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精选】

正电荷 负电荷
N
H
+ 4
C
O
23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个镁离子
4.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易混点】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②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离子的种类
=0 原子 原子数-核外电子数 >0 阳离子
<0 阴离子
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属于阳离子的是( C )
6.长沙地铁正式开通,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但也限制了
市民随意吃美食臭豆腐。因为在地铁车厢吃臭豆腐会影响
他人乘车舒适度。
请你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乘车禁止吃有异味的食物的原
因是:__分__子__在__不__断__运__动________。
7.如图是“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A中加入5 mL浓氨水, B中加入20 mL含酚酞的蒸馏水,
罩上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___B_____ (填“A”或“B”)烧杯中溶液开始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个基本性质是 ____分__子__是__不__断__运__动__的_________。 (3)该实验中大烧杯所起的作用是_防__止__氨__分__子_扩__散__到__空__气__中_,_ _对__空__气__造__成__污_染__(_或__使_氨__分__子__局__限__在__一_定__空__间__内__运__动_,__浓__度__增__大__, _使__实__验__现__象__更_明__显__)______ (任写一点即可)。
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 释不合理的是D( )
A.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 分子之间有间隔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六、教学设计三、元素符号及意义【出示】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
【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回答】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提问】那我们将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统称为什么?【回答】氢元素。
【回忆】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回答】质子数是否相同。
【默写】默写前二十位元素的元素符号。
【听写】写出猛、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元素的元素符号。
【提问】符号H表示什么?【回答】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追问】2H呢?【回答】2个氢原子。
【回忆】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即原子的个数。
【练习】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B. 铁C. 氧D. 硅2. 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 离子B. 原子C. 分子D. 元素3.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四、元素周期表【提问】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的元素的哪些信息?【回答】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等。
【提问】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什么?【回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提问】结合书本54页的图3-12和元素周期表,说一说元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性联系?【总结】1.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3.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4.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至8;5.由金属元素开始→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提问】你能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说出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吗?【回答】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因此它在第三周期;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因此它在第一族。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专练)-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水蒸气C.氯化钠D.碳酸钠【答案】A【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符合题意。
B、水蒸气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上海交大附中一模)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是静止的C.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答案】A【解析】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表述正确;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只是运动速度慢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没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水的物理性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A。
3.(2022海南海南模拟)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氢B.硝酸钾C.二氧化碳D.氦气【答案】B【解析】A、氯化氢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硝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2022青海西宁模拟)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D.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B【解析】A、十里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因此他们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符合题意;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元素和化合物的构成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三、分子和离子的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离子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四、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五、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和化合价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重复性。
化合价指的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的原子价态。
六、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七、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指的是物质在水中的溶液中呈酸性、碱性或中性。
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八、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浓度物质的溶解性指的是物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程度。
溶液的浓度指的是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
九、物质的燃烧和火山喷发物质的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火山喷发是地壳中岩浆的喷发,释放出大量气体和岩浆。
十、物质的聚合和分解物质的聚合是指小分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成大分子。
物质的分解是指大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小分子。
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通过研究化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特性,为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通过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本质和应用。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拎正电的原子核和拎负电的电子形成,原子核由拎正电的质子和不磁铁的中子形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要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1)元素:具备相同核电荷数(即为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意元素种类的就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型的符号去则表示,这种符号叫作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存有7个民不聊生,18个齿带,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就是磁铁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就是形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以化合价则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单质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考点点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人教版)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考点点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人教版)中考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分子、原子、离子___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______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_____________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__________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___________等物质。
【名师点睛】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易错警示】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① “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①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① “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知识点二微粒的性质和应用1.用微粒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理变化形成的物质是与反应物的大小、状态等不同的同种物质,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2.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B烧杯中溶液____变红_____,A烧杯中溶液_____不变色____;原因分析:A中浓氨水有____挥发性_____,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____碱性_____,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知识点三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和核外电子的电荷_____电量____相等、且____电性_____相反,因此,整个原子_____不显____电性。
【规律揭示】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中考化学专题——构成物质的奥秘

中考化学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1.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 3)会致癌,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1B.+3C.+5D.无法确定2.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 2)。
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B.+3C.+2D.-23.今年1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
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 2SiO 3(硅酸钠),Na 2SiO 3中Si 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4、卟啉铁(C 34H 32ClFeN 4O 4)对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B.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5. 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 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O 4分子中含有2个O 2分子C.O 4和O 2的性质完全相同D. O 4和O 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6.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 6H 8N 2。
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D.对苯二胺能被人体少量吸收7.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 3O 3N 3Cl 3),又称高氯精。
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B.高氯精中C.O 、N 、Cl 的原子个数比为1∶1∶1∶1C.高氯精中C.N 两种元索的质量比为12∶14D.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8.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 5H 9的五硼烷。
必背3物质构成的奥秘-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原卷版)

中考必背重点知识(三)物质构成的奥秘三分子和原子知识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
2.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①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20滴为1mL)中大约有1.67×1023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数,昼夜不停的数,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①分子间是有间隔的①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其中①①①是分子、原子、离子的共同性质。
知识点二:分子和原子的关系1.分子——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者关系: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微粒本身不改变,只是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微粒本身发生了改变,即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 微粒构成。
混合物:由 微粒构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单质 如:铁、铜、汞等①固态非金属 如:碳、磷、硫等①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氖、氩等4.分子和原子比较(1)相同点分子和原子都是组成世界的稳定 ,它们的 和 都很小,它们都在不断的 ,它们之间都有可以变化的 。
(2)不同点(用分子、原子填空)① 相互结合形成②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了破裂,分成了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个负电荷:一个电子带核外电子中子:不带电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质子原子核原子11说明: 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
原子
分析下列各物质的元素组成 请说出下列各物质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 水 铁 氦气 氧气氯化钠 二氧化碳
离子
分子
分裂
构成
原子
质 子 数 相 同 的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概念:
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A. Na
B.Mg+2
C. Cl1-
D.Al3+
5、此结构示意图
所表示的粒子是( C ) C.阴离子 D.阳离子
A.原子
B.分子
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 阳离子的是( A )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微观构成;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组成的表示; 常见化学元素的名称、符号、简单分类;
中考要求
复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以及 它们之间的联系; 2、知道原子、分子的构成以及离子的形成; 3、能够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4、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取元素的相关信息。
分子
4、如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 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质子数是11 B.最外层电子数为1 C.核外有3个电子层 D.核外电子总数为10
离子
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类: 符号:
下列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D )
+1
阳离子: 原子失去电子 阴离子: 原子得到电子
原子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子 (+) 原子核 (+) 中子 (不带电)
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下列关于原子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3、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 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 外电子数为( B ) A.2 B.6 C.8 D.14
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湿衣服为什么会晾干?为什么放在阳光下干的更快? 2.鼓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被压扁?
3.压扁的乒乓球,怎样能快速的鼓起来?为什么?
4.一滴水很小,但是里面却有1.67x1021个水分子。
1、下列各图中“ ” “ B 中表示混合物是( )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