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它对地球上的生命和地理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地球上发生着多种运动,包括旋转运动、公转运动、真实运动和几何运动等,它们是影响地球上生命发展和地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对这些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进行总结,以便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它们。
一、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指地球自轴向沿同一方向转动的运动,此运动引起了日夜的变换和四季的更替。
每24小时地球就进行一次旋转运动,它向我们自然界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也是人们称呼一日24小时的依据。
地球旋转运动又是地球气候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决定了陆地太阳日射量的分布,而且也影响着空气温度、湿度、风等气象因素的变化。
二、公转运动公转运动又称太阳系运动,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它使太阳系中的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以不同的轨道运行,影响着太阳系内部物质的流动和分布,也是保证太阳系物体稳定存在的重要因素。
公转运动也是决定地球气候发展和影响生物繁衍的重要因素,它与地球旋转运动共同影响着太阳的光热辐射,从而决定了四季的变换和海洋的温度变化。
三、真实运动真实运动是指地球在其旋转轴(斜轴)方向运动的运动,它使地球因为斜轴倾斜而引起的每日升起和落下现象,即俗称的日出和日落。
真实运动对地球气候影响很大,它使热带地区气温高,温带地区气温低,也是使各种植物、动物形成地域性分布的重要因素。
四、几何运动几何运动是指火星和木星等太阳系内的天体相互运动的运动,它使太阳系的内部物质产生时空变化,也是太阳系稳定存在的重要因素。
几何运动也影响着地球环境,它可能引起洪水、瘟疫、地震等自然灾害,从而影响到地球上的生物发展和地理活动。
总之,地球运动是影响地球及其上的生命及地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其中的旋转运动、公转运动、真正的运动和几何运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对地球气候和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是决定生物的地域分布的关键因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同时,地球运动时,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轨道面(黄赤交角),这影响着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法制度和计时制度。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一)地球表面是太阳辐射和太阳能转化的主要场所。
(二)地球表面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两相或三相界面。
(三)地球表面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以及各种地貌形态。
(四)地球表层具有复杂的、高速度和高强度的物质、能量交换、转化和循环过程。
(五)地球表层存在着复杂的强烈的内部分异过程。
(六)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使地壳发生变位与变形的机械运动,经常涉及更深的构造圈。
(一)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构造运动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二)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1.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2. 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升降运动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一)水平构造丹霞地貌(二)倾斜构造单面山(三)褶皱构造背斜、向斜(四)断裂构造节理、断层第四节火山与地震一、火山(一)火山的类型与分布1. 火山类型一一是裂隙式喷发,多在大洋中,是海底扩张的原因之一; 二是中心式或管状喷发,三种,1夏威夷型或宁静式;之喷发熔岩没有火山碎屑;2培雷型或爆炸式。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清华中学地理组闫晓霞一、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弄清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2、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义;;3、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以及时区的划分,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4、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原因和偏移规律;并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过程与方法:1、通过惯性十字坐标和球面曲线坐标差异图,探究得出沿地表水平方向运动物体发生偏移的原因及规律2、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认识晨线、昏线,并尝试画出地球侧视图与基地俯视图中的晨昏线。
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读昼、夜半球图,得出地球自转形成经度时差并用此图说明相关问题,从而初步掌握用图形辅助空间思维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感受探索自然规律的乐趣。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1、昼夜交替2、地方时和区时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以及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特点与判断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判断四、教学方法1、利用教具地球仪演示,让学生来理解昼与夜的形成、昼夜交替以及地方时的产生。
2、充分运用课本插图、板图,运用导学法和分析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晨昏线的特点、时区的划分以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3、用综合分析、归纳推导,将课文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
五、课型新课六、课时两课时七、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为什么20XX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通用12篇)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通用12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同学的探究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同学猎取学习学问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首先,要让同学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
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
然后,引导同学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最终,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教学建议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
要求同学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把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削减的规律。
最终,老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建议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缘由。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同学观看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消失,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老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同学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建议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教学课件

