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儿童的筛查及康复
0-6岁儿童听力残疾筛查实施细则

XX市0-6岁儿童听力残疾筛查实施细则一、听力残疾定义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受限,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听力残疾均指双耳而言,若双耳听力不同,以听力较好一耳听力损失情况作为评估依据。
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0dB HL者为听力残疾。
二、听力残疾筛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通过耳外观检查、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及便携式听觉评估仪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听力筛查,筛查未通过者持“XX市儿童听力筛查报告单”转介至区妇幼保健机构复筛或直接转诊至对口的听力诊断中心。
(一)筛查工具1.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适用于0-3岁儿童的听觉行为观察。
2.便携式听觉评估仪: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的行为测听。
(二)筛查方法1.耳外观检查:检查有无外耳畸形、外耳道异常分泌物、外耳湿疹等。
2.听觉行为观察:运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筛查,任何年龄段的声音或语言相关条目阳性,提示有听力异常的可能。
3.听力筛查:采用便携听觉评估仪进行听力检查。
便携式听觉评估仪筛查阳性指标分别见表1。
表1 0-6岁儿童便携听觉评估仪听力筛查阳性指标(室内本底噪声≤40dBA )(三)转介指标1.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2.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阳性。
3.便携听觉评估仪筛查,任何一侧耳未通过。
(四)筛查设备及环境要求1.听力筛查设备应定期经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校准。
便携听觉评估仪技术指标:(1)声音种类:纯音、啭音。
(2)频率范围:0.5、1.0、2.0、4.0 kHz。
(3)声音强度:插入耳机为25~100 dB HL;声场测听扬声器的强度为20~90 dB SPL/HL,每5dB一档。
2.筛查房屋应安静,远离电梯、超声等辐射干扰,室内本底噪声≤45 dB(A)。
三、区妇幼保健机构复筛(一)复筛工具选用耳声发射仪(OAE)或/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复筛。
2.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2.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时进行听觉言语干预及康复,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一)检查内容。
1.耳外观检查。
检查有无外耳畸形、外耳道异常分泌物、外耳湿疹等。
2.听力筛查。
运用听觉行为观察法(表1)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表2)进行听力筛查。
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可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表1 0~3岁儿童听觉观察法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表2 0~6岁儿童听觉评估仪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室内本底噪声≤45dB(A))
(二)耳及听力保健知识指导。
1.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
婴儿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
2.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
5.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
6.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
7.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8.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儿童听力障碍及其康复

儿童听力障碍及其康复在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听力,以获得正常的发育。
由于儿童倚赖听觉刺激来学习语言,儿童听力一旦受损,不能正常地接收声音及对声音作出反应,便容易造成语言障碍或语言发育延误。
您的孩子有听力问题吗?如果您发现孩子经常有下列表现,他(她)就可能有轻度或轻度以上的听力障碍,应尽快到医院或聋儿康复机构检查。
· 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 3-6个月头不会寻找/转向声源· 6-9个月头从不转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体· 9-12个月不会听从大人的指令做动作,如:把球拿过来· 12-15个月还不能说出单字词,如:爸、妈、灯、车· 15-18个月对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没反应· 18-24个月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如:吃饭、喝水· 24-30个月能说出的字少于100个· 30-36个月不能运用4至5个字的句子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
耳朵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并有一定程度的放大。
鼓膜将外耳与中耳分开,中耳腔内由三块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可以将声波振动传导到内耳。
中耳腔与口腔有一个连通管道,叫做耳咽管,可保证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鼓膜保持在较松弛的状态。
内耳中有一个形状类似蜗牛的结构,称为耳蜗。
声波振动驱动耳蜗中的液体振动,耳蜗中的毛细胞上的纤毛偏折,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向大脑皮层传导。
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儿童的听力问题?由于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主要是传导声音,发生在外耳/中耳的一切影响声音传导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传导性聋,如外耳道耵聍(俗称耳屎)堵塞、鼓膜穿孔、中耳积液、发炎或流脓。
