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共28张PPT)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 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进步性:
3、影响:
① 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开端。 ②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 探索救国道路。 ③对后来的洋务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局限性: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其思想一方面带 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 封建纲常色彩。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
主张.
康有为
1、思想主张:
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 主立宪制
2、宣传方式:
①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借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 必要性与合理性(理论特点: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
思想主张:
革命派(辛亥革命)
单 器物 元
线 索 制度
之
民主共和
路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
化运动)
民主、科学
思想文化
一、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40年代)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 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 治,禁锢人们的思想。(中国封建统治 危机四伏)
程颢
1032-1085
程颐
2、内容: 中体西用(19c60s-90s)
嫁接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中学为体:封建制度,封建 的纲常伦理是国家的根本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大国崛起》
进步性:
3、影响:
① 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开端。 ②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 探索救国道路。 ③对后来的洋务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局限性: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其思想一方面带 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 封建纲常色彩。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
主张.
康有为
1、思想主张:
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 主立宪制
2、宣传方式:
①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借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 必要性与合理性(理论特点: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
思想主张:
革命派(辛亥革命)
单 器物 元
线 索 制度
之
民主共和
路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
化运动)
民主、科学
思想文化
一、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40年代)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 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 治,禁锢人们的思想。(中国封建统治 危机四伏)
程颢
1032-1085
程颐
2、内容: 中体西用(19c60s-90s)
嫁接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中学为体:封建制度,封建 的纲常伦理是国家的根本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精美课件

3、维新派(改良派)
进击的康有为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
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
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
理人耳。
——康有为《孟子微》
思考: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畏缩的康有为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 先王,既不骇人,自可避祸。” “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 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 “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 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思考:徐继畬推崇美国哪个方面?
守旧派:“轻信夷书,铺张扬厉”。“张外夷之 气焰,损中国之威灵” 。“一意为泰西生势,轻重 失伦,尤伤国体”。
洋务派:“徐先生未历西土,所言乃确实如是, 且早吾辈二十余年,非深识远谋加人一等者乎”
2、洋务派
太平天国运动(内忧)
奕䜣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患) 曾国藩
李鸿章
“中体西用”; 自强求富
器物
迈出近代化第 一步。冲击华 夷观念。
君宪救国
制度 促进思想解放,近代 新式知识分子产生。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 气派
中国 特色
文化 自信
中国 故事
中国 模式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 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 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 否接壤?”
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统治精英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谭嗣同《仁学》
思考:谭嗣同对于满清政府持什么态度?
《定国是诏》,变法开幕
戊戌政变,变法谢幕
课堂小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有重要启迪作用。 温馨指引:“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师夷”是手段, “长技”是内容,“制夷”是目的。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如何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提示:(1)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和天朝 中心的世界观(天下观),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观念,传 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拓宽了国人的视
栏 目 链 接
4 .实践活动:洋务派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 ________ 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温馨指引:“中体西用”思想中的“中学”与“西
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 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2.为什么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严复
编译 天演论 《_________》
进化论 原理宣传变 借用________ 法,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 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3)作用:
①推动戊戌变法 ________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最终失败。 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 ②起到了________ 流。
应 用 思 考
郑观应 等。 (2)代表人物:王韬、________
(3)主要思想: 商战 。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_______ ②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君主立宪制度。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变法思想。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 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 性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如何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提示:(1)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和天朝 中心的世界观(天下观),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观念,传 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拓宽了国人的视
栏 目 链 接
4 .实践活动:洋务派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 ________ 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温馨指引:“中体西用”思想中的“中学”与“西
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 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2.为什么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严复
编译 天演论 《_________》
进化论 原理宣传变 借用________ 法,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 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3)作用:
①推动戊戌变法 ________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最终失败。 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 ②起到了________ 流。
应 用 思 考
郑观应 等。 (2)代表人物:王韬、________
(3)主要思想: 商战 。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_______ ②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君主立宪制度。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变法思想。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 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 性
栏 目 链 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实践及内容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 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 学生 结局
失败
影响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之梦 认识:把西方先进的军事 经济技术嫁接到落后的社 思考: 会制度上注定是要失败的。
1. “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运动对中国有何 的贡献? 2.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的原因? 3.从洋务思想的结局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一、开眼பைடு நூலகம்世界——制夷之梦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之梦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 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提出的背景、 含义、目的、实践内容、结局和影响?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
背景 含义 目的
内忧外患
“中学”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西学” 指西方的先进技术。“体”是主体是根本; “用”是利用是手段。
“维新思想”系列人物资料卡片封面
人物
类别 (阶级性质)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发展资本主义 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 变法图强
归类理由
历史影响 (在中国 近代史上)
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之梦
