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一、前言最初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但是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本书有它特有的魅力。
戈夫曼用朴实的语言,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意识内的东西写了出来,能够研究并准确把我们下意识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更何况,这本书真的很发人深思。
这本书的思辨性很强,但是这套理论又很实用。
因此,今天我想就这本书来谈点自己的想法。
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向来都很杂,但是不同的时代的关注点不同。
在上个世纪末以前,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社会问题上,属于宏观的范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面,也就转到了微观的层次上。
戈夫曼的“戏剧论”就是影响最大、发展最快的芝加哥社会心理学派的“形象互动论”产物。
(戈夫曼的理论被称为“戏剧论”或“印象管理”)二、内容简介第一章表演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在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常见表演。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给人印象。
但是这种表现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行为个体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或他们的代替物;另一部分是行为个体似乎不慎留意或没有加以控制的流露,它包含在广泛的行动中,是隐含的意义。
戈夫曼强调的表演主要是指这一部分,以及对这部分表现加以控制的技巧。
戈夫曼在“表演”这一章中谈及的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理想化表演以及“前台”装置等等都是日常人际互动中最常见的一些表演。
而当这两部分表现发生冲突时,我们更愿意相信后一种,即人们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
因而,如果我们要给别人制造某种印象的话,就要对似乎“未加控制”的流露加以控制,以便让人们产生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这就是“印象管理”,或者说,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情景定义”。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表演失误”,这时,作为互动的另一方就会视而不见,使得互动能够进行下去。
因此,作为印象管理的表演,在社会互动中时极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日常生活中举目所见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自我呈现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社交活动还是家庭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展现出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形象,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自我呈现的书籍,深感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自我呈现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自我呈现并不意味着伪装或虚假。
相反,它是一种在真实基础上的表现和展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身份,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能是一名专业的职员,在家庭中我们可能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或孩子。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展现出不同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认自己的本质。
自我呈现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满足社会的期望,又能保持自己的真实性。
其次,自我呈现需要建立在自信和自尊的基础上。
只有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尊重,才能在他人面前展现出真正的魅力和吸引力。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自大或自负,而是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断努力成长和完善自己。
只有在内心强大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外部世界中展现出真正的魅力和自信。
再次,自我呈现需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愉快或困扰。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是要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只有在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和魅力。
最后,自我呈现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也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形象和表现方式。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在不同的场合展现出最真实和最适合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表现方式。
