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合集下载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特点
•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 现实主义作品。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 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
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
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整个雕塑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以深入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 现为其重要特色,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刻的范例。
加莱义民
《 思 想 者 》
现实主义的未来

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文艺在诸艺术形式中, 仍是最有生命力的,面对新世纪初令人眼花缭乱 的转型中的现实和复杂多变的创作态势,在文艺 的各门类,都能听到对现实主义的呼唤。。现实 主义是必须提倡的,但不能以行政的手段定为一 尊,它只能是艺术方法多元格局中的一元。另外, 现实主义本身应是开放的,它只有吸纳与借鉴其
《奥南的葬礼》

《奥南的葬礼》取材于库尔贝家乡小城镇上一种习俗生活。在埋葬仪 式上,所有参加者的表情是肃穆的,因而这幅画的构图从形式到内容, 都显得呆滞有余,而节奏不足。可是画家认真刻画每个参加葬仪的人的 脸相,展现了库尔贝的现实主义肖像画的才能。当这幅画在沙龙展出时, 官方的舆论与批评有如疾风暴雨。说他爱低级、爱庸俗,说这种艺术乃 是对艺术的玷污。这些沙龙权贵实在恼火了,因为库尔贝竟把一些“下 等人的劳动”和“卑俗的乡下人”搬进了高贵的艺术殿堂。在一片攻讦 声中,只有蒲鲁东独挽狂澜,赞扬这幅画“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 意义”。画家的知友、民主主义评论家尚弗勒里也积极支持他的艺术, 认为他将前途无量。 • 这幅大作在沙龙展出时,评论家们对于如此大幅的艺术品中引入平民 百姓、描绘外省民俗,使之登上神圣的艺术殿堂的作法大加鞑伐,指责 作品“粗俗”、“卑劣”,展出这件作品是“丑闻”。对于这件攻歼, 画家实在是不屑于顾,只是在多年后,库尔贝才明确的指出“《奥南的 葬礼》实际上是浪漫主义的丧葬”。1882年,这件作品被卢浮宫收藏。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代表人物
卡瓦拉乔
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意大利画坛上,有一位同卡拉奇的艺术旨 趣完全不同的艺术家,他就是从北方来到罗马的艺术家中最有天赋的画 家卡拉瓦乔。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旨趣是 描写亲眼所见的真实。他不回避丑,也不遵循古典模式,不承认任何既 定的法则,而是虔诚地描写生活中平凡的或下层生活中的普通形象,他 是第一位把神圣的宗教题材用当代下层人民生活加以表现的艺术家。他 的兴趣在于描写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物,认真仔细地刻画每一个细节, 既不美化也不理想化对象。虽然他的作品大多冠以宗教的标题,但那实 在是17世纪初意大利普通人生活的写照,这在欧洲美术史上是一个了不 起的革新。在手法上,他大胆地处理光线,用光作为塑造形象、构图布 局、突出戏剧性主题的重要手段。这对17世纪欧洲绘画有深远的影响。
圣卡罗教堂
建筑立面的平面轮廓为波浪形,中间隆起,基本构成方 式是将文艺复兴风格的古典柱式,即柱、檐壁和额墙在平面 上和外轮廓上曲线化,同时添加一些经过变形的建筑元素, 例如变形的窗、壁龛和椭圆形的圆盘等。教堂的室内大堂为 龟甲形平面,坐落在垂拱上的穹顶为椭圆形,顶部正中有采 光窗,穹顶内面上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格子,具有很 强的立体效果。室内的其他空间也同样,在形状和装饰上有 很强的流动感和立体感。圣卡罗教堂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盛期 的到来...
代表人物
卡拉契三弟兄
学院的奠基人是卡拉契三弟兄,即洛 多维柯.卡拉契和他的两个堂兄弟古斯提诺. 卡拉契、阿尼巴里.卡拉契。 洛多维柯.卡拉契是最初的领导主持者, 波伦亚美术学院推行比较平静、稳重的艺 术风格,以素描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使欧 洲的美术训练摆脱了中世纪协会传艺的方 法,为西欧学院派艺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03

