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早期的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4、斯图亚特王朝初期的王权专制统治激 化了与资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 (1) 国王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 提出“君权神授”—— “王权至高“论 压制议会、迫害清教徒 国王和议会矛盾尖锐 • (2) 查理一世(1625—1649年)推行专 制统治。 • 专卖,强制征税, 解散议会,强制借贷
克伦威尔究竟是军事独裁者还是民主捍卫者?
• 材料一:自从奥利弗· 克伦威尔去世以来,他的品格成 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许多评论家指责他是伪君 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 一种军事独裁统治。大多数人却认为,虽然克伦威尔 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对民 主政体的献身精神是十分真诚的。据人们评述说他从 不偏激,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独裁统治。 他的统治通常是温厚宽容的。
安 妮
伊丽莎白女王血管留着 纯正的英格兰人的血液,正 因如此,伊丽莎白视英格兰 为她的一切……。伊丽莎白 对自己婚姻的处理是她“英 格兰主义”的最好体现。在 她即位后,包括她的姐夫西 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以及瑞 典国王、奥地利大公、法国 国王、萨伏依公爵、安茹公 爵等王公贵戚纷纷向她求 婚。……结果她终身未嫁。 她或许很满足做英国人民 “共同情人”的状况,就像 温斯顿.丘吉尔所说,“她和 臣民的关系是长期调情的关 系”。
权利法案(1689年)
威廉三世
(1689—1702)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 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 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 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 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辨论或议事之自由,不 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 或讯问。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 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革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革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革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皇后,她的时代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这个时期又被分为早期维多利亚时代(1837-1860年)和晚期维多利亚时代(1860-1901年)。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变革也开始在这个时期发生。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前的几十年中,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这个时期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这使得英国的经济、政治、社会都面临了大规模的变革。

工业革命使得生产方式从手工业向机器大规模生产转移,这也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里的工厂和机器吸引了无数的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他们在城市中聚居成为了一个“无资产者”阶层。

这一阶层与传统的贵族阶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国在这个时期也进行了一系列有关自由和平等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通过的《改革法案》。

这个法案取消了很多的选举腐败现象和不合理选区,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得英国的政治体系更加民主化。

这也为后来的新法改革扫清了道路,如1844年的《穷人法庭法案》和1853年的《救济法案》等。

二、维多利亚时代中的社会变革1. 女性的地位提高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女性参与政治的权利得到了加强,同时,英国政府也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改善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环境。

2. 职业阶层的变革维多利亚时代出现了一个日益发展的中产阶级。

这个阶级由广泛的社会群体组成,包括建筑师、银行家、工业家、律师、医生、教育家、新闻工作者等等。

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繁荣导致了他们的影响力在英国社会中的增加,同时也为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多样性。

3. 改革的兴起和发展维多利亚时代以及之后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教育改革、卫生改革、劳工改革、选举改革等等。

这些改革使得英国社会更加民主化和公正,同时也加强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史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史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史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指1837年至1901年,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期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伟大的不列颠帝国的全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背景维多利亚女王继承王位时年仅18岁,她在位期间长达63年,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维多利亚时代是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英国从传统的农业国家迅速转变为工业化国家。

工业化的推进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英国的工业、贸易和殖民地扩张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二、社会变革与科技进步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

首先是城市化的加速,人口迁徙到城市,工厂迅速兴起,成为生产的中心。

此外,工会运动的兴起为工人争取合法权益,劳工阶级的地位逐渐提升。

同时,维多利亚时代也是教育普及的时期,大众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成为更多人的权利。

科技方面,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铁路网的建设使得交通更加便利。

此外,电报的发明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加速了社会和经济的联系。

这些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三、政治与帝国的扩张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其领土遍及全球各地。

英国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建立了众多殖民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这些殖民地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为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提供了支持。

在政治方面,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逐渐实现了民主化的进程。

1832年的改革法案扩大了选民的范围,增强了普通人的政治权力。

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下,英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消除贫困、改善卫生条件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等。

四、文化与艺术的繁荣维多利亚时代也是英国文化和艺术繁荣的时期。

文学方面,英国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如狄更斯、柯南·道尔、勃朗特姐妹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推崇。

