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口述历史(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我与启功先生交往的一段趣事

我与启功先生交往的一段趣事
将结业 , 后一天在八 楼搞笔 会, 最 时任北 京师 范 大学 副校长 的许 嘉璐 先生 严格 要求任 何人不准 要启 先生 写字 , 因为启先 生 人好 , 求必应 。 有 活
动 首先 由启功 先 生 开 笔 , 记得 启功 先 生 写 了一
副对联 , 上联 是坚 持四项基 本原 则 , 下联 记不 清
释文 : 五十 余年尘 士梦 , 为谁弛 逐 为谁 还 醒来 太华 观沧 海
美术学 院张旭光 书法工 作室助理 导
师 ,廊 坊 市 书法 家 协 会 副 主席 兼 副 秘
独抱丹轮宇宙间。 屠羲英 《 登泰山 。 》 己丑, 京闻。 钤印: 刘京闻印 ( ) 朱
书长,慕鸿书社 副秘书长。
先 生 以为到一楼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步 走了出来 , 发现 不 对, 刚
要 往回走 , 我们 马上 迎了上去, 我说 :“ 启先生 , 我们 太喜 欢 您 的 书法 了, 我们 才 想 出了这 么一
个办 法 , 能 不能 给 我们 写一 张字 , 您 哪怕 写一
个字 都行。 侯 刚先生很 不高 兴 , 我们胡 闹, ” 说
先 生还 通 过 自己的学 书经 历告 诉 大家 , 只要 方
◆ I
法对头 , 人都 能写好字 。 人 启功 先 生 有一 首诗 这 样写 的 : 学书 别 有 观 碑 法, 透过 刀锋 看笔 锋 。 为了讲 “ 碑学 ” 一 些 的
道理, 他亲 自带 领我 们到 故 宫博 物 院参 观一 块
但 是 启功 先 生 没有丝 毫 不悦 , 我 说 :“ 跟 在这
里写字 不太方便 , 你们 把地 址留下 , 我写好 了给
你们 寄去, 吗? 我 说 : 启先生 , 好 ” “ 您这 么忙,

作文人物素材(启功)

作文人物素材(启功)

作文人物素材(启功)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

北京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佛名察格多尔札布。

中国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

启功自幼喜爱书法,亦精于古代书画和碑贴的鉴定。

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论书绝句一百首》等。

曾为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位。

1个人经历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

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2人物生平启功1913年,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

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取名“察格多尔札布”。

当时正是辛亥之后,清帝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

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陈云诰,亦是翰林,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

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

稍后,入私塾读诗文。

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涉足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

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语文作文素材之文人趣事_启功

语文作文素材之文人趣事_启功

文人趣事-启功
老先生曾给自己写过一篇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闭门养病,奈何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启功冬眠,谢绝参观。

敲门推户,罚一元钱。


有人给启功写信,爱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开始启功只是一笑了之。

后来越来越多。

启功就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他说:不信你们去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那样一个人。

佛心妙手启功

佛心妙手启功

佛心妙手(启功佛心妙手(启功)《佛心妙手(启功)》讲述一个皇族后裔,学为人师,谦逊豁达,集诗、书、画,鉴于一身,被称为“国宝”的老顽童——他,“坚净翁”启功。

本书由晓莉著。

内容简介他的学术成就似乎难以纳入现有的世界公认的学术价值体系,但他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国学大师”。

他在经史子集、诗书画艺、文物鉴定、语言文字学、哲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红学等领域,都有独到之处。

北京师范大学评他为“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他就是启功。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是启功珍爱的一方藏砚的铭文,“坚净”二字也就成为他的书斋名。

先生修炼一生,笔耕一生,遭大苦难而“悲天悯人”,心藏“苦情”而博爱众生,“笔随意到平生乐,语自天成任所遭”。

《佛心妙手(启功)》为其传记,记录了其生平事迹。

精彩阅读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声名显赫的贾府,百年辉煌之后却无法阻止衰颓的步伐,终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喧闹都在曲终人散之时,化作往日眩惑的彩虹,无影无踪。

