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温里剂习题 2
温里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温里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 2. B1型题 3. B1型题A.理中丸B.四逆汤C.小建中汤D.吴茱萸汤E.回阳救急汤1.以麝香、五味子相配,体现”发中有收”的方剂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2.以附子、干姜相配,体现”附子无姜不热”的方剂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附子B.干姜C.甘草D.附子、干姜E.附子、甘草3.四逆汤中,助阳散寒者,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4.四逆汤中,温肾壮阳者,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B.益气温经,和血通痹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D.温中散寒,补气健脾E.温中补虚,和里缓急5.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用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6.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小建中汤B.大建中汤C.黄芪建中汤D.当归建中汤E.厚朴理中汤7.产后腹痛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8.虚寒腹痛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B.温中补虚,降逆止痛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D.温中散寒,补气健脾E.温中补虚,和里缓急9.小建中汤的功用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10.大建中汤的功用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小建中汤B.大建中汤C.黄芪建中汤D.当归建中汤E.厚朴理中汤11.偏重于甘温益气者,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12.偏重于和血止痛者,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回阳救逆B.回阳救急,益气生脉C.温经散寒,养血通脉D.益气温经,和血通痹E.温阳补血,散寒通滞13.四逆汤的功用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14.回阳救急汤的功用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B.益气温经,和血通痹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D.温中散寒,补气健脾E.温中补虚,和里缓急15.理中丸的功用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16.吴茱萸汤的功用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阴寒内盛,阳衰之极B.脾胃虚寒C.阳郁厥逆D.虚劳里急E.肝血不足,血虚寒凝17.四逆散适用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18.四逆汤适用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19.当归四逆汤适用于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人参B.附子C.干姜D.甘草E.白术20.理中丸中的君药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21.理中丸中的臣药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22.理中丸中的佐药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血虚寒厥证B.脾胃虚寒证C.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D.血痹证E.虚劳里急证23.回阳救急汤的适应证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24.当归四逆汤的适应证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25.小建中汤的适应证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26.理中丸的适应证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27.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适应证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汗法B.下法C.温剂D.清剂E.消法28.桃核承气汤属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29.杏苏散属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30.温胆汤属于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31.当归四逆汤属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32.左金丸属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温胆汤B.平胃散C.四逆汤D.桂枝茯苓丸E.芍药汤33.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34.属于祛瘀剂的方剂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35.属于清热剂的方剂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36.