英联邦成员国演变问题研究

英联邦成员国演变问题研究

英联邦成员国演变问题研究英联邦成员国演变问题研究引言:英联邦是由英国及其前殖民地和其他国家组成的多国组织,成立于1949年。

英联邦的成员国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

自其成立以来,英联邦一直面临着多种挑战和演变,其中一些问题在其成员国中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英联邦成员国演变中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与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背景1. 成立背景英联邦的成立源于英国对其前殖民地的管理方式的变革。

在二战结束后,英国逐渐放弃了对其前殖民地的直接统治,转而选择以合作伙伴的方式维持与这些国家的联系。

这一转变的结果便是英联邦的形成。

2. 成员国演变在英联邦的早期阶段,成员国主要是那些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其他国家也加入了该组织,这些国家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二、成员国演变的问题1. 历史遗留问题由于英联邦成员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在独立后面临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民族关系紧张、政治不稳定、经济困难等。

这些问题使得一些成员国的内部稳定与发展受到威胁。

2. 文化差异英联邦的成员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这既是该组织的魅力所在,也是其面临的挑战之一。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和理解上的困难,阻碍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此外,一些文化习惯和制度可能在特定的成员国中受到争议和反对,给合作带来了困难。

3. 政治制度差异英联邦成员国中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包括君主制、总统制和议会制等。

这些制度的不同使得成员国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意见分歧,制约了该组织的协调和合作。

4. 经济差距英联邦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成员国拥有发达的经济体,而另一些则面临着贫困和发展困境。

这种经济差距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上的不平等,进而引发潜在的不满和冲突。

三、解决方案与展望1. 加强沟通和合作为了解决成员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英联邦应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这可以通过加强交流的机制、举办文化活动、推动教育和人才交流等方式实现。

历史渊源影响政体的例子

历史渊源影响政体的例子

历史渊源影响政体的例子
历史渊源对政体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会对政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英国:英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但真正对英国政体产生影响的是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在封建制度下,国王和贵族之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后来的君主立宪制中得到了保留。

因此,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国王或女王作为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而议会掌握实际权力。

2. 美国:美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殖民地时期。

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人民为了摆脱英国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为了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美国宪法规定了分权和制衡的原则,从而形成了美国的总统制政体。

3. 法国:法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在封建制度下,法国人民生活在各个领主的统治之下。

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此后,法国政体经历了多次变革,但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和自由权利。

因此,法国的政体是半总统半议会制。

总之,历史渊源对政体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会对政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历史英国知识点总结

历史英国知识点总结

历史英国知识点总结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史前时期。

下面将对英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古代英国古代英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英国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他们通过狩猎和采集谋生。

在青铜时代,英国地区的人民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

在铁器时代,英国地区先后被凯尔特人、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维京人等不同民族侵略和统治。

罗马统治公元43年,罗马帝国开始对英国进行征服,将其列入罗马帝国的版图。

罗马人在英国建立了许多城市和道路,并推动了英国地区的文明发展。

罗马统治结束于公元410年,当时罗马帝国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都很大,无法再维持对英国的统治。

盎格鲁-撒克逊统治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他们在罗马撤离后的英国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国地区的定居不断扩张,并逐渐形成了七个王国,即肯特、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威塞克斯、埃尔格、伊斯特安格利亚和诺森布里亚王国。

这个时期,英国基督教传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化和宗教也得以发展。

维京统治维京人是另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分支,他们在9世纪开始对英国进行侵略,并建立了一些王国。

其中最重要的是丹麦维京人在英格兰的统治,直到11世纪被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

诺曼征服1066年,诺曼征服发生,诺曼公爵威廉率领诺曼军队成功征服了英格兰。

这次征服标志着英国历史进入了中世纪阶段,同时也深刻影响了英格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

在诺曼人统治下,英国的封建制度得到了发展,国王和贵族对英国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中世纪英国中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包括了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骑士文化在中世纪初期,骑士文化在欧洲盛行,英国也不例外。

骑士作为受封的贵族,是封建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士们通常从事骑士精神的沉淀,并以尊严和勇气为荣。

