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技术和作用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在农田种植和畜牧养殖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关系。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植物和动物间的互补性,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使得农田和畜牧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在这个模式中,农田和畜牧场之间互相输入和输出物质,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过程。
首先,农田作物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如秸秆、豆渣等,而这些副产品可以被用来作为畜禽饲料。
这样,畜禽的饲养成为了农田副产品的最终去向,实现了农田和畜牧场间的资源流动。
同时,在这个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农田和畜牧场也相互受益。
农田通过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使得农田土壤的肥力得到恢复和提高。
而畜牧场则通过农田提供的饲料,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增加养殖收益。
这样一来,农田和畜牧场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除了农田和畜牧场的循环利用,种养生态循环模式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这个模式中,合理利用农田和畜牧场之间的生态空间,通过种植和养殖的方式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例如,种植绿肥作物可以降低土壤侵蚀和蓄水能力,养殖场采用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这个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在我国,一些先进的农业示范区已经广泛采用了这种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同时,种养生态循环模式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加大对这种模式的推广力度,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总之,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通过建立农田和畜牧场之间的循环利用关系,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这种模式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利用自然能源和生物循环系统的原理,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成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以下是我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些经验材料:首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生态循环农业强调生态循环利用与资源再生,通过合理选择农作物种植和农田养殖方式,保证农产品的健康与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例如,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更加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还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其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有效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农田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作物的蔓延生长,可以实现农务的多样化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兼顾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将农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养殖畜禽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饲料植物的剩余部分,产生肥料,反哺农田,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再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或避免单一作物连续种植和过度施肥等弊病,能够有效预防土壤疾病、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循环农业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等方式,修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财政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农民转变思维和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同时,全社会应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合力。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和实现生态效益,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繁荣。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面对今天发展中的农业,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并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一、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概况1、什么是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循环农业是建立在自然条件、物质资源与能源共享约束基础上的依据科技和生态规律来实现良性循环的和谐的农业经营科学。
而生态养殖是依赖于生态条件的模式,部分甲虫、畜禽等动物可以在封闭的温室系统中养殖,并且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2、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的优势(1)节约农药、肥料成本: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农药、肥料的消耗,还可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大大节约农业成本。
(2)改善生态环境:它能够有效保护环境,使被养殖的动物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生长。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提升植物的生长,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养分吸收能力,降低地表蒸发量,缓解酸化,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土壤肥力,它还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3)增强适应能力:它还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适应性,是农业畜牧业的一种有效的适应形式。
二、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的实施(1)推广多模式养殖:推广节约型的养殖技术,以多样化的农业养殖结合循环利用,构建能够减少输入、节约能量、保持农业土地质量和环境生态平衡的多模式养殖体系。
(2)重视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例如温室技术、棚架种植技术、多功能温室技术的应用,以有效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这些技术也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率。
(3)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土壤、水、养分等资源,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废物、农业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更好地利用能源,实现资源有效节约,缩小资源环境失衡。
三、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的发展前景(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以及生态养殖结合循环农业的新模式的发展趋势,未来必将推动农业的高效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是指通过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周期,实现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三大板块之间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应用。
第一步,建立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一般来说,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有农田、养殖场和鱼塘等多种生态区域,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例如,将农田、养殖场和鱼塘等不同生态区域连通起来,实现畜禽粪便和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养殖废水的养分价值。
