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经典例题解析
初一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30道必做题(含答案和解析及考点)

初一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30道必做题(含答案和解析及考点)1、如图是小刚画的一张脸,他对妹妹说“如果我用(1,3)表示左眼,用(3,3)表示右眼,那么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答案:(2,1).解析: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2、如图所示,小颖从家到达莲花中学要穿过一个居民小区,若小区的道路均是正南或正东方向,小颖走下面哪条线路不能到达学校().A.(0,4)(0,0)(4,0)B.(0,4)(4,4)(4,0)C.(0,4)(1,4)(1,1)(4,1)(4,0)D.(0,4)(3,4)(4,2)(4,0)答案:D.解析:(3,4)(4,2)所走路线为斜线,不符合题意,不能正常到达学校.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3、如图,围棋盘放置在某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白棋②的坐标为(-7,-4),白棋④的坐标为(-6,-8),那么,黑棋的坐标应该分别是.答案:(-6,-6),(-4,-7).解析:黑棋①的坐标是(-6,-6),黑棋③的坐标是(-4,-7).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4、如果点A(x,y)在第三象限,则点B(-x,y-1)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 D.解析:∵点A(x,y)在第三象限,∴{x<0y<0.∴-x>0,y-1<0.∴点B(-x,y-1)在第四象限.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5、如图的坐标平面上有P、Q两点,其坐标分别为(5,a)、(b,7).根据图中P、Q两点的位置,判断点()落在第象限.答案:四.解析:由图象可知,b<5,a<7.∴6-b>0,a-10<0.∴点(6-b,a-10)落在第四象限.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6、已知A(-2,0),B(a,0)且AB=5,则B点坐标为.答案:(3,0)或(-7,0).解析:由题知︱a+2︱=5,∴a=3或-7.∴B点坐标为(3,0)或(-7,0).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距离.7、若点A(-2,n)在x轴上,则点B(n-1,n+1)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B.解析: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8、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A.(1,-2)B.(2,0)C.(4,0)D.(0,-4)答案:B.解析:∵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轴上.∴m+1=0.∴m=-1.∴点P的坐标为(2,0).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9、已知点M(3a-8,a-1).(1)若点M在第二象限,并且a为整数,则点M的坐标为.(2)若点N的坐标为(3,-6),并且直线MN∥x轴,则点M的坐标为.答案:(1)(-2,1).(2)(-23,-6).解析:(1)若点M在第二象限,3a<0,a-1>0.∴1<a<8,又a为整数.3∴a=2.∴M(-2,1).(2)若点N的坐标为(3,-6),并且直线MN∥x轴.∴a-1=-6,即a=7.∴点M(-23,-6).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10、若点P(-1,a),Q(b,2),且PQ∥x轴,则a ,b .答案:a=2.b≠-1.解析:∵PQ∥x轴.∴PQ两点的纵坐标相同.∴a=2.又∵P、Q应为不重合的两点.∴b≠-1.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11、点P(a,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请根据点的坐标判断点P的特征:(1)若a=b,则P点在.(2)若a+b=0,则P点在.答案:(1)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2)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解析:(1)略.(2)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12、若点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且点M到x轴的距离为2,则点M的坐标是().A.(2,2)B.(-2,-2)C.(2,2)或(-2,-2)D.(2,-2)或(-2,2)答案:C.解析: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距离.13、已知点(3-2k2,4k-3)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k= .答案:1.解析: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14、若点M(5-a,2a-6)在第四象限,且点M到x轴与y轴的距离相等,试求(a-2)2014-a-2015的值.答案:0.解析:由题意得,5-a+2a-6=0.解得a=1.所以,(a-2)2014-a-2015=(1-2)2014-1-2015=1-1=0.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距离.15、若点P位于y轴左方,距y轴3个单位长,位于x轴上方,距x轴四个单位长,则点P的坐标是.答案:(-3,4).解析: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特殊点的坐标.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6)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答案:(3,6).解析:根据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可知,点P(-3,6)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6). 考点: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答案:(1,2).解析:由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可知点P(-1,2)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1,2).考点: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象限.答案:三.解析:点P(-1,2)满足点在第二象限的条件.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横坐标与P点的横坐标相同,是-2.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3.则P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2,-3),在第三象限.考点: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平移后,点O 、A的对应点分别为点O1 、A1,则点O1 、A1的坐标分别是().A.(0,0),(1,4)B.(0,0),(3,4)C.(-2,0),(1,4)D.(-2,0),(-1,4)答案:D.解析:∵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点O(0,0),A(1,4).∴点O1,A1的坐标分别是(-2,0),(-1,4).考点:几何变换——图形的平移——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20、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2,1),(2,3),(-3,-1),把△ABC运动到一个确定位置,在下列各点坐标中,()是平移得到的.A.(0,3),(0,1),(-1,-1)B.(-3,2),(3,2),(-4,0)C.(1,-2),(3,2),(-1,-3)D.(-1,3),(3,5),(-2,1)答案:D.解析:由(-2,1)→(-1,3),(2,3)→(3,5),(-3,-1)→(-2,1)可以看作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而图形的平移是相同的,所以D对,A、B、C错.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几何变换——图形的平移——点的平移.21、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则点B(-4,-1)的对应点D坐标为().A.(2,9)B.(5,3)C.(1,2)D.(-9,-4)答案:C.解析: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22、已知点A(0,0),B(3,0),点C在y轴上,且△ABC的面积为6,则点C的坐标是.答案:(0,4)或(0,-4).解析:由题意可知1AC·AB=6.2∴AC=4.∴点C的坐标是(0,4)或(0,-4).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面积.23、如图所示,半圆AB平移到半圆CD的位置时所扫过的面积为().A.3B.3+πC.6D.6+π答案:C.解析:扫过面积即为矩形ABDC的面积.∴扫过面积=2×3=6.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面积.24、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 ,网格上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 把△ABC 平移,使点A 移动到点A’的位置,画出平移后的△A’B’C’,写出结论:__________.(2)△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3)若点A 的坐标是(-5,2),点C’为坐标是(0,-2),在图中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答案:(1) 结论:A’B’∥AB (答案不唯一).(2)△A’B’C’的面积是为5. (3)点B’的坐标是(-3,-3).解析:(1)平移后的△A’B’C’如图所示,结论:A’B’∥AB (答案不唯一).(2)观察图形可知,△A’B’C’内接在一个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中.S △A’B’C’=4×3 −12×1×3−12×1×3−12×2×4=5. ∴△A’B’C’的面积是为5.(3)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是(-3,-3).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几何变换——图形的平移——平移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作图:平移变换.25、定义:f (a,b )=(b,a ),g (m,n )=(-m,-n ).例如f (2,3)=(3,2),g (-1,-4)=(1,4).则g[f (-5,6)] 等于 . 答案:(-6,5).解析:根据所给定义,g[f (-5,6)]=g (6,-5)=(-6,5). 考点:式——探究规律——定义新运算.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 ,n ),规定以下两种变换①f (m ,n )=(m ,-n ),如f (2,1)=(2,-1);②g (m ,n )=(-m ,-n ),如g (2,1)=(-2,-1).按照以上变换有:f[g (3,4)]=f (-3,-4)=(-3,4),那么g[f (-3,2)] 等于( ). A.(3,2) B.(3,-2) C.(-3,2) D.(-3,-2) 答案:A.解析:∵f (-3,2)=(-3,-2).∴g[f (-3,2)]=g (-3,-2)=(3,2). 考点:式——探究规律——定义新运算.27、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A 1(1,1),A 2(2,-4),A 3(3,4),A 4(4,-2),A 5(5,7),A 6(6,−43),A 7(7,10),A 8(8,-1)依此规律,A 11的坐标为 ,A 12的坐标为 . A.(12,16),(12,−23) B.(11,15),(11,−23)C.(11,16),(11,−23) D.(11,16),(12,−23)答案:D. 