幼儿的耵聍堵塞较为常见,但切忌乱掏耳朵。
婴儿的耳咽管较为平直,不能平躺着喂奶,以免奶汁流入中耳腔引起炎症。
擤鼻涕时要一侧一侧地擤,避免鼻涕被擤入中耳腔。
0一6岁残疾筛查实施方案

0一6岁残疾筛查实施方案残疾筛查是对0-6岁儿童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可能存在的残疾和发展迟缓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有效实施残疾筛查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0一6岁残疾筛查实施方案。
一、筛查对象范围本方案适用于0-6岁儿童,包括出生后的婴儿和幼儿。
筛查对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儿、家族遗传病史儿童等高风险儿童,以及可能存在发育迟缓、听力障碍、视力问题、智力障碍等残疾问题的儿童。
二、筛查内容和方法1. 发育评估:通过儿童行为观察、发育量表评定等方法,对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运动、语言、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2. 听力筛查:采用听觉诱发电位、自发性耳蜗电位、耳声反射等方法,对儿童的听力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问题。
3. 视力筛查:通过视力表、眼底检查等方法,对儿童的视力进行筛查,发现并及时干预视力问题。
4. 智力评估:采用智力测验、发育测验等方法,对儿童的智力水平进行评估,发现智力障碍问题。
5. 血液筛查:通过血液检测,对儿童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发现代谢性疾病等问题。
三、筛查工作流程1. 筛查前准备:建立儿童档案,收集相关家庭和个人信息,为筛查工作做好准备。
2. 筛查实施:按照筛查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相应的筛查工作,确保筛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结果评定:对筛查结果进行评定,明确儿童的残疾风险情况,对高风险儿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
4. 结果反馈:将筛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建议。
四、筛查工作保障1. 专业人员:筛查工作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医务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 设备设施:提供先进的筛查设备和设施,确保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健康教育:针对筛查结果,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建议,帮助儿童及家长了解儿童残疾问题,掌握相应的干预方法。
五、筛查工作效果评估对筛查工作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对象与内容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对象与内容残疾儿童是指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身体、智力、感官、语言、心理等方面功能发育不全或不正常,需要在康复过程中得到专业的帮助。
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对象包括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多重残疾等。
智力残疾是指智商低于正常人群的一类残疾,其表现为智力发展迟缓、语言能力受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智力开发、语言训练、社交技能培养、自理能力训练等。
视力残疾是指眼部疾病或视神经病变导致视力不足的残疾,视力残疾儿童需要接受视觉康复服务。
视觉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眼部病理治疗、视觉功能训练、视觉信息处理训练、辅助视觉器具使用指导等。
听力残疾是指耳部疾病或听神经病变导致听力不足的残疾,听力残疾儿童需要接受听觉康复服务。
听觉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听力评估、听觉功能训练、听力语言训练、辅助听觉器具使用指导等。
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口腔、喉咙、声带等原因导致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或语言听觉障碍的残疾,言语残疾儿童需要接受言语康复服务。
言语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言语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交际能力培养等。
肢体残疾是指由于肌肉、骨骼、神经等原因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肢体残疾儿童需要接受肢体康复服务。
肢体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肌肉功能训练、肢体协调能力训练、肢体感觉训练、辅助器具使用指导等。
多重残疾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的儿童,多重残疾儿童需要接受综合性康复服务。
综合性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训练实施、康复效果评价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内容应该因人而异,针对性强,服务质量高。
同时,康复服务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医疗、教育、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家庭、社会、医疗机构等多方配合,共同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
先天耳聋从筛查到干预

– 遗传因素 : 听器发育不全 – 怀孕期因素:早期病毒感染、
药物中毒、噪声 – 产期因素 : 难产、低体重儿、
新生儿窒息、产伤
研究显示
•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先天缺陷 • 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3‰ • 国内资料不多,有报道为近3‰,上海最近的研
究为1.4~1.5 ‰ • 经ICU抢救的新生儿中发生率更高 •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 • 听力障碍的后果不仅在于聋更在于哑
