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具茶碗的历史是什么
茶具分析报告

茶具分析报告
一、引言
茶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茶具不仅
是茶文化的载体,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审美和工艺水平。
本报告将对茶具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历史背景、种类特点和现代发展趋势。
二、历史背景
茶具的历史可追溯至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茶代酒”之风,茶作为一种饮料,向来被认为具有清心、解渴的功效。
因此,制作茶具的技艺也逐渐演变和完善。
唐代是茶具工艺的鼎盛时期,著名的茶具有五方碗、白瓷茶具等,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标准。
三、种类特点
现代茶具主要可分为紫砂壶、青瓷茶具、白瓷茶具等几大类。
紫砂壶以其独特
的陶艺工艺而著称,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高等特点,被誉为“茶具中的艺术品”。
青瓷茶具则以釉色清丽、温润如玉而受到喜爱。
而白瓷茶具则多采用洁白无瑕的瓷器,简洁大方,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四、现代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茶具的设计和制作也在不断创新。
现代茶具更注重实用性和
美观性的结合,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同时,一些茶具品牌还注重与艺术家、设计师的合作,将茶具注入更多时尚元素,开拓茶具的功能和形式。
五、结论
茶具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茶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看到其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
茶具将继续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上便是对茶具的分析报告,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茶具作为一种用于沏茶和品茶的器具,历史悠久且与茶文化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详细介绍茶具的发展历程。
1. 古代茶具古代茶具最早浮现在中国,最早的茶具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当时的茶具主要是用陶器制作,如茶碗、茶壶等。
这些茶具简单朴实,以功能为主,没有太多装饰。
2. 唐宋时期的茶具在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茶具也得到了改良。
茶碗开始浮现釉面装饰,茶壶则采用了铜、铁等金属材料制作,使得茶具更加耐用和美观。
此时的茶具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3. 明清时期的茶具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具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的茶具多采用青花瓷制作,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茶具收藏家们的宝贝。
清代则浮现了精美的紫砂壶,紫砂壶因其独特的材质和工艺,被誉为“茶具之王”。
4. 近现代茶具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茶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也发生了变革。
现代茶具多采用陶瓷、玻璃、不锈钢等材料制作,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茶具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展,例如带有过滤器的茶杯、保温效果好的真空壶等。
5. 茶具的国际化茶具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在国际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茶具的国际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茶具的传入和融合,例如日本的茶道和英国的下午茶,都有自己独特的茶具文化;二是茶具的出口,中国的茶具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地茶爱好者的爱慕。
总结:茶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简朴器具到现代的多样化茶具,茶具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和文化象征。
茶具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茶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
茶具的发展史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
中国历代饮茶及其茶具的演变

中国历代饮茶及其茶具的演变中国历代饮茶及其茶具的演变华再欣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发现与利用已有数千年历史。
最早的用途是药用和食用,以后才作为饮品。
随着饮茶方法的不断改变,茶具也随之不断发展。
现将各朝代饮茶及其茶具的演变过程分述如下:1唐朝以前的饮茶及其茶具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反映了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作用。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食用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名”荼”,《诗经·七月》就有“采荼”的记载。
因茶味苦涩,故又称“苦荼”。
东晋《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漆、荼、蜜……皆纳贡之。
”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并把茶叶作为贡品。
因此,最早将茶作饮料的地方,估计是巴蜀地区。
战国末期,秦灭巴蜀之后,黄河流域受其影响,饮茶之风开始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已传播到长江中下游。
从上述对茶叶的发现和利用来看,首先是神农最早发现茶,是作为治病的药物,消炎解毒。
其使用方法是生嚼茶叶吞服,或口嚼茶叶用于外敷。