解析: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28、如图,边长为1,2的长方形ABCD 以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旋转90°,此时A 点的坐标为 ;依次旋转2011次,则顶点A 的坐标为 . A.(3,3),(3027,0) B.(3,3),(3017,0) C.(3,2),(3027,0) D.(3,2),(3017,0) 答案:D. 解析:略.考点:式——探究规律.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29、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及x 轴、y 轴上运动,在第1min 内它从原点运动到(1,0),而后接着按如图所示方式在与x 轴、y 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单位长度,那么,在2011min 后,求这个粒子所处的位置坐标.A.(41,13)B.(41,14)C.(44,13)D.(44,14) 答案:C.解析:弄清粒子的运动规律,并求出靠近2011min 后粒子所在的特殊点的坐标,最后确定所求点的坐标.对于这种运算数较大的题目,我们首先来寻找规律,先观察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的点:(0,0),粒子运动了0min. (1,1),粒子运动了1×2=2(min ),向左运动. (2,2),粒子运动了2×3=6(min ),向下运动.(3,3),粒子运动了3×4=12(min),向左运动.(4,4),粒子运动了4×5=20(min),向下运动.……于是点(44,44)处粒子运动了44×45=1980(min).这时粒子向下运动,从而在运动了2011后,粒子所在的位置是(44,44-31),即(44,13).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3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①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1(,),A3(,),A12(,).②写出点A4n的坐标为(是正整数).③指出蚂蚁从点A100到A101的运动方向为.A. ①(1,1),(1,0),(5,0);②(2n,0);③ 从下到上.B. ①(1,1),(1,0),(6,0);②(2n,0);③ 从上到下.C. ①(0,1),(1,0),(5,0);②(2n,0);③ 从上到下.D. ①(0,1),(1,0),(6,0);②(2n,0);③ 从下到上.答案:D.解析:略.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坐标与距离.。
专题0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详解)(解析版)

专题0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03 平面直角坐标系 (1)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知识框架 (2)一、基础知识点 (2)知识点1 有序数对 (2)知识点2 平面直角坐标系 (2)知识点3 点的坐标特点 (3)二、典型题型 (6)题型1 有序数对 (6)题型2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6)题型3 点的坐标的特征 (6)一、点的位置与坐标 (7)二、点的坐标与距离 (8)三、点的坐标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数形结合思想) (8)四、点的坐标与图形的面积 (9)(1)知坐标,求面积 (9)(2)知面积,求坐标(方程思想) (10)(3)分类讨论 (12)三、难点题型 (14)题型1 确定点所在的象限 (14)题型2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14)题型3 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的变化规律 (15)7.2 坐标系的简单运用 (17)知识框架 (17)一、基础知识点 (17)知识点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17)知识点2 用坐标表示平移 (18)二、典型题型 (20)题型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0)题型2 用坐标表示平移 (21)一、点的平移 (21)(1)已知点和平移方式,求对应点 (21)(2)已知点和对应点,求平移方式 (21)二、图形的平移 (22)三、难点题型 (23)题型1 动点问题 (23)7.1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框架{基础知识点{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的特点典型题型{ 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的位置与坐标点的坐标与距离点的坐标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数形结合思想)点的坐标与图形的面积{知坐标,求面积知面积,求坐标(方程思想)分类讨论难点题型{确定点所在的象限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的变化规律 一、基础知识点知识点1 有序数对1)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用于表示平面中某一确定位置的,叫作有序数对,记作(a ,b )注:①(a ,b )与(b ,a )表达的含义不同,注意有序数对的顺序②在表达有序数对时,一般行在前,列在后。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及例题

X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 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a,b )一一对应;其中,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3、 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 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 0; 坐标轴上的点 不属于任何象限;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小结:(1 )点P ( x, y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2 )点P ( X, y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X 、y 中必有一数为零;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a,b ),则(1) 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 )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a 2 b 2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b )在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d bJ_____ P(a,b) 1____________ 1-3 -2 -1 0 -1-2 -31a X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象限 横坐标X 纵坐标y 第一象限 正 正 第二象限 负 正 第三象限负 负 第四象限正负点C、D的横坐标都等于n ;X7、对称点的坐标特征:8、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a) 若点P ( m,n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b)若点P ( m,n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习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 BC// x 轴,则 A.点B 与C 的横坐标相等 BC •点B 与C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相等D 2 •若点P (x, y)的坐标满足xy 0则点P 必在A.原点 B . x 轴上 C . y 轴上 D . x 轴或y 轴上 3.点P在x 轴上,且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P 的坐标是 (A. (5,0) B . (0,5) C . (5,0)或(-5,0) D . (0,5)或(0,-5) 4.平面上的点(2,-1)通过上下平移不能与之重合的是 (A . (2,-2)B . (-2,-1)C . (2,0)D . 2,-3)5. 将△ ABC 各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减去3,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厶ABC 相应顶点的坐标,则 △ A 'B 'C '可以看成厶ABCi 卜y1 y匸y n P--------- —--•P2 • __ n P _ ___ 亠n -------- * P1m ;亠 1 11 ----- T P U f imII V 1 ""O ' XHm O ------------ X 1 1 O mn __ _ ▲1Rb-n关于x 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点P (m,n)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 b) 点P (m,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3( m, n),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c) XP 2( m,n),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a)点P (m, n)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R(m, n),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m n ,即横、纵坐标相等;m n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B 与C 的纵坐标相等 •点B 与C 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不相等 )) ) )y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B .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D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6•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A . (2,9)B . (5,3)C . (1,2)D . (-9,-4)7•在坐标系内,点P (2, -2)和点Q(2,4 )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____ 单位长度,线段PQ和中点坐标是____________8. 将点M(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9.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a 2,b 5)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10. 已知点P( 2,a),Q(b,3),且PQ// x 轴,则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11. 将点P( 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并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 1),则xy = _______12. 则坐标原点0( 0,0 ),A (-2,0 ) ,B(-2,3)三点围成的△ ABO勺面积为_______________13. 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Q(b, a)在第_________ 限14. 已知点P在第二象限两坐标轴所成角的平分线上,且到x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15. 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a是图形b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如果在图形a中点A的坐标为(5, 3),则图形b中与A对应的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1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为(0,0),(2,0),(3,4),(1,4) 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像,并说明该图像是什么图形。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含答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含答案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序数对是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记作(a,b)。
