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斑块形状原理和数目原理

建设工程教育网
建设工程教育网常年提供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考试辅导培训 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斑块形状原理和数目原理
2017年城乡规划师备考已开启,大家要抓紧时间学习了。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考试必考知识点,为大家整理了城市规划师考点:斑块形状原理和数目原理,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大家更加高效的备考。
斑块形状原理
一个能满足多种生态功能需要的斑块的理想形状应该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及能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边缘触须和触角。
圆整形的斑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边缘圈的面积,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核心区的面积比,使外界的干扰达到尽可能的小,有利于林内物种的生存。
但圆整的斑块不利于同外界的交流。
斑块数目原理
减少一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从而减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
增加一个自然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可替代的庇难所,增加一份保险(Opdam ,P.,1991.)。
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所必须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则对维护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
练习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已经了解相关知识点了呢?城乡规划师备考学习还是很有趣的,马上开始你的学习之旅吧!另外,偷偷告诉你,可以去论坛学习哦,那里有很多的城乡规划师课程试听和城乡规划师学习资料,供大家学习交流和讨论。
大家要抓紧时间学习哦,充分利用点滴时间,争取早日通过考试。
景观生态学: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质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尺度与等级
生态生态 监测预警
景观结构 景观过程 景观动态 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 规划设计
景观生态 保护管理
景观基本构型: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矢量化数字景观
栅格数字景观
实际景观
一个城乡土地利用/覆盖景观
结构单元(景 观要素)
斑块 廊道 基质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尺度与等级
特性: 干扰斑块的斑块周转率高、稳定性差
干扰(disturbance)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
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 性的物理作用或者事件。
干扰因素又可分为 单一干扰:一次性。如灾害天气、地质灾害等。 长期干扰:重复干扰、适应、稳定。如施肥、踩 踏
(3)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
A 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 人为引入植物栽种所形成的斑块
B 聚居斑块 (Habitation patch): 原有生态系统消失,引入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种
类所形成的斑块
贵州苗寨
禾木
皖南古村落
未干扰
在斑块内干扰 在基质中干扰
斑
块
长期干扰
持 久
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短期干扰
(一次性)
环境资 干扰 源斑块 斑块
小斑块:中继站、边缘生境、降低捕食机
率、提供特定小生境、保护小型物种与生境 ★一个优化的景观,应当有一些大的斑块,
周围还有一些小的斑块,一同散布在基质中
(2)斑块形状
斑块形状指数(shape index)
①圆状指数(S园)表达为:
S圆 P / 2 斑
式中:
S园为斑块形状的圆状指数,P为斑块的周长,A斑为斑块 的面积。该指数最小为1,越接近1表示斑块的形状与圆形 越相似,形状越规则;指数越大,则斑块的形状与圆形偏 离越大,形状越不规则。越接近圆形的斑块,其边界长度 越短,与基质的相互作用越小,作为物质运输廊道的功能 越
利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浅析生态社区构建的主要要素

利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浅析生态社区构建的主要要素摘要:依据景观生态学有关理论,在城市范围内,居住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嵌块,在较小尺度上,居住区又是一个由斑块、廊道、基质等结构要素构成的景观单元,其中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活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居住区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以及还原自净等功能。
进行社区居住环境详细规划的过程即通过对社区外部空间组织建立社区的环境生态网络。
关键词:生态社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一、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的含义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二、构建生态社区的主要要素1.斑块——生态社区内空间节点斑块的基本原理包括斑块尺度、斑块数目、斑块形状、斑块的位置等等。
应用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的目的是合理调整居社区内各类斑块的尺度、数量、形状、位置等,以便更好地组织社区的生态空间网络,发挥各个斑块的最大作用。
社区景观中的斑块则是组成社区景观中的重要空间节点,分别针对不同的功能要求具有不同的设计侧重点。
(1)广场空间广场空间作为景观的过渡,在社区景观节点处经常会以硬质铺装形式存在,并提供居民以休闲活动的场所。
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广场的尺度,通常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重点,尺度不易过大。
结合自然景观要素设计最好,不应只注重图案化的构图等形式,同时配有舒适的室外家具及活动器材。
从而形成尺度宜人、有景可赏、功能齐全的广场将会更好的发挥综合生态效益。
(2)康体空间居民健身康体的场所主要分布在社区内会所及社区附近的集中休闲体育设施,但在社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健身运动仍然是更多居民的首要选择,因此设置良好的生态社区环境对康体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杨刚-浅谈“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对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的意义

浅谈“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对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的意义学号:2010305110171 姓名:杨刚摘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景观生态学作为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及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这一点与自然生态系统明显不同。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在物质方面则可以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达到自给自足。
城市生态系统就不同了,它所需求的大部分能量和物质,都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
同时,城市中人类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废物,由于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和再利用,必须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
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大量废物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它就必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干扰。
如果人们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能按照生态学规律办事,就很可能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并且最终会影响到城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原理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 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 种类型。
斑块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
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
斑块-廊道-基质

廊道基本原理
构成原理 联系保护区的廊道一般由乡土植物构成,它需要与
作为保护对象的残留斑块相近
宽度原理 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
一般的动物: 1-2公里 大型动物:十到几十公里
基质
城市景观的主体是各类建成区,各种不同功能、性质 和形状的建筑物,使城市景观明 显地区别于其他景观。 城市的道路网把这些建筑物联系在一起,使城市街区 既具有很高的连通度,又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因此, 一般可以把街道和街区看做城市景观 的本底
总结
从麦克合格的地图叠加法到到Forman and Godron的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区域完善,麦克哈格的 地图叠加法可以对土地适宜性进行综合性分析,充分 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配合GIS的使用能够更加客观 分析生态敏感性。 Forman and Godron在水平生态结 构上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进一步完善了麦克哈格 的理论。对于我国景观生态规划而言,我们需要从我 国的国情出发,结合我国地少人多的特点做好我国城 市生态规划。
尺度原理 大斑块 小斑块
涵养水源,保护物种多样性 作为小型动物的避难所
数目原理
一般而言保护某一物种至少需要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 四到五个比较理想
斑块基本原理
形状原理
理想形状 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 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触须和触角
对于圆 优
较大的核心区面积比,最大
限度减少边缘区面积,使外界
景观(Forman and Godron),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 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 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
基质内。
斑块
城市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 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 有重要影响的景观要素斑块,主要包 括城市公园、城 市绿地、小片林地等
景观生态学: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质

