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前沿课报告

合集下载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共22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2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庆大学(080701) 工程热物理(共 5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东北大学、鞍山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西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工程热物理19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080702) 热能工程(共 68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舰船研究院、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鞍山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大学、海军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电热工研究院、兰州交通大学{热能工程29强: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山东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共 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军事交通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通信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动力机械及工程8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共 52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燕山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西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十一所、兰州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9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共 38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共 45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新疆大学{化工过程机械9强: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080720) *能源信息技术东南大学(080720) *能源环境工程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080721) *能源环境工程东南大学(080721) *动力装备与信息工程浙江大学(080721) *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华中科技大学(080722) *新能源技术东南大学。

2014研究生优秀论文

2014研究生优秀论文

李新禄 王敬丰 陈兴品 廖 全
宋鹏飞 男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余晓伟 男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周 李
超 男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竖直埋管换热器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霞 女 0808电气工程 配电变压器容量及损耗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检测SF6放电分解组分的TiO2纳米管传感器气敏特性研究
岑夺丰 男 0814土木工程 魏英华 男 0814土木工程 涂义亮 男 0814土木工程 肖裕平 男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李铭辉 男 0819矿业工程 陆陈层 女 0831生物医学工程 陈义安 男 0831生物医学工程 魏书祥 男 0851建筑学硕士 孙伟帅 女 1303戏剧与影视学 贾国涛 男 1351艺术硕士 汪明松 男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 晴 男 0301法学
作者 性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姓名 别
郑效晨 男 0202应用经济学 包李梅 女 0301法学 程 珺 女 0402心理学
论 文 题 目
FDI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我国农业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形成性网考不同成绩报道形式对大学生英语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作用研究 共轭梯度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NaCl结构离子晶体中1/2<110>{110}位错性质研究 有机羧酸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大口径阵列光栅拼接误差控制技术研究 驾驶室结构和声学特性分析与优化 机器视觉中自动对焦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正交非圆面齿轮副的传动设计与特性分析 带通长周期光纤光栅制作及其应用实验研究 基于光纤模场突变结构的光纤传感器研究 锂离子电池碳纳米导电剂的研究 Mg-RE-Zn系合金中长周期堆垛有序相的调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Bi-2223/Ag/Ni高温超导带材组织结构演变及性能研究

核反应堆工程课程设计

核反应堆工程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标准
等级 评定标准 1. 全面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内容正确,设计图纸质量高 优秀 2. 设计说明书内容正确,文字精练、流畅、工整 3. 设计过程或答辩过程中,能准确回答与设计内容有关的问题 4. 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独立工作能力强,模范遵守纪律 1. 全面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内容正确 良好 2. 设计说明书内容正确,表达清楚,书写认真 3. 设计过程或答辩过程中,能较好的回答与设计内容有关的问题 4. 工作态度认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遵守纪律 1. 全面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内容正确,设计图纸基本正确 中等 2. 设计说明书内容正确,表达清楚,书写认真 3. 设计过程或答辩过程中,经提示基本回答相关的问题 4. 工作态度认真,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遵守纪律 1. 能完成主要设计任务,质量较差或有较大错误,经启发能予纠正 及格 2. 设计说明书内容有个别错误,书写较草 3. 设计过程或答辩时,对有些问题的回答出现概念性的错误 4. 工作态度一般或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基本能遵守纪律 1. 未完成设计任务,或设计质量差并不加以改正 不及 格 2. 设计说明书内容有较大错误,或书写非常不认真 3. 设计过程或答辩时,回答问题出现严重的概念错误,或答不出 4. 工作态度不认真,或独立工作能力差,或不遵守纪律
完成日期 学 生


1. 学院、专业、年级均填全称,如:动力工程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2007。 2. 本表除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本表不够,可另附页,但应在页脚添加页 码。 3. 本课程设计是动力工程学院核能系新开的课程设计,相应任务书需要在该课程 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指导书为修订版。
图目录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2 MCNP5 中对燃料栅元的建模.....................................................................3 keff 与水铀比的关系曲线图..........................................................................3 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kcode=5000 时...................................................... 4 kcode=50000 时的轴向归一化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6 全燃料组件范围内的中子能谱................................................................... 7 燃料组件内各栅元的相对功率分布........................................................... 8 燃料组件内各栅元的相对功率分布(3D 图像)..................................... 8 可燃毒物布置方案....................................................................................... 9 热管内温度分布......................................................................................... 25 热管内温度分布(不含芯块)............................................................... 25 堆芯内压降沿轴向变化示意图............................................................... 34

