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

合集下载

苏科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课堂笔记

苏科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课堂笔记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叫分子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如闻到炒菜的香味、劣质的装修材料中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害物质造成室内环境污染2、分子之间有空隙,如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海绵受挤压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而是发生了形变,如荷叶上两滴靠近的水珠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而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固体、液体处于分子平衡状态时(间距为r0)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距小于r时,引力和斥力都上升,斥力上升的更快,所以对外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大于r时,引力和斥力都下降,斥力下降的更快,所以对外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如“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之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如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相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中扩散的快;炒菜比腌菜咸的快)物体分子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情况宏观特征固体较小较大只能在固定位置振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较大较小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气体很大很小能自由地在空间到处运动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2、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1)这个现象主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说明(1)中的问题,实验时__________(能/不能)将空气和二氧化氮的位置倒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的直径太小了,物理学家就想到一种测量分子直径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即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小宇同学把煤油装在滴定管里,记录到煤油滴了400滴时,管内煤油减少了0.4cm3,其中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是3m2,试粗略估算煤油分子的直径.第二节静电现象一、摩擦起电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二、两种电荷(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2、此结论为富兰克林提出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 1、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四、补充1、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带同种电荷2、判断物体是否带电:(1)使用验电器(2)靠近轻小物体观察能否吸引3、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生活中如果在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会听到“噼啪”声,还会看到闪光,这也是一种放电现象4、加油站有“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的规定.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而塑料桶是_____体,桶上的电荷不能传递,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放电并引燃汽油造成火灾,应该用铁桶装汽油。

第七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从粒子到宇宙【知识脉络】【本章图解】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人们认识到物质是可分的。

自然界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是可分的,分子也是可分的。

如果将分子再进行分割,得到的微小粒子就不再具有物质原来的化学性质。

分子很小,人眼无法察觉,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也无法看到,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分为化合物根子和单质分子,如乙醇分子是化合物分子;石墨分子、金钢石分子、“碳足球”分子都是单质分子。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分子一直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思考:春天,柳絮飞扬、冬天,雪花飘飘是分子运动吗?森林里,雾霭缭绕是分子运动吗?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是分子运动吗?将机油装入一个筒壁很厚、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结果发现钢筒“出汗”了,也就是说机油从钢筒里渗透出来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请在横线上写出他们的主要贡献.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也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摩擦起电实验告诉我们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解剖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带负电)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组成“夸克”的更小粒子正在被科学家们逐渐发现。

汤姆生卢瑟福查德威克盖尔曼原子行星结构粒子分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电子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动理论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并提出了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一、走进分子世界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碳呈棕红色)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粒子和宇宙》 知识清单

《粒子和宇宙》 知识清单

《粒子和宇宙》知识清单一、粒子世界1、基本粒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而这些物质又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

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包括夸克、轻子和规范玻色子。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等强子的基本成分。

夸克有六种“味”,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

轻子包括电子、μ子、τ子以及它们相应的中微子。

电子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轻子,它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形成原子的结构。

规范玻色子则负责传递基本相互作用,比如光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胶子传递强相互作用,W 和 Z 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

2、粒子的特性粒子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如质量、电荷、自旋等。

质量决定了粒子的惯性和引力相互作用;电荷决定了电磁相互作用;自旋则是粒子的一种内在属性。

不同粒子的质量和电荷差异很大。

例如,电子的质量很小,电荷为负;而质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电荷为正。

粒子的自旋可以是整数或半整数。

自旋为整数的粒子被称为玻色子,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被称为费米子。

3、粒子的相互作用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是所有物质之间都存在的一种长程相互作用,但在微观世界中,由于引力非常微弱,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电磁相互作用在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以及化学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是通过交换光子来实现的。

强相互作用将夸克束缚在质子和中子内部,使原子核保持稳定。

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很小,但强度极大。

弱相互作用则在一些放射性衰变过程中起作用,例如β衰变。

4、粒子加速器为了研究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建造了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通过电场和磁场将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然后让它们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粒子和现象。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之一,它为我们对粒子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二、原子核与核能1、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称为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

第五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五讲 从粒子到宇宙

2016年中考复习第五讲从粒子到宇宙一、中考目标回顾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3.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4.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6.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7.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8.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基础知识自测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4)分子间存在。

2、粒子世界⑴分子由(直径约10-10m)组成。

⑵原子由带正电的(直径约10-15m)和核外带负电的(1897年汤姆逊发现)组成,原子不显电性⑶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1919年卢瑟福发现)和不带电的(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组成。

⑷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1964年盖尔曼提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如:回旋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988年建成)。

3、宇宙世界⑴古代人提出“天圆地方说”、托勒密提出“”、哥白尼提出“”。

⑵现代认为:宇宙是一个: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太阳系又是银河星系中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而银河星系又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个。

⑶天文学家哈勃发现现象(多普勒效应)表明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

⑷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

(5)1光年为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光年= 9.461×1015米.4.新材料及其应用(1)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

例如: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即只允许电流从一个方向通过元件,可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半导体三极管可用来放大电信号;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大小还可受光、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因此可制成电阻、电阻、电阻等元件,用于计算机等电子仪器内。

苏科版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

苏科版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

一、走进分子世界1、物质由分子组成。

(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证明分子运动的现象:A、扩散现象B、溶解现象C、蒸发现象扩散现象同时也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和水的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

3、分子间既有吸收力、也有排斥力。

A、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现象:一根棍子很难拉断、两个铅块的吸引实验、两滴水滴靠近时会自动汇成一滴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现象:固体、液化很难被压缩、打气时越来越难打B、分子间的吸收力和排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小。

若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几乎没有了。

(“破镜难重圆”的原因——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引力为零)二、静电现象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电荷只有两类: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2、分子由原子构成。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分子(水分子);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金刚石、石墨)3、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盖尔曼提出夸克的猜想。

四、宇宙世界1、2、银河系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而成,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恒星中的一颗。

3、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

4、特殊的长度单位——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特殊的长度单位——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5、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学说6、谱线的“红移”...........。

.......(哈勃):星系的光谱向长波偏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7、古希腊的托勒玫提出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波兰的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宇宙中心的日心说。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1.走进分子世界
A.科学家研究微观世界时采用的方法:根据现象提出结构模型猜想,然后再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微粒之间有间隙,该微粒就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B.分子理论知识: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1)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3)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能证明分子理论知识的现象有:……
C.用分子理论知识简单解释物质的三态。

2.探索更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A.分子由原子构成。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化合物;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B.原子“行星结构模型”
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提出原子行星结构模型;查得威克发现中子,盖尔曼提出“夸克“;直径大小关系: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3.宇宙探密
A.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由近到远。

“地心说”到“日心说“。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单位,量天尺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红移”现象证明了星系远离我们而去。

B.了解宇宙大爆炸发生在距今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完整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证据: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知识点二静电现象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二、摩擦起电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绝缘体:导电性差的物体;3、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原子构成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五、摩擦起电的本质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三探索更小的微粒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者:卢瑟福观点: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三、原子核的结构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