属于祛湿剂的方剂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37.属于祛痰剂的方剂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A.小活络丹B.补阳还五汤C.当归四逆汤D.黄芪桂枝五物汤E.阳和汤38.具有温经养血、散寒通脉功用的方剂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39.具有益气活血、散瘀通络功用的方剂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40.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功用的方剂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41.具有益气温阳、和营通滞功用的方剂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42.具有祛风除湿、化瘀通络功用的方剂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温里剂。
温里剂课后复习题

1.吴茱萸汤治疗呕吐,为何配伍甘补之人参、大枣?答:病缘之于中虚,胃气不降,脾阳不升,配伍甘补之人参补脾益气,以复中虚,大枣甘平,益气补脾。
2.试述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在组成、药物配伍、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
答: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同为温里剂,组成中同有饴糖、炙甘草,温中祛寒,主治虚寒证;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组成,人参补中益气,干姜温中祛寒,白术燥湿健脾,甘草蜜炙补脾益气,共奏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效,主治脾胃虚寒证,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而成,饴糖养脾温中,芍药养阴,桂枝温阳,大枣补脾,生姜温胃,炙甘草益气益脾,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主治虚劳里急证。
3.在温里剂中写出三首桂枝、芍药同用的方剂,并答出其用药比例及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答:(1)小建中汤:桂枝、芍药用药比例1:2,桂枝温阳祛虚寒,芍药养阴缓肝急。
(2)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用药比例1:1,桂枝温经散寒,芍药养血和营,两者相配伍,内和气血。
(3)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用药比例1:1,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两者相配伍,调营卫而和表里。
4.写出四首治疗“四逆”证的方剂,并答出其病机及药物配伍意义有何不同。
答:(1)四逆汤:寒邪深入少阴所致阳虚寒厥证,附子、干姜相须为用,助阳散寒,配伍炙甘草,性温,补脾胃而调诸药,缓解附子干姜燥烈辛散之性。
(2)通脉四逆汤:少阴四逆,加之阴盛格阳,真阳欲脱,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重附子、干姜用量,回阳复脉。
(3)四逆加人参汤:少阴四逆原有下利,若利止而四逆证仍在,气血大伤,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固脱,使阳气回复,阴血自生。
(4)白通汤:阴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阳破阴,以防阴盛逼阳,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去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加葱白辛温通阳复脉。
温里药试题详解

温 (热
2.温 里 药A心 经
3.温 里 药
温里药 习题 数 温 里 药 的 性 味是(辛甘热
C甘热 )
温 )B
辛 苦 热 (温)
温)
归( )
肝 经
)
辛热
八、、
苦甘
多
B肝 经C脾(胃 ) 经 的 共 同 作 用 是( )B温 肺 化 痰C E温 里 散 寒
肺经
A温 肾 壮 阳 止呕
4.温 里 药 的 共 同 主 治 证是( )A肾 虚 腰 膝 冷 痛B里 寒 证 水 肿E阳 虚 心 悸
温 脾 止 泻B
温 中 止 呕、 呕、 温 肺 化 饮D温 中 散 寒、
散寒
温经
脉E温 胃 止 呕、 理 气 止 痛26.高 良 姜 散 寒 止 痛 作用 主 要 用 治(A经
) 胃 寒 脘 腹 冷 痛B寒源自疝 腹 痛D寒 湿 腰痛E胸 痹 胸 痛 花 椒 的 功 效 是( ) 温 中 散 寒、祛 风 止 痒B
肝 散寒
C寒 痰证
5.患 者 久 病 体 虚, 现 症见 畏 寒 倦 卧、汗 出 神 疲、 四 肢 逆、 脉 微 欲 绝, 选 用 回 阳救 逆 药 最 宜 配 伍(A大 补 元 气 药B健 脾 化 湿 药C祛 药D散 寒 解 表 药
6.附 子 的 性 味 是(A辛 温B辛 甘 温
7.附 子 主 归 ( )A心、 肾、 脾 经B D心、 肺、 脾 经E
阳、 行
气止
痛
E散
寒止
痛、 温 经 通
脉
30.
具温肾
助阳
作 用 的药 物
是()
A
高良姜
B
威 灵 仙C花 椒D厚
朴E
《方剂学》第六章,温里剂

• [方解] • 君: 吴茱萸——温中降逆 • 臣: 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 佐: 人参——补脾气 • 使: 大枣——调和脾胃,和药
• [重点,难。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肝胃虚寒,浊 阴上逆证的常用方。
• 呕吐,干呕,吐涎沫,四肢不温,舌淡 苔白滑,脉细迟。
病机
名
同异
主证
治法
方药
同
异
同 异同 异
四
有 轻 脉微细 或 有 轻
逆
度 的 或紧 度 假 热
汤 阳 虚阳 下利清 现象
回
衰 浮越
谷
阳
阴
手足厥
救
盛
逆
逆
通
内拘急 明 显 的
辛
脉
阴 盛 但欲寐 身 反 不
热
四
格阳
恶寒及
重
逆
重证
面色赤
剂
汤
脉微细
宣
欲绝
通
甘 草 干 姜 附 子 加重
干姜 附子 用量
方
病机
名
同异
