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巾的佛学思想

合集下载

《基督山伯爵》感悟及启发

《基督山伯爵》感悟及启发

《基督山伯爵》感悟及启发首先,《基督山伯爵》让我明白了复仇的力量和后果。

小说中的主人公达·芬·基督山伯爵是一个曾经被背叛和冤枉的年轻人,他花费了二十三年的时间,费尽心机地展开了一场复仇。

在复仇的过程中,他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伪装身份、控制别人的命运等等。

然而,当他最终得到了向仇人复仇的机会时,他意识到复仇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相反,复仇只是让他沉迷于仇恨和痛苦之中,最终导致他失去了与爱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因此,从基督山伯爵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复仇的力量可以是无穷的,但它往往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反而可能让人走向堕落和悲剧。

其次,《基督山伯爵》让我明白了宽恕和仁爱的重要性。

在故事的结尾,基督山伯爵选择不去复仇,而是选择原谅和救赎自己的敌人。

他将曾经给自己带来苦难的人重新带入了正轨,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人生机会。

通过这样的行动,基督山伯爵体现出了宽容和仁爱的精神。

他意识到,宽恕不仅能让他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还能带给他人新的希望和改变。

因此,从基督山伯爵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宽恕和仁爱是人性中最善良和宝贵的品质,它们能够治愈创伤、净化心灵,并为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再次,《基督山伯爵》让我明白了“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的道理。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的对手有许多人,比如那些曾经背叛和冤枉过他的人,他们看似暂时获得了物质的成功和权力,但最终都因为自己的邪恶行为而付出了代价。

而基督山伯爵则不断改变命运,最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他在复仇的过程中学会了谋略和智慧,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对人类的同情和仁爱。

因此,从基督山伯爵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只有真正善良、正直和有智慧的人才能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那些只追求权力和财富的人注定会付出代价。

总之,《基督山伯爵》给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和启发。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明白了复仇的力量和后果,学会了宽恕和仁爱,领悟到了“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的道理,以及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基督山伯爵》复仇过程中的宗教意识探讨

《基督山伯爵》复仇过程中的宗教意识探讨

《基督山伯爵》复仇过程中的宗教意识探讨《基督山伯爵》(又名《基督山复仇记》)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通俗小说的扛鼎之作。

这部小说付梓后,很快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再版,并被多次被拍成电影。

此作紧紧围绕着复仇主题展开,其中包含的宗教意识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重点。

标签:基督山伯爵;复仇;宗教意识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西方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西方文学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西方文学作品在意象、人物、题材、母题等方面直接从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中取材,更包括大量作品或明确或隐蔽地体现出基督教的精神,毫不夸张地说,“欧美各国几乎所有重要诗人、作家都与圣经中的观念和意向紧密相关”。

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作品《基督山伯爵》也不例外。

《基督山伯爵》从表面上来看似乎仅仅是一部以情节生动取胜、讲述报恩复仇的故事,但在其通俗易懂的背后,也隐含有浓郁的宗教情结。

一、因信得救《基督山伯爵》的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一个原本有着远大前途的大副爱德蒙·邓蒂斯,他为人正直勇敢,心地纯洁善良,受人尊敬和爱戴,在自己将要和自己心爱的女人修得正果时,遭三个心怀不轨的奸人的嫉妒与陷害,在自己的婚礼上被捕。

他的父亲在怨怒中恨恨离世,他心爱的女人被迫嫁给他人,他自己也未经例行程序的法庭审理就被投入大牢伊夫狱堡。

但在狱中他幸运的遇到了法利亚神甫,并由此习得各种技能,成功越狱并变成了富可敌国的基督山伯爵。

在蒙受冤屈之前,邓蒂斯的生活看上去一切都不错,那时的他也没有强烈的信仰,所以在他蒙冤入狱后,他一度陷入绝望,此时的他才转向了上帝,他想起了母亲教会他的祈祷,从前在顺境中觉得祷告不过是空洞词语的堆砌,而现在却从中品出他从前不解的涵义。