总之,自我呈现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它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形象和魅力,也关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和交往。
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展现出最真实和最令人信服的自己。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其实是一门有趣的艺术。
想想看,我们每天都在给别人留下印象,不管是在工作中、学校里,还是在跟朋友聚会的时候。
大家都喜欢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美照,毕竟“人比人气死人”,是吧?你穿得漂亮,别人也想穿得好,结果大家都在比拼谁的生活更精彩。
像我这种爱发自拍的人,总觉得今天心情不错,背景光也好,赶紧来一张,发个状态,顺便看看谁点赞多。
在一场聚会上,我们的自我呈现就像一场表演。
想象一下,朋友们围在一起,聊得火热。
你可能会不自觉地展示出自己最风趣的一面,讲个笑话,或者讲个小故事,努力让大家哈哈大笑。
哦,那感觉真好!这种时候,谁还管什么真实不真实呢?反正大家都是在“演戏”。
不过,演得太过火也不好,万一真有个朋友戳穿你,那场面就尴尬了,哈哈。
再说说社交媒体,真是让自我呈现变得轻而易举。
你可以用滤镜把自己P得像明星一样,谁不想看起来光鲜亮丽呢?不过,大家也知道,现实和照片可是有天壤之别。
日常生活中的“真相”往往是那些没修饰的瞬间,比如早上起床的样子,或是没化妆的样子,才是最真实的。
不过,谁会把这些照片发到网上呢?想想也太可怕了,真是“美丑一念间”啊。
职场上的自我呈现更是一门大学问。
你进办公室,微笑走进来,跟同事们打招呼,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积极向上,毕竟“第一印象很重要”。
可是,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露出疲惫的神情。
可是,咱不能这样被看见!毕竟,谁想当同事心目中的“负能量代言人”呢?于是,我们就要调整心态,努力把自己的情绪整理好,展现出最好的那一面。
有些时候,自我呈现还可以是一种保护。
想象一下,跟陌生人打交道时,我们会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一部分。
有的人总是积极乐观,有的人则喜欢保持神秘,反正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
毕竟,跟陌生人聊心事,谁愿意呢?这种保护就像“披着羊皮的狼”,乍一看很可爱,实际上却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情感。
生活中,还有一种自我呈现叫“角色扮演”。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淺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明明知道你是在演戲,但我依舊信任你404310901 社福三黃子芸談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說說我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
前幾天是我國中時期的很好的朋友的生日,我給她發了一段很長的生日祝福,儘管我本身並不情願,裏麵包含了很多對類似於“超級高很瘦很美”“全能女神”等等讚美的話,然而,我說這些話的理由只是因為未能在她生日那天十二點准點的時候說一句生日快樂,這讓她很不開心,所以只能補償性地打了這些祝福。
其實我們之間還因為其他事情有了不小的爭執,我甚至想要過放棄,但是最終我還是希望扮演好好朋友這個角色,希望她在生日這天能夠過得開心,也希望能夠通過對她的這些讚美留住她,繼續維持我們的長達8年的友情。
但實際上,我們現在由於在不同地方念書的緣故,一年只能見到二至三次面,可以說是那種活在“網絡平臺”上的朋友,那麼爲什麽我還是如此在意她對我的評價以及我與她感情的維持呢?這些問題,在我閱讀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後,都有了得到了很好的答案。
(一)“世界不過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走場跑臺的演員。
”文章的開頭,作者就向我們揭示了人際互動的原理,即獲得特定對象的資訊,定義當前的情景,給予其所需的回應。
而有趣的一點在於當我們直接與特定對象面對面時,我們有可能不假思索給予其想要的認可,如若特定對象不在場時,也許我們會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回應,而這樣的原理似乎在大數據時代來臨的今天並不適用了。
由於互聯網、電腦、手機的普及,我們的表演變得更加簡單也更容易了。
我們只需要閒適地坐在電腦面前或是躺在沙發上拿起手機,動動手指頭,搜尋一下想要瞭解的特定對象的各類社交帳號,就可以得到他的各類相關資訊,而之後只要根據其呈現在網絡上的愛好、期待就可以開始溝通和交流了。
由於無法直接看見對方的表情、肢體動作,聽不見對方說話的語氣、語速、聲調,所以在這個表演過程裏,我們和對方都有可能變得“神秘化”,由此可能會提高對彼此的好感度,加深所謂的“感情”,然而彼此的一切是不是真的呈現在對方的面前就值得商榷了,因為正如前文所說,只需熟稔地敲擊鍵盤,一個又一個自己虛幻而理想的自我形象就能輕易地被炮製出來。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800字(篇)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800字(篇)关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是一本书,读书报告就像是一个个生命的小标记在记录每天的生活与学习。
读书报告有着不同于其他书的一些优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增长自己的见闻,提高人生阅历,提升人生价值。
而读书报告就是自我的一个生命成长过程,它的意义也在于此。
关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是一本书,读书报告就像是一个个生命的小标记在记录每天的生活与学习。