• [重点,难点] • 1,病机:气血阴阳俱虚,尤其以中焦虚
寒,肝脾失调为主。
• 2,辨证要点: • 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 • 又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常用方。
• 腹中拘急性疼痛,喜温喜按,心悸发热, 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弦。
• 3,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 可治虚劳发热,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之一。 (阳虚发热)。
• 4,加减法:
• 通脉四逆汤:加重干姜用量,三两至四两。主 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利止 脉不出者。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 四逆加人参汤。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温里剂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温里剂一、A11、温里剂的适用证是A、表寒证B、里寒证C、阴虚证D、失血证E、亡阳证2、温里剂应用时需注意A、素体阴虚者宜服用温里剂B、温里剂性质温和,可不拘时令、地域服用C、失血之证应予温里剂温中固阳D、阴寒过盛服药即吐者,宜温服E、温里剂中宜多补气药物,助已伤阳气得复3、理中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A、人参B、干姜C、甘草D、白术E、附子4、理中丸的功用是A、健脾益气,渗湿止泻B、健脾益气,养胃和中C、温中健脾,和里缓急D、温中祛寒,补气健脾E、温中祛寒,和胃止呕5、理中丸的君药是A、白术B、干姜C、人参D、炮附子E、炙甘草6、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A、倍甘草加饴糖B、去芍药加饴糖C、倍甘草与芍药D、去芍药倍甘草E、倍芍药加饴糖7、不适宜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A、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B、胃中虚冷,症见食谷欲呕者C、肝寒犯胃,症见脘腹冷痛、呕吐酸水者D、肝寒上逆,症见头痛、干呕、吐涎沫者E、脾胃阳虚,阴寒上乘,症见胸满而痛,甚至胸痛彻背者8、吴茱萸汤的功用是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B、温肾暖脾,涩肠止泻C、温中补虚,散寒止痛D、温中祛寒,益气健脾E、温中补虚,降逆止呕9、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附子B、饴糖C、干姜D、人参E、蜀椒10、吴茱萸汤和理中丸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大枣B、干姜C、白术D、人参E、吴茱萸11、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当归B、附子C、桂枝D、干姜E、甘草12、阳和汤的组成药物除麻黄、白芥子外,其余是A、熟地鹿角霜炮姜桂枝甘草B、生地真阿胶姜炭桂枝细辛C、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甘草D、熟地龟板胶干姜肉桂川芎E、熟地鹿角胶炮姜细辛甘草13、四逆汤与四逆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柴胡B、芍药C、甘草D、枳实E、干姜14、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A、生附子、干姜、炙甘草B、附子、肉桂、干姜C、柴胡、芍药、枳实、甘草D、桂枝、附子、细辛、甘草E、肉桂、附子、细辛、甘草二、B1、A.肝、脾B.脾、胃C.脾、肾D.肝、胃E.肝、肾<1> 、吴茱萸汤主证病机涉及的主要脏腑是A B C D E<2> 、理中丸主证病机涉及的主要脏腑是A B C D E2、A.桂枝汤B.十枣汤C.吴茱萸汤D.小建中汤E.当归四逆汤<1> 、原方生姜用量较大的是A B C D E<2> 、原方大枣用量最大的是A B C D E3、A.人参、白术B.大黄、干姜C.甘草、生姜D.白术、芒硝E.干姜、甘草<1> 、理中丸和温脾汤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 B C D E<2> 、四逆汤和理中丸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 B C D E4、A.阳和汤B.逍遥散C.桂枝汤D.小建中汤E.痛泻要方<1> 、方中芍药与桂枝配伍以调和营卫的方剂是A B C D E<2> 、方中芍药与甘草配伍以和里缓急的方剂是A B C D E5、A.温中祛寒,补气健脾B.温中散寒,缓急止痛C.温中补虚,降逆止痛D.温中补虚,降逆止呕E.温中补虚,和里缓急<1> 、小建中汤的功用是A B C D E<2> 、大建中汤的功用是A B C D E6、A.四逆汤B.四逆散C.阳和汤D.理中丸E.当归四逆汤<1> 、方中附子与干姜配伍以逐寒回阳的方剂是A B C D E<2> 、方中当归与桂枝配伍以养血温经的方剂是A B C D E7、A.回阳救急汤B.大建中汤C.温脾汤D.四逆汤E.阳和汤<1> 、组成中含有麻黄的方剂是A B C D E<2> 、组成中含有蜀椒的方剂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答案解析】温里剂适用于里寒证。
温里剂练习试卷1-1 (1)