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质
内容回顾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patter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cosystems within a region of interest, and the way the interactions affect ecological processes, especially the unique effect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n these interactions
环境资源斑块 干扰斑块 残存斑块 引入斑块
面积 面积与生态过程 形状 形状与生态过程 数量 数量与生态过程 空间关系 空间关系与生态过程
2 廊道
2.1 廊道的类型与功能
(1)廊道类型 (2)廊道功能与廊道效应
2.2 廊道特征
(1)廊道面积与数目 (2)廊道结构特征
廊道 corridor
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narrow, linear elements of a type that differs from that on either side.
小斑块:中继站、边缘生境、降低捕食机
率、提供特定小生境、保护小型物种与生境 ★一个优化的景观,应当有一些大的斑块,
周围还有一些小的斑块,一同散布在基质中
(2)斑块形状
斑块形状指数(shape index)
①圆状指数(S园)表达为:
S圆 P / 2 斑
式中:
S园为斑块形状的圆状指数,P为斑块的周长,A斑为斑块 的面积。该指数最小为1,越接近1表示斑块的形状与圆形 越相似,形状越规则;指数越大,则斑块的形状与圆形偏 离越大,形状越不规则。越接近圆形的斑块,其边界长度 越短,与基质的相互作用越小,作为物质运输廊道的功能 越
基于“斑块 廊道 基质”模式的城市综合体景观结构研究

一、城市重大管线廊道控制规划 的重要性
城市重大管线廊道是指城市中输送水、电、气、通信等重要管道的廊道,是城 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管线廊道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制定城市重大管线 廊道控制规划,对于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斑块
该综合体中分布着多个斑块,包括购物中心屋顶花园、写字楼中庭绿化、住宅 区广场等。这些斑块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空间,同时还为周边环境 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2、廊道
该综合体中的廊道主要包括各建筑之间的连廊、步行道等。这些廊道将各个斑 块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流畅的交通体系,方便了行人及车辆的通行。
3、制定控制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综合考虑和优化布局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城市重大管线廊道控制规划和实施 方案。这包括确定管线的走向、管径、埋深等参数,以及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和监管措施。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保障。
4、加强监管和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这包括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 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对运行过程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 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基质
该综合体中的基质主要为建筑墙体、硬质铺装等。这些基质不仅为斑块和廊道 提供了必要的支撑,还为整个景观带来了视觉上的统一性。
四、总结结论
通过对“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在城市综合体景观结构中的应用研究,可以 发现该模式对于提高城市综合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 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合理规划和控制景观结构中的 斑块、廊道和基质,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园林生态学重点

1、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并简述其理由。
(1) 以群落为基本单位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在群落中,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物种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2) 地带性原则根据所处气候带选择主要树种和群落类型。
重视乡土植物。
(3) 生态演替原则改善生境条件,改变种类组成,直接建立顶极群落或其前期阶段,缩短进程,尽快稳定。
当希望保持某一种演替阶段时(如草坪或湿地群落等),通过人工措施,阻止演替的发展。
周期性干扰条件下,利用演替初期群落。
(4) 潜在植被原则找出可能发展的自然植被类型。
气候顶极、土壤顶极或地形顶极。
(5)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保护城市自然植被,湿地,关键地点(种源);模拟自然群落增加植物和鸟类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
避免纯林慎重引进外来植物: 加拿大一枝黄花(6) 景观多样性原景观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群落类型的多样性。
(7)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把城市开敞的绿色空间连接成网络。
城乡一体化。
建设大块绿地,较大的绿地具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和边缘效应。
2.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城市内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物或植被。
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一种城市用地覆盖率低;多呈孤岛状分布☆;重庆山水城市,植被特点。
自然群落比例少,人工、半人工群落比例增加;结构简单;演替缓慢或停止。
干扰,散布更新困难。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概念:植物,吸收营养物质,进入生命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归还于环境中。
三个不同层次:生物个体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生物圈层次: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4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或核心概念(1)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与异质性景观是由景观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景观由异质性要素组成,异质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2) 景观的时空尺度性空间尺度-等级结构, 分辨率, 反应时间;尺度效应-小尺度的剧烈波动与大尺度上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斑块-廊道-
基质模式
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95a),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的原因之一,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
美国景观生态学奠基人Richard F T. Forman与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师Carl Steinitz 紧密配合,并得到地理信息系统教授Stephen Ervin的强有力技术持支,从而在哈佛开创了又一代规划新学派(Wenche et al,1996)。
目前,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高级研究中心(包括设计学博士计划)中已专门设有景观规划与生态这一方向,使景观生态学真正与规划设计溶为一体。
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
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
如方形斑块和园形斑块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构成有什么不同影响,大斑块和小斑块各有什么生态学利弊。
弯曲的直线的,连续的或是间断的廊道对物种运动和物质流动有什么不同影响。
不同的基质纹理(细密或粗散)对动物的运动和干扰的空间扩散有什么影响等等。
回绕着这一系列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景观生态学得出了一些关于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性原理,为景观规划和改变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