小结
• 筛查和诊断
–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 – 所有必须加入
• 出生3月内诊断听力障碍 • 6月内实施干预
– 确诊测试
•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 听觉稳态反应 • 耳声发射 • 声阻抗 • 行为测试
小结
• 干预
– 助听器
• 双耳耳背式 • 数字式 • 合适的耳模
– 人工耳蜗植入
• 尽早与家长协商 • 耳蜗植入专家组介入 • 无论多小年龄的儿童都可进行听力学评估
人工耳蜗植入术
人工耳蜗植入术
上海市近4年筛查结果汇报
• 92个接产单位筛查人员统一培训,考试合格, 持证上岗
• 知情同意,自愿筛查。98%的家长同意进行该 项检查
• 2002~2005年筛查新生儿347253例 • 覆盖率分别为83%,94%,94%和98% • 初筛阳性率10~12%,复筛阳性率10~13%
10.40 13.48 11.00 10.62
2002~2005年听力障碍患儿听力损失程度分类
损失程度 轻度 中度
中重度 重度 极重度 合计
2002年 22(23.4%) 53(56.4%)
2003年 53(44.9%) 25(21.2%)
11(11.7%) 5(5.3%) 3(3.2%) 94
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方案

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方案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方案是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计划,旨在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听力或言语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个方案不仅关注孩子的听力或言语能力的训练,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在听觉训练方面,通过使用先进的助听设备,我们尽可能地提升孩子的听觉敏感性和分辨能力。
这些设备能够捕捉并放大微弱的声音,让孩子能够听到并逐渐适应各种环境下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学会理解和区分不同的声音,为言语和交流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言语训练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我们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反复的口型模仿和语音练习,帮助孩子建立清晰准确的发音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耐心指导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同时,我们还会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词汇,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训练旨在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我们引导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社交技能训练是帮助孩子融入社会的重要一环。
我们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教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会教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除了专业训练外,家长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们会定期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进步情况,并教授他们一些实用的康复技巧和方法。
通过与家长的紧密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康复进程,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通过这个方案,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孩子克服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计划

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计划
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计划是针对儿童进行残疾筛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筛查工作计划需要明确目标群体,包括儿童的年龄范围
和筛查范围,例如身体残疾、智力残疾、感觉残疾等。
其次,需要
确定筛查的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场所
进行筛查,也可以安排专门的筛查活动。
在确定时间和地点后,需
要组织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筛查工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治疗
师等。
他们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筛查工作的流程和标准,确保
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筛查工作计划也需要考虑到儿
童和家长的隐私保护,制定相关的保密措施和信息管理制度。
除此
之外,还需要制定筛查结果的反馈和跟进机制,对于筛查出的残疾
儿童,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康复服务和支持。
最后,筛查工作计划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不
断优化筛查工作流程,提高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儿童残
疾筛查工作计划需要全面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专业资源,保障筛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听力筛 查结果
耳外观 检查
儿童发 育问题 预警征
象
in here
耳外观检查
不同年龄对声音的反映
初生到1个月:对声音有惊动反应。 1个月到3个月:眼睛与头部有偏向声音的定位意识。 3个月到6个月:较好地形成对声音的定位反应,对声音感兴
趣但害怕怒声。
6个月到9个月:已对声音有敏锐的定位反应。会朝向讲述 事物的方位。
医生怎么办
二 症状与发现
初筛 工具,方法,转介指标.
听力残疾 的筛查
复筛 工具,方法,转介指标.
筛查设备 与环境要
求
筛查设备,房屋要求.
