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二章 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高中化学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2.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3.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
一、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系中,当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这表明该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达到了“限度”,这时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逆、等、动、定、变,即:(1)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v正和v逆相等。
(3)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4)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一定值。
(5)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改变,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二、化学平衡常数1.浓度商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时刻的c p C·c q Dc m A·c n B 称为浓度商,常用Q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1)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 p C·c q Dc m A·c n B。
(2)注意事项①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②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③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由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不同,如N 2+3H 22NH 3,K =a 则有:2NH 3N 2+3H 2,K ′=1a 。
12N 2+32H 2NH 3,K ″=a 。
(3)意义K 值越大→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化学平衡

第三節 化學平衡 第2課時
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徵
(1)動:動態平衡
(2)等: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
(3)定: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
不變,各組分的含量一定。
(4)變:條件改變,原平衡被破壞,在新
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可見,化學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條件 下才能保持。當外界條件改變,舊 的化學平衡將被破壞,並建立起新 的平衡狀態。
反應,即Q<0
再垂直於橫坐標畫一直線,可
知:溫度相同時,壓強越大,
2、mA(s)+nB(g) qC(g);ΔH<0的可逆反應,在一 定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平衡時B的體積分數 V(B)%與壓強(P)關係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BC ) A、m+n<q
B、n>q
C、X點時的狀態,V正>V逆 D、X點比Y點混和物的正
反應速率慢
例2、下圖表示某可逆反應達到平衡過程中某一反應物 的v—t圖象,我們知道v=Δc/ 反應aA(g)+
bB(g)=dD(g)+eE(g)+Q在一定條件下達平
衡狀態時,A的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係如
圖2-29所示。則在下列空格處填寫“大於”、
“小於”或“等於”。
(1)a+b_____c+d;
(2)Q___0。
看任一根曲線,可知溫度升高,
A的轉化率變大,送說明升溫
使平衡正移,故正反應為吸熱
2NO+O2 2NO2+Q(Q>0)
圖中的曲線是表示其他 條件一定時, 反應中NO 的轉化率與溫度的關係 曲線,圖中標有a、b、 c、d四點,其中表示未
達到平衡狀態,且 v(正)>v(逆)的是( C )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化学平衡》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 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减小 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 该物 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
经验规律
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为了减弱外界的改变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浅黄色) (无色)
志胸不无立 大,志天,下枉无活可一成世之。事。
鸟卒贵子有 过翼河,人意贵在有吃志帅。
编号 治死天犹下 未者肯必输先心立去其,志贫。亦其能奈我何!
志人之生所 不向得,行金胸石怀为,开虽,寿谁百能岁御犹之为无? 也。
所加试剂
丈自夫信四 是海成志功,的万第里一犹秘比诀邻。
才自清明志自高。 卒古子之过 立河大,事意者在,吃不帅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 “减弱”的含义:平衡移动后结果变化的方向不变,
但程度减小。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后该反应物浓
度仍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比没有平衡移动时要小。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试b管 少量铁粉 鹰志爱高高 山飞峰,矮鸦,栖路一从枝脚。下伸。
Fe(SCN)3
人教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化学平衡1课件

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2HI 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H2+I2g已
(n变(断变m化13((裂 化2o))l。5H。4单温))一I。度位条温个时和件度H—体间一和H内积定体键,一,积断定生混一裂成时合定的,n气时m同某体,o时l一的H容,2生平器的有成均内同2物相压个时浓对强H生度—分不成不I子再键再质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阅读课本后回答:
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样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以蔗糖的溶解为例,说明溶解平衡 状态是怎么样建立的?
一、化学平建立
以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g)为例, 若开始时没有生成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 而正反应速率最大;而C和D起始浓度为0,所以逆 反应速率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 生成物不断增多,v(正)越来越小, v (逆)越 来越大,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 v正=v逆,这时就 达到了化学平衡。这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V正
V逆
V逆
V正
t
t
思考一下如果开始没有反应物只有生
成物又如何呢?