需要注意的是,a与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通常表示为有序实数对(a,b),其中a叫横坐标,b叫做纵坐标。
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过点A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在横轴上的坐标为a,过点A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在纵轴上的坐标为b,那么点A的坐标就是(a,b)。
各象限内的点与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如下:点P(x,y)在第一象限时,x和y均为正数;在第二象限时,x为负数,y为正数;在第三象限时,x和y均为负数;在第四象限时,x为正数,y为负数。
坐标轴上点P(x,y)的坐标特点也很简单,如果P在X轴上,那么它的纵坐标为0;如果P在Y轴上,那么它的横坐标为0;如果P在原点上,那么它的坐标为(0,0)。
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也需要掌握。
如果连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点,那么平行于X轴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平行于Y轴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
如果点在象限角平分线上,那么在第一和第三象限,纵横坐标相同;在第二和第四象限,纵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也需要掌握。
平面内任一点P(m,n)的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m,-n),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m,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m,-n)。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也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点P(x,y)到X 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最后,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左减右加,上加下减”。
在解题时,需要注意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例如,如果点P(-2,3)在第二象限,那么它的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
如果点P(a,a-2)在第四象限,那么a的取值范围为a<0.如果点P(-2,x^2+1)在第三象限,那么它的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负数。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经典例题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2)在第一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思路分析:根据第一象限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可得出m的范围.解:由第一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可得:20 mm>⎧⎨->⎩,解得:m>2.故答案为:m>2.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一象限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例1 如果m是任意实数,则点P(m-4,m+1)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思路分析:求出点P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然后根据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m+1)-(m-4)=m+1-m+4=5,∴点P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一定大于纵坐标,∴点P一定不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例2 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2,0) B.(﹣1,1)C.(﹣2,1)D.(﹣1,﹣1)分析: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由于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答:解:矩形的边长为4和2,因为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由题意知:①第一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行的路程和为12×1,物体甲行的路程为12×=4,物体乙行的路程为12×=8,在BC边相遇;②第二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行的路程和为12×2,物体甲行的路程为12×2×=8,物体乙行的路程为12×2×=16,在DE边相遇;③第三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行的路程和为12×3,物体甲行的路程为12×3×=12,物体乙行的路程为12×3×=24,在A点相遇;…此时甲乙回到原出发点,则每相遇三次,两点回到出发点,∵2012÷3=670…2,故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是:第二次相遇地点,即物体甲行的路程为12×2×=8,物体乙行的路程为12×2×=16,在DE边相遇;此时相遇点的坐标为:(﹣1,﹣1),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及按比例分配的运用,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就可以解决问题.例2 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A.(1,4) B.(5,0)C.(6,4) D.(8,3)思路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解: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13÷6=335…3,∴当点P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个循环组的第3次反弹,点P的坐标为(8,3).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点的坐标的规律变化的考查了,作出图形,观察出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对应训练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2).把一条长为2012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B﹣C﹣D﹣A﹣…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A .(1,﹣1)B . (﹣1,1)C . (﹣1,﹣2)D . (1,﹣2)分析: 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ABCD 的周长,然后求出另一端是绕第几圈后的第几个单位长度,从而确定答案.解答: 解:∵A(1,1),B (﹣1,1),C (﹣1,﹣2),D (1,﹣2),∴AB=1﹣(﹣1)=2,BC=1﹣(﹣2)=3,CD=1﹣(﹣1)=2,DA=1﹣(﹣2)=3, ∴绕四边形ABCD 一周的细线长度为2+3+2+3=10, 2012÷10=201…2,∴细线另一端在绕四边形第202圈的第2个单位长度的位置, 即点B 的位置,点的坐标为(﹣1,1). 故选B .点评: 本题利用点的坐标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ABCD 一周的长度,从而确定2012个单位长度的细线的另一端落在第几圈第几个单位长度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3,5)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3,—5) B .(3,5) C .(3.—5) D .(5,—3) 答:B考点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 在函数1x y x+=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关系中主要有二次根式和分式两部分.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x+1≥0,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x≠0.就可以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得:x+1≥0且x≠0 解得:x≥-1且x≠0. 例3 函数y=31x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根据题意得,x+3≥0且x —1≠0, 解得x≥—3且x≠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对应训练 3.函数2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2B .x≥2 C.x≠—2 D .x≥-2 3.A考点三:函数图象的运用例4 一天晚饭后,小明陪妈妈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描述了他们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 (米)与散步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下面的描述符合他们散步情景的是( )A .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就回家了B .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C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D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18分钟后开始返回思路分析:根据图象可知,有一段时间内时间在增加,而路程没有增加,意味着有停留,与x 轴平行后的函数图象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多路程又在增加,由此即可作出判断.解:A 、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就回家了,图象为梯形,错误;B 、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描述不准确,错误;C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图形为上升和下降的两条折线,错误;D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18分钟后开始返回从家出发,符合图象的特点,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读懂图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函数图象用排除法判断.例5 如图,ABCD 的边长为8,面积为32,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ABCD 的顶点上,它们的各边与ABCD 的各边分别平行,且与ABCD 相似.