其后,古人发现茶叶还有帮助消化肉食的作用,就将茶叶加入粮食中一同煮食(即羹饮),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发现比饮水解渴,且能振奋精神,清除疲劳,便煮成茶汤饮用,逐渐发展成为用作解渴饮料。
因此,茶叶作为饮料是从粮食用发展而来的。
原始社会,古人是把茶叶当作一种药物和菜蔬食用的,他们从茶树上采摘茶叶后,直接用嘴咀嚼,根本谈不上使用茶具。
只有当古人从茶叶的生嚼,进入羹饮,并使茶叶逐步成为日常饮料时,专用茶具才有产生的可能。
茶叶何时成为日常饮料的呢?至今尚无统一看法。
陆羽提出,茶成为饮料,“闻于鲁周公”。
表明饮茶始于春秋战国。
三国·陈寿的《吴志·韦嚼传》中“以茶代酒”的典故,认为饮茶始于三国。
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中,提出我国饮茶始于魏晋。
但从西汉王褒《僮约》中要家僮煮茶、买茶、净具等茶事活动来看,可见自秦至汉,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江、浙一带,饮茶之风已逐渐流行开来。
中华茶文化茶具发展历史

中华茶文化茶具发展历史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茶具也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华茶文化茶具发展历史,希望对您有用。
中华茶文化茶具发展历史一、古代茶具的概念及其种类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
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
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
”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
”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
”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
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
主要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
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
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
“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
唐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
”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诗》日“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茶具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茶具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茶具,作为一种传统的饮茶工具,承载着茶文化的精髓,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在功能上逐渐演变和完善,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茶具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茶具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茶具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饮茶,更象征着社交礼仪和文化内涵。
茶具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具所象征的文化背景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的烹饪和品尝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活动,成为了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们展示自己修养和品味的方式。
茶具在这个时期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意义,成为了投射人们内心的一种方式。
茶具的使用和品味,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审美活动,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和悟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具的文化背景在宋代进一步发展。
在宋代,茶道和茶具的使用更加强调精神的追求和内涵的表达。
茶具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精美的茶具纷纷出现,为茶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茶具的历史演变从最早的原始茶具到现代的精致茶具,茶具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丰富多样的历程。
以下将从茶具的材质、形状和样式等方面简要介绍茶具的历史演变。
1. 材质的演变:茶具最早是由陶瓷材料制作而成。
早期的陶瓷茶具粗糙朴实,具有自然之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茶具的制作材料逐渐多样化,除了陶瓷外,还有青铜、瓷器、铁质等。
而到了明清时期,宫廷和达官贵人用的茶具多采用贵重材料制作,如云母、象牙、玉石等,体现出了贵族地位的象征。
2. 形状的演变:茶具的形状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
早期的茶具多为简单的杯子和盖碗,但随着茶道文化的发展,茶具开始多样化,如盖碗逐渐演化成了壶、壶盖、杯托等等。
不同形状的茶具在制作工艺、使用方式和审美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变革。
3. 样式的演变:茶具的样式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革。
早期的茶具以朴实自然为主导,而到了宋代以后,茶具开始逐渐注重细节的雕琢和花纹的装饰。
中国茶道文化产品

中国茶道文化产品中国茶道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传统。
作为中国人民的骄傲,茶道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茶道不仅是一种饮品的制作与品味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生活的态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中国茶道文化产品也不断创新与发展,满足了人们对于品质生活追求的需求。
本文将从茶具、茶叶和茶文化体验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茶道文化产品。