2、概括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呢?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 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前提: 一定条件、可逆反应
实质:
V正=V逆不等于0
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浓度保持不变。
(1)、平衡常数的大小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改变而改变,只随温度的改 变而改变。
即,K=f (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2章第2节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解析 固态物质浓度为“常数”,视为“1”,不需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A 项错 误;K 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 K 不发生变化,B 项正确;升温该 反应正向进行,K 增大,C 项错误;增加 C(s)的量,平衡不移动,D 项错误。
2.已知反应①:CO(g)+CuO(s) 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 Cu(s) +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 和 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 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 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2.平衡转化率(α) (1)表达式 对于反应:aA+bB cC+dD,反应物 A 的转化率可以表示为 α(A)= A的初始A浓的度初-始A浓的度平衡浓度×100%=c0Ac0-AcA×100%= 反 反应 应物 物转 起化 始的 的物 物质 质的 的量 量或 或浓 浓度 度、 、体 体积 积×100%。
研•互动课堂
知识点 1 化学平衡状态
基础通道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1)在一定条件下,把 1 mol N2 和 3 mol H2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根据要求填表:
N2(g)+3H2(g) 反应物浓度
2NH3(g) v正
生成物浓度 v 逆
开始时 c(N2) 1 __最__大_____c(H2) 2 _最__大___ 3 _最__大___ 4 _0__ 5 _0__
(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2)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 (3)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都用平衡浓度。
情境体验 (1)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 75%,因此氢能被称为人 类的终极能源。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何将水中的氢释放 出来是目前氢能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生物材质(以 C 计)与水蒸气反应制取 H2 是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制 H2 方法。该 方法由气化炉制造 H2 和燃烧炉再生 CaO 两步构成。气化炉中涉及的反应为 Ⅰ.C(s)+H2O(g) CO(g)+H2(g) K1; Ⅱ.CO(g)+H2O(g) CO2(g)+H2(g) K2; Ⅲ.CaO(s)+CO2(g) CaCO3(s) K3。 该工艺制 H2 总反应可表示为 C(s)+2H2O(g)+CaO(s) CaCO3(s)+2H2(g),用 K1、 K2、K3 的代数式表示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K。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2.2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课件

• 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不够,还需考虑如何尽可能多 地将原料转化为产品
高温、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2NH3
正向: N2 + 3H2 2NH3
逆向:2NH3
N2 + 3H2
合成氨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想一想
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存在反应的 限度。达到限度时,反应就停止了吗?
N2 +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2a mol NH3
B. H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3倍
H2的消耗速率= N2消耗速率的3倍
练一练 N2(g) + 3H2(g)
2NH3(g)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
应,以下哪些选项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2a mol NH3
B. H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3倍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E.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练一练 N2(g) + 3H2(g)
2NH3(g)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
应,以下哪些选项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2a mol NH3
应,以下哪些选项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2a mol NH3
B. H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3倍
练一练 N2(g) + 3H2(g)
2NH3(g)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
【人教版】高中化学讲义之: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之: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一)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二)建立:图像:(三)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四)特点——逆、等、动、定、变 1、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2、等: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 正=v 逆3、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达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不过同一物质的v 正=v 逆4、定: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物质的量、质量、浓度、质量百分数、物质的量百分数、体积百分数等)保持一定5、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还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开始达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直至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注: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五)判断达化学平衡的标志1、用速率判断:方法:先找出正、逆反应速率,再看物质:若同一物质,则正逆速率相等 若不同物质,则速率之比=系数之比2、用含量判断:(1)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浓度、体积、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转化率、产率都不变(2)若反应中有颜色变化,颜色不变时可认为达平衡(3)绝热的恒容反应体系中温度或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4)有固态、液态、气态不同状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都可以判断达平衡(5)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前面的总系数发生改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都可以用来判断达平衡二、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二)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则)()()()(B c A c D c C c K nmq p ••=(三)说明:1、表达式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系数决定幂次2、有固体或纯液体(H 2O )参与的反应,其浓度视为“常数”不计入表达式中3、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水底额浓度应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4、K 有单位,但一般不写5、K 表示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当反应方向改变或系数改变时,K 也相应发生改变6、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1=K K 正逆7、方程式扩大一定的倍数,K 就扩大相应的幂次;方程式缩小一定的倍数,K 就相应的开几次幂;方程式做加法,K 相应的做乘法;方程式做减法,K 相应的做除法。
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

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新高考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绪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反应热焓变中和热的测定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研究与实践了解火箭推进剂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活化能第二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研究与实践了解汽车尾气的治理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工业合成氨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酸碱中和滴定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盐类水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反应条件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研究与实践了解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原理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实验活动3:盐类水解的应用本章介绍了化学反应与电能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学平衡●从容说课本节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掌握化学平衡建立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