这不是故事,而是一段事实。

旁人付诸笑谈,或唏嘘,或感叹;而对其中无辜的主角来说,鲜血淋淋的惨痛,由盛至衰的悲凉,如同大厦倾倒般的凄苦,又岂可一言道尽? 启功的生命,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孕育出来的,这也注定了他要在衰落的阴影下成长。

一、遥远的爱新觉罗氏爱新觉罗——一个如雷贯耳的姓氏,在中国,它曾经代表着血统高贵、生衔珠玉。

的确,在普通人看来,这是与生俱来的幸运。

享受先人的庇护,承袭前辈的世爵,那些皇亲国戚自然是尽享家族荣华,遍尝人间富贵。

他们是命运的宠儿,是令所有人瞩目的王公贵族。

启功就出生于这样的家族。

严格说来,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子,皇长子和皇次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均夭折,皇三子弘时24岁时自毙。

雍正帝临终前,膝下仅有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和圆明园阿哥弘瞻三子,没有女儿。

而弘瞻当时还在襁褓之中,所以在雍正帝跟前的皇子实际上只有弘历和弘昼二人,而弘历比弘昼早出生一个时辰。

走近大师——启功

走近大师——启功

走近大师——启功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8年第18期1.自设“启”姓当始祖启功先生是满族人,清朝皇室后裔,雍正帝九世孙,名为爱新觉罗·启功,但他从未用过“爱新觉罗”的姓。

他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伯,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

”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

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启功还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洲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

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

”2.没有学历的大学教授在亲友的资助下,启功入学读书,但因家境窘困最终高中未能毕业即辍学回家。

辍学后,他先后师从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等人学习书法丹青和古典文学,为维持生计边学习边做家庭教师。

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认准了启功是个可造之才,1938年陈垣聘请启功担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教授国文。

此后,启功再也没有离开过讲台和他的学生们,他先后开过中国文学、中国美术和唐宋诗词、历代文选等课程,由一名普通的讲师成长为副教授、教授,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学历的大学教授之一。

3.独创“五三五”字体启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无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

经过再三揣摩,他发现问题出在字的“结构”上。

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

启功发现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分”。

于是他采用一个更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即“五三五”不等分法,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分”。

4.天下第一等搞笑大师启功先生2005年去世,在结发妻子于1975年病逝不久,也就是他六十六岁时,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启功:一代名家,仁者情怀

启功:一代名家,仁者情怀

启功:一代名家,仁者情怀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第4期提倡“师笔不师刀”启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出身显赫,但幼时家道已经中落。

幼年丧父,少年失学,凭勤奋自学和拜求名师而成一代名家。

他6岁临《九成宫醴泉铭》,11岁学《多宝塔碑》,20余岁学赵孟頫《胆巴碑》,后改学董其昌、米芾,再后杂临碑帖及历代名家墨迹,而以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最久。

他的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清朗刚健,布势轻重有别,主宾相济,风神俊秀且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启功在学习古人书迹的时候提倡“师笔不师刀”。

他认为碑刻要经过刀刻,再加多年风化剥蚀,不易见其原貌,墨迹则可看出古人如何运用笔墨,师墨迹可以得自然灵活之气,甚至认为看碑也要透过刀锋看笔锋。

独具一格的启体书法启功一生大部分时间专注书法创作,独创一种书法字体,起名启体。

启功书法特点鲜明,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

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胸襟豁达,风趣幽默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的启功,也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

他对历代作品特征、作者风格了然于心,见识卓异,加上他有丰富的文物知识和文史修养,又熟谙典故,劣品和赝品总逃不过他的目光。

难以理解的是,他对个人的作品从不看重。

有个铺子是造假作品的专卖店,标价不高,有人看了问店主:“是真的吗?”店主也挺痛快:“真的能这个价钱吗?”后来启功听说了这件事,就来到这个铺子,一件一件看得挺仔细。

启功谁不认识呀!有人就过来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功听了,微微一笑说:“比我写得好。

