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农作物育种” 重点专项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前言为了更好地支持国家重点专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解析。
重点专项项目申报重点专项是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通过集中投入、集成创新、重点突破,推进关键技术、前沿领域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重点专项项目分为青年科学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三部分。
青年科学家计划青年科学家计划是国家为鼓励青年学术和科技创新而设立的一项项目,旨在提高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018年的青年科学家计划申报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3月31日,申请人可以通过科技部门的官网在线提交建议书,重点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将筛选出获得批准的项目并通知申请人提交正式申请书。
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正式申请书,提交相关材料。
正式申报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新型继承,旨在促进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前沿学科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
2018年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申报也同样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建议书阶段。
截止时间为5月15日,申请人需要提交建议书以及相关的申报材料。
2.第二阶段:正式申报阶段。
根据建议书的评审结果,科技部门会通知获得批准的项目负责人,要求提交正式申请。
正式申请的截止时间为10月15日。
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是为更好地支持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国家级科技计划。
重点研发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性地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
2018年的重点研发计划包括预先研究、面上项目和重点专项三种类型。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申报2018年度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的通知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申报2018年度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4.12•【字号】黔农函〔2018〕71号•【施行日期】2018.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申报2018年度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的通知黔农函〔2018〕71号各市(州)农委、畜牧兽医(水产)局,贵安新区农水局,仁怀市、威宁县农牧局,省农科院、贵州大学,各有关单位:为推广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 推进育繁推加一体化,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农业动植物品种选育,提升我省农作物育种水平。
我委将组织开展2018年度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资助对象和重点(一)资助对象省内从事农业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良种繁育配套技术研究的农(牧)业事(企)业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应是申报品种知识产权第一拥有单位。
(二)资助重点1、围绕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重点支持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提速转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项目。
2、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重点推进产业和“一县一业”品种需求,重点对以下产业及品种进行支持:——蔬菜产业。
重点对名特优蔬菜、辣椒、食用菌等品种进行支持。
——茶产业。
重点对品种纯度高、适应性广、具备贵州特色适制优质绿茶的中叶类或小叶类茶树品种,以及适度规模适制红茶的优质中叶类茶树品种选育及新品种示范推广进行支持。
——生态畜牧业。
按照稳定发展生猪,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积极发展家禽,加快发展关岭牛、思南牛、绿壳蛋鸡、蜜蜂和特色渔业等要求,重点对地方优良鸡、鸭、蜜蜂、牛、羊、猪、水产品种提纯复壮、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支持。
——中药材产业。
结合推进中药材良种种苗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对太子参、天麻等道地黔药优势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进行支持。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项目及下设课题负责人应为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1—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
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6年9月30日前。
(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5.11.12•【文号】国科发资〔2015〕384号•【施行日期】2015.1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3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司,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下设项目,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课题),指南以项目形式进行征集。
按照国发64号文件关于先期启动5-10个试点专项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凝练形成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6个试点专项,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现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并附上各试点专项的指南编制专家名单,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序号姓 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1万建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教 授2戴陆园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3李云海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4李建生中国农业大学教 授5余四斌华中农业大学教 授6马殿荣沈阳农业大学教 授7孙其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 授8赵团结南京农业大学教 授9李文滨东北农业大学教 授10宋美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11吴江生华中农业大学教 授12李云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13杜永臣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14李国景浙江农科院研究员15田冰川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副 总16宋维平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 总17张立阳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18杨庆文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19龚继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究员。
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现代种业申报指南

附件1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现代种业”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专项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产方式转变的需求,推进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微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优异基因挖掘、育种材料创制、种子(苗)生产加工等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开展农作物分子设计、新一代畜禽、优质抗病鱼虾、微生物等产业领域方面的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培育。
具体指南如下(部分技术指标略):专题一:主要农作物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专题编号:0202)针对华南特色主要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园艺)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不足,能大面积推广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缺乏,以及对种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滞后、种业企业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进行系统研发。