西方现实主义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

西方现实主义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

西方现实主义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作者:樊蕊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6期TEXT / 樊蕊现实主义绘画是19 世纪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流派,该流派提倡的是对真实的现实和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发出艺术家自己的声音,反对过于浪漫和理想化的艺术表达的流弊。

杜米埃与库尔贝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和同时代的其他画家的作品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他们创作立场十分明确,全身心地投入描绘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悲欢离合。

现实主义在西方曾有过重要影响,其艺术思想流传到中国后,在中国产生了更为深刻和持久的影响。

其创作思想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影响尤为巨大和持久。

时至今日,现实主义的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相对于其他创作风格仍占有较为主流的地位。

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写意人物画在吸收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同时,也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因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现实主义性已和19 世纪法国流行于法国巴黎的那个现实主义流派有了较大的区别。

作为从事现实主义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弄清现实主义的意义以及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中的关系,理顺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进行现实主义写实人物画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前提。

第一,对于写实主义的接纳,是包括中国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共同之处。

如库尔贝的杰作《打石工》,便是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当时生活在下层的劳动者的劳动形象和劳动场面。

蒋兆和是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大师,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标志性人物。

其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也是最大程度地吸收了西方素描造型手段,以精妙写实的艺术形象,反映当时社会底层的各行业劳动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

现实主义描绘的对象和观赏群体,多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因此,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一大特征,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也不例外。

第二,虽然现实主义通常采用的是写实主义技巧,但写实主义不能等同于现实主义。

这一点不管是西方现实主义绘画或者是中国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都是不例外。

西方绘画经典:19世纪现实主义

西方绘画经典:19世纪现实主义

西⽅绘画经典:19世纪现实主义在19 世纪,资本主义的欧洲,迅速发展的⼯业化进程给社会带来巨⼤变化。

⼤都市⾥集聚了众多⼈⼝,⼴⼤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落到少数⼈⼿中,贫富的悬殊令敏感的⽂学家和艺术家难以忘怀,他们把⽬光转向⾝边发⽣的现象,把新的现实化成作品。

他们如实地再现了当代社会的种种情景,使以往难以闯⼊⽂艺殿堂的现象涌了进来,扩展了⽂艺的地域。

这批⽂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理论和实践,构成了现实主义的潮流。

以风景画为主的巴⽐松派的出现,反映了⼀些画家希望通过⾃然风光的描绘,寄托他们民族的情感和向往⾃由的理想,⽤⾃⼰的作品揭⽰社会的⽭盾和不公,表现普通⼈和他们的⽣活,颂扬他们⼼灵中的美好东西。

在19 世纪中叶,现实主义绘画普遍出现在欧洲等地,成为继浪漫主义之后的⼜⼀重要现象。

巴⽐松画派的重要性,不仅在它以新的精神开辟了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且成为后来印象派风景画的直接的先导。

《头戴珍珠的⼥郎》法国柯罗布上油画 70CM×55CM巴黎卢浮宫藏此幅画是柯罗晚年的精⼼之作。

从画中可以看出⼈物的构图安排与处理⼿法,都受了达·芬奇的影响。

然⽽不同的是画家笔下的⼥性是沉静的,眉黛间微露淡淡的忧思之感。

她的魅⼒在于善良、纯洁和富于内涵的性格特征。

这幅肖像画的另⼀优点是画家对⾊调的处理。

画家⽤⾊调古雅的服饰和背景来衬托少⼥的青春之美,同时给⼈以浑厚、沉着之感。

作于1868~1870年间,是⼀幅优美的肖像杰作,⼀个戴着⽤树叶编的“花环”的青年⼥⼦,⼀⽚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观众把这个影⼦误认作珍珠。