温里剂练习试卷1-1(总分:8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阳和汤的组成药物除麻黄、白芥子外,其余是( )(分数:2.00)A.熟地龟板胶干姜肉桂川芎B.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甘草√C.熟地鹿角霜炮姜桂枝甘草D.熟地鹿角胶炮姜细辛甘草E.生地真阿胶姜炭桂枝细辛解析:2.理中丸的君药是( )(分数:2.00)A.炙甘草B.白术C.人参D.炮附子E.干姜√解析:3.不适宜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 )(分数:2.00)A.脾胃阳虚,阴寒上乘,症见胸满而痛,甚至胸痛彻背者√B.肝寒上逆,症见头痛、干呕、吐涎沫者C.肾阳不足,寒气内甚,症见吐利、手足逆冷者D.肝寒犯胃,症见脘腹冷痛、呕吐酸水者E.胃中虚冷,症见食谷欲呕者解析:4.理中丸的功用是( )(分数:2.00)A.温中祛寒,和胃止呕B.温中祛寒,补气健脾√C.健脾益气,渗湿止泻D.健脾益气,养胃和中E.温中健脾,和里缓急解析:5.吴茱萸汤和理中丸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分数:2.00)A.人参√B.白术C.吴茱萸D.干姜E.大枣解析:6.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分数:2.00)A.蜀椒B.饴糖√C.干姜D.人参E.附子解析:7.四逆汤和理中丸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分数:2.00)A.桂枝B.人参C.于姜√D.白术E.附子解析:8.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 )(分数:2.00)A.去芍药加饴糖B.去芍药倍甘草C.倍甘草加饴糖D.倍甘草与芍药E.倍芍药加饴糖√解析:9.回阳救急汤的功用是( )(分数:2.00)A.回阳救逆,益气养阴B.回阳救逆,散寒止痛C.回阳固脱,益气生脉√D.回阳救急,养血通脉E.破阴回阳,散寒通脉解析:10.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分数:2.00)A.附子B.桂枝C.当归D.甘草√E.干姜解析:11.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分数:2.00)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B.温中祛寒,益气健脾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D.温肾暖脾.涩肠止泻E.温中补虚,散寒止痛解析:12.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 )(分数:2.00)A.附子肉桂干姜B.肉桂附子细辛甘草C.桂枝附子细辛甘草D.柴胡芍药枳实甘草E.附子干姜甘草√解析:13.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 )(分数:2.00)A.风痹B.湿痹C.寒痹D.热痹E.血痹√解析:14.小建中汤的功用是( )(分数:2.00)A.温中补虚,健脾益气B.温中补虚,和里缓急√C.温中散寒,补中益气D.温中祛寒,补气健脾E.温中祛寒,理中和气解析:15.四逆汤与四逆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分数:2.00)A.甘草√B.枳实C.柴胡D.芍药E.干姜解析:16.理中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分数:2.00)A.干姜B.白术C.人参D.甘草E.附子√解析:二、 A2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7.患者恭某,素体阳气不足,汗出当风,遂致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第六章 温里剂 习题

第六章温里剂习题一、填空题1.温里剂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理中丸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
3.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倍_______加饴糖组成。
4.吴茱萸汤是由吴茱萸、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5.四逆汤主治_______证。
6.当归四逆汤是由桂枝汤去生姜,加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7.阳和汤由熟地、肉桂、鹿角胶、白芥子、生甘草、_______、_______组成。
8.理中丸证的病机是_______。
9.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_______。
10.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是_______。
11.阳和汤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_。
二、选择题(一)A1型题1.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常用方剂是()A.小建中汤B.吴茱萸汤C.理中丸D.香砂六君子汤E.温脾汤2.吴茱萸汤的组成是()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萸、人参、生姜、大枣C.吴茱萸、白术、生姜、大枣D.吴茱萸、白术、生姜、甘草E.吴茱萸、人参、半夏、甘草3.吴茱萸汤的功用是()A.温中祛寒,益气健脾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C.益气健脾,温化痰饮D.温中补虚,养血通脉E.补气健脾,渗湿止泻4.吴茱萸汤与理中丸中相同的药物是()A.大枣B.干姜C.甘草D.人参E.生姜5.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A.脘腹绵绵作痛B.畏寒肢冷C.大便溏泻D.恶心呕吐E.脉弦数6.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治宜选用()A.小建中汤B.吴茱萸汤C.理中丸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7.理中丸的君药是()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与干姜E.人参与白术8.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A.人参、白术、茯苓B.人参、白术、甘草C.人参、茯苓、甘草D.人参、干姜、甘草E.人参、茯苓、干姜9.既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又可以调和阴阳,柔肝理脾的方剂是()A.理中丸B.小建中汤C.逍遥散D.一贯煎E.柴胡疏肝散10.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A.1:1B.1:2C.1:3D.2:1E.3:111.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12.小建中汤中的君药是()A.桂枝B,饴糖C.芍药D.桂枝与饴糖E.饴糖与芍药13.治疗心肾阳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是()A.四逆汤C.真武汤D.当归四逆汤E.理中丸4.四逆汤主治证的病机是()A.心肾阳虚,阴寒内盛B.脾肾阳虚,水湿内停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D.心阳不足,瘀血阻滞E.肾阳不足,精亏血少15.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方剂学温里剂