(一)初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根据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通过耳外观检查、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听力残
疾初筛,疑似残疾者转介至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初筛方法
(1)电耳镜检查:检查有无外耳道、鼓膜异常。 (2)听力检查:采用便携听觉评估仪和筛查型耳声发射
仪进行听力检查
转介指标
便携听觉评估仪和筛查型耳声发射仪筛查,任何一侧耳未 通过。
预后好
最终的语言发育水平并不取决于听力障碍的严重程 度,而取决于其被发现和干预的早晚
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只要在6个月前发现,通过适 当的干预,患儿言语功能的发育可以基本不受影响
6个月前发现的患儿言语功能的发育后果明显优于6个 月后被发现者
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与后来语言发育水平的关系 不受性别、是否伴随其他畸形、社会经济状况(SES) 等的影响
(二)复筛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辖区内转介的儿童进行复筛, 在耳外观检查基础上,增加电耳镜、便携式听觉评估 仪和筛查型耳声发射仪检查。复筛阳性者转诊至听力 残疾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筛查工具
筛查工具
电耳镜
便携式听觉 筛查型耳声发射
评估仪
仪
声级计
电耳镜
便携式听觉评估仪
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的行为测听。
任一频率无听
耳机/声场) 4KHZ(纯音/ 觉反应
啭音)
筛查型耳声发射仪
可用于0-6岁儿童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检测示意图
测试未通过,需要重复测试的情况 –测试过程中探头被牵拉出外耳道 –外界噪声过大 –新生儿移动、吮吸或哭闹 –测试结束后发现探头堵塞
声级计
用于测量并监控测听房间内的本底噪声。
筛查方法
0-6岁儿童便携听觉评估仪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室内本底噪声≤40dBA )
年龄 测试音强度 测试音频率 筛查阳性结果
12月龄 60(dBHL, 2KHZ(纯音/ 无听觉反应 耳机/声场) 啭音)
24月龄 55(dBHL, 2,4KHZ(纯 任一频率无听 耳机/声场) 音/啭音) 觉反应
3-6岁 40(dBHL, 1,2,
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 3月
66月月
•对很大声音没 有反应
发音少,不会笑 出声
3岁
•不会说自己的 名字
2岁半
不会说2-3个字的 短语
88月
•听到声音无应
Text in 答here
2岁
•无有意义的语 言
1122月 月
•呼唤名字无反
Text in应here
18 月
•不会有意识叫 爸爸妈妈
转介指标
(1)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2)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阳性。
危害性大
个人:语言和认知发育障碍。 家庭:精神和经济负担。 社会:负担加重,失和谐。
不易发现
常规体检、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1岁 内发现 北京同仁医院的研究发现,不通过听力筛 查,听力损失的患儿的平均发现年龄为 23.21± 10.02月 听力损失程度越轻,发现时间越晚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有效方法
听力残疾儿童的筛 查及康复
四川省人民医院 胡春梅
关于印发《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 行)》的通知
[残联厅发〔20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残联、卫生局: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预防儿童残疾、减轻残疾程度至关重要。根据 《残疾人保障法》关于“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机制”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合作,规范0-6岁儿童残疾早期 筛查、治疗和康复工作,建立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机制,使残疾儿童 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康复服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残疾 人联合会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9个月到1周岁:对视野以外的简单的语言如“宝贝”、 “找妈妈”及给他定的乳名会作出反应。对他唱歌会 手舞足蹈。
1岁到1岁半:当父母说孩子身上某些部位,如“头头”、 “小嘴”、“鼻子”等的名称时他已会指点。
1岁半到2岁:能按照名称选择具体玩具。
2岁到3岁:能明白物品功能,能接受更多的指令,如跳、吃、 戴帽等。
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HS) 目标:
1. 筛查新生儿听力 2. 出生3月内诊断听力障碍 3. 6月内实施干预 4. 使患儿“聋而不哑”提高其生活质量
筛查方法: 耳声发射 (OAE) 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AABR)
UNHS基本框架
Hale Waihona Puke 患儿到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区级妇幼保健院
听力残疾儿童的筛查与康复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
症状与发现 诊断 干预与康复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 力筛查
为什么
发病率高,危害大, 不易发现,预后好.
筛查技术 .OAE,AABR
筛查流程 初筛---复筛---诊断
听力残疾发病率高
国际:正常分娩新生儿:0.1-0.3 %; NICU:5 % (新生儿重症监护) 国内:正常分娩新生儿:0.2 %; NICU: 2.29 % (新生儿重症监护) 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已经开展广 泛筛查的先天性新生儿疾病: - 苯丙酮尿症(PKU)(20-40倍) - 先天性甲低(CH)(10倍)
厅 12日
中国残联办公厅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 2013年10月
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 久性听力障碍,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听不到
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 上受限,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听力残疾均指双耳而言,若双耳听力不同,以听力较好一
较好耳平 耳听力损失情况作为评估依据。 均听力损失大于40dB HL 者为听力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