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参考模板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辩证思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设计概念中丰富的信息,大量的充斥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渗透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社会交流、旅游娱乐等各个方面。
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
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
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
应该说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这些设计向人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以功能取胜还是以形式取胜,还是二者互相结合取胜?在这个过程中足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引导内容呢?换句话说,功能和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究竟如何?一、现代设计的思想基础现代设计思想在2O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代表人物有: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他们的观点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现代设计”更多的被人们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功能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以功能为核心,而不是形式。
德国功能主义的具体设计思想是,要首先发现事物的本质、目的和用途(需要),正确充分发挥事物的功能,形式应当反映这种本质和目的,而不要画蛇添足,也不要文不对题。
美国建筑师苏里文(1856—1924)在《所考虑的高层建筑》一文中写道:“一切有机体和无机体,一切有形的和形而上的,一切人类的和超人类东西,一切内心和精神真正的表现形式(只要其生命在这一表现中可被辨识出来),都有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形状总跟随功能。
”他举例说,“一个银行大楼的外形应当反映银行的本质或功能,而不是反映传统庙宇的功能。
最新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现代主义设计简述
现代设计,现代主义设计,通常 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 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 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 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 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 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 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 进主义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勒-柯布西耶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朗香教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玛丽亚别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现代主义设计特点
1.功能主义特征.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具体建筑有: ①六面建筑; ②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幕墙架构的产生; ③标准化的原则; ④反装饰主义立场; ⑤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 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现代主义设 计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 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参考模板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参考模板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审美观念,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使产品或环境具有美感和实用性。
在设计领域里,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两个重要的流派。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设计风格的异同。
一、理念与思维方式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简洁、实用和功能性,追求形式的纯粹性和简约性。
设计师们认为,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可以突出产品的功能和形式,达到效率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材料和构造上的真实性,追求“形式即功能”的原则。
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更关注情感和个性表达。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认为,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该反映在设计中。
他们强调设计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通过采用多种风格、材料和色彩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融合,打破传统的限制和框架。
二、外观和形式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简洁明了的外观和形式,强调几何形状、直线和曲线的结合。
设计师们倾向于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来表达产品的结构和形式美。
他们强调构成要素的重要性,追求整体与细节的和谐。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呈现出干净利落和功能性强的外观。
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更加多样化和变化多端。
设计师们追求设计的独特和创新,在形式和颜色上更加大胆和丰富。
他们常常使用非常规的形状、复杂的曲线和抽象的图案,以及丰富的色彩和纹理。
后现代主义设计可以是复杂和混乱的,也可以是富有个性和戏剧性的。
三、文化和历史背景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对传统的艺术和设计观念的反叛。
它受到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影响,追求实用性和效率,强调现代化的理念和审美标准。
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家居和工业设计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是在20世纪后期兴起的。
它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化,倡导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后现代主义设计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试图打破传统的限制和规定,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
浅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异同

绪, 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等人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对 现实世界的批判. 但是在总体上现代主义美术关注的重点始
种新的时代背景下 , 艺术家们转而从现代主义的极端自我性 中走出来, 有意识的放低了艺术的架子, 主张兼容的美学观 , 无论是本土的、 国的、 外 还是高雅的、 低俗的都可以走进绘
、
原创性与个性化批判
2世纪物质文明的急剧发展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某种错 0 觉, 即人类社会似乎是沿着直线的方向不断发展的, 而艺术
确的定义和时间划分的流派 . 更确切地说这是代表着两种不 同的美学观念的艺术思潮, 二者的发展与斗争贯穿整个2 世 0
纪美术历程
一
表 而 致 精 化纯 化 术 尚 经 能 合 会 , 现 导 的 英 、粹 艺 风 已 不 适 社 现 r l l
状的发展要求. 它的种种理念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在这 蕾
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风格已经不再是艺术变迁的主要 目的, 对生活的直接参与成为一种诉求。 美国美术史论家L 史密斯把战后西方美术的发展趋向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威 o Z0 ×C >0 一烈Z . L 0 o
造个性语言、 偏执独特风格和热衷多样探索等特征。它的产 生有着深刻的政治、 经济、 历史和精神文化背景。 也有其特定 的环境和美术 自身的发展环境 , 它是时代的产物, 也是人们
化倾向产生的原因之一。 而主观化与个性化要求的直接外在
族、 阶级等矛盾, 最终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使 得当时的人们产生了空前的信仰危机, 信仰被反复践踏和重 建, 尼采高喊:上帝死了! “ 权威、 标准死了! 人类是一个大试 验场 ! 人类没有终极状态, 没有目的! 。 革命” ” 在“ 旗号下, 美 术创作空前活跃, 同时也丧失了恒定的判断标准, 各种美术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
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
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了如下比较: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现代主义 Vs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Vs 后现代主义 • 距离消失。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 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 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后现代艺术中,由于 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 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 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现代主义 Vs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本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以德国为中心的表 现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 实现主义后工业化社会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宽大温床。 伴随着历史剧变,人们难免对旧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 生厌倦、怀疑、甚至嘲笑,他们不再认为对社会的发展负 有责任,宁愿将个人生活置于随心所欲、纷乱无序的状态 中。
后现代主义 • 莫拉夫斯基指出了后现代主义的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反前卫。后现代主义经常自嘘最提倡 宽容;但它绝不能容忍任何意识形态的贡献或末世论(乌 托邦或解放的蓝图)。它质疑不断创新的追求,瓦解最好 的艺术骑士乃媒介、表现手段与图像学等等的英雄的信念。 相反。 其次,后现代实践是高级文化的堕落,但却是一种有意的 堕落,有意将自己下降到低级文化的水平。它想要找到一 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它使得它更具消费性,因此它利用叙 事、熟悉符号与简单形式的种种好处。 •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 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 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现代主义 Vs 后现代主义 • 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可· 杰拇逊教授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 理论》中,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 • 主体消失。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 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 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 深度消失。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 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 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 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 历史感消失。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 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 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 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