若小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x ,且0<x≤8,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思路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可知四块阴影部分的面正好等于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根据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列式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图象解答. 解:∵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ABCD 的顶点上,∴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小平行四边形与ABCD 相似,∴2()328y x =, 整理得212y x =,又0<x≤8,纵观各选项,只有D 选项图象符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与相似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例8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洗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 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Ⅰ)如图①,当∠BOP=30°时,求点P的坐标;(Ⅱ)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试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m;(Ⅲ)在(Ⅱ)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Ⅰ)根据题意得,∠OBP=90°,OB=6,在Rt△OBP中,由∠BOP=30°,BP=t,得OP=2t,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Ⅱ)由△OB′P、△QC′P分别是由△OBP、△QCP折叠得到的,可知△OB′P≌△OBP,△QC′P≌△QCP,易证得△OBP∽△PCQ,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Ⅲ)首先过点P作PE⊥OA于E,易证得△PC′E∽△C′QA,由勾股定理可求得C′Q的长,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m= 16t2-116t+6,即可求得t的值.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对应训练4.甲、乙两队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两队在比赛时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队率先到达终点B.甲队比乙队多走了200米路程C.乙队比甲队少用0。
5.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三)(解析版)

5.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三)【推本溯源】1、回顾上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5),B(﹣2,1),C(﹣1,3).(1)△ABC的面积是3;(2)若△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已知点C1的坐标为(4,0),写出顶点A1的坐标(2,2);(3)将△ABC绕着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2B2C2,写出C2的坐标(3,1).2.点的平移点P(a,b)先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m,b+n);点P(a,b)先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n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m,b-n);3.点的对称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4.一三、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
5.坐标轴的平行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6.以不同的点作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位置、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关系:(1)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不变,则点的坐标不变;若点的位置改变,则点的坐标改变。
(2)建立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的位置不变,点的位置改变。
【解惑】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的坐标是()A .(2,3)--B .(2,3)-C .(2,3)-D .(2,3)【答案】D【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求解.【详解】解:点(2,3)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的坐标是(2,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例2:已知点()3,2M -与(),N x y 在同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且点N 到y 轴的距离等于4,那么点N 的坐标为()A .()4,2或()4,2-B .()4,2-或()4,2--C .()4,2-或()4,2-D .()4,2或()4,2--【答案】B【分析】根据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可得点N 的纵坐标为2-,再分点N 在y 轴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求出点N 的横坐标,然后解答即可.【详解】解:∵点()3,2M -与点(),N x y 在同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点N 的纵坐标为2-,∵点N 到y 轴的距离为4,∴点N 的横坐标为4或4-,∴点N 的坐标为()4,2-或()4,2--;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规律,熟练掌握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2A m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 .若点B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m =()A .2B .3C .4D .5【答案】C【分析】先根据平移方式确定点B 的坐标,再根据点B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列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 点(),2A m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 ,∴()1,23B m ++,即()1,5B m +,点B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15m +=,∴4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平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加左减,纵坐标上加下减.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3,3)A ,(0,5)B ,若在坐标轴上找一点C ,使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 有()A .4个B .5个C .6个D .7个【答案】D 【分析】由题意知A 、B 是定点,C 是动点,所以要分情况讨论:以AC 、AB 为腰、以AC 、BC 为腰或以BC 、AB 为腰.则满足条件的点C 可求.【详解】解:由题意可知:以AC 、AB 为腰的三角形有3个;以AC 、BC 为腰的三角形有2个;(1)填空:点A 的坐标是______,点(2)将ABC 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求ABC 的面积.【答案】(1)()41-,,()5,3(2)见解析(3)72ABC S =△【分析】(1)直接利用已知点的位置得出各点坐标即可;(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3)解:34212ABC S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摩拳擦掌】1.(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已知点12A (,),过点A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M ,则点M的坐标为()A .10(,)B .20(,)C .(0,1)D .2(0,)【答案】A【分析】根据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都相等,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来进行求解.【详解】解:()1,2A ,点A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M ,M ∴点的纵坐标为0,横坐标与A 点相等,即()1,0M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都相等是解答关∵()0,30A ,()20,10,B ∴130203002ABO S =⨯⨯=V ∵OA 上有31个格点,OB 上的格点有()2,1,(【分析】根据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即点(),P x y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的坐标是(),x y -,即可得出a ,b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点(),2021A a 和点()2022,B b 关于y 轴对称,2022a \=-,2021b =,202220211a b ∴+=-+=-.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得出a ,b 的值是解题关键.6.(2022春·上海闵行·七年级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点()3M m ,与点()4N n ,关于x 轴对称,那么m n +=______.【答案】1-【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解答.【详解】解:∵点()3M m ,与点()4N n ,关于x 轴对称,∴3n =,4m =-,∴431m n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熟记关于x 轴对称的点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7.(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已知点()2,3P a b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恰好落在原点上,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___.【答案】()2,3【分析】根据平移的规律:上加下减,左减右加,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点()2,3P a b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22,33P a b ---,且改点恰好落在原点上,∴220a -=,330b --=,解得1a =,1b =-.∴22a =,33b -=,∴()2,3P .故答案为:()2,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的平移,关键是利用平移的规律: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在x 轴的负半轴上的点的横坐标0<,纵坐标为0.8.