2、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自转
昼夜温差不 至于过大
有利于生命有机 体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人类作息
3、晨昏线
(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 昼半球
夜半球
(2)晨/昏线判断
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 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动动手
实验准备:投影仪、地球仪
实验过程: 打开投影仪,让光线水平照 射地球仪,调整地球仪的位 置,让地球仪完全处于投影 仪的光照之中。逆时针转动 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 变化。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成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只能照亮地 球表面的一半
(2)对水流的影响
知识体系 昼夜交替
原因 周期 晨昏线
自转的 意义
时差
地方时 区时 日期变更线
地转偏向力
课堂练习
1 当太阳直射在120ºE经线上,121ºE 的地方
时是( B)
A. 12时
B. 12时4分
C. 11时56分 D. 12时15分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 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 (西五区区时)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 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回 答以下两题。
规律: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
难点
地方时的计算 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利用经度差,确定时差(经度差:同号 相减,异号相加)(时差=经度差÷15〫 /h)或者(时差=经度差×4分钟/1〫)
小试牛刀
已知 120˚E 地方时为 7日 22:00,求125˚E 和165˚E 的地方时?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点解读】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地球自转1.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赤道(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 º 34′夹角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如:图4-13.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º,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º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1P 到E2P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º 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4.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º /小时(2)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二)地球公转1.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如图4-4)(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3.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4.速度:(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三)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地理教学课件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造成了地球上复 杂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使得地球成 为了一个多样性的星球。
02
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的产生
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 的。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地区 在不同时间面向太阳或背对太阳,从 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 因此,昼夜交替的周期也是24小时。
05
地极和极昼极夜现象
地极的概念和特点
总结词
地极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分为北极和南极。地极具有地球上最寒冷、最干旱、风速最快等特点。
详细描述
地极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地球上最北和最南的两个点。北极位于北半球,南极位于南半球。地极 具有地球上最寒冷的特点,气温极低,常年被冰雪覆盖。同时,地极地区也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降水极 少。另外,地极地区的风速非常快,是地球上风速最大的地区之一。
昼夜长短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赤 道两侧移动,导致昼夜长短发生 变化,这也是四季现象的一个重 要特征。
四季变化的规律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 侧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春夏秋 冬四季交替的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在北半球,夏季白天长夜晚短,冬季 白天短夜晚长;在南半球则相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地理教学课件
目录
• 地球的运动 • 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 • 时区划分 • 地极和极昼极夜现象
01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01
02
03
定义
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 周,需要24小时,这就是 一个昼夜的交替。
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 太阳东升西落,感受到昼 夜的更替。
[30043930]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课件(内含视频)
![[30043930]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课件(内含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870e9ec5ee06eff9aff807be.png)
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 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2.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球球心的大圆。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以15 °/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
昼夜交替
5.晨昏线在春秋分两天与经线重合(晨 昏线过极点)。 6.晨昏线在其余日子与经线斜交,冬夏 至交角最大且与极圈相切。
卡塔尔
3.确定时间:13+5=18(时)
问题探究
2022年卡塔尔(25°N,51°E)世界杯赛程公布,揭 幕战将于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1日13时开球,如果是华 盛顿的球迷,该在何时观赛?
1.确定时区:卡塔尔东三区, 华盛顿西五区 2.计算时差:5+3=8(小时)
卡塔尔
3.确定时间:13-8=5(时)
问题探究
中国领土共跨越5个时区,为了 方便各地区间的联系和协调,全 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
问题探究
美国本土由东到西包括
太
西五区至西八区4个时区。
平 洋
山
时
地
这4个时区分别采用本时区 间
时 间
中 部 时
东 部 时
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分别
间
间
称为东部时间、中部时间、
山地时间和太平洋时间。
时差
3.日期和日期变更线
地转偏向力
四指并拢,朝向自己,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自然张开的 方向就是物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的方向。(纬度越高, 张开角度越大)
地转偏向力
案例探究
推测甲、乙、丙、丁处更有可能与沙洲与河岸相连?