读书报告有着不同于其他书的一些优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增长自己的见闻,提高人生阅历,提升人生价值。
而读书报告就是自我的一个生命成长过程,它的意义也在于此。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是一本书,读书报告就像是一个个生命的小标记在记录每天的生活与学习。
读书报告有着不同于其他书的一些优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增长自己的见闻,提高人生阅历,提升人生价值。
而读书报告就是自我的一个生命成长过程,它的意义也在于此。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
读书报告,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权势。
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第一,要有正当的意识;第二,要有坚定的信念;第三,要有良好的习惯;第四,要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第五,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要有坚定的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有一定阅读兴趣的人,读一些读书报告就像在和朋友交谈一样。
这些看起来枯燥的报纸,其实很容易让我产生兴趣,而我也从中找到了一些我感到比较适宜的读书内容。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读了戈夫曼的,真的就像打开了一扇观察生活的新窗户,让我看到了那些平常被我们忽视的小细节背后的大奥秘。
这本书里提到的“前台”和“后台”的概念,太有趣了。
就好比一场戏剧啊,我们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就是前台表演。
我就想起我那朋友小李,他在公司里总是西装革履,说话彬彬有礼。
有一次我们几个好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刚到饭店他就接了个公司电话。
那态度,恭敬得不得了,一口一个“您”,声音都比平时低沉稳重许多。
这就是典型的前台表现啊。
可等他挂了电话,一屁股坐下,就开始大声嚷嚷着点菜,还跟我们开起各种粗俗的玩笑。
这时候他就从“前台”转到“后台”了。
我就想啊,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像小李这样,有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呢?再说说印象管理。
这就像是我们给自己打造的一个招牌。
我有个邻居张阿姨,她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
每次出门必定精心打扮,头发一丝不乱,衣服搭配得也特别讲究。
她走在小区里,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跟人打招呼也是轻声细语的。
她就像是在精心雕琢自己的“印象招牌”。
可我就纳闷了,她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有一回我去她家送东西,发现她穿着宽松的家居服,头发随便扎着,正对着电视大声地跟剧情吵架呢。
我就明白了,原来在“后台”,她也是个有血有肉、会放松会宣泄的普通人。
那我们这么精心地进行印象管理是为了啥呢?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虚荣感呢?书中还提到了“剧班”的概念。
我觉得这个就像一个小团队,大家一起配合着完成一场表演。
就像我们的家庭,有时候就是一个剧班。
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我爸妈就开始各种展示我们家的幸福和谐。
我爸一个劲儿地夸我妈做饭好吃,我妈就笑着谦虚。
我呢,也得配合着表现出乖乖听话的样子。
其实啊,我们平时也会有小摩擦小矛盾。
可在亲戚面前,我们就成了一个和谐的剧班,一起表演着家庭美满的戏码。
这难道不是很奇妙吗?就像一群演员,各自有着自己的角色,为了一个共同的表演目的而努力。
还有啊,关于互动中的“误传”。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自我呈现,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示自己的形象和个性。
它不仅仅是外在的装扮和言行举止,更是内心深处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方式,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场合和人际关系,如何在这些场合中自我呈现,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自我呈现的原则和技巧,比如要有自信、要注重细节、要尊重他人等。
这些原则和技巧对于我来说都是很有启发的。
在以往,我在面对陌生人或重要场合时,往往会感到紧张和不知所措,导致自我呈现不够自信和大方。
而通过这本书的启发,我开始尝试着在这些场合中展现更加自信和从容的形象,我发现这样做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也让我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自我呈现的内在因素,即个人的内心世界和自我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压力,导致我们的自我认知产生偏差,甚至失去自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去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并且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
比如,在工作中,我开始更加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的期望。