(2023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中)已知点()43A ,,AB y ∥轴,且5AB =,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答案】()48,或()4,2-【分析】分:①点B 在点A 的上边,②点B 在点A 的下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详解】解:∵AB y ∥轴,∴设点()4,B y ,①点B 在点A 的上边时,∵5AB =,∴35y -=,解得8y =,点B 的坐标为()48,;②点B 在点A 的下边时,∵5AB =,∴35y -=-,解得=2y -,点B 的坐标为()4,2-;综上所述,点B 的坐标为()48,或()4,2-.故答案为()48,或()4,2-.【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于y 轴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的性质,分情况讨论.9.(2023春·广东肇庆·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4A ,()8,0B ,(),C a b ,点C 在第一象限,CB x ⊥轴,且到x 轴的距离为6.(1)=a__________,b=_________的面积;(2)求ABC(3)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知不足】2A .()2023,0B .()2021,1-C .()2022,1【答案】D 【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1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6秒时,点P 的坐标为()6,0,…,∵202345053÷= ,∴P 的坐标是()2023,1-,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规律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象,得到点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2.(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七年级统考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1M m m ++在y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A .()0,2-B .()2,0C .()4,0D .()0,4-【答案】A【分析】根据在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求出m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点()3,1M m m ++在y 轴上,∴30m +=,∴3m =-,∴1312m +=-+=-,∴()0,2M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y 轴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在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键.3.(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把点A (),2m m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点B 正好落在x 轴上,则点B 的坐标为()A .()50-,B .()70-,C .()40,D .()30,【答案】B 【分析】由平移方式可得平移后的坐标为()2,5m m -+,再根据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求出m 的值,即可得出点B 的坐标.【详解】解:点A (),2m m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对应点的坐标为()2,2m m -+,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的坐标为()2,23m m -++,即()2,5m m -+, 点B 正好落在x 轴上,∴50m +=,∴5m =-,∴点B 的坐标为()52,0--,即()7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由平移方式确定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移方式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出平移后的坐标.4.(2023春·湖北黄冈·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1)P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答案】(6,4)【分析】根据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左减右加,上加下减解答可得.【详解】解:将点()2,1P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的坐标是()24,13++,即()6,4P ',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记平移中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是解题的关键.5.(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七年级统考期中)将点()3,2A --先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答案】()5,1-【分析】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求解即可.【详解】解:将点()3,2A --先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为()32,23---+,即()5,1-,故答案为:()5,1-.【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答案】()101220,【分析】首先根据各点的坐标求出长度,找出这些长度之间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即可求解.【详解】解:∵正方形OABC(1)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A B C.画出三角形111(2)直接写出点1B,1C的坐标.(3)在三角形ABC 内有一点(,)P a b ,请写出按(1)中所述步骤平移后的对应点1P 的坐标.【答案】(1)见解析(2)1(0,5)-B ,16(5,)C -(3)(7,3)a b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作图即可.(2)由图可直接得出答案.(3)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1)解:如图,三角形111A B C 即为所求.(2)由图可得,点1(0,5)-B ,16(5,)C -.(3) 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111A B C ,∴点1P 的坐标为(7,3)a b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平移变换,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023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网格中,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试解答下列问题:(1)若将ABC 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111A B C △,请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2)求ABC 的面积;(3)已知第一象限内有两点()32P n +,,()6Q n ,.平移线段PQ ,使点P ,Q 分别落在两条坐标轴上.请直接写出点P 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答案】(1)见详解(2)6(3)(0,2)P 或(3,0)-【分析】(1)求出平移后对应点的坐标为111(5,0),(2,3),(3,2)A B C -,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2)利用割补法求ABC 的面积即可;(3)()32P n +,,()6Q n ,.两点的水平距离633-=,垂直距离22n n +-=,再分两种情况即可.【详解】(1)解:(1,2),(4,5),(3,0)A B C ---,平移后对应点的坐标为111(5,0),(2,3),(3,2)A B C -,平移后的图象如图所示:(2)解:1113515223222ABC S =⨯-⨯⨯-⨯⨯-⨯⨯ (3)解:()32P n +,,()6Q n ,.两点的水平距离平移线段PQ ,使点P ,Q 分别落在两条坐标轴上,如图所示:点P 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0,2)P 或(3,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的平移问题,结为图形顶点的平移.【一览众山小】1.(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已知()5,0P -,()4,2Q ,将线段PQ 平移到线段11PQ ,()14,P a -,()1,4Q b ,其中P 与1P 是对应点,则a b 的值是()A .25B .36C .18D .16【答案】AA .()0,10-B .【答案】B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8PB PB t '==-,在Rt △【详解】解:∵点()6,0A∴8PB PB t'==-在Rt POB '△中,OP t =-,∴()()222168t t -+=-解得:12t =-,∴P 的坐标为()0,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023·湖南长沙·统考三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22B ,,()32C ,,()1,2D -,平移这四个点中的一个点,使得这四个点关于y 轴对称,则正确的平移过程是()A .将点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B .将点B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C .将点C 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D .将点D 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答案】C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A 、将点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22A -,,这四个点不关于y 轴对称,错误;B 、将点B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22B -,,这四个点不关于y 轴对称,错误;C 、将点C 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22C -,,这四个点关于y 轴对称,正确;D 、将点D 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5,2D ,这四个点不关于y 轴对称,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能够得出平移后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4.(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蜂巢结构精巧,其巢房横截面的形状均为正六边形.如图是部分巢房的横截面图,图中7个全等的正六边形不重叠且无缝隙,将其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A .()33,2-B .()33,2C .(2,【答案】A 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 ,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及点【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正六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2023春·湖北襄阳·七年级襄阳四中校考阶段练习)已知ABC 的各顶点坐标分别为1()()()12121A B C --,,,,,,将它进行平移,平移后A 移到点()3a -,,B 移到点(3)b ,,则C 移到的点的坐标为_____.【答案】(05),【分析】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利用A 、B 两点坐标平移规律得出点C 平移后的坐标.