南半球
甲处
北半球
丁处
侵蚀 堆积
侵蚀 堆积
课堂小结
地
昼夜交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北京时间 我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 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地方时的计算
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经过5分
昼夜长短的 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的 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 纬度变化、 太阳高度的 纬度变化
四季
五带
2. 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2)气候四季
春季:3、4、5月 秋季:9、10、11月
夏季:6、7、8月 冬季:12、1、2月
(1)NA的经度为__6_0_°___E_; NB的经度为__1__8_0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2_2__ 日_1__2_时。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 自转
地球 公转
太
阳
黄
直
赤
射
交
点
角
南
北
移
动
昼夜长短 变化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
公转
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A
B
C
D
2.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改变气流和水流的方向
地表物体偏转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实际观察:漓江解放桥、雉山桥、虞山桥附近河段的情况?
7.某军舰在西经20°、南纬28°的海面上,沿经线方向发射导弹, 射程1000千米,导弹可能落在: ( A) D
夏至日时地球上哪些地区的正午太阳高 度可达最大值?(是北半球还是北回归线以 北?为什么?)冬至日呢?春秋分日呢?
太阳高度变化
H=90º--|φ-δ|
(H为正午太阳高度, 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 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
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北京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日 H=90º-|39º54´-0º|=50º06´ 夏至日 H=90º-|39º54´-23º26´|=73º32´
南 偏移(南或北),发生上
M
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由于地球自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
(3)图中AB 晨 线(晨或昏)。图中D点大约再过 11小时日落。
(4)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度的有
,小于0
度的有
DE
CG
图中N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 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 读图并回答: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夜晨 昼
半 球
昏 线
半 球
想一想:
昼夜交替的 原因是什么?
1. 地球的晨昏线
晨昏线 北极
南极 晨昏线
2. 太阳高度
3. 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太阳日)
你知道吗?
太阳日与恒星日有什
N
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1恒星日 1太阳日
转过角度
3600 360059′
冬至日 H=90º|39º54´+23º26´|=26º40´
H=90º--|φ-δ|
桂林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春分、秋分日 H=90º-|
-0º|=
夏至日 H=90º-|
-23º26´|=
冬至日 H=90º-|
+23º26´ |=
1.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太阳直射点就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照射的点 B.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C. 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北京时间为12点 D. 地球表面,每一地区都有机会接受到太阳光线的直射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纬度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秋分 冬至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最长,北极圈内极昼 昼夜平分 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总是从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_ 向 南北两侧 递减。
(1)飞机飞行了___1_1____小时。
(2)内江市的经度为 _1_0_5_°___E_。 (3)飞机途经的国家有美国、__加__拿__大___、__俄__罗___斯__、__蒙___古____和
中国。
(4)如起飞时费城的区时为10月1日8时,那么降落时内江的时间
(北京时间)为__1_0_月__2_日___8_时_____。
2. 当北纬40度的昼和夜等长时,说明正值的时期是( D ) A. 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C. 夏至日 D. 春分日或秋分日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 为0度,地方时为8点的点 M。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
沿CD向D运动,其方向向
A. 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 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 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 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28°S 20°W
20°W
28°S
8.当北京时间为12点钟时,桂林杉湖双塔的塔影指向是: ( B ) A. 正南方 B. 西北方 C. 东南方 D. 正北方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
昼夜长短变化
时间间隔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创新作业》第7页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确的是: ( A )
A. 昼夜的更替 B. 昼和夜的形成
C. 四季的更替 D. 五带的形成
2.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B )
A. 不可能重合
B. 只有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
C. 每天都重合一次 D. 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才能重合
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CD )
A. 12月29日12时5分
B. 12月30日11时55分
C. 12月30日12时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5、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 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 四川省内江市(29.5°N)降落。回答:
3.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其主要原因是: ( B )
A. 地球不停的自转
B.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C. 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66034′的夹角
D. 地球不停的公转
二、地方时的产生
1. 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的地方 要先见到日出。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就是地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