比较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辩证思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设计概念中丰富的信息,大量的充斥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渗透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社会交流、旅游娱乐等各个方面。
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
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
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
应该说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这些设计向人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以功能取胜还是以形式取胜,还是二者互相结合取胜?在这个过程中足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引导内容呢?换句话说,功能和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究竟如何?一、现代设计的思想基础现代设计思想在2O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代表人物有: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他们的观点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现代设计”更多的被人们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功能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以功能为核心,而不是形式。
德国功能主义的具体设计思想是,要首先发现事物的本质、目的和用途(需要),正确充分发挥事物的功能,形式应当反映这种本质和目的,而不要画蛇添足,也不要文不对题。
美国建筑师苏里文(1856—1924)在《所考虑的高层建筑》一文中写道:“一切有机体和无机体,一切有形的和形而上的,一切人类的和超人类东西,一切内心和精神真正的表现形式(只要其生命在这一表现中可被辨识出来),都有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形状总跟随功能。
”他举例说,“一个银行大楼的外形应当反映银行的本质或功能,而不是反映传统庙宇的功能。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前言在历经威廉·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的不仅只是物品,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的现代主义设计过于遵循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原则,严重忽视了人们情感和审美需要,同时也改变了设计的初衷“设计是为人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致使现代主义设计走向衰落。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起源于现代主义设计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纯理性的反叛,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在风格上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那么,到底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有什么异同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一下:一:理念知识(1)哲学上现代主义设计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2)思想上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设计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合情性、以人为本。
(3)方法上现代主义设计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4)语言上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装饰等于罪恶;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
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
(5)形式上,反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人认为:现代主义设计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设计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种的社会历史意义不同。
二:代表人物思想(1)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以及主流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对比了这两种设计风格的异同,同时论述了这两种主义水火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现代主义是一个硬币的正面,那后现代主义就是硬币的反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逆向继承,这两种主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理性主义;以人为本;形式
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源于建筑设计。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贵族服务的,也只有贵族才能有财力享受这一殊荣,因为建筑设计的服务对象无非就是君王、教会和国家。
有为西方学者说的好“穷人是不配享有设计的”,设计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本该就是为富人服务的。
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
尽管当时这个新建筑运动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这次运动的主流思想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非常一致的。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一、什么是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
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
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
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
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
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二、后现代主义的诞生
后现代主义设计不是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
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
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三、现代主义诞生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
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
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
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
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
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
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
精神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现代设计
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
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1-1
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到装饰艺术运动,都试图通过回避机器,甚至反对工业化来寻找新时代设计方法和风格,结果不仅没有挡住工业设计的发展,而且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迫使不少设计师在正视显示的前提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为现代社会服务。
现代主义设计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先发端于建筑设计,然后波及到艺术及设计领域。
四、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
张形式遵循功能。
德国现代主义设
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
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
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
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
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
”这
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
主潮。
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1919年包豪 1-2 斯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
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
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
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
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
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反叛,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风格上更是两个极端,但在诸
多方面互有异同。
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了如下比较:
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
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
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
当
代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
第二、具象转向抽象。
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
1-3
第四、创造高于审美。
西方自古代开始其艺术创作的传统就是求真,注重对客观外物的真实刻画和记录描写,但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开始让人们发现物质的东西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人们因为经济发展变得异化了,变得心理变态了,变得心灵扭曲了,上帝死了,人们没有了精神支柱,孤独无依无靠,信仰缺失,唯利是图,于是作家开始在作品中寻找活着的意义,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挖掘主体心灵世界深处的意识的流动。
现代主义文学的这个转向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科对人的意识的专注也有一定的关系。
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
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
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内容上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
“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形式上: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
实质上: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而我认为所谓的现代主义的经典名言“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的设计理论其实是一种脱节,与时代的脱节。
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只有多元化、差异化的产品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现代主义可以说是不与时俱进的脱节思想必会遭到后现代主义前卫思想的碾压。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