方剂学
下篇
各论
第六章 温里剂
1、定义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 散寒通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统称温里剂。
温里剂
寒者热之 治寒以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
温里剂
2、适应病证 里寒证
里寒证是指寒邪在里所致的病证。 里寒证以畏寒肢凉,喜温踡卧,面色 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 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 出血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漏下 +艾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 唾涎沫 +益智仁、山药
理中丸
加减变化
• 抽搐 +全蝎、僵蚕 • 胸痛 +桂枝、丹参、附子 • 寒热错杂
吐酸苦水、苔黄: +黄莲、茯苓(连理汤)
• 白带清稀 +山药、芡实、鹿角霜 • 胃脘冷痛:合良附丸
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本类方剂多配伍补气药物,
以使阳复气充 。
⑵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使用时必须辨别寒热之真假,
真热假寒证禁用。
⑶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亦应慎用,以免重伤阴血 。
⑷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口即吐者,可反佐少量
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
⑸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
理中丸
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作汤剂,称 “人参汤”。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汤” 四字。盖汤剂较丸剂作用力强而迅速,临 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使用剂型。
理中丸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 畏寒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 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温里剂习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 理中丸的组成药物是()A 人参、生姜、炙甘草、白术 B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C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D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E 人参、白术、炙甘草、大枣2.理中丸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脾胃虚寒 B久泻脱肛 C胸痹D阳虚失血 E 小儿慢惊风3. 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治宜选用()C (答案分析:所述症状均是脾胃虚寒,升降失常的表现故用理中丸)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D 补中益气汤E 参苓白术散4.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功效的方剂是()A理中丸 B阳和汤 C小建中汤 D 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5. 理中丸腹痛的病机是()A中焦虚寒,肝脾失和 B中阳不足,阴寒内盛 C中阳不足,气机不畅D脾胃虚寒,运化失权 E中阳不足,水寒阻遏6. 理中丸主治证是()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7.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方剂是()A 吴茱萸汤 B大建中汤 C理中丸D小建中汤 E 桂枝人参汤8.小建中汤中倍用芍药的用意是()A调和营卫 B酸甘益阴,缓急止痛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凉血散瘀E 平肝止痛9.小建中汤的君药是()A桂枝 B饴糖 C芍药 D生姜E 大枣10. 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如何化裁而来()A倍用芍药加饴糖 B去芍药加饴糖C加饴糖 D 倍甘草加饴糖E 倍用甘草芍药11. 在组成上,小建中汤比桂枝汤多()A饴糖一升 B饴糖一升,桂枝三两 C饴糖一升,生姜三两 D 饴糖一升,芍药三两 E 饴糖一升,甘草三两12. 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方剂是()A理中丸 B阳和汤 C小建中汤 D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13. 小建中汤证腹痛的病机是()A中焦虚寒,肝脾失和 B中阳不足,阴寒内盛 C中阳不足,气机不畅D脾胃虚寒,运化失权 E中阳不足,水寒阻遏14. 小建中汤主治证是()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15.