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教学文档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第一章:送别诗的概念与特点1.1 送别诗的定义1.2 送别诗的起源与发展1.3 送别诗的题材与形式1.4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与审美价值第二章:唐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2.1 唐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2.2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鉴赏2.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鉴赏2.4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鉴赏第三章:宋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3.1 宋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3.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鉴赏3.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鉴赏3.4 李清照《如梦令》的鉴赏第四章:明清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4.1 明清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4.2 文征明《送别》的鉴赏4.3 纳兰性德《长相思·一重山》的鉴赏4.4 袁宏道《与朱元思书》的鉴赏第五章: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5.1 现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5.2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鉴赏5.3 戴望舒《雨巷》的鉴赏5.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鉴赏第六章:送别诗的修辞手法与意象运用6.1 送别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6.2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寓意6.3 修辞手法与意象的结合运用6.4 鉴赏实例分析第七章:送别诗的主题与思想内涵7.1 送别诗常见的主题类型7.2 送别诗中的友情、亲情、爱情等情感表达7.3 送别诗中的生死观、人生哲理等思考7.4 鉴赏实例分析第八章:送别诗的创作方法与技巧8.1 送别诗的创作原则与方法8.2 送别诗中的起承转合结构8.3 送别诗中的抒情、描写、议论等手法8.4 创作实例与点评第九章:送别诗的翻译与解读9.1 送别诗的翻译原则与方法9.2 送别诗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处理9.3 送别诗的现代解读与价值9.4 翻译与解读实例分析第十章:送别诗的教学实践与评价10.1 送别诗的教学目标与方法10.2 送别诗的教学设计示例10.3 送别诗的教学评价与反思10.4 教学实践案例与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送别诗的定义与特点解析:送别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是教学中的重点。
古诗 送别 教案

古诗送别教案教案标题:古诗《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在送别时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学习古诗《送别》,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古代诗人在送别时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朗读和解析古诗《送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诗《送别》的课文、课件、录音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回忆送别的场景和感受。
2.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
步骤二:朗读课文(10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送别》,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
步骤三:理解课文(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送别》的诗意和情感。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讨论,梳理出古诗《送别》的主题和意义。
步骤四:表达与创作(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2.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送别的文章、创作一首送别的诗歌或演绎一段送别的情景。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步骤五:拓展阅读(10分钟)1.教师推荐相关的古代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
2.学生自主阅读并选择一篇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分享。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收获。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古代文化展览、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或表达作品,包括内容、表达方式和创意等方面。
《送别》(教案)

-在文化理解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雨霖铃》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送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和朋友分别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送别》中所表达的离别情感。
3.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句意象和背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古典诗词文化,认识词牌《雨霖铃》的特点,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和情感,以表达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4.背景了解: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了解词牌《雨霖铃》的特点。
5.诗歌主题:探讨诗歌表达的主旨,即离别之情和相思之意。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体会诗人的离别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增强语感,学习并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我们共同学习了《送别》这首诗。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具体分析诗句时,还显得有些吃力。尤其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句意象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的生活经历,他们能较快地进入诗歌的情境中。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可能过于抽象,学生们对“意象”、“修辞手法”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生动的例子或图片来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第一章:送别诗的概念与特点1.1 送别诗的定义1.2 送别诗的起源与发展1.3 送别诗的题材与形式1.4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与审美特点第二章:古典送别诗的代表作品解析2.1 《别董大》(唐代,高适)2.2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2.3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第三章:近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品解析3.1 《己亥杂诗·其五》(近现代,龚自珍)3.2 《别康桥》(近现代,徐志摩)3.3 《再别康桥》(近现代,徐志摩)3.4 《七步诗》(近现代,席慕蓉)第四章:送别诗的创作技巧与方法4.1 送别诗的构思与立意4.2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与寄托4.3 送别诗的修辞手法与用词4.4 送别诗的韵律与节奏第五章:送别诗的鉴赏与评价5.1 送别诗的审美特征与鉴赏方法5.2 送别诗的情感体验与共鸣5.3 送别诗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5.4 送别诗的批评与研究方法第六章:送别诗中的自然意象与象征6.1 自然意象在送别诗中的作用6.2 常见送别诗自然意象解析6.3 象征手法在送别诗中的应用6.4 送别诗中的自然意象与情感的关系第七章:送别诗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描绘7.1 送别诗中人物形象的作用7.2 送别诗中常见人物形象分析7.3 性格描绘在送别诗中的表现7.4 送别诗中人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第八章:送别诗中的地域描写与情感8.1 地域描写在送别诗中的意义8.2 送别诗中地域描写的特色8.3 地域描写与情感的相互映照8.4 地域描写在送别诗中的创造性运用第九章:送别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9.1 送别诗在现代社会的价值9.2 现代送别诗的新特点与趋势9.3 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品解析9.4 送别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十章:送别诗的综合实践与鉴赏活动10.1 送别诗的朗读与背诵10.2 送别诗的书写与创作10.3 送别诗的角色扮演与情感体验10.4 送别诗的比较鉴赏与小组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送别诗的概念与特点送别诗的定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送别诗的文学范畴,需要通过具体作品例证来明确其概念。
送别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共8篇