骑士文化也是中世纪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与议会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与议会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与议会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之一,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与议会相互协作,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民主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君主立宪制度和议会的角色以及制度的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历史背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内战时期。

1642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与议会之间爆发了冲突,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经过多次战争和政治斗争,国王查理一世被推翻,1653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共和国,即“英格兰共和国”。

然而,在1659年,共和国的统治被推翻,1660年英国王室恢复,国王查理二世登基。

为了避免类似的政治冲突再次发生,以及限制君主权力,英国开始转向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

二、君主立宪制度1. 君主角色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中,君主的角色相对有限。

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代表国家形象,但并无实际政治权力。

君主的权力主要体现在象征性的职能上,如国家元首的礼仪和外交事务。

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传统的限制,将首要职责交给议会。

2. 议会角色英国议会是君主立宪制度的核心组织。

议会由两个组成部分组成:众议院和上议院。

众议院代表民意,上议院由贵族和一部分遗传成员组成,作为高级议会监督和制约国家的力量。

议会成为制定法律、审查政策和监督政府的主要机构,确保君主的行为遵守法律。

三、君主立宪制度的优势1. 分权制衡君主立宪制度通过分权制衡,实现了君主与议会、政府之间的相互制约。

君主的权力被限制在法律和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无法滥用权力。

议会和政府的运作也受到相应的制约,确保行使权力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 维护国家的稳定君主立宪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

由于君主的角色相对稳定,君主制度可以为国家提供一个稳定的象征和垂直的权力结构。

同时,议会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机构,提供了政治争议解决的平台,减少政治动荡的可能性。

3. 保护公民权利君主立宪制度确保了公民权利的保护。

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其无法侵犯公民的权益。

17世纪英国历史背景

17世纪英国历史背景
1、Bourgeois revolution(1603) 2、Stuart restoration(1660.2)
3、Glorious revolution(1688.11)
1 Introduction
About Political revolution
In the history of Britain, the first sixtie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was a period of turbulence and chaos: the British Puritan revolution, which shocked the world, broke out. In less than a century, the British from a supremacy of the sovereign strict hierarchical society has become a vibrant, a variety of strength coexist material society.
sweet and vague, pretending to elegant style.
3
Ideological revolution
Modern astronomer Copernicus (Nicolaus Copernicus, 1473 ~ 1543) boldly proposed heliocentric, said the overthrow of the Earth is the concept of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1685-1688 reign) tried to restore the old order, but the revolu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socio-economic change has been irreversib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早期人文历史常识(一)英国东邻北海,西、北面对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与法国隔海相望。

地理上,这里被称为“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由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和爱尔兰岛(Ireland)这两大岛屿,以及其它几百个小岛组成。

大不列颠岛上分布着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England,Scotland and Wales)三个区域,而爱尔兰岛则分成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两块。

政治上,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共同组成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而爱尔兰共和国则是独立于联合王国而存在的独立的国家。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则是指联合王国。

联合王国的首都是伦敦(London);而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是都柏林(Dublin)。

大不列颠岛在政治上被划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区域,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总的来说也最为富裕。

因此很多人通常会用“英格兰人”(English)指代“不列颠人”(British),这点当然会引起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Scots and Welsh)的不满。

不列颠在大约一百年前曾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大洲。

二战之后,随着不列颠国力衰退,各殖民地纷纷独立,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在1931年起被英联邦所取代。

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

英国作为英联邦元首并无政治实权;各国在一定协议上相互进行政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各成员国也有权利选择退出英联邦。

(二)英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高原;而东部和东南部则主要是低地,他们是整个欧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组成部分。

英格兰占据了大不列颠南面的最大部分土地,那里地势平缓,多为平原、丘陵和沼泽地。

特别是英格兰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肥沃,适于耕种。

苏格兰多为山地、湖泊和岛屿,它拥有三大自然区:北部高地,中部低地以及南部山陵。

不列颠最高峰尼维斯峰(Ben Nevis)便座落于此,高1,343米。

威尔士亦是多山地区,6%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大部分村庄以放牧为主。

北爱尔兰北部为多岩石、荒蛮的海岸,曲折蜿蜒。

其东北部多为高地,东南部为山区,而中部则是低浅的盆地。

不列颠是个岛屿国家,四面环海,它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遥遥相望。

位处英法两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最窄之处被称作多佛海峡(Straits of Dover),仅有33公里宽度。