小建中汤与大建中汤共同的药物组成有()A桂枝 B干姜 C芍药 D饴糖E 人参16. 大建中汤出自()A济生方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千金要方 E内外伤辨惑论17.吴茱萸汤中用的姜是()A生姜 B炮姜 C干姜 D煨姜 E 良姜18. 吴茱萸汤的功效是()A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B益气健脾,温化痰涎 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D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E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19. 吴茱萸汤主治证是()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20. 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作用的方剂是()A理中丸 B阳和汤 C小建中汤 D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21.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治宜选用()A小建中汤 B大建中汤 C当归四逆汤D 四逆散E 吴茱萸汤22.理中丸和吴茱萸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的是()A白术 B人参 C干姜 D 甘草E 大枣23.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A附子、干姜、炙甘草 B附子、生姜、炙甘草C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D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E 附子、干姜、葱白24.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有()A人参 B当归 C桂枝 D生姜E 附子25.具有回阳固脱,益气生脉的方剂是()A四逆散 B四逆汤 C回阳救急汤D 生脉散E 当归四逆汤26.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A桂枝、芍药 B当归、芍药 C芍药、细辛 D通草、当归 E 当归、桂枝27.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是()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C营血虚弱,寒凝经脉D 元气大亏,阳气暴脱E 肝郁气滞28.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A 寒痹 B血痹 C热痹 D湿痹 E气痹29. 阳和汤中的君药是()A熟地、麻黄 B白芥子、肉桂 C鹿角胶、炮姜 D 熟地、鹿角胶E 白芥子、炮姜30. 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大枣、生姜 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E桂枝、生姜、甘草、大枣31. 四逆汤主治症的病机是()A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B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D 心阳不足、淤血阻滞E 肾阳不足、精亏血少32. 四逆汤所治厥逆的发病机理是()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肝郁气滞 C肾阳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D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E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通四末33. 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细微。
治宜选用()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D 理中丸E 真武汤34.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组成完全相同,其区别是()A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 B通脉四逆汤重用甘草 C通脉四逆汤重用附子D 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甘草E 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附子35. 治疗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的方剂是()A阳和汤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 回阳救急汤 E小建中汤36. 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D 温经散寒,除湿止痛E 化痰祛瘀,温经止痛37. 当归四逆汤中通草的作用是()A通经脉,畅血行 B利水渗湿 C活血利水 D 散寒通络 E 清热利水38. 当归四逆汤所治厥逆的发病机理是()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肝郁气滞 C肾阳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D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E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通四末39. 治疗血虚寒厥证的方剂是()A阳和汤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 回阳救急汤 E小建中汤40. 阳和汤中不包括下列哪味药物()A麻黄 B白芥子 C桂枝 D 炮姜炭E 生甘草41. 阴疽见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选用()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阳和汤 D 大黄牡丹汤 E 小金丹42. 阳和汤中具有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作用的药物是()A麻黄 B白芥子 C肉桂 D 炮姜炭E鹿角胶43. 阳和汤主治不包括()A贴骨疽 B流注 C鹤膝风 D 大头瘟 E 痰核44. 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功效的方剂是()A当归四逆汤 B阳和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 小金丹 E 回阳救急汤(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