这样做不仅让我更加自信和满足,也让我在团队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方式,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努力改善自我呈现的方式,我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支持,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自我呈现方式,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更加自信和真实的形象。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交场合。
如何在这些场合中自我呈现,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自我呈现的书籍,深受启发。
通过这本书,我对自我呈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技巧。
首先,书中提到了自我呈现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展现出一个积极、自信的形象。
这不仅能够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也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在社交场合中,自我呈现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们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让我意识到,自我呈现不仅是一种表面的形象,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自我呈现的技巧。
比如,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出过于激动或消沉的情绪。
另外,要学会倾听和表达,不要一味地自我表现,而是要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形象管理的重要性。
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这些技巧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去实践。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
通过对自己的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形象管理,避免在社交场合中出现尴尬的情况。
这让我意识到,自我呈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反思和修正的过程。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自我呈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技巧。
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也会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自我呈现,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启发,我会将其中的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文/瑾珂
最初听到戈夫曼,是在社会学的课堂上。
还看了一篇名为《我的八任社会学男友》的文章。
最初,看见《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在美剧《心理神探》黛比和霍尔登的对话里。
我用四天时间看完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并尝试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解释一些我曾见过的现象和行为,让我有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反思。
看完全书,我产生了一种感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像是一本讲戏剧表演、相面、读心术、社交一体的书。
我必须说的是,在还未进入第一章节时,序言前的引述,就提了我所有的阅读兴趣。
用的是乔治·桑塔耶那《在英国的独白以及后来的独白》里的一段话:“面具是吸引人的表达方式,是极妙的感情回声,同时又是忠臣可信的、谨慎的和至关重要的。
与空气接触的有机物必须获得一层表皮,表皮并非心脏,这一点并不是对表皮的否定……我不想说,实体因现象的缘故而存在,或脸蛋因面具的缘故而存在,或激情因诗和善的缘故而存在。
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为了别的事物而产生的;所有这些相面和产物同样都涉入存在领域。
”
戈夫曼设想,生活就像剧院,是事件的戏剧性展现,我们向他人
呈现我们自己,我们不断改变自己,以符合在生活中的角色。
我们被要求站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戈夫曼认为,我们每天都戴着面具,为了融入某个群体,为了取悦他人。
为了唤起期望的回应,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行动最为恰当。
需要定义解释的,包括前台、后台、剧班、区域、不协调角色、印象管理等等。
“以特定的个体和他的表演为参照点,我们可以把那些做出其他表演的人称为观众、观察者或协助参与者。
”当一个人在扮演一种角色时,他必定期待他的观众们认真对待自己在他们面前所建立起来的表演印象,他必须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信事情就是它所呈现的那样。
个体或是完全投入自己的角色,或是对之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
“正是在这些角色中,我们相互了解;也正是在这些角色中,我们认识了我们自己。
”
前台,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
个人前台,的组成部分可能有:“官职、官阶标记、衣着服饰、性别、年龄、种族特征、身材外貌、仪表、言谈举止、面部表情等等。
社会前台可以分为舞台设置、外表、举止等。
一种特定的社会前台,往往随着它所引起的刻板形式的期待而变得制度化,具有一种意义和稳定性,前台变成了一种“集体表象”和自身独立的事实。
“当某个行动者扮演一种已被制定的社会角色时,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为他设置好了。