主要开展基因编辑与分子育种技术、高活力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等研究;通过协同创新关键技术攻关,旨在突破高效育种和种子生产的技术难题,培育抗黄龙病柑桔、抗枯萎病香蕉、水稻特优香型丝苗米品种、抗病耐寒耐热瓜类茄果类蔬菜、新奇特兰花等颠覆性新品种。
保持华南特色稻米、甜玉米、蔬菜、花卉育种优势,突破制约香蕉、柑桔产业发展的抗病育种难题。
项目1:华南特色农作物特优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一)研究内容。
构建基因组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开展丝苗米水稻、甜玉米等华南特色作物品种选育,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抗逆、养分高效、绿色低碳等性状进行改良,通过优异性状聚合,创造有重大育种利用价值的新材料,培育特优质高产抗逆香型丝苗米水稻新品种、高产超甜鲜食玉米等作物新品种;研究高活力种子安全生产技术,形成高活力种子智慧生产贮藏技术规范;开展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二)考核指标。
1.培育1个特优质香型的广东丝苗米品种,抗病虫、主要品质性状达国标优质2级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
2.培育2个优质多抗、适宜轻简化栽培鲜食玉米新品种。
3.建立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获得可供育种利用的分子标记5个以上,创制育种新材料10份以上,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3件以上。
附1

附1:2018年度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一、农牧业重大科技专项(一)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开展青稞优异种质发掘与创制、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绿色增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和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基因,创制优异新种质,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重大新品种并推广应用,研发绿色增产技术,大幅度提高青稞科技创新能力,为保障西藏粮食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开展牦牛、绵羊、藏猪、绒山羊、藏鸡等特色畜种种质资源挖掘与保存、本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标准化健康养殖与育肥、重大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为畜牧业转型增效、保障畜产品安全、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重点开展牧草优良品种选育,建立种繁基地,繁育牧草良种;开展牧草时空拓展种植,包括水肥一体化、退化草地恢复、粮饲复种等研究与示范;开展草产品加工,包括干草、TMR饲料、特色草产品研发等。
(四)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重点开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有效成分提取及功效分析、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质量控制体系创建等,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强力支撑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形成中试产品,与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开发2-3种特色农畜产品,研制专用设备,申报专利,发表论文。
(五)科技富民强县稳边重点开展边境地区特色优质果树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热区作物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奶牛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岗巴羊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高寒牧区牦牛错季错峰半舍饲育肥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依靠科技进步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和提质增效,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牧民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增收致富,实现科技精准脱贫、科技惠及民生、科技富民强县、科技稳边兴藏战略目标。
二、高新口重大科技专项(一)藏医诊疗技术与藏药材研发1.藏药材开展濒危藏药材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和用量较大的藏药材繁育及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药材标准)。
七大农作物育种 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核心要素,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命脉。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为对象,重点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
—1—根据专项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在2016年、2017年已启动实施41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0个任务方向,包括重大品种选育领域7个任务方向和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领域3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834亿元。
一、重大品种选育领域1. 西南及南方抗逆高产耐瘠薄玉米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创制高抗穗腐病、纹枯病、灰斑病,抗大小斑病、叶锈病、抗地下害虫和玉米螟,抗旱耐瘠、耐寡照,适当密植、宜机收穗、适宜水旱轮作的育种新材料,建立品种测试网络,选育高配合力新自交系和新杂交种;创制优质鲜食、青贮玉米育种新材料,选育新自交系和专用新品种;开展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创制高配合力自交系5个以上;育成适合本生态区国审新品种10个以上,省审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3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新品种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品质达到相应的国家优质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核心要素,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命脉。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专项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以七大农作物为对象,重点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
根据重点研发计划的统一部署,2016年在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等3个领域方向启动了21个项目;2017年围绕重大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2个领域方向启动了20个项目。
这些项目的组织实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在此基础上,发布2018年度项目指南,包括重大品种选育领域方向7个项目和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领域方向3个项目。
本次10个项目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1.834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一、重大品种选育1.西南及南方抗逆高产耐瘠薄玉米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创制高抗穗腐病、纹枯病、灰斑病,抗大小斑病、叶锈病、抗地下害虫和玉米螟,抗旱耐瘠、耐寡照,适当密植、宜机收穗、适宜水旱轮作的育种新材料,选育高配合力新自交系和新杂交种;创制优质鲜食、青贮玉米育种新材料,选育新自交系和专用新品种;开展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创制高配合力自交系5个以上;育成适合本生态区国审新品种10个以上,省审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新品种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品质达到相应的国家优质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0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3项以上。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2.西北耐密高产抗旱玉米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创制高抗穗腐病、抗大小斑病、叶锈病,抗地下害虫和玉米螟,抗旱耐密植、宜机种机收的育种新材料,选育高配合力新自交系和新杂交种;创制优质青贮玉米育种新材料,选育新自交系和专用新品种;开展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创制高配合力自交系6个以上;育成适合本生态区国审新品种5个以上,省审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新品种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品质达到相应的国家优质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3项以上。