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中说: “提出这十个问 题,都是围绕一 个基本方针,就 是要把国内外一 切积极因素调动 进来,为社会主 义事业服务。”
(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党与非党的关系 (7)民族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 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 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 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和四 个方面主要观点。
个
分配制度
方
面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对外关系
“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建立独立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四 个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发展战略
发展阶段
经济体制 七
个
分配制度
方
面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对外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必要的:
1)“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 全面展开
一
五
计
苏
划 与
联
新
专
中 国
家
工
和
业 化
援 华
设
备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周恩来率团访苏。 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 ,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主要矛盾 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 现实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b、什么性质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的 矛盾
敌我矛盾
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
搬。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1)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经 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
LOGO
小知识
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 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 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 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负面情况。
LOGO
小知识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 “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 列宁于1922年12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 时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 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上 “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 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 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 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 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 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 了15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 几次。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7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举要
• 工业建设: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 •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教科文卫:全国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04亿人 (1980年),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取得 显著成就,烈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黑热病、 斑疹伤寒等被基本消灭。 国际地位:同世界上12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80年),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得到恢复。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4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用 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具体方针、原则: • 思想:团结-批评-团结,讨论说服教育 • 利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党群:民主集中制,克服官僚主义 • 科文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讨论实践 • 党际: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 •
•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3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1957.2) 91
•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非对 抗性质矛盾)。——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对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 间的矛盾。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 • 两类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两类矛盾可 以互相转化)。处理方法:民主和专政。 • 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 盾(思想、利益、党群、科卫、党际、民族矛盾)。
6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4.其他领导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若
干理论观点 97
•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立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内容概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
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一)、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论十大关系》的内容(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前五条主要讨论解决问题,后五条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十大关系 ”确定的基本方针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
的理论成果
取得了以下六项成果: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关于“两步走”的设想,最早是在1963年9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时,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来的。当时设想,第 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 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 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的现代化。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1800余人参加的 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毛做《正处》报告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原因
一、社会变革,矛盾转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阶 级斗争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 矛盾却日显突出和复杂多样(表现为“十大关 系”中的绝大部分)。 二、化解矛盾,建设社会主义 。只有正确处理 好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才能调动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苏东前车之鉴。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
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 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1964年刘少奇提出了两种教育 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 普及教育、满足各类学生升学 的需要,单靠一种教育制度是 不行的,国家负担不了,家长 负担不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 全日制学校以外,创办一些半 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实 行两种教育制度,势必有两种 劳动制度,即工厂、机关的8 小时工作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
解决方法
社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属非对抗性 无须阶级斗争来 解决,而是依靠 社义自身力量, 通过对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相 互不适应的方面 进行调整来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毛泽东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第4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

12
第12页,共14页。
13
第13页,共14页。
谢谢
第14页,共14页。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5
第5页,共14页。
第二阶段: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
第一,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是使我国尽 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在经济建设方针上,八大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 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
争已基本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 主题。
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团结全 国各族人民 ,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迅速发展 经济和文化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11
第11页,共14页。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偏差
(1)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
《苏联模式》
2
第2页,共14页。
二、“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阶段:《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开端。(1956年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 )
第二阶段: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
第三阶段: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是探索的深化和拓展。
第三,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第四,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解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背景和过程,正确看待毛泽东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关系。
重点: 初步探索的过程和理论成果。
难点: 初步探索的教训。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
(2)
.
.
.
(3)
.
(4)
.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
.
(二)
.
思考题
• 1、毛泽东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 论成果有哪些?
• 2、如何看待改革前和改革后社会主义建设 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