材料一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 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 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 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 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 “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 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 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B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4、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A、《海国图志》B、《天演论》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不断对外侵略扩 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民族危机 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中国物产贫乏 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A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
1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 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 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 史的新场面。”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B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4、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A、《海国图志》B、《天演论》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不断对外侵略扩 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民族危机 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中国物产贫乏 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A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
1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 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 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 史的新场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35张PPT)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否定封建专制, 宣传维新变法
梁启超 严复
《变法通议》 《天演论》
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
主权在民、民主君仆、进 化论观点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 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 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以前:埋头读经, 不问政治,禁锢思想
梦中惊醒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近五年高考考点: 1.魏源“海防”思想; 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器物课程制标度准-:思了想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 方、3寻.戊求戌变变革法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 在近4代.梁中启国超社引会进发西展进学程主中张所;起的作用。 5.近代变化的中国思想解放的潮 流——清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
• (二)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 1.背景①: 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②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西方思想的传播;
• 2.代表: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2、维新思想的内容
代表人物 论著
思想主张
——人教版教材
由此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原因:①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②策略考虑:减少思想和变法的阻力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根本)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共32张)

②仅②认目识的到:西抵方御军外事国技侵术略的,先维进护性清,朝没统有治真正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
【历史现场 】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 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 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及其主张 活动: 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代表作: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其思想的影响:
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势力,被称 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探究四:康有为维新思想,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
——英国使者马嘎尔尼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林则徐、 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危机四伏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侵略扩张
其责?”
——李鸿章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即有风雨,打
成几个窟窿”指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什么事情?Βιβλιοθήκη 破屋子指: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窟窿”指: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英法联军侵华。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探究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
(3)鸦片战争惨败 ——惊醒志士
2、概况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
【历史现场 】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 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 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及其主张 活动: 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代表作: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其思想的影响:
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势力,被称 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探究四:康有为维新思想,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
——英国使者马嘎尔尼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林则徐、 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危机四伏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侵略扩张
其责?”
——李鸿章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即有风雨,打
成几个窟窿”指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什么事情?Βιβλιοθήκη 破屋子指: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窟窿”指: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英法联军侵华。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探究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
(3)鸦片战争惨败 ——惊醒志士
2、概况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30张ppt)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2:谈谈“传统的夷狄观念”是什么?“动摇了”指的是什么?
中国先进,西方落后。 中国开始落后,西方先进。
一、“开眼看世界”
背景分析
鸦片战争使得中国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西方的 先进,中国的落后。
问题3:
那么, 面对这样的情形,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有识之士是怎么做的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归纳!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材料 三
问题5:阅读材料和教材,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
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 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 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 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 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问题4: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
思想主张: 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②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宣传方式: ①讲学:办万木草堂 ②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五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 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抵制
统治阶级内部思想认识的变化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
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
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1861年)
问题2:谈谈“传统的夷狄观念”是什么?“动摇了”指的是什么?
中国先进,西方落后。 中国开始落后,西方先进。
一、“开眼看世界”
背景分析
鸦片战争使得中国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西方的 先进,中国的落后。
问题3:
那么, 面对这样的情形,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有识之士是怎么做的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归纳!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材料 三
问题5:阅读材料和教材,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
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 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 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 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 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问题4: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
思想主张: 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②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宣传方式: ①讲学:办万木草堂 ②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五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 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抵制
统治阶级内部思想认识的变化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
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
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18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