【详解】解:∵点A 由(12)-,平移到()3a -,,∴ABC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点B 由(11)-,平移到(3)b ,,∴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点(21)C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05),;故答案为:(05),.【点睛】本题考查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性质以及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根据已知确定平移是本题解题关键.6.(2023春·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中)已知点()2,6P b ,(1)若点P 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则Q 点纵坐标是____.(2)若点(),M a a b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则b =_____.【答案】6-6【分析】(1)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 x y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是(),P x y '--.【详解】解:(1) 点P 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2,6P b ,∴Q 点纵坐标是()2,6b -.故答案为:6-;(2) 点(),M a a b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2,6P b ,∴26a b a b =-⎧⎨+=-⎩,解得126a b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7.(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a b ,若N 的坐标为(),ka b k +,其中k 为常数,且0k ≠,则M 、N 互为“k 系关联点”,比如:()2,3M 的“2系关联点”为()22,32N ⨯+,即:()4,5N .若点(),2P m -的“1-系关联点”为(),Q x y ,且满足9x y +=-,则m 的值为_____.【答案】6【分析】由点(),2P m -的“1-系关联点”为(),Q x y ,可得x m =-,=3y -,再由9x y +=-,即可求得m 的值.【详解】∵点(),2P m -的“1-系关联点”为(),Q x y ,∴()=1x m ⨯-,()=21y -+-,∴x m =-,=3y -,又∵9x y +=-,∴()3=9m -+--,∴6m =,即m 的值是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与新定义,熟练掌握新定义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2023·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三模)已知第二象限内的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3,则P 点的坐标是______.【答案】(3,4)-【分析】根据坐标的表示方法,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3,且它在第二象限内即可得到点P 的坐标.【详解】解:∵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3,且它在第二象限内,∴点P 的坐标为(3,4)-.故答案为:(3,4)-.【点睛】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关键在于熟记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 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9.(2023·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0A -,点A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11,1A -,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动2个单位至点()21,1A ,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右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 第2023次跳动至点2023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答案】()506,1012【分析】设第n 次跳动至点n A ,根据部分点n A 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412n A n n --,,()41121n A n n +--+,,()42121n A n n +++,,()43122n A n n +++,(n 为自然数)”,依此规律结合202350543=⨯+即可得出点2023A 的坐标.【详解】解:设第n 次跳动至点n A ,-,【答案】( 1.81)【分析】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详解】解:由题意知:长方形的边长为图形“凸”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答案】()11-,【分析】根据坐标的特点,长度为2时,对应点为B ,确定长度为4时,对应点为C ,长度为6时,对应点为D ,长度为8时,对应点为E ,长度为11时,对应点为F ,长度为14时,对应点为G ,长度为16时,对应点为H ,长度为18时,对应点为P ,长度为20时,对应点为A ,循环节为20,计算202320÷,看余数判断即可.【详解】解:∵AB EG x ∥∥轴,BC DE HG AP y ∥∥∥∥轴,点D 、C 、P 、H 在x 轴上,()()()1,2,1,2,3,0A B D --,()()3,2,3,2E G ---,∴222233222AB BC CD DE EF FG GH PH AP =========,,,,,,,,,∴长度为2时,对应点为B ,确定长度为4时,对应点为C ,长度为6时,对应点为D ,长度为8时,对应点为E ,长度为11时,对应点为F ,长度为14时,对应点为G ,长度为16时,对应点为H ,长度为18时,对应点为P ,长度为20时,对应点为A ,循环节为20,∵2023201013÷=⋯,∴细线另一端在BC 上,且与B 相距1个单位长度,∴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的特点和坐标的规律,熟练掌握坐标的特点,准确计算出循环节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中)若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到y 轴的距离为3,点P 在y 轴的右侧,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答案】()3,5或()3,5-(1)画出ABC 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画出111A B C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3)如果AC 上有一点(),P m n 经过上述两次变换,那么对应【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4,m n --(2)如图所示,222A B C △即为所求,(3)AC 上有一点(),P m n 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为长度后得到的点2P 的坐标是()4,m n --,故答案为:()4,m 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平移、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特点.16.(2023春·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点B 的坐标为()3,b b +,且a ,b 满足3a b -+∴()()222203120AB =-+--=⎡⎤⎣⎦,()()22220039AP x x =-+-=+,()()222220145BP x x x =-++=-+,①若90PAB ∠=︒,∴222PA BA PB +=,即2292045x x x ++=-+,∴解得6x =-,∴(6,0)P -;②若90ABP ∠=︒,∴222AB BP AP +=,即2220459x x x +-+=+,∴解得4x =,(4,0)P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6,0)-或(4,0).【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坐标和图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和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春·河北邢台·八年级统考期中)图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0,2A ,()2,0B -,()4,0C .将点B 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点D ,图2所示.(1)求D 点坐标;(2)连接AC 、CD 、AD ,(),4P m 是一动点,若PAD S △【答案】(1)()5,4()1,4P ()。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经典例题

考点1:考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知识解析: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如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1、在面直角坐标中,点M (-2,3)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2x +1)所在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3、若点P (a ,a -2)在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a <0B .0<a <2C .a >2D .a <0 4、点P (m ,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 (-m ,0)在( )A .x 轴正半轴上B .x 轴负半轴上C .y 轴正半轴上D .y 轴负半轴上 5、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M (b -a ,a -b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x x --,在第四象限,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7、对任意实数x ,点2(2)P x x x -,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8、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考点2:点在坐标轴上的特点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坐标原点(0,0)1、点P (m+3,m+1)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A .(0,-2)B .(2,0)C .(4,0)D .(0,-4) 2、已知点P (m ,2m -1)在y 轴上,则P 点的坐标是 。
考点3:考对称点的坐标知识解析:1、关于x 轴对称: A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b )。
2、关于y 轴对称: A (a ,b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 b )。
3、关于原点对称: A(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专题12 平面直角坐标系篇(解析版)

专题12 平面直角坐标系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坐标特点1.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表示为()ba,,可以用来表示位置。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各部分的坐标特点:①x轴上的所有点的坐标可表示为()0,x。
②y轴上的所有点的坐标可表示为()y,0。
③第一象限内的所有点的坐标横纵坐标都是正数。