1985年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决定在多佛海峡处修建海峡隧道。

总长153公里的隧道于1994年五月竣工通车,使得欧洲公路网得以连成一体,被誉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伟业。

英国河流分布细密。

塞文河(the Severn)是英国第一大河流,长338公里,它同西岸的克莱德河(the Clyde)、默塞河(the Mersey)一同承载着将工业原材料运输至内陆工业城市的使命。

而东岸的特维德河(the Tweeds)、泰恩河(the Tyne)、蒂斯河(the Tees)以及著名的英国第二大河、长336公里的泰晤士河(the Thames)不仅面向欧洲大陆的北海各大港口,并且形成了富饶的渔场。

英国最大的湖泊是位于北爱尔兰的内伊湖(Lough Neagh);而位处英格兰西北部、威尔士北部的湖区(the Lake District)则为其15个湖泊的秀丽风光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还诞生了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the Lake poets)。

(三)人们总是认为英国多雨、天气多变,而事实上,它却是一个海洋性气候(maritime climate)国家,冬暖夏凉,气温变化小。

冬天的平均气温为4-6摄氏度,而夏天则为12-17摄氏度。

尽管如此,英国的气候灾害也不少。

干旱和洪水常常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另外,时不时的浓雾、霜冻和大风造成了农作物的严重损失。

1952年,在伦敦因大气污染引起的二氧化硫浓雾使得约四千人死亡或生命垂危。

此后,政府采取措施,规定工厂和家庭只能燃烧无烟汽油,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英国现有人口5,880万。

其中英格兰人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9人,但全国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的80% 住在城市。

而首都伦敦的人口就占到了697万。

(四)冰川时期于公元前7000年结束,溶化的冰淹没了低地,形成了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不列颠从此与欧洲大陆分离,成为了岛屿。

我们所知道最早来到不列颠的定居者,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的伊比利亚人(Iberians)。

他们可能来自于地中海的伊比利亚半岛,即是今天的西班牙。

伊比利亚人给不列颠带来了新石器(Neolithic)文化。

至今英格兰的索尔兹波平原(Salisbury Plain)上还伫立着伊比利亚人留下的史前巨石阵(Stonehenge)。

巨石阵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建造,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青石组成,每块约重50吨,多是从遥远的威尔士运来的。

但至于史前人类如何运输这样的庞然大物?这仍是一个谜。

公元前2000年左右,宽口陶器人(the Beaker Folk)从荷兰和莱茵兰地区来到了不列颠。

宽口陶器人因他们墓穴中陪葬的宽口陶制容器而得名,他们带来了陶器制造工艺。

公元前700年,凯尔特人(Celts)抵达了不列颠。

凯尔特人比之前来到不列颠的种族都要来得高大和白皙,他们多是来自于东欧或中欧地区,即是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和德国南部附近。

凯尔特人来到不列颠有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约公元前600年盖尔人(Gaels)来临,第二次则是公元前400年布立吞(Brythons)抵达,第三次是比利其人(Belgae)。

凯尔特人并没有杀戮伊比利亚人,而是把他们驱逐到北部和西部,并留下一部分作为他们的奴隶。

凯尔特人是善于农业的种族,同时,他们也是很好的铁匠。

他们是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人的祖先。

他们的语言盖尔语,至今苏格兰高地仍有沿用。

(五)有记录的英国历史始于罗马人入侵。

公元前55年和54年,罗马将军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作为两次入侵了不列颠,但均未成功,罗马人对不列颠的统治因之推迟了一个世纪。