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
教学中应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接着再以一可逆反应为例,如CO+H2O(g) CO2+H2,说明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组织好本节的史实讨论。
19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用建筑高大的高炉来减少高炉气中CO含量的错误做法,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 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生]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生]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师]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
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多媒体电脑]三维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生]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师]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1. 溶解平衡的建立开始时v 〔溶解〕>v (结晶〕平衡时v 〔溶解〕=v 〔结晶〕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师]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 和H 2O(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板书]2. 化学平衡的建立[师]请大家在下面阅读教材自学,利用在第一节中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要求把在800℃,1 L 容器中的CO 和H 2O(g)的反应情况,用一个时间——速率图象来表示,并能对图象的含义作出解释。
[学生活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因容器体积为1 L 所以c (CO)=c (H 2O)=0.01 mol ·L -1CO + H 2O(g) CO 2 + H 2 开始浓度 0.01 0.01 0 0一段时间后0.005 0.005 0.005 0.005作草图:解释:当反应开始时CO 和H 2O(g)的浓度最大,因而它们反应生成CO 2和H 2的正反应速率最大;而CO 2和H 2的起始浓度为零,因而它们反应生成CO 和H 2O(g)的逆反应速率也为零。
之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CO 和H 2O 〔g 〕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就逐渐减小;生成物CO 2和H 2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就逐渐增大,最后二者相等了。
[引导]大家把这一过程同开始的溶解平衡相比较,看是否有相似的地方。
[生]分析、比较溶解平衡和刚才的反应情况:开始溶解速率大于结晶速率,后来二者催化剂 高温相等了,建立溶解平衡;CO和H2O(g)反应,开始v正>v逆,后来二者也相等了,恍然大悟,说明可逆反应CO+H2O(g) CO2+H2此时也处于平衡状态了。
[师]确实如此,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可逆反应进行到一程度的时候,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了,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了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了。
那么,同样是这一反应,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过来进行情况会怎么样。
[生]阅读教材,自学,然后朗读回答:实验证明,如果不是从CO和H2O(g)开始反应,而是各取0.01 mol CO2和0.01 mol H2,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生成CO和H2O(g),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里CO、H2O(g)、CO2、H2各为0.005 mol,其组成与前者完全相同。
[板书]反应开始v正>v逆反应过程中:v正减少,v逆增大一定时间后:v正=v逆,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化学平衡建立。
[师]请大家思考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是否停止进行了?假设停止了说明是一个静态平衡;假设反应还在进行那么应是一个动态平衡。
[生]以溶解平衡作比较,较容易得出结论: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仍在继续进行,只是由于在同一瞬间,正反应生成CO2和H2的分子数和逆反应所消耗的CO2和H2的分子数相等,亦即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故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所以说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板书]〔让学生读出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教师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反应混合物....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启发]大家能否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中,找出化学平衡有哪些基本特征?[生]分析定义,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3〕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
[师]评价学生总结结果。
大家还应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维持在一定条件下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平衡状态就将遭到破坏。
动态平衡也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2. 特征〔1〕条件:一定条件下。
〔2〕对象:可逆反应。
〔3〕动:动态平衡。
〔4〕等:v〔正〕=v〔逆〕〔5〕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补充说明]通过刚才大家的自学,发现无论可逆反应从反应物方向开始,还是从生成物方向开始,只要条件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说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化学反应途径无关。
[板书]3.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判断一个可逆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必须充分地利用化学平衡的特征,去灵活地寻找在问题的描述中的各种标志,最根本的原那么就是看这些标志能否说明v正=v逆或反应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就可知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了。
[组织讨论]让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的特征分组讨论课本P39的讨论材料。
〔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该讨论材料进行分析:首先高炉炼铁的反应Fe2O3+3CO 2Fe +3CO2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次在增加炼铁高炉高度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均未改变,说明其前提条件与原来相同;再那么炼铁高炉高度的增加,只是增加了CO 与铁矿石接触的时间,由于条件与原来相同,根据化学平衡建立的特征,当平衡建立后反应混合物的组分将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结论:这个工程师的这种设想是错误的。
不能改变炉气中CO的浓度。
[师]那么是不是说这个问题就不能解决了呢?不是的,只要改变维持平衡的某些条件就可以达到减少炉气中CO浓度的目的。
〔为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作复笔〕关于这个问题等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之后就很容易解决了。
△[投影练习]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B. ②③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表示v〔正〕=v〔逆〕,正确。
②不能表示v〔正〕=v〔逆〕,不正确。
③只要发生反应v(NO2)∶v(NO)∶v(O2)=2∶2∶1,错误④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正确⑤因不知体积是否变化,因此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已达平衡。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答案]A[小结]本节课我们以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基础和参照,以CO和H2O(g)为例讨论了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总结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特征是:一定条件、可逆反应、动、等、定等。
另外我们通过一个典型例题和对教材中材料的讨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基本特征。
[布置作业]P40一、二●板书设计第二节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二、化学平衡的建立1. 溶解平衡的建立开始时v〔溶解〕>v〔结晶〕平衡时v〔溶解〕=v〔结晶〕(特征)。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2. 化学平衡的建立反应开始:v〔正〕>v〔逆〕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v〔逆〕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