利用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来灌溉农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以让养殖废水中的菌群和养殖养料之间进行循环利用,最终在养殖场中产生饲料,实现最大的养殖效率。
第二步,实现动植物的生态共生。
在生态循环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动植物共生的原则,将养殖动物和农作物、水生植物间的循环利用实现最佳化。
例如,在养殖鱼的过程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池塘中的养分和废水,同时为鱼类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农作物的残体也可以作为饲料,提供动物营养成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并减少生态负担。
第三步,利用有机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有机养殖技术是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养殖场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机饲料和使用生物制剂等有机肥料、饲料,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动植物的生长,也可以保持水质干净、防止养殖性疾病传播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总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只有遵循生态循环养殖的原则,实现动植物的共生和充分利用资源,才能够为我们带来更高效、更有质量的农产品,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新模式新技术

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新模式新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这一模式结合了农业种植与养殖业,通过相互促进和循环利用资源,能够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本文将介绍循环综合种植养殖的概念、优势以及应用的新技术。
一、概念与原理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是指在同一农田或农场内,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以及种植和养殖废弃物等,实现农田种植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其原理是在耕地上种植作物,利用作物的秸秆等废弃物作为动物饲料,再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施于农田,从而形成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链条。
二、循环综合种植养殖的优势1.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废弃物,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2.增加农田产出:通过养殖的有机废弃物作为肥料施于农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田产出。
3.减少污染物排放:养殖废物和化肥等农业产生的污染物经过处理后,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稳定农田生态系统:循环综合种植养殖能够平衡农田生态系统,减轻农业对土壤、水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持生态平衡。
三、循环综合种植养殖的新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模式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几种应用于循环综合种植养殖的新技术。
1.生物技术应用: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作物的抗性、产量等进行改良,提高耐逆性,增加农田产出。
同时,通过饲料添加剂等技术手段,改善动物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2.智能化种植养殖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农田和养殖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殖环境等参数,及时调整种植和养殖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3.循环废弃物处理技术:利用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对养殖废物进行高效、环保的处理。
如沼气发电技术,可以将养殖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4.养殖与种植的精准匹配技术:通过研究不同作物和畜禽的相互作用关系,合理设计养殖与种植的组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指在农业养殖过程中,通过生态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下面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介绍:1.走廊农业模式:在农田中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形成一条条走廊,使得水、阳光和气流能够通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输送带式养殖模式:在大型鱼塘或养殖池中设置输送带,将饲料、水和鱼苗以适当的速度通过输送带送至养殖场,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提高饲养效率。
3.封闭循环养殖模式: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池和过滤装置,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
4.全鸟循环养殖模式:将不同品种的鸟类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饲料、粪便和死鸟的相互作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多元配套养殖模式: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促进生态循环,降低养殖成本。
6.有机循环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和植物抗病虫害等手段,实现农产品的有机生产。
7.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8.薄膜覆盖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地上设置透明薄膜,提供光照和保温,延长养殖物的生长期,提高养殖产量。
9.多层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建造多层养殖场,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利用层间温差、光照差异等条件促进养殖物的生长。
10.养殖粪便资源化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通过添加菌种等方式,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使用。
11.循环水肥养殖模式:将养殖废水经过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净化后作为肥料进行重复利用。
12.精确养殖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养殖场的精确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以上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简要介绍,这些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随着人民对优质蛋白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密度也越来越高,导致养殖尾水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产生。
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是基于动植物和微生物和谐共生原理,将水产养殖业和水培蔬菜种植有机结合,进行生态循环系统内物质循环,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提升产品品质,有助于加快推进我省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该技术依托现代养殖工程、水处理和水培种植设施,综合运用高效集污和硝化系统、微孔增氧等技术,实现了全年生态化种养殖,具有水体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稳定、绿色安全等明显特点,符合新时代渔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的理念。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目前,已经在我省合肥市肥西县、长丰县和滁州市来安县等地建立了多个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到100OO多平方米,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的构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三)提质增效情况。
以滁州市来安县为例,在30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工厂内,200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大口黑鲸等水产品年产达80千克/立方米,可年产16000千克优质商品鱼,年可种植8茬生菜,每茬50000株,每株均重180g,年产72000千克生菜,产值150万元,平均每亩产值约3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本项目成果的间歇式循环方式相对于全循环方式节约50%能耗成本,大幅降低工厂化鱼菜共生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达到可广泛推广应用水平。