公元43年,刚刚登基的罗马皇帝克劳狄(Claudius)下令征服不列颠。

由此开始不列颠开始了长达400年的罗马统治。

无论罗马人出于何种经济和政治动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传播“文明”。

罗马人在不列颠修建了许多城镇网,道路,澡堂,庙宇和其他建筑物,很好地利用了英国的自然资源。

他们还把基督教这门新宗教带到不列颠。

然而罗马的统治对于不列颠的影响却有着局限性。

首先,罗马人把不列颠人当作奴隶阶段的属民来对待。

其次,在四世纪罗马人才和不列颠人通婚。

最后,罗马人也未影响普通不列颠人的语言和文化。

(六)5世纪中叶,三支日尔曼部落(Teutonic tribes)朱特人(Jutes)、撒克逊人(Saxons)和盎格鲁人(Angles)不断侵入不列颠。

自此,盎格鲁—萨克逊时代(the Anglo-Saxons)开始了。

住在朱特兰岛(现丹麦南部)上从事打渔农耕的朱特人先抵不列颠,在东南部建立了肯特王国(Kent)。

后来从德国北部来的使用短剑的撒克逊人在埃撒克斯(Essex)、苏塞克斯(Sussex)和威塞克斯(Wessex)建立了王国,统治期从五世纪末至六世纪初。

六世纪后半叶,同样来自德国北部的盎格鲁人,在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麦西亚(Mercia)以及诺森伯利来(Northumbria)定居,也分别建立了王国。

盎格鲁—撒克逊人把日耳曼宗教带到了英国。

公元597,教皇格里高一世(Pope Gregory I)把罗马圣安德鲁修道院的副院长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派遣到英格兰,其使命是使异教徒的英国人皈依基督教。

在使国王和贵族皈依基督教方面,奥古斯丁特别成功。

但是普通人的皈依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北部修士们的传教活动。

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英国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首先,他们把国家划分为郡(shires),郡法庭和郡法官(shire courts and shire reeves)、或行政司法长官(sheriffs)负责执法。

其次,他们设计的窄条三圃田农耕制(narrow-strip, three-field farming system )延用至18世纪。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领地制(manorial system)。

最后,他们还创立了议会(Witan)。

(七)8世纪末开始,丹麦人(Danes)和来自挪威的北欧海盗(Viking)不断入侵英格兰各地。

9世纪,尤其是公元835年至公元878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他们甚至占领了作为867年时基督教中心的约克郡(capture York)。

9世纪中叶,北欧海盗和丹麦人已经威胁到了撒克逊人的威撒克斯王国。

作为威撒克斯王国的国王,艾尔弗雷德国王(King Alfred)(849-899)打败了丹麦人,并于公元879年与他们达成了友好协议。

协议规定丹麦人控制英格兰北部和西部作为丹麦法区,而他统治其他地区。

他还劝服一些丹麦首领成为基督教徒。

他还将一本拉丁语的书翻译成英语;同时建立了学校,并阐明了法律制度。

所有这一切使他当之无愧于“艾尔弗雷德大王”(Alfred the Great)称号。

(八)著名的诺曼底征服(The Norman Conquest)发生在1066年。

诺曼底公爵威廉发动了这场战争。

他是前诺曼底公爵罗伯特一世的私生子,也是独生子。

1066年1月,英王爱德华去世,9月,威廉借口爱德华生前曾许其继承英国王位,遂纠集诺曼底贵族和法国各地骑士,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率军渡过海峡,在英格兰南部佩文西登陆,入侵英国。

哈斯丁一役,威廉大败英军,不久攻占伦敦,于12月自立为英王,称威廉一世(WilliamⅠ)。

诺曼底征服对于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可谓深远。

威廉建立的、他的后继人所保持的强大中央政府,由于这个政府所掌管的军事力量,英国从未再遭侵略。

相反,它还不断地在海外进行军事行动。

文化方面,英国当时现有的文化与诺曼-法国文化得到了水乳交融;大量的新词进入英语,使得英国语言得到了长足发展。

同时英国的教会与罗马教会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

诺曼底征服之后,1066-1087的威廉一世统治期间,英国的封建制度得到完全确立。

根据这个制度,国王拥有全国所有土地,再把这些土地分给答应服役交租的贵族(baron),贵族们又把土地分配给小贵族、骑士和自由民(nobles, knights and freemen),同样换取货物和服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