他开始笃诚的祈祷,放大嗓门,听到自己的声音也不再胆战心惊了,他觉得向上帝祷告的语言是多么的崇高神妙。

无数次祷告以后,上帝好像终于听见了,并且怜悯他所遭受的巨大苦难,于是用一种奇特的声音阻止了他走向死亡的脚步,而且为他送来了法利亚神甫,后来也正是法利亚神甫使他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不仅传授他丰富的知识,开启他智慧的大门,赠给他无尽的宝藏,帮助他逃出黑暗的伊夫狱堡。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引言概述:《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经典之作,该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而闻名于世。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其中的故事情节以及蕴含的人生哲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基督山伯爵》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人性的复杂性1.1 人性的善恶并存:小说中的主人公,埃德蒙·唐泰斯,一开始是个纯真善良的青年,但在遭受背叛和冤狱之后,他变得复杂而阴暗。

这表明人性中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

1.2 仇恨与宽恕:唐泰斯遭受不公正待遇后,心中充满了对仇敌的仇恨,但最终他选择了宽恕,释放了自己的心结。

这让我深思,宽恕是一种解脱,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

1.3 人性的复仇欲望:小说中的多个角色都受到复仇欲望的驱使,但最终他们发现复仇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

这让我意识到,复仇只会让人沉溺于仇恨中,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

二、社会的不公与阶级困境2.1 社会的不公正:小说中,唐泰斯因被冤枉入狱,经历了十四年的苦狱生活。

这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正,无辜者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2.2 贫富差距的困境:小说中,唐泰斯在逃亡期间遇到了许多贫苦人士,他们生活在贫困中,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让我反思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贫困对人们的影响。

2.3 阶级固化的问题:小说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级固化现象非常明显。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中的阶级固化问题不仅限于小说,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三、友情与爱情的力量3.1 友情的珍贵:小说中,唐泰斯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令人感动。

他们在唐泰斯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他支持和帮助,这让我明白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3.2 爱情的力量:小说中,唐泰斯对于自己的爱人梅尔塞德斯保持着深深的爱意,即使经历了重重困难,他们的爱情依然坚韧。

这让我相信爱情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够支撑人们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3.3 爱与牺牲:小说中,唐泰斯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不惜付出一切,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2024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_22

2024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_22

2024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2024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1(约565字)在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基督山伯爵》是最热门的小说之一。

最近我也阅读了这部小说,跟着主人翁体会他的喜怒哀乐。

《基督山伯爵》主要讲述的是19世纪一位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大副在即将当上船长之时,被同船的格拉尔和爱人的哥哥菲尔南陷害,在他与爱侣的婚礼上被抓去审判,而由于假公济私的维尔福接手了这桩案子,唐代斯被判处了十几年的徒刑。

在牢中,他遇到了一位囚徒神父,在与神父的交谈中,他获得了重生,并拥有了智慧与财富。

出狱后,他先改名为水手山巴,报答那些施恩于他的人,再改名为基督山伯爵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在复仇路上,最终,所有的罪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作者通过《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向我们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小说也反映出了人的劣根性。

为金钱、名誉,维尔福夫妇甚至做出了灭绝人性的行为——维尔福先生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违背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靠着“法官”这一身份不知冤枉了多少人;而由于维尔福夫人的拜金主义作祟,使她不惜毒死自己的亲人以获得一份遗产。

这部小说不正是提醒我们这些生活在“金钱万能”的年代离的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要在自己身前时刻放置一盏明灯——自我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浊清莲而不妖”的品质。

2024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2(约470字)今天我照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带画的书,它的名字叫《基督山伯爵》。

我一翻开这本书,就被里面生动的故事吸引住了。

它讲的是一个名叫爱德华。

邓蒂斯的青年水手,他本来要和一位小姐有一段美满的婚姻,却被别人陷害,进了德夫城堡这个恐怖的监狱。

他在监狱里面待了整整十四年,和隔壁的神父成了好朋友,他惊讶地发现神父准备了小刀、纸、绳子、笔、墨。

神父教了他很多知识,他学得很快,神父给了他一个藏宝图。

后来神父死在监狱里,邓蒂斯则借机逃了出来,并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宝藏,成了一个大富翁。

他决定以基督山伯爵的名义重新回来实现他的复仇计划,在他的精心安排下过去的仇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启迪潜能:《基督山伯爵》中的力量与智慧

