱液或氨水可进行反萃取再生,这种萃取剂对cl的分离虽然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但萃取剂萃取效率不高。

目前溶剂萃取主要应用于实验室小水量情况,对于较大水量氯离子的去除,目前应用还未见报道。

1.6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采用离子交换剂与氯离子进行交换,有离子交换树脂法、水滑石法等。

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有不同吸附能力,可选择地去除介质中离子。

以稀硫酸作为转型剂和解析剂,用大孔阴离子树脂对硫酸锌溶液中的氯离子进行去除。

树脂在与外界浓盐溶液接触时能形成内盐,对去除氯离子不利,但通人蒸馏水时,形成内盐的趋势有所减弱,用实验室自制的强碱弱酸型两性树脂通过离子交换法去除碱灰水中的cl,最佳应用条件下cl去除率为85%。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又称水滑石,是一种内部具有层状结构的粘土粉,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材料,其结构特点使层间阴离子可与各种阴离子包括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同种离子、杂多酸离子以及配位化合物的阴离子进行交换,当 cl通过取代进人LDHs层间后,就以LDHs沉淀物的形式被分离出溶液。

ZnA -l -2N03LDHs(Zn/Al摩尔比为2)对溶液中氯离子的最大去除率为64.2%,MgAl- 2 -N03LDHs和NiAl- 2-N03LDHs的去除率分别是21.44%和54.06%,溶液的pH值在 5.0-8.0范围内除氯效果稳定,离子交换能力随温度升
高而増加。

LDHs沉淀物的煅烧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吸收水和相应的阴离子,从而部分地恢复为LDHs原来的层间结构,使其去除溶液中的氯离子的功能得到部分再生。

胡静等研究了焙烧镁铝碳酸根水滑石对废水中氯离子的去除效果,实验表明,cl的去除率可达97%。

1.7电化学法
电化学氧化还原法主要有电解、电渗析等。

电解是当电解槽内污水通电后,阴阳级产生电位差,废水中的污染物在阳极被氧化,在阴极被还原,或与极反应产物作用,转化为无害成分被分离除去。

李长俊等采用混凝絮凝-电解法联用技术处理高含氯离子油田污水,实验表明cl浓度从原水的136698.2mg/L降低到54205.5g/L,达到较好的除效果。

但是电解法去除氯离子存在成本高的问题,对小水量废水有较好效果,一般在废水预处理后采用。

电渗析法以离子交换膜为渗析膜,以电能为动力,其过程是电解和渗析扩散组合;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阴、阳离子分别往阳极和阴极移动,由于阳离子膜理论上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由此实现氯离子去除。

钱学玲等对味精废水采用“ 预处理电渗-厌氧-好氧”工艺流程,整个工艺流程既保证了cod等的去除,又可使cl 浓度从进水16.776g/L降至 6g/L以下。

电渗析法适合处理小水量、低浓度的含氯废水,水耗和电耗较大,成本较高,而且渗析膜容易堵塞。

2 脱硫废水氯离去除方法选择
通过比较废水氯离子各种去除方法,发现每种方法都存在优点和弊端,目前并没有某种方法很好地应用于工业废水高浓度氯离子去除。

结合火电厂废水零排放环保要求以及脱硫废水除氯一体化工艺,溶剂萃取法去除氯离子有其优势:常温操作,能耗经济,无固态、气态污染,操作简易,去除效率高,对萃合相反萃处理,一方面可回收萃取剂,另一方面获得高浓度盐酸盐溶液可再次资源化,此外,该工艺无污泥、结晶盐等固废问题。

针对脱硫废水无法回用、难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对其进行萃取除氯,对比现有技术工艺,脱硫废水除氯一体化工艺在投资、运行、占地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降低,同时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全部回用至烟气脱硫工段,减排的同时大大的节约了水资源。

3结论
随着水资源日益短缺,脱硫废水实现零排放是发展趋势。

现行的“ 三联箱沉淀法” 对于高浓度的氯离子并没有去除作用,导致处理之后的废水无法外排或者回用,所以必须对现有处理工艺加以改进。

对于高含盐脱硫废水零排放,比较了各种去除氯离子的方法,选择溶剂萃取法,结合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形成一体化工艺。

利用萃取方法去除脱硫废水中的氯离子,处理后脱硫废水可回用,从而达到零排放,且较现有脱硫废水零排放投资和运行成均有一定程度的节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