送别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共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送别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共8篇送别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第一篇教学目的:1、品位文中隽永的唱词,进而体味其曼妙幽怨的离别的意境;2、把握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和《西厢记》的主题。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第一篇:公开课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英山第二中学吴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回顾知识总结归纳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明确)空间意象: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秋天;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①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④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⑤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三)、深入剖析探寻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情感有什么联系?2、由上可知: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以“柳“与”流水“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1.1 送别诗的概念解释送别诗的含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送别诗是一种表达离别情感的文学作品1.2 送别诗的历史背景介绍送别诗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送别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第二章:送别诗的题材与情感2.1 送别诗的题材分析送别诗的常见题材,如离别亲人、朋友、爱人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题材的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差异2.2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探讨送别诗中常见的情感元素,如思念、忧伤、祝福等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第三章:送别诗的诗歌形式与意象3.1 送别诗的诗歌形式介绍送别诗常见的诗歌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式对表达离别情感的影响3.2 送别诗的意象与意境分析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如长亭、孤帆、落日等指导学生通过意象的描绘和组合来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第四章:经典送别诗解析与欣赏4.1 《别董大》解析与欣赏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诗意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欣赏该诗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离别情感4.2 《江南逢李龟年》解析与欣赏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诗意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欣赏该诗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离别情感第五章:创作自己的送别诗5.1 创作指导提供创作送别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形式、意象和情感表达方法来创作5.2 学生创作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送别诗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强调诗歌表达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第六章: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1 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分析唐代送别诗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唐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6.2 唐代送别诗代表作品解析与欣赏选取一位唐代诗人的送别诗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唐代送别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第七章:宋代送别诗的风格与著名诗人7.1 宋代送别诗的风格分析宋代送别诗的风格特点及其与唐代送别诗的区别引导学生了解宋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发展7.2 宋代送别诗著名诗人及其作品介绍一位宋代著名诗人的送别诗作品对该诗人的作品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领略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八章:明清送别诗的新发展与特点8.1 明清送别诗的新发展探讨明清时期送别诗的新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明清送别诗对前代送别诗的传承与创新8.2 明清送别诗代表作品解析与欣赏选取一位明清诗人的送别诗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明清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九章: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与创新9.1 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分析现代文学中送别诗对传统送别诗的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2 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创新探讨现代送别诗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引导学生欣赏现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十章:送别诗鉴赏的综合练习与拓展10.1 送别诗鉴赏综合练习设计一份综合练习题,包括诗歌解析、情感表达、创作练习等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10.2 送别诗鉴赏拓展活动提出一些关于送别诗的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写作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送别诗的兴趣和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六、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补充和说明: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包括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
初中统编版送别诗教案

初中统编版送别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通过分析诗句,让学生掌握送别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送别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送别诗资料,如诗歌、注释、译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对送别诗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送别诗》的诗句,引导学生朗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解释诗句的意思。
3. 教师分析诗句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其他送别诗的案例,如《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送别诗的基本概念、特点、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背诵本节课学习的送别诗。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 天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 乡、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 苦、思乡之情。
9、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游子思妇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 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
送别诗
送别诗是诗歌中一个 重要的题材。无论是 叙友谊还是叹离别, 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 都与诗人的个性特征 有关,与时代精神密
切相关。
一、送别诗常见意象
1、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
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
参考答案:1.借景抒情:“猿啼” 、“暮江”、 “孤舟”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 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 山万里反衬孤舟。3.直抒胸臆: “伤心” 、“逐 臣”。
练习5: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 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练习1: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 参考答案: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青山
” “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青翠的山峦横亘 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区别问法:1.诗歌首联如何写景?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 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三、常见情感:
(二)江头未是风波恶。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 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2、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 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 别之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三、常见情感:
(三)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3.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 借酒抒情,借酒浇愁
6、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 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 思乡怀古
唐·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 丧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 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
7、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 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参考答案: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 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 “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 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3、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 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 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 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 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 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故鸿雁 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2.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首联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练习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句通过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 婉哀愁的子规渲染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气氛。为三 四句抒发诗人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 不舍之情作铺垫。
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 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 揉和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 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 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二、送别地点: 长亭、渡口、南浦、灞陵、 古道
三、常见情感:
(一)只应离合是悲欢。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练习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诗歌通过描绘秋天黄昏时分,兰舟 已逝,碧水悠悠,寒鸦飞尽的清冷、空阔、寂 寥的图画,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无限的 感伤。
练习4: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 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 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中 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 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 思,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 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 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2)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 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8、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
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