启迪潜能:《基督山伯爵》中的力量与智慧

启迪潜能:《基督山伯爵》中的力量与智慧概述《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了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逆境中重生并展现出超凡智慧和巨大力量的故事。

本文将探讨《基督山伯爵》中揭示出来的力量与智慧,并如何通过这些启示来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

1. 力量的意义在小说中,爱德蒙经历了种种艰辛并获得了惊人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他在财富、身份和权势方面的崛起,更体现在他对正义和复仇的追求上。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爱德蒙通过努力和智慧走出困境,这显示了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善用资源和机会:当机会降临时,爱德蒙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 智慧的重要性爱德蒙在小说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使他能够处理复杂的局势和解决难题。

这里我们可以学到:•深思熟虑:爱德蒙的计划都经过深思熟虑,他不仅考虑了自己的利益,也考虑了周围人的影响。

•学习和运用知识:爱德蒙通过学习各种技能和获取广泛的知识,为自己赢得胜利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3. 激发自身潜能从《基督山伯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来激发自身的潜能:•坚忍不拔:面对逆境时,坚守信念,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不断学习:通过终身学习和积累知识来增强自己的智慧和实力。

•利用机遇:珍惜每个机会,并善于运用已有资源去追求成功。

•掌握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智,有效地控制情绪并做出明智决策。

结论《基督山伯爵》被誉为一部给予人们启迪和激励的作品。

通过剖析小说中展现的力量与智慧,我们可以学习到坚韧不拔、聪明才智和智慧运用等重要价值观。

希望这些启示能够帮助读者从中汲取力量,激发自身的潜能,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读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精彩纷呈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吸引了我,更以其独特的主题和寓意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首先,我被小说中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之路所震撼。

从一个被陷害入狱的普通人,到成为拥有巨额财富和智慧的伯爵,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痛苦。

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仇恨和报复,而是以一种高尚而冷静的方式,精心策划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他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恩怨,更是为了揭露和惩罚那些陷害他、背叛他的罪人。

这种复仇方式,既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也彰显了他对正义和公平的执着追求。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基督山伯爵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人物,他的性格既坚韧又温柔,既冷酷又仁慈。

他对待朋友和恩人慷慨大方,对待敌人则毫不留情。

这种复杂的性格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角色。

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维尔福、唐格拉尔和费尔南等,也都各具特色,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此外,小说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权力的腐败。

那些陷害基督山伯爵的人,都是出于自己的私欲和野心,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他进行打压和陷害。

这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不仅导致了基督山伯爵的悲惨遭遇,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这种社会现象让我深感忧虑,也让我更加珍惜和追求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想说的是,《基督山伯爵》不仅是一部复仇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正义和爱的作品。

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义和公平,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总之,《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深刻的主题和寓意、精彩纷呈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这部作品会继续影响和启迪更多的人,成为我们精神世界中的一盏明灯。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基督山伯爵》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1读书,总是有时间抽空就读,午后的阳光,香浓的咖啡,在床上懒懒的读完一本书,有时困了累了,就放下书睡了,总是在最享受的时候读书,甚至有的时候读着读着,竟忘了内容。

而基督山伯爵,这本我无意间发现的书,读起来,却总是让人意犹未尽。

记得,抱着两大本厚厚的像转头一样的书,就那样读着,读着,一直到第二天黎明,还能看见,窗外,黑夜到白天,青蛙在叫,公鸡打鸣。

合上书,两眼微眯,却没有一丝困意,回味着情节,想着想着,自己也成了主角,重复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让书本和人融为一体。

“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主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

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

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最后将宝藏的秘密告诉了曾有恩于他的莫雷尔船长之子——马克西米利安。

在文章中,伯爵这样说:“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仅仅是这样一句,却把世间百态写得淋漓尽致,把作者和文中伯爵的感情贯通到一起,连读着也不禁要跟着一起呐喊“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整部巨作是以伯爵先生留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一封信结尾的,其中,伯爵先生告诫马克西米利安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

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伯爵先生所经历过的不幸是无人能比的,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