第一部分:茶具茶具是中国茶道文化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具以瓷器、陶瓷和紫砂壶为主要表现形式。
瓷器作为中国陶瓷器的代表,具有优雅精致的特点。
茶具中的茶杯、茶碗和茶托等以其独特的形状和装饰,展示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风格。
陶瓷则更注重艺术表现,釉色绚丽,造型灵动。
而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
茶具的设计与制作不仅追求实用性和美观性,更注重融入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第二部分:茶叶茶叶作为中国茶道文化产品的核心,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
中国茶叶以绿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等多样化品种而闻名于世。
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茶叶的生产工艺和制作工艺也是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茶园的选址、采摘到茶叶的加工、烘焙,中国茶叶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以求达到最佳的品质。
第三部分:茶文化体验茶道文化的传播不仅局限于茶具和茶叶的传统制作,更注重人们对于茶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在日益追求品质生活的当下,中国茶道文化产品更加注重提供给消费者全方位的茶文化体验。
茶道表演、品茶会、茶道教育等形式,不仅帮助人们了解中国茶道文化的历史与传统,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和心灵的放松。
茶文化体验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品味茶叶的醇香,更能够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
茶道文化产品在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的同时,也在推广和传承中国茶道文化。
这种中华文化的瑰宝,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在哪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在哪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在日本和中国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影响。
然而,虽然两国都追求茶道的精髓和和谐,但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这些区别,并试图对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独特之处加以揭示。
一、历史渊源和发展1. 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在中国,茶叶被广泛种植和饮用,而茶道则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
中国古代文人学士们将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煮茶、品茗的仪式来追求精神的净化与升华。
2.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又称“茶の湯”,起源于9世纪时的平安时代。
日本人修行的禅宗僧侣将茶道运用到修行中,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茶道将对茶的烹饪、饮用和体验纳入仪式,注重对人心的静思和内省。
二、仪式和礼仪1. 中国茶道中国茶道强调礼仪和节制,茶艺师通常会以一定的规定动作和步骤来烹制和品尝茶叶。
常见的茶道仪式包括倒茶、斟茶、品茗等环节。
茶人与茶客之间常常会进行谈论和交流,以增进彼此的福祉和情感交流。
2.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默契。
茶道师会以精细的动作和仪式来准备和奉上茶水,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被认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旨在传递冥想、专注和静谧的心境。
茶道更强调茶艺师和客人之间的默契与理解,通常会保持安静而避免过多的言语交流。
三、茶具和装饰1. 中国茶道中国茶道讲究茶具的精美和独特设计。
茶壶、茶碗、茶托等茶具在中国茶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具通常采用瓷器或陶瓷材质制作,形状和纹饰各异,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高度。
2.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注重茶具的简约和朴实。
茶壶、茶碗等茶具通常采用日本传统的陶瓷器皿,色泽单一且不做过多装饰。
茶具的选择和使用都要精心考虑,以与茶道的文化精神相契合。
四、茶叶种类和煮法1. 中国茶道中国茶道以绿茶为主导,如龙井茶、碧螺春等。
中国茶道的制作过程多变而繁复,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和绿茶、红茶的不同工艺,具有不同的煮法和冲泡技巧。
传统茶具的力与文化意义

传统茶具的力与文化意义茶,作为中国人民的日常饮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而传统茶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其独特的力量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传统茶具的起源、类型和象征意义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传统茶具的力与文化意义。
一、传统茶具的起源茶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约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东汉时期。
当时,茶叶和茶饮作为重要文化交流的媒介而广泛流传,人们渐渐开始使用茶具来煮茶、沏茶、品茶。
最初的茶具以陶器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出瓷器、铜器等不同的材质和款式。
二、传统茶具的类型传统茶具种类繁多,每一种茶具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制作工艺和使用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碟等。
1. 茶壶:茶壶是茶具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不仅能煮沸和冲泡茶叶,还能沉淀茶汤的滋味和香气。
传统茶壶的造型多样,有龙凤壶、圆壶、方壶等。