”前台易于选择而难以创设,另外,不同的个人所维持的前台之间差距巨大,例如,对A群体所接受的事情,对B 群体来说却是有失身份的。
理想化,表演会呈现一种理想化的景观。
当个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己时,他的表演是为了某一种“融入”,总是倾向于迎合并体现那些在社会中得到正式承认的价值,而实际上他的全部行为并不具备这种价值。
个体呈现出恰如其分的表演,一旦人们获得了恰当的符号装备并能驾轻就熟,那么人们就能以一种有利的社会方式来运用这种装备,使自己的日常表演得以美化和彰显。
例如,废品收购商不会愿意一般公众知道有关“废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留下收废品的人都是非常的“穷困潦倒”,应该得到大家的怜悯这样的印象。
另外,表演倾向于确立注重非物质价值的要求。
例如,富人在某些方面淡化对纯粹财富的显示,以便突出其在文化、道德、真诚方面的优越性。
“一个人有多少个社会自我,这取决于他关心多少个不同群体的看法。
通常,面对每个不同的群体,他都会表现出自我中某个特殊的方面。
”
关于理想化表演,首先,个体经常会造成一种印象,即他们现在所表演的常规程序是他们唯一的常规程序。
观众会经常以为,这就是该表演者所有的一切。
其次,表演者会制造出一种印象,他们眼下的表演与目前观众中间具有独特的联系和意义。
这里,友情提示,如果向某个人表示敬意和特别的礼貌,那么你就不该当着他的面对其他人表现出同样的举动。
他会感到你的殷勤分文不值,甚至会感到被欺骗。
表演控制,我们必须留意,表演所建立的现实印象是娇嫩而脆弱的,任何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将其摧毁。
毕竟,表演不易。
骗子的演技。
“骗子的表演越接近于真实,我们可能受到的威胁就越大,这是因为骗子的高超演技会削弱我们的判断力。
”当伪装被无情的拆穿,个人维持的虚假印象,会对他的整个关系或角色构成一种威胁。
神秘化,即“限制接触”,保持社会距离,能使观众产生并维持一种敬畏。
那是一种“不能被细察”的支配地方。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大佬总是对喽啰说,让你们的领导亲自和我说。
剧班,可以简单理解为“演员阵容”,表示在表演同一常规程序时相互协作配合的任何一组人。
它与社会结构或社会组织无关而是与维持相关的情境定义的互动有关。
我们需要剧班,就像一部剧,除了领衔主演,还必须有配角演员。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撒谎,总要提前跟小伙伴对好台词,用以保证口径一致。
不协调角色,包括“告密者”,“托儿”,“冒名顶替组”,“秘密监督人”,“中间人/调解人”
后台,可以定义这样一个场所,与给定的表演相关联,在这里的表演所促成的印象,故意要制造出于前台相反的效果。
弦外之音就是在这里被精心设计出来的。
我们成为“私下里”。
后台工作的人要到达技术标准,前台工作的人则要达到表演性标准。
后台是限制观众进入的,因此不难想象,正式这里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决定了社会交往的基调。
我曾经把它比如为“帘子”,只有亲密的人才被允许进入,又像朋友圈的分组,只有被允许的人才能看到一些所谓的“战略”秘密、“隐私”秘密、“内部”秘密。
局外,是指区别于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的第三区域,也称“剩余
区域”,那些处在这个区域内的人我们称之为“局外人”。
“为了能够自由自在,相互信任地沟通交流,人们就必须习惯于每个人的各种情感。
他们必须感到轻松自如,无论是彼此之间的沉默,还是言谈。
”
……
戈夫曼,还在书中谈及了各种注意事项和突发状况,这是书中的细节,值得人细细品味。
他像导演一样为视角我们展示了全局是如何运行的。
当你,尝试将这些设定一一归位,并再细心观察周围,就会看到你曾习以为常,但却是不同的一切。
你会脑补,想象,会反思,转化视角,理解自己,也理解别人,看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不得不说,用舞台表演来比拟生活,总会让人感受到一种,逢场作戏的虚假,是一种不真诚,看到的满满都是套路。
而我却认为,很遗憾也很幸运,我们必须以这样的表演继续生活下去。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确实为我们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认知资源,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高效的一面;另外,有些情绪和行为的确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无需掩饰,无需逃离。
至于真的是“作假“的那部分,也有它如此表现的理由,恶劣的诸如骗术,平常的如“热情”招呼、临床关怀。
大家都心照不宣,只是没去拆穿而已。
就如庄子所说:“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
以我现在浅薄的经历,看书里讲述的一切,还算是非常有画面感。
我试图去找到一种行为的解释,然后理解这个行为的出发点。
我至今印象深刻,我第一次十分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表演的时候,
是在和家里长辈吃饭的餐桌上,那时候长辈做好了饭菜,但自己说过一会再吃,于是她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我吃。
她会注意我使用筷子送到嘴里去的动作速度,把食物送入口的急欲程度以及咀嚼食物时所表现出来的兴致,用这些来监测我说“菜很好吃”的赞美是否真实,用这些来判断我的食量和食欲如何?以好进一步推测我的身体状况和精气神。
这个时候,我会表现的非常急切和享受食物,以迎合她的心情,哪怕是,我真的吃不下了,也会做出一副还再干掉几大碗的样子。
因为,我这样做真的是想让她确认我身体健康,告诉她,我的精气神很不错,我积极向上并将乐于行动。
想象当我们退出前台,走进只有自己的秘密空间,我们又守着哪样一些秘密呢?如果没有人看,你会穿什么呢?
我想起《我的前半生》里,贺涵对唐晶说自己为什么爱上了罗子君的话,他说,“子君,让我觉得真实而轻松”。
所以,至少我们身边还有那样一些让我们觉得真实而轻松的人,让我们获得一种感觉:我这样子是可以去见人的,是可以被接纳的。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请开始你的表演。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