”在场的人全都大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启功又改口了:“这是我写的。

”事后他向身边的人解释:“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来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这虽是件小事,却体现出启功的仁者情怀。

搞笑大师——启功

搞笑大师——启功

搞笑大师——启功
作者:暂无
来源:《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6年第7期
身为雍正皇帝八代孙,启功先生拒绝爱新觉罗之姓,说爱新觉罗根本不是姓,是前清满族
人部落的称呼,相当于现在住宅小区的称谓,坚持自己:“姓启名功”。

凡有不明事理写信
“爱新觉罗·启功收”者,一律不开封,并在信封上赫然写着“查无此人,敬请退回”,有好
事者究问为什么,答曰:“不信,请人去派出所户籍处查,保证无此人。


央视有专栏节目《东方之子》,专门介绍社会名流,自然想到采访启功。

最初,与先生联
系时说:“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

”老先生听罢应声回答:“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

”拒绝了。

先生90岁高龄时,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又去启功寓所采访,坐定之后主持人自然以名誉桂冠拉开话题:“大家公认您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家,可是您在文物鉴定和古汉语研究上也取
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时,先生身体前倾,目视主持人说:“我告诉你,不是这样,如果我说我会飞,你信吗?你信吗?”主持人一时不知如何回话,嗫嚅出几个字:“当然不信。

”先生随即说:“所以说,我说的话也是不算数的。


【角色个性】
从启动先生的嘻笑自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师豁达的生活态度。

当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
有点小成就的时候,是不是该静下来,以平常心待之呢?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
诗人以及国学大师。

幽默启功:不玩笑,不谈话

幽默启功:不玩笑,不谈话

幽默启功:不玩笑,不谈话“将小儿送托儿所”1976年夏天,启功旧病复发,卧床一星期。

见我来到,起身交谈。

我问:“已到中午想吃什么?”他指指搪瓷杯,说里面还有点馄饨,用开水一冲吃下去就行。

我见暖瓶是空的,便去外面冲了开水。

他将半杯馄饨吃了,指着书架上的图书、碑帖对我说:“零乱成堆,无力料理,你来得正好,帮我整理运回去,捐给安徽省博物馆,了我的心愿。

”启功我见他情绪不好,知是病体折磨,又无亲人照顾,一时感到苦楚。

他的收藏是他一生做学问必备的珍贵实物、资料,哪能随便抛弃?就劝他说:“我把书籍整理好,这次先带回去一两种捐给馆方,试看是否重视,以后再做处理。

”启功连连点头,捡出《郁华阁藏墨簿》和《谷园法帖》两件说:“前者是清代著名收藏家盛昱记载明代徽墨的专著,后者帖内有宋代合肥人包拯的手迹,两者都与安徽文献有关。

”启功书画作品我把这两件文物带回合肥,由于当时安徽省博物馆已改为“安徽展博馆”,馆领导对启功捐献不是太感兴趣,仅发给20元奖金了事。

我说:“启功捐献没有提奖金,待我写信征求意见再说。

”启功回信说:“所示墨簿等拟付奖金,弟完全遂从,何能更有意见。

此物本是愿得其所,今归博物馆,譬如将小儿送托儿所,不见收托儿费,反付奖金,安有不欣然接受者乎?一笑。

”启功说,肯德基先生和自己很像启功此信幽默,耐人咀嚼,他把珍藏文物视如自己心爱的小儿,捐献给公家保管,以物得其所,了此心愿,毫无计较奖金的意图。

《郁华阁藏墨簿》是启功祖上所遗之传家宝,盛昱藏墨评为当时之冠,是著名的传世孤本。

启功后来走运了,我对他说:“启老,你当初幸亏没有把这些东西处理掉,现在起作用了。

”他说:“对,你的眼光比我远,你能看到我将来走运,不简单。

”我说:“这是我长寿的关系,我早死了,还看不到你走运。

”“熊猫病了,请勿打扰”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书法热”上升,启功也时运好转,何止连升三级,那时的他已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之后又当选名誉主席)等等头衔一大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