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要求应试者将正确答案准确全部选出,多选或少选均为错误)1.理中丸可以治疗的病证有( )( )( )( )( )A脾胃虚寒证 B阳虚失血证 C小儿慢惊 D霍乱 E胸痹2.小建中汤中具有酸甘化阴作用的药物有( )( )( )( )( )A芍药 B炙甘草 C 桂枝 D 饴糖E 生姜3.可以治疗虚寒腹痛的方剂有( )( )( )( )( )A理中丸 B附子理中丸 C吴茱萸汤D小建中汤 E四逆汤4.理中丸与四逆汤共同的组成药物有( )( )( )( )( )A附子 B干姜 C甘草 D 白术 E大枣5.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作用是( )( )( )( )( )A益气补中 B甘缓姜、附峻烈之性C调和诸药 D 为佐药兼使药之用E 酸甘化阴6.用于治疗阳虚寒厥的方剂有( )( )( )( )( )A当归四逆汤 B四逆汤 C阳和汤D 理中丸E 回阳救急汤7.当归四逆汤中重用大枣的用意有哪些( )( )( )( )( )A补养安神 B助当归、白芍补血 C助桂枝、细辛通阳D防止桂枝、细辛燥烈伤阴 E以上均非8.小建中汤与当归四逆汤共有的药物有( )( )( )( )( )A当归 B桂枝 C芍药 D甘草E大枣9.阳和汤的君药是哪两味( )( )( )( )( )A熟地 B肉桂 C鹿角胶 D白芥子E麻黄10.下列哪些情况不能使用阳和汤( )( )( )( )( )A疮疡红肿热痛者 B阴虚有热者 C疽已溃破者 D阴疽漫肿无头者E以上均非二、填空1. 温里剂可以分为、、三类。
2.温中祛寒剂适用于证。
3.理中丸中白术的作用为。
4.理中丸对于湿热内蕴中焦或者禁用。
5.小建中汤的功用。
6.小建中汤中饴糖的功用为、。
7.黄芪建中汤主治。
8.吴茱萸汤主治、。
9.吴茱萸汤中重用生姜的作用是、。
10.吴茱萸汤主治证出现的呕吐与、有关。
11.回阳救逆类方剂的代表方有、。
12.四逆汤主治。
13.回阳救急汤主治。
14.温经散寒类方剂所治病证多由,,,所致。
15.当归四逆汤主治。
16.当归四逆汤的配伍特点是与并用,与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17.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功用。
18.阳和汤主治,功用。
19.阳和汤中重用温补营血,填精补髓;温肾阳,益精血,二药合用,共为君药。
20.阳和汤中轻用麻黄,取其辛温达卫,,,的作用。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 C2.B3. C (答案分析:腹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均是脾胃虚寒的表现,故用理中丸)4. A5. D6. B7.D8.B9.B10. A11. D(答案分析:芍药在桂枝汤中是三两,在小建中汤是六两;且小建中汤比桂枝汤多一味饴糖。
)12. C13. A14. A15.D16. C17. A (答案分析: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重用生姜取其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之功。
)18. E19. E20. E21.E 22.B23.A24.E25.C26.E27.C28.B29. D30. A31. A32. C33. B(答案分析:所述症状均为心肾阳衰,阴寒内盛的表现,治宜回阳救逆)34. E35. D36. A37. A38. E39. C40. C(答案分析:方中含肉桂但不含桂枝)41. C(答案分析:阴疽治疗首选阳和汤,上述症状符合阴疽主症)42. B43. D44. B(四)X型题1.ABCE2.AB (答案分析: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方中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3.ABCD4.BC5.ABCD6.BE7.BD (答案分析: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中重用大枣,即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
)8.BCDE9.AC10.ABC (答案分析:阳和汤主治阴疽,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适用于患处满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者。
)二、填空1.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2.中焦虚寒3.健脾燥湿4.脾胃阴虚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6. 温补中焦、缓急止痛7.阴阳气血俱虚证8.肝胃虚寒,浊阴上逆9.温胃散寒,降逆止呕10.肝胃虚寒,浊阴上逆11.四逆汤、回阳救急汤12.心肾阳衰寒厥证13.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14.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寒邪入侵经脉,血行不畅15. 血虚寒厥证16. 温阳、散寒;养血、通脉17. 血痹;益气温经,和血通痹18. 阴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19.熟地黄;鹿角胶20.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邪五、问答题1.简述温里剂的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