即(﹢,﹢)。
④第二象限内的所有点的坐标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
即(﹣,﹢)。
⑤第三象限内的所有点的坐标横纵坐标都是负数。
即(﹣,﹣)。
⑥第四象限内的所有点的坐标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
即(﹢,﹣)。
3.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ba,到横坐标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绝对值。
即b。
点()ba,到纵坐标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绝对值。
即a。
1.(2022•六盘水)两个小伙伴拿着如图的密码表玩听声音猜动物的游戏,若听到“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表示的动物是“狗”,则听到“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时,表示的动物是( )A.狐狸B.猫C.蜜蜂D.牛【分析】根据点的坐标解决此题.【解答】解:由题意知,咚咚﹣咚咚对应(2,2),咚﹣咚对应(1,1),咚咚咚﹣咚对应(3,1).∴咚咚﹣咚对应(2,1),表示C;咚咚咚﹣咚咚对应(3,2),表示A;咚﹣咚咚咚对应(1,3),表示T.∴此时,表示的动物是猫.故选:B.2.(2022•柳州)如图,这是一个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某学校的示意图,如果这个坐标系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并且综合楼和食堂的坐标分别是(4,1)和(5,4),则教学楼的坐标是( )A.(1,1)B.(1,2)C.(2,1)D.(2,2)【分析】根据综合楼和食堂的坐标分别是(4,1)和(5,4),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解答.【解答】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楼的坐标是(2,2),故选:D.3.(2022•铜仁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A(﹣3,2),B(3,2),C(3,﹣1),则D的坐标为( )A.(﹣2,﹣1)B.(4,﹣1)C.(﹣3,﹣2)D.(﹣3,﹣1)【分析】先根据A、B的坐标求出AB的长,则CD=AB=6,并证明AB∥CD∥x轴,同理可得AD∥BC ∥y轴,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3,2),B(3,2),∴AB=6,AB∥x轴,∵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6,AB∥CD∥x轴,同理可得AD∥BC∥y轴,∵点C(3,﹣1),∴点D的坐标为(﹣3,﹣1),故选:D.4.(2022•宜昌)如图是一个教室平面示意图,我们把小刚的座位“第1列第3排”记为(1,3).若小丽的座位为(3,2),以下四个座位中,与小丽相邻且能比较方便地讨论交流的同学的座位是( )A.(1,3)B.(3,4)C.(4,2)D.(2,4)【分析】直接利用点的坐标特点得出与小丽相邻且能比较方便地讨论交流的同学的座位位置.【解答】解:如图所示:与小丽相邻且能比较方便地讨论交流的同学的座位是(4,2).故选:C.5.(2022•扬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a2+1)所在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根据平方数非负数判断出点P的纵坐标是正数,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a2≥0,∴a2+1≥1,∴点P(﹣3,a2+1)所在的象限是第二象限.故选:B.6.(2022•乐山)点P(﹣1,2)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直接判断的判断即可.【解答】解:∵P(﹣1,2),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2,∴P点在第二象限.故选:B.7.(2022•攀枝花)若点A(﹣a,b)在第一象限,则点B(a,b)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直接利用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得出a、b的符号,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点A(﹣a,b)在第一象限内,∴﹣a>0,b>0,∴a<0,∴点B(a,b)所在的象限是:第二象限.故选:B.8.(2022•衢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2)落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分析】根据第三象限中点的坐标特征: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负数,由此可确定A 点位置.【解答】解:∵﹣1<0,﹣2<0,∴点A (﹣1,﹣2)在第三象限,故选:C .9.(2022•河池)如果点P (m ,1+2m )在第三象限内,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21<m <0B .m >﹣21C .m <0D .m <﹣21【分析】根据点P 在第三象限,即横纵坐标都是负数,据此即可列不等式组求得m 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①得m <0,解②得m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m <﹣.故选:D .10.(2022•兰州)如图,小刚在兰州市平面地图的部分区域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白塔山公园的坐标是(2,2),中山桥的坐标是(3,0),那么黄河母亲像的坐标是 .【分析】根据白塔山公园的坐标是(2,2),中山桥的坐标是(3,0)画出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写出黄河母亲像的坐标;【解答】解:如图,根据白塔山公园的坐标是(2,2),中山桥的坐标是(3,0)画出直角坐标系,∴黄河母亲像的坐标是(﹣4,1).故答案为:(﹣4,1).11.(2022•广安)若点P(m+1,m)在第四象限,则点Q(﹣3,m+2)在第 象限.【分析】根据点P(m+1,m)在第四象限,求出m的取值范围,得到1<m+2<2,进而得到点Q所在的象限.【解答】解:∵点P(m+1,m)在第四象限,∴,∴﹣1<m<0,∴1<m+2<2,∴点Q(﹣3,m+2)在第二象限,故答案为:二.12.(2022•鄂州)中国象棋文化历史久远.某校开展了以“纵横之间有智慧攻防转换有乐趣”为主题的中国象棋文化节.如图所示是某次对弈的残局图,如果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帥”位于点(﹣1,﹣2),“馬”位于点(2,﹣2),那么“兵”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坐标是 .【分析】应用平面内点的平移规律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平面内点的平移规律可得,把“帅”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兵”的位置,∴(﹣1﹣2,﹣2+3),即(﹣3,1).故答案为:(﹣3,1).13.(2022•烟台)观察如图所示的象棋棋盘,若“兵”所在的位置用(1,3)表示,“炮”所在的位置用(6,4)表示,那么“帅”所在的位置可表示为 .【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点坐标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帅”所在的位置:(4,1),故答案为:(4,1).考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坐标变换1. 平行于x 轴(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 m-2)在第一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根据第一象限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可得出m的范围.解:由第一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可得: 解得:m > 2.故答案为:m> 2.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一象限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正.例1如果m是任意实数,则点P (m-4, m+1) 一定不在( )A. 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思路分析:求出点P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然后根据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T( m+1 - ( m-4) =m+1-m+4=5•••点P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一定大于纵坐标,•••点P一定不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例2如图,矩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 A (2, 0) 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 . (2, 0)B . ( - 1 , 1) C. ( - 2, 1) D. (- 1,- 1)分析:禾U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由于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答:解:矩形的边长为4和2,因为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由题意知:①第一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行的路程和为12X1,物体甲行的路程为12冷=4,物体乙行的路程为12烂=8,在BC边相遇;31②第二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行的路程和为 12X2,物体甲行的路程为12X2』=8,物体乙行 [3的路程为12X 2X =16,在DE 边相遇; ③第三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行的 路程和为12X 3,物体甲行的路程为 12X 3X1=12,物体乙3行的路程为12X 3X =24,在A 点相遇;3此时甲乙回到原出发点,则每相遇三次,两点回到出发点, •/ 2012- 3=670…2 ,故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 2012次相遇地点的是:第二次相遇地点,即物体甲行的路程为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及按比例分配的运用, 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就可以解决问题.例2如图,动点P 从(0, 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 P 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 P 的坐标为( )A. ( 1,4)B. (5, 0)C. (6, 4)D. (8, 3)思路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 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解 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 0, 3),V 划 4/KJ 11321:;; !12S45678•/ 2013- 6=335…3,•••当点P 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 336个循环组的第3次反弹, 点P 的坐标为(8, 3). 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点的坐标的规律变化的考查了, 作出图形,观察出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对应训练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1, 1) , B (- 1, 1), C (- 1,- 2), D (1 , - 2).