《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体会5篇

《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体会5篇

《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体会5篇基督山伯爵是一个人们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非常的敢爱敢恨、豪爽气派,也聪慧过人,由于饱经沧桑,他对任何事都格外的执着。

你一个公道是本书的核心思想。

下面是小编推荐的《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借鉴。

《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体会(一)唐泰斯,年纪轻轻,就成为代理船长,在即将与心爱的女人订婚之日,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

受想谋求船长职务的唐格拉尔和想夺取未婚妻的费尔南的联合陷害,他被逮捕入狱。

眼看即将获得的幸福,命运之神却一晃眼将他推入最深沉的黑夜。

对于一个习惯于自由的水手来说,十七个月的监狱,就超过了人类语言能够说出的最令人发指的罪行所应有的惩罚。

督察的视察重新燃起了唐泰斯出狱的希望,但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继而他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

后来狂怒代替了苦苦等待。

他吐出了渎神的咒骂,用身体去撞牢房的墙壁;他发狂地怨恨周围的一切,尤其恨自己。

在暗无天日的牢房呆了四年,他下定决心绝食死去。

当死神呼唤他时,他意外地听到来自神甫凿墙的希望之声。

神甫,洗涤了他的灵魂,传授他智慧,并告诉他宝藏的秘密。

在神甫病逝后,唐泰斯巧妙地装进神父的裹尸袋,终于逃出紫衫堡监狱。

十四年的忍辱负重,苦苦地等待,他终于获得数不尽的珍宝,摇身变成亿万富翁的基督山伯爵。

整整十四年的煎熬与等待,因为心中还有希望,还有牵挂的那份爱。

在人生低谷阶段,只要有颗希望的心,等待又算什么呢?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普雅花。

它静静地伫立在高原上,花期只有两个月,但是为了这两个月的美丽,它竟然等了100年!对普雅花来说,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

随着现代化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心理也越趋浮躁,不习惯于等待。

现实社会里,我们缺乏的正是像基督山伯爵那样的毅力,只注重成功后的辉煌,而忽视了成功前的努力与等待。

等待,永远都是一段漫长的历程,然而却孕育着希望,正如饱受狱灾的唐泰斯在绝望时等到来自神甫的拯救。

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山伯爵》巾的佛学思想
摘要:《基督山伯爵》作为一部以情节取胜、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通俗小说,思想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与佛学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基督山伯爵》体现的佛学思想。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佛学思想;忍辱;精进;宽容
《基督山伯爵》为大仲马的代表作,是一部十九世纪中叶的畅销小说,描写的是波旁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两时期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唐泰斯因替密谋推翻复辟政权的拿破仑党人传送信件,遭到三个效忠复辟政权的无赖之徒的陷害,被打入死牢。

他侥幸越狱后,凭借狱友法里亚神甫赠送的大量财宝,化名基督山伯爵,报答了在他被捕后照顾他父亲的恩人,惩罚了已成七月王朝统治集团要员的三个恶人。

主人公身上体现的那些深邃的思想和高贵的品质给人印象至深。

一佛学思想的体现
这是一部思想上具有进步意义的著作,在很多方面与佛学思想有吻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忍辱
“忍辱”为菩萨“六度”之一。

《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

没有忍耐,什么都不能成就。

佛法中的忍耐对象包括对人为的加
害,及冷、热、饥、渴、老、病、灾害等自然变化。

忍辱的品质在唐泰斯身上有明确的体现。

因遭人诬陷,唐泰斯一夜间从事业和爱情的巅峰跌落到阴森恐怖的地狱,巨大反差带来的极大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他曾多次想以死了结自己的苦难人生。

当他想到人世间还有人值得自己用爱来回报,也有人必须要为自己的罪行承担后果时,他求生的意志力就格外强烈。

直面苦难,忍耐和坚韧是唐泰斯这位受难者的性格写照。

他在生活的苦旅上勇敢地挣扎前进,即使遍地荆棘也毫不退缩。

最终在历经种种磨难后,他抓住机会,向仇人举起了正义的复仇之剑。

(二)精进
面对人生诸多苦难,佛教强调以忍的同时,要有勤勉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精进”,为佛教“六度”、“八正道”之一,意为努力修行,毫不懈怠,直接体现了佛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唐泰斯在忍受苦难的同时,勇猛精进,始终在法里亚神甫的教导下刻苦学习。