同时,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80%以上的养殖用水,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二、技术要点(一)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
种养设施设备主要包含养殖池、蓄水池、水循环处理设备(微滤机、竖流沉淀器、生物过滤池、紫外灭菌器)和水培蔬菜种植设施(水培种植床或种植架)等四部分。
生态种植方法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种植方法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种植方法是一种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它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养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种植方法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通过种植多种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植物的多样性还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态种植方法还强调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是采用自然的农业技术,如堆肥、生物防治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生态种植方法还注重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可以被回收利用,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
这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之,生态种植方法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它可以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同时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方法,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市农业学校
4
三、生态循环种养的核心 ——“废弃物”的再利用
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品, 如养殖业中畜禽排泄的粪尿、农作物秸杆,蔬菜 边叶等,以往都把它们视为包袱和污染源。生态 循环种养殖中就是要把它们变成资源和财富。让 它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5
养分通过动物后的分流比例
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及其发展规律,按照“减量 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S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利用动植物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实现动植物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一种新型的 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再生 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3
一、为什么要推广生态循环种植养殖
• 1、能实现种养殖业的零污染零排放; • 2、能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 3、能大大降低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 • 4、有利于生产出高品质无公害绿色食品; • 5、大大降低种养殖业的市场风险; • 6、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14
1、在养猪、鸡场里建起循环链
我国拥有7~8千年的悠久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 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我国养猪业年存栏数 和年出栏头数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 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养鸡业在我国是仅次于养猪业 的第二大养殖项目,为13亿中国人提供80%以上鲜蛋和 20%以上的肉食,养鸡业也是目前集约化、现代化程度最 高的产业之一。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11
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种植—养殖链
2020/4/9
2020/4/9
十堰市农十堰业市学农校业学校
12
12
五、介绍几种生态循环种养的模式
(一)在原有养殖场基础上建立种养循环链; (二)在原有养鱼场上建立循环链; (三)在果园林地里建立起立体循环种养链; (四)在蔬菜园里建立立体种养链; (五)在农田里建立立体种养链; (六)新建一个生态循环农场。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13
(一)在原有养殖场基础上建立种养循环链
以往单纯的养殖场包括养猪、养禽、养牛、 养羊、羊兔等,畜禽粪便的处理是最令人头痛的 难题,不仅占据地盘,还污染环境,我们现在要 转换思路,把包袱变财富,就成了提高养殖场经 济效益,降低成本,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2020/4/9
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技术和作用
2020/4/9
1
主要内容
• 一、什么是生态循环种植养殖 • 二、为什么要推广生态循环种植养殖 • 三、生态循环种养的核心——种养殖“废弃物”
的资 源化利用 • 四、沼气在生态循环种养中的作用 • 五、介绍几种生态循环种养的模式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2
一、什么是生态循环种养
0.4 0.7
10~15 2.9
3.5 2.6
36~46 4.0
3.2 2.0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7
畜禽粪尿的处理方式
• 1、畜禽粪尿 直接用作肥料;
• 2、畜禽粪尿
沼气发酵 肥料;
• 3、兔鸡牛粪 饵料;
发酵作养猪饲料 猪粪发酵用作养鱼
• 4、猪粪 养殖蝇蛆 残渣养蚯蚓 蝇蛆蚯蚓养鸡;
食入 100%
奶牛
猪
肉牛
产品 15 -20%
2020/4/9
环境 80-85%
十堰市农业学校
6
动物粪便的营养价值
粪便种类
鸡粪
干物质 % 87
粗蛋白质 % 15~30
牛粪
90
10~20
猪粪
90
11~31
兔粪
87
18~27
粗纤维 粗脂肪 钙 磷
%
%
%%
10~16 2.4
5.6 2.1
15~30 1~3
先用猪粪养蚯蚓,养完蚯蚓后再用来种 菊苣,再用蚯蚓和菊苣来喂猪,不仅能有 效解决猪粪堆积造成污染带来的困扰,还 能大大降低养猪成本,同时生产出高品质 的猪肉产品,减少猪病的发生。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17来自猪粪—有机肥—无公害蔬菜
日光温室“猪-沼-菜”模式是指在北方的日光温室菜棚一端修建 沼气池,在沼气池上建猪舍,把养猪、沼气和种菜合理配置,形成能 源(太阳能、沼气)、肥源(牲畜粪尿、沼液和沼渣)紧密联系,养 殖和种植相结合,畜、沼、菜三位一体的生态复合农业工程。其主要 特点是:猪粪尿经沼气池发酵达到生物安全的目的;产生的沼气用来 做饭、照明,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沼渣沼液等有机肥料能够还田种 植无公害绿色蔬菜;蔬菜的茎叶等副产品可代替部分饲料用来喂猪。
(1)增加肥料 (2)增强作物抗旱、防冻能力,(3)有利于解决“三料”(燃料、 饲料和肥料)的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4)节省劳动力和资金 第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四,办沼气是卫生工作的一贡重大变革。消灭血吸虫病、钩虫病等寄生虫病的一项关键 措施,就是搞好人畜粪便管理。 第五,农村办沼气,推动了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发展,生动地显示出科学技术对提高 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15
我国养猪、鸡业的现状与特点
1、目前仍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发展速度在加快。 2、疫病复杂,连绵不断,难以有效控制。 3、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 4、环保压力加大,环保成本增加。 5、饲料资源紧张,成本上升。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16
猪粪与猪饲料的循环
• 5、牛粪 种植双苞菇 残渣养蚯蚓喂鸡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8
农作物秸杆理化特性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大约6亿 多吨农作物秸秆中,还有2/3的剩余秸秆尚未得到综合利用,一些农 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 火灾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作物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及水所组成的,其有机 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质和 粗脂肪。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9
农作物秸杆的处理方式
1、直接焚烧; 2、制作沤肥; 3、秸杆氨化、微贮养牛养羊过腹还田; 4、秸杆作食用菌培养料; 5、养殖黄粉虫、蝗虫等。
2020/4/9
十堰市农业学校
10
四、沼气在生态循环种养中的作用
第一、办沼气是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办沼气可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