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黄河流域高效轻简化棉花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重点对现有棉花品种的株型、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改良,建立管理简化、适宜机采、早熟性强、抗旱耐盐的棉花新品系示范网点,形成规模化的品种测试网络和育种体系;创制出苗率高、营养枝弱、赘芽少、早熟性强、吐絮集中、株型紧凑的育种新材料,培育适于黄河流域盐碱旱地及麦棉两熟种植的高效轻简化棉花新品种;研究建立黄河流域棉区高效轻简化配套技术体系,并开展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株型紧凑、早熟性强、吐絮集中、适合机采、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育种新材料100份,优良亲本10份以上;培育新品种2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15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省工节本10%,新品种示范推广5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项以上;制定配套生产技术6项以上。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4.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重点对现有棉花品种的结铃性、衣分、铃重、抗病性、管理简化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改良,建立高产、耐密、易管理、吐絮相对集中、抗逆性强、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系示范网点,形成规模化的品种测试网络和育种体系;创制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耐密、抗病、耐高温的育种新材料,培育适于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及适宜油菜收获后直播的棉花新品种;研究建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体系,并开展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结铃性强、高衣分、大铃、抗逆、简化管理的高产高效育种新材料80份,优良亲本8份以上;培育新品种2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15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新品种示范推广500万亩。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3项以上;制定配套生产技术4项以上。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5.长江上游及北方油菜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创建抗根肿病和抗菌核病或抗旱、含油量高、配合力强的育种新材料和优良亲本,建立长江上游冬油菜和北方春油菜测试网络;培育适合长江上游产区的生育期适当早熟、含油量高、抗根肿病和抗菌核病、适合间套作、抗倒抗裂角等性状的高产冬油菜新品种,适合北方产区的生育期适中、抗旱、抗倒抗裂角早熟高产春油菜新品种;建立新品种配套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优良亲本20份以上,建立测试网络试验点20个以上;选育新品种2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1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5%以上,常规品种与对照品种相当,抗病抗倒抗裂角适宜机收,其中长江上游含油量≥42%,根肿病和菌核病抗性较好,北方产区含油量≥44%,菌核病和抗旱性较好;新品种示范推广500万亩以上。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8项以上;制定配套高产高效轻简化生产技术规程4项以上。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6.长江下游及黄淮油菜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创制适宜长江下游和黄淮流域油菜主产区中晚稻等前作茬口轮作模式需求的超高产、耐迟播、配合力强的育种新材料和优良亲本,建立长江下游油菜测试网络;重点培育单产显著提高、耐迟播、抗菌核病、抗冻害、抗倒抗裂角的高产机械化油菜新品种,建立新品种的配套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优良亲本15份以上,建立测试网络试验点15个以上;选育新品种2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15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产量比对照提高5%以上,常规品种与对照相当,含油量≥44%,菌核病抗性和冻害抗性较好,抗倒抗裂角,芥酸和硫苷符合审定标准,新品种累计推广500万亩以上。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项以上;制定配套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3项以上。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7.瓜类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聚合抗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抗病基因,以及瓜把短、果肉淡绿色、口感好等优异性状,培育适合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的黄瓜新品种;聚合抗病毒病、白粉病等抗病基因,以及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优异性状,培育适合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南瓜新品种;聚合抗病毒病、白粉病等抗病基因,培育适合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西葫芦新品种;聚合抗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等抗病基因,以及高糖度和高番茄红素含量等优异性状,培育适合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西瓜新品种;聚合抗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等抗病基因,以及糖含量高、风味浓等优异性状,培育适合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甜瓜新品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育成瓜类蔬菜新品种40个,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5万亩的重大新品种4个以上,新品种比现有区试对照品种增产8%。
黄瓜新品种抗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4种以上主要流行病害,南瓜和西葫芦新品种抗病毒病、白粉病。
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以上。
西甜瓜新品种主要抗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等3种以上病害,西瓜中心糖度超过12%、番茄红素含量达75微克/克,甜瓜糖含量15%以上。
新品种示范推广80万亩以上。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项以上;在主产区的20个以上测试网点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二、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8.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不同作物的特点,研究高效高产高质制种繁种技术,重点进行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制种农艺与农机融合的高效高产高质制种技术体系;研究制种管控信息技术,构建种子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采用分子标记、单倍体纯化等技术,建立亲本保纯及繁育技术体系;研究种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优化机械化制种技术模式、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并示范推广,实现育种设施工厂化、育繁制种机械化。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攻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农作物良种制种繁种技术10项以上,制种管控信息技术3项以上,亲本保纯及繁育技术8项以上,机械化制种技术3项以上;形成制繁种技术规范8项以上,构建繁育技术体系,制种成本降低10%。
【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7项以上;新品种制(繁)种技术应用100万亩以上;生产优良种子3亿公斤以上;培训制种技术人员5000人,培训制种农户4万户。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9.主要农作物种子活力及其保持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影响种子活力的遗传因素、生理生化因素、环境因素研究,包括种子田间出苗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环境影响、不同作物高活力种子安全快速脱水技术、种子活力快速评价技术、提高种子活力的收获处理与种子增值标准化技术等研究,形成高活力种子生产与干燥技术规范,以及种子活力测定标准体系和种子活力保持技术体系等。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制保持农作物种子活力的新技术、新方法7项以上;形成提高种子质量技术6项以上;提出种子活力测定标准体系3套以上;创建种子安全快速脱水干燥技术体系1套;编制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高活力种子生产、收获、脱水干燥等技术规程15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