把 一条长为2012个单12 X 2 =16,在DE 边相遇; 此时相遇点的坐标为:(-1,-1),物体乙行的路程为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 - B - C - D - A -…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 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 的坐标是()••• AB=1 -( - 1) =2 , BC=1 -( - 2) =3, CD=1 -( - 1) =2 , DA=1 -( - 2) =3 , •••绕四边形 ABCD 一周的细线长度为 2+3+2+3=10, 2012 - 10=201 …2 •细线另一端在绕四边形第 202圈的第2个单位长度的位置, 即点B 的位置,点的坐标为(-1, 1). 故选B .点评: 本题利用点的坐标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 ABCD 一周的长度,从而确定2012个单位长度的细线的另一端落在第几圈第几个单位长度的位置是解题 的关键.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P (-3, 5)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 (-3, -5)B . (3, 5)C . ( 3. -5)D . ( 5, -3)答:B考点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3在函数y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 .x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关系中主要有二次根式和分式两部分. 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 X+1A0,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x 工0就可以求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解:根据题意得:x+1>0且x 工0 解得:X 二1且X M0 例3函数y= _3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1A. x > -3B. x >3C. x 》0 且 x MlD. x > -3 且 x ^l思路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 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根据题意得,x+3>0且X-1M 0, 解得x > -3且x M 1.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 )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分析: 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 ABCD 的周长,然后求出另一端是绕第几圈后的第几个 A . (1,- 1) B • ( - 1, 1) 单位长度,从而确定答案.解答:解:••• A (1 , 1), B (- 1, 1), C (- 1 , - 2), D (1,- 2),(2 )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对应训练 3.函数y ,2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7x2A . x > -2B . x > 2C . x 乂2D . x >23. A考点三:函数图象的运用例4 一天晚饭后,小明陪妈妈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描述了他们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 S (米)与散步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下面的描述符合他们散步情景的是( )A .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就回家了B .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D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 后开始返回与x 轴平行后的函数图象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多路程又在增加,由此即可作出判断. 解:A 、从家出发,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就回家了,图象为梯形,错误;B 、从家出发,至厅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描述不准 确,错误;C 、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 ,然后回家了,图形为上升和下降的两条折线,错误;D 、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到了一家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继续向前走了一段, 18分钟后开始返回从家出发,符合图象的特点,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读懂图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 表示的量,再根据函数图象用排除法判断.例5如图,Y ABCD 的边长为8,面积为32,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 Y ABCD 的顶点上,它们的各边与 Y ABCD 的各边分别平行,且与 Y ABCD 相似.若小平 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 X ,且0V x <8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 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大致图象是( )思路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可知四块阴影部分的面正好等于一个小平行四边形0;18分钟味着有停留,而路程没有增加,意的面积,再根据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列式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图象解答.解:•••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Y ABCD的顶点上,•••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平行四边形与Y ABCD相似,..._y_32x 2(8),整理得 1 2 y -x ,2又O v x<8纵观各选项,只有D选项图象符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与相似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例8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洗中,点 A (11, 0),点B (0, 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I)如图①,当/ BOP=30时,求点P的坐标;(H)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 , 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川)在(H)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I)根据题意得,/ OBP=9O , OB=6,在Rt A OBP 中,由/ BOP=3O , BP=t,得OP=2t,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由厶OB P、△ QC P分别是由厶OBP、△ QCP折叠得到的,可知△ OB OBP ,△ QC QCP,易证得△ OBP s^ PCQ,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川)首先过点P作PE丄OA于E,易证得△ PC C QA由勾股定理可求得C'Q的长,1 11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m= t2- t+6,即可求得t的值.6 6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对应训练4. 甲、乙两队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两队在比赛时的路程s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队率先到达终点B.甲队比乙队多走了200米路程C.乙队比甲队少用0.2分钟D •比赛中两队从出发到 2.2秒时间段,乙队的速度比甲队的速度快4•解:A 、由函数图象可知,甲走完全程需要 4分钟,乙走完全程需要 3.8分钟,乙队率先到达终点,本选项错误;B 、 由函数图象可知,甲、乙两队都走了1000米,路程相同,本选项错误;C 、 因为4-3.8=02分钟,所以,乙队比甲队少用 0.2分钟,本选项正确;D 、 根据0〜2.2分钟的时间段图象可知,甲队的速度比乙队的速度快,本选项错误; 故选C • 5. 如图,点A 、B 、C 、D 为O O 的四等分点,动点 P 从圆心O 出发,沿OC-CD-DO 的路线做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APB 的度数为y 度,则下列图象中表示 yCD上运动时,/ APB 不变,当P 在DO 上运动时,/ APB 逐渐增大,即可得出答案.解答: 解:当动点P 在OC 上运动时,/ APB 逐渐减小; 当P 在C D 上运动时,/ APB 不变; 当P 在DO 上运动时,/ APB 逐渐增大.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用到的知识点是圆周角、圆内的角及 函数图象认识的问题.要能根据几何图形和图形上的数据分析得出所对应的函数的类型和所 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画出正确的图象.(度)与t (秒)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根据动点 P 在OC 上运动时,/ APB 逐渐减小,当 P考点四: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例5如图1,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一点,点P 从点B 沿折线BE-ED-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 点Q 从点B 沿B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 1cm/s .若P , Q 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 △ BPQ 的面积为y (cm ).已知y 与t 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 错误的是()4 B.sin /EBC —52 2 C. 当 0 v t < 10 时,y= — t5D. 当t=12s 时,△ PBQ 是等腰三角形思路分析:由图2可知,在点(10, 40)至点(14, 40)区间,△ BPQ 的面积不变,因此可 推论(1 )在BE 段,BP=BQ 持续时间10s ,贝U BE=BC=10 y 是t 的二次函数; (2 )在ED 段, y=40是定值,持续时间 4s ,则ED=4; (3)在DC 段, y 持续减小直至为0, y 是t 的一次函数. 解:(1)结论A 正确.理由如下:分析函数图象可知, BC=10cm ED=4cm 故 AE=AD-ED=BC-ED=10-4=6cm如答图1所示,连接EC,过点E 作EF 丄BC 于点F ,11由函数图象可知, BC=BE=10cm BEC =40=— BC?EF= X 10X EF,2 2E F 8/• sin / EBC= =-BE 10(3)结论C 正确.理由如下: 如答图2所示,过点P 作PGLBQ 于点G,•/ BQ=BP=,AEA. 图1AE=6cmEF=8,(2)结论B 正确.理由如下:答圏2答郎1 1 1 4 2••• y=S^BPC= BQ?PG= BQ?BP?sinZ EBC= t?t? = t2.2 2 2 5 5(4)结论D错误.理由如下:当t=12s时,点Q与点C重合,点P运动到ED的中点,设为N,如答图3所示,连接NB, NC此时AN=8 ND=2由勾股定理求得:NB=S J2,NC=2j17 ,•/ BC=10,•••△ BCN不是等腰三角形,即此时厶PBQ不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需要结合几何图形与函数图象,认真分析动点的运动过程.突破点在于正确判断出BC=BE=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