神甫帮他分析了被陷害的原因,同时教授他数学、物理和多种种语言。

学习使唐泰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变得有知,且更具良知。

他懂得等待是美丽的坚持,他不选择杀死无辜的狱卒,宁愿多花一年的时间继续挖掘地道以求生路。

这种良知始终伴随着唐泰斯此后的人生。

(三)心怀宽容
佛心是宽容的。

佛认为,宽容即宽广的包容,因为宽阔广大,所
以足以包容。

我们的“本来面目”原如虚空般无限宽阔广大,没有什么可以局限它、障碍它,除了我们自己的“执着”。

当我们一“执着”,计较、嫉妒、怨恨、愤怒接踵而至,我们的“心”就如针眼般狭小,宽容则无从谈起。

当然,宽容并非无原则地放纵,也非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宽容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君子之风,是睿智人持有的一种忍耐。

多年牢狱之灾,让无辜的唐泰斯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和折磨。

本来,他应该一心复仇,无任何宽恕之心。

神甫的教导使迷惘的他窥见人生真谛,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

神甫临终时对他的谆谆告诫暗含佛理之光:“……不要贪图对那些小人复仇,尽管他们把您送进监牢……自己执行困乏体肤、折磨心灵的律己信条,去追求高尚的志趣吧!”唐泰斯虽然复仇,但良知并没泯灭。

当美塞苔丝求他不要伤害她与费尔南的儿子阿尔贝时,他竟放弃眼看大功告成的复仇计划,牺牲自己;当维尔福的小儿子因父母的罪孽不幸牵连,无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他发出感慨:“上帝宽恕我,也许我已经做得太过分了!”当腾格拉尔最后受尽屈辱,身无分文时,唐泰斯终于可以说出“我就是那个被你诬陷、出卖和污蔑的人,我的未婚妻被你害得过着屈辱的生活,我横遭你的践踏,被你作为升官发财的垫脚石,我的父亲被你害得活活饿死,我本来也想让你死于饥饿,可是我宽恕了你,因为我也需要宽恕”。

他宽恕了这个仇人,并给他五百万法郎。

这些举动证明唐泰斯虽历经折磨,但没被仇恨蒙住眼睛,偏离正道。

诚然,对饱受无辜苦难的唐泰斯来说,“宽容”是如此之困难。

虽“宽容”困难如此,但毕
竟值得去尝试超越。

因怨恨是如此地让自己痛苦,也让别人痛苦。

他突然觉悟,原来仇恨和所有执着一样,都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情绪,也才发现,原来心灵的领域可以如此地开阔自在,而“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源头!他醒悟时学会了“宽容”,不只宽容了别人的过错,同时也相对净化了自己,让自己朝向一个没有任何不安和痛苦的光明心境。

(四)对财富的态度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经济史,获取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渴望和追求。

佛教也不认为拥有钱财是不正当的,相反,拥有钱财更有能力为众生造福。

佛祖鼓励大家以正确心态来看待拥有财富的需求,在赚取生计的同时,不贪着物质享受。

世间种种财物皆有聚散,不必太执着其上,但行善、布施、修行所得的功德法财却永不退失。

在唐泰斯身上体现了对财富不贪苟得、勇行布施的佛学思想。

小说结局中,唐泰斯放弃复仇后所得的“战利品”,走上一条新生之路。

他将所有的财富都留给了一对善良忠贞的情侣,在留下了一封信后,带着在他漫长而又痛苦的复仇生涯中始终陪伴着他的爱人悄然地离去了。

二结语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具有很高思想成就的通俗小说,对该作品思想源泉的探究始终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从主人公唐泰斯身上的诸多品质,如忍辱、精进、心怀宽容、不贪着钱财,集中揭示了《基督山伯爵》蕴含的佛学思想。

佛学起源于约公元前5世纪的南亚印度,
之后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并长期兴盛不衰。

将《基督山伯爵》这样一部以西方文明为背景的著作,从佛学思想的角度加以审视,可为东西方思想史的比较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