如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2. 茶杯:茶杯是品尝茶汤的器皿,其形状和大小也千差万别。
清雅的瓷杯、朴实的紫砂杯,每一种都有其特色和美感,为品茶增添了一份仪式感。
3. 茶盘:茶盘是品茶时用来放置茶具和茶叶的托盘,其材质常见的有木质、石质或瓷质等。
茶盘通过它的造型和纹饰,体现了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三、传统茶具的象征意义传统茶具不仅仅是饮茶的器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它们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延续了千年的茶道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1. 尊重与敬意:使用传统茶具饮茶需要一定的礼仪,例如冲茶、品茶的动作和姿态等。
这些细节体现了对茶艺和茶文化的尊重与敬意。
2. 精神净化与自我修养:品茶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和自我修养的表现。
选择适合的茶具、注重冲泡技巧,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提升品茶的心境和享受。
3. 友谊与交流:在中国,品茶是一种传统的待客之道。
使用传统茶具招待客人,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借茶会友,展开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4.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传统茶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在使用过程中,将人们与历史和传统文化相连,传统茶具因而获得了更多的历史文化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道茶具茶碗的历史是什么
最早的茶具是由酒具、水具、食具演变而来的。
从在“马王堆”中出土的“君幸酒”耳杯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杯”这种容器
已经出现了用途上的分工,虽然他们在形状上网上完全相同。
因此
有人推断,当时一定已经有了专门用来饮茶的的杯子。
另外,从后
来的茶具形式上看,也可以得出早期的酒具、食具有兼做茶具的结论。
传说唐宣宗时,有女子好饮茶,但又怕茶碗烫手,就把茶碗放
在一个盘子里,为防止茶碗滑动,就用蜡油将茶碗粘住,后来有人
将这个创意做成了带托的茶碗。
这一传说说明带托茶碗出现的年代,也说明当时有不带托的茶碗。
这种有带托的茶碗发展到后来就成了
明清时流行的盖碗茶。
早期的茶碗中比较受欢迎的是越地的瓷器,在温州一带,无论是浙东还是浙东南,在西晋时期都是瓷器的主要产地,所产的以青瓷
为主。
晋人对青瓷茶具的推崇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以后很长时间里,青瓷为茶具中的主流。
陆羽从茶碗与茶色的关系出发,解释了为什
么要推崇越州的青瓷茶具。
唐代的煎茶的茶汤颜色偏黄,如果用白瓷、黄瓷、褐色瓷器的话茶汤就好呈现出红、紫、黑的不好视觉效果,而青瓷碗盛茶汤颜色发绿,比较好看。
宋元时期,点茶法因为
贡茶的原因成为主流,但是煎茶法在民间还有存在唐代样式的有托
的茶碗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间。
宋代的点茶茶汤是白的,所用的茶碗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唐代百姓用的黑、褐、黄茶碗都成为上等的茶碗。
这样深色的茶碗可以衬
托出茶汤的洁白,而唐代所推崇的青瓷茶碗的效果具就差了很多,
需然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但是显然不是点茶用的茶盏。
明代的茶具除了传统茶碗以外,还出现了很多釉色和彩绘的茶具,其中以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白瓷与彩绘茶具最为
突出,工艺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彩瓷技术给茶具的风格带来
极大的变化,可以说彩瓷茶碗是明清茶具的一大特点。
茶碗的大小也随茶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唐宋时期的茶碗普遍都比较大。
有托的茶碗的口径相差很大,唐代一般在10-20厘
米之间,宋代茶碗口径变小,一般在7-10厘米之间。
这既与当时茶
艺风格有关,也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将茶碗与食碗混用有关。
不
同阶层的人使用的茶具也是不同的,对普通人来说,饮茶主要是为
了解渴,茶具当然要选择大一些的,而有闲阶层对于饮茶的讲究,
他们不仅要品出茶的味道,还要品出茶外的味道茶碗自然要精致小巧。
1、天目茶碗
天目山在浙江杭州西部临安,天目山分为东天目山和西天目山,山顶各有一池,左右相对,因而被称为天目,恰似一双亮丽的明眸,被古人称为老天的一双眼晴,天目因此而得名。
天目茶碗,墨黑的
底色上散布着深蓝色的星点,构成了美丽的图案,围绕着这些星点
的四周还有红、蓝、绿等色彩,因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常会变异,故称“曜变”。
这种茶碗深受日本从事茶道之人的珍爱,日本僧人
在南宋时从中国天目山寺院带回日本的天目黑釉茶碗当作国宝珍藏
起来。
日本茶道中人所认定的“天目茶碗”是从天目山带回国的,
因而称为“天目茶碗”。
2、邢良坤的茶道碗
世界陶王邢良坤的茶道碗,惊艳夺目,美轮美奂,为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著名的日本茶碗
1、有乐茶道碗
属于大井户茶道碗类,因织田信长之弟有乐斋持有而得名。
被誉为有女性的曲线美的茶道碗,使用了含有铁成分的枇杷色釉药。
2、白天目茶道碗
产自中国天目山,故名。
3、青瓷砧马蝗绊茶道碗
据说是馈赠自中国的青瓷茶道碗,原为平重盛所有,后流传到足利义政、角仓家。
有六处补碗的碗钉状似蝗虫眼,因此得名。
4、黑乐大黑茶道碗
长次郎所作的黑乐茶道碗,利休七品之一,碗体颇伟,因此得名。
从千利休之手经历诸家辗转至鸿池家。
5、赤乐早船茶道碗
长次郎所作的黑乐茶道碗,利休七品之一。
因千利休为举办茶会派人从京都快船取来而得名,由利休转让于蒲生氏乡。
6、大井户加贺茶道碗
大井户的朝鲜茶道碗,加贺前田家所有,因此得名。
同类中的最上品,别称狮子,与喜左卫门、细川并称天下三井户。
7、曜变稻叶天目茶道碗
最有名的曜变天目茶道碗,为淀藩主稻叶家所有。
茶碗内侧的黑底色上有7色星纹,因此得名,后从稻叶家转卖于别家。
8、三好粉吹茶道碗
朝鲜茶道碗中的名品,碗体涂以纯白色的漆粉,原为三好长庆所有,因此得名。
经丰臣秀吉和金森宗和等人之手流传到了三井家。
9、灰被虹天目茶道碗
属于灰被天目的茶道碗名品,纹理令人联想起彩虹,因此得名。
原是东山御物,后流传于东大寺、京三井家、若狭酒井家。
10、云鹤匹田筒茶道碗
云鹤手的朝鲜茶道碗,有四尾鹤和四枚菊丸的纹理,为京都豪商匹田宗观所有,因此得名。
后流传到若狭酒井家。
11、三岛桶茶道碗
三岛手的朝鲜茶道碗,样子似桶,因此得名。
千利休所有,后经长男千道安之手流传到尾张德川家。
12、鱼屋饭柜高丽茶道碗
朝鲜茶道碗中的名品,形状略象汤婆子,因其这一形状,兼为高丽茶道碗,故而得名。
经过龟田荣、古田织部之手流转到芸州浅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