这虽是⼀个错觉,却表达了这幅画所追求的审美理想。

《头戴珍珠的⼥郎》在卢浮宫展出时,是与安格尔的《⼟⽿其浴室》并排的,观众⾮常清晰地⽐较出两者的艺术观念的差别。

柯罗笔下妇⼥的表情,都有⼀个共同性,即是凝视与沉思性,缺少笑容,模特⼉按照画家指定的意⼤利民间服饰来进⾏打扮。

这幅肖像标志着柯罗在⼈物画上的风格的统⼀性,那就是始终以和谐和完整的艺术形象,使画⾯产⽣诗⼀般清新和浓郁的⽓氛,如他的风景画那样。

第六课_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_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了17世纪俄国历史上的一 件真事。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国发生 了近卫军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 地镇压了这次兵变。画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的墙外和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的天球顶。身穿海蓝 色军装的彼得大帝骑在高头大马上,亲自监督处决 “谋反”的近卫军。他的背后是整齐森严的行刑队和 一排绞刑架,他的右边是一群外国使节和他的宠臣。 占据画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的人群,一些农民装束 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在六个即将临刑的近卫军身旁,他 们悲痛地哭泣着。表现了宁死不屈的俄罗斯民族的坚 强性格。

《画室》的全名叫《画家的工作室——一个现实的寓 意,概括了我7年来艺术生活的情况》。画家的立意 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寓 一种意味深远的社会哲理。画家把7年来对生活和思 想有影响的朋友和他曾经画过的模特儿集中画在一个 画面上。另外还集中了上流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表 现一个法国社会的缩影。

选择两幅你最喜欢的作品,写下你对作 品的感受与看法,假如你是画家你会怎么去 画?

《奥南的葬礼》画的是库尔贝家乡一个普通农民真 实的葬礼。但他采用了过去只给统治阶级者和上层 人物或神话、宗教题材才能使用的巨大画幅。从而 遭到当时贵族们和官方艺术家的攻击和谩骂。

1849年完成的《石工》,是库尔贝的重要代 表作,也是现实主义代表作著名之一。在这一幅 160×259厘米的大画面上,画家突出了两个和 真人一般大小的石工。一老一少,穿着粗布衣, 脚蹬简陋的木底鞋,正在路边凿打和搬运石块。 这场景是库尔贝在途中亲见的一幕,石工艰苦的 劳活使他震惊了。1849年11月20日,库尔贝写 信给他的朋友说:"我乘了我们的四轮马车到梅 齐埃尔附近的圣〃但尼宫去。在路上我停下来看 了一下两个在路旁打石头的工人。这更充分地表 现出贫困的场面,是不大容易碰见的。" 他决心 去描绘他们。他把两个石工请到自己的画室,请 他们做模特儿。自己又到现场画了一些写生稿。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

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

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

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

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其中柯罗是今天最有名的一位。

现实主义油画代表画家柯罗(1796~1875),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杰出代表。

他提出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成为19世纪风景画创作所遵循的方向。

在他的风景画中追求的是真挚、纯洁的情趣。

柯罗的风景画结构严谨,调子轻松,用色巧妙,光与空气表达得充分。

他的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感觉。

他能够忠实地描绘大自然,同时又加入柔和的感情,产生出诗一样的韵味。

柯罗的风景画极少表现被强烈的光照射下的风景,而大多表现傍晚、早晨、大自然物体带有温和情趣的风景。

看他的作品,树木好像在烟雾迷离之中,仿佛在半梦幻般的世界里。

画面上流露出一种诗意,使观赏者产生对田园美景的爱。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

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米勒的画风质朴、凝重,所创造的形象严整、崇高,富有纪念性,有一种雕塑的感觉。

为了寻求画面的整体和谐统一,他极力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

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Realism ,“写实主义”也可称为“现实主义”。

西方19世纪的美术思潮。

写实主义起源于法国,中心也在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

1848 年革命后,首次使用“ 写实主义”一词。

代表人物为画家G·库尔贝,最早的理论家为尚弗勒里。

其第一份宣言发表于1855年。

反对僵化的新古典主义,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坚持表现当代生活,往往以社会低层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并满怀同情地描绘他们的处境,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

这种美术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原因.在法国,由於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继1830年革命以后,又掀起了规模更大、波及全欧的1848年革命.这场革命遭到残酷的镇压,"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被践踏,使人们不再抱任何浪漫主义的幻想,而迫切要求对现实作客观的认识.具有批判性质的写实主义,便是这种思想意识在艺术上的反映。

写实主义含义写实主义有两个含义:①指艺术的创作方法。

②指艺术的写实手法。

法国19世纪写实主义美术两者兼而有之。

库尔贝等人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是写实的,在内容上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写实主义代表作30~40年代的巴比松画派,是风景画中的写实主义的代表.跟巴比松画派有密切关系的米勒,J.-F.,是写实主义美术的重要人物,他满怀同情地在创作中描绘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库尔贝是众所公认的写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领袖.继尚弗勒里於1853年写作《写实主义》一书后,他不仅在1855年发表的著名的写实主义宣言中,提出艺术应真实地表现当代生活,而且以后还宣称:"写实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杜米埃,H.也对发展写实主义美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过1830、1848、1871年的历次法国革命运动,留下了大量反映革命斗争的绘画作品和雕塑。

写实主义影响19世纪中期法国写实主义美术家们发展了美术作品的写实技法,特别在风景画中对表现光线和空间感,作了富有成果的探索.一方面,他们使历来被上层社会不屑一顾的劳动者,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实践和理论中,也有某些偏激之处.例如,库尔贝在反对学院派绘画的僵化了的表现程式和弄虚作假的陈腐内容时,提出绘画只应该去画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从而把历史画之类绘画体裁事实上也给否定了.但从整体来看,19世纪中期法国的写实主义美术运动是法国文艺史上光辉的篇章.它对19世纪欧洲各国的文艺运动影响深远,开阔了民主艺术的新阶段。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1839年他到巴黎.
1842年 创作了自画像为主题的《抽烟斗的人》。
1849年 由于革命激起了库尔贝描绘贫困场面的兴趣,库尔
贝创作了《采石工人》 《奥南的葬礼》 。
1855年 库尔贝创作了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处理上最复杂也最
成功的作品“画家工作室”。并于同年,在一座棚屋里举办了个
人画展《现实主义—G·库尔贝画展》,使他赢得了一大批激进的
去只有给统治者和上层人物或神话、宗教题材才能使用的巨大画 幅。从而遭到当时贵族们和官方艺术家的攻击和漫骂。
整理课件
鉴赏《打石工》
(油画,约213×312厘米,1849年作,原藏于德 累斯顿绘画陈列馆,现已毁)
此画是根据库尔贝亲眼所见的真实情景,并请其中 的人物到他画室里当模特儿画成的。正当官方艺术 极力追求所谓崇高的题材、华丽的场景而内容空虚 的艺术创作时,库尔贝却用巨大的画幅描绘像采石 工人这样的平民的极其普通的劳动生活,明确地体 现了库尔贝的民主思想和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 正由于这样,库尔贝以坚实的手法画出了采石工人 雕刻般的立体感。画面上的岩石、卵石、铜锅等物 体给人以可以触摸的真实感。与真人一般大的人物 形象则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
整理课件
库尔贝《画室》
(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整理课件
库尔贝《画室》(油画)
这是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从画面上看,它描写了 一个巨大的画室,库尔贝就坐在画布前正在给他的油画 添上最后几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画室中, 竟能容纳下如此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而且,他们当 中的大多数人,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 画室,更不用说去欣赏库尔贝正在画的风景画。很显然, 这种场面又是非现实的。一直强调“只能画亲眼所见的 东西”的库尔贝,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非现实的作品 呢?事实上,正如原标题中的“现实的寓意”所提醒我 们的,库尔贝在这幅作品里是想表现整个社会。因为 “社会”不像风景或静物那样看得清,摸得着,所以他 采用寓意的手法来表现。那群面朝着库尔贝、聚集在画 面左侧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现状;在 画的另一边,则是能理解和支持库尔贝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