重庆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重庆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重庆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主修]
年级:2011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层次:本科
第 1 页共 6 页
重庆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主修]
年级:2011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层次:本科
第 2 页共 6 页
重庆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主修]
年级:2011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层次:本科
第 3 页共 6 页
重庆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主修]
年级:2011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层次:本科
第 4 页共 6 页
重庆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主修]
年级:2011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层次:本科
第 5 页共 6 页
重庆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主修]
年级:2011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层次:本科
第 6 页共 6 页。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doc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doc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1、该专业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16000-18000人
2、该专业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男85%:女15%
3、该专业xx年全国高考招生文理科比例:理科100%
4、该专业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xx(90%-95%)xx(90%-95%)
5、该专业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根底课群、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根底、电工和电子技术、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根底、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车辆概论和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等必修课程以及现代设计方法、机械振动根底、动力机械电子控制、叶轮机械自动调节、内燃机增压技术、内燃机排气净化、车辆检测与维修、燃气轮机原理、内燃机性能仿真与应用、动力机械结构仿真与应用、热流体计算软件根底与应用、叶轮机械系统仿真等选修课程。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领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xx年攻读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达61.40%,毕业生就业率为95%,主要在汽车、发动机、能源动力、航空、流体工程、流体机械等有关的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热学物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热学物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内部的热运动和能量转换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学在工业、农业、医学、能源等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热学物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实验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热学基本概念1. 热量:热量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能量的总和,通常用符号Q表示。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平均动能的度量,通常用符号T表示。

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3. 热容: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度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开尔文(J/K)。

4.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5. 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由于自身温度而向外发射热量的过程。

6. 热对流:热对流是流体内部热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即流体中高温区域的分子向低温区域传递热量的过程。

三、热学主要理论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量、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是Q = W+ ΔU,其中Q为吸收的热量,W为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ΔU为系统内能的变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且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S)总是增加的。

3.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在绝对零度时,任何物体的熵都为零。

4. 热平衡定律:当两个系统接触时,如果它们之间没有热量交换,那么它们的温度将趋于相同。

5. 热传导定律:傅里叶定律描述了热传导过程中的热量传递速率,即Q = -kAΔT/Δx,其中Q为热量,k为热传导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距离。

6. 热辐射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描述了物体热辐射的能量,即E = σT^4,其中E为辐射能量,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T为物体温度。

四、热学实验方法1. 热平衡实验:通过测量两个物体接触后的温度变化,验证热平衡定律。

2. 热传导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研究热传导规律。

(完整)机械前沿报告(DOC)

(完整)机械前沿报告(DOC)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试卷封面)任课教师签名:日期: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讲座报告--课程论文学号 1 6 0 2 4 9姓名秦博豪本学期的机械前沿讲座,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专业方向之外的科研动态.第一节是林晓辉老师的人类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探索,本次讲座主要叙述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程前沿科研成果,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学科素养。

内容涉及纳米生物机械、飞秒激光、药物输送、空蚀问题.纳米生物学的产生是与SPM的发明和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分不开的。

生命过程是已知的物理、化学过程中最复杂的事情.不同于宏观生物学,纳米生物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现象、并以对分子的操纵和改性为目标的.纳米生物学发展时间不长就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生物科学家在纳米生物学领域提出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新观念。

纳米生物学的加工技术可以向生物细胞学习。

事实上,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纳米技术应用的实例:细胞不仅将燃料转化为能量,而且按照储存在DNA中的信息来建造和激活蛋白质和酶,通过对不同物种的DNA进行重组,基因工程家已经学会建造新的这类纳米工具,例如用细菌细胞来生产医用激素。

科学家根据分子病理学的原理已经研制出各种各样的可以进入人体微观世界行走的纳米机器人,有望用于清除有害物质、修复损坏基因、激活细胞能量、维护人体健康和延长人类寿命。

医用纳米机器人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飞秒(英语为 femto second,简写为 fs),是度量时间长短的一种计量单位。

飞秒这个单位非常的小,1 飞秒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

即使是自然界中速度最快的光速(30 万千米/秒),在 1 飞秒内,也只能走 0.3μm,这个距离甚至不到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研报告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研报告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研报告教育部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5年6月发布了“高等院校能源动力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规范”初稿(附件1)。

2007年7月28日至8月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召开了“全国高校能源动力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

会议决定对“规范”进行补充和修改,并定于2008年形成书面修订稿,指导“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

我们对“规范”初稿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其它高校该专业的模块和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找出本专业在模块设置和课程设置上的不足,并提出初步意见,供各位老师参考、讨论。

一、专业设置情况(一)教育部“高等院校能源动力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规范”要求专业培养规格主要分“研究型”和“技术型”两大类。

“研究型”培养计划的学时分配应适当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倾斜,实践教育环节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技术型”培养计划的学时分配应适当向传授专门应用技术的专业课倾斜,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允许学校在这四个专业方向外的能源与动力领域如可再生能源、能源环境工程等设立新的方向。

所有方向必须具备本规范规定的统一专业培养目标,统一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

(二)本校及其它院校该专业设置情况1.本校本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分为电厂热能动力、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制冷空调及低温工程和热工自动化五个模块。

2.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对应专业称为“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属于“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前沿教 师: 赵良举等10位老师姓 名: 学 号:专 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类 别: (学术) 上课时间: 2014 年9月至2014年 11月 考 生 成 绩:卷面成绩平时成绩 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阅卷教师 (签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前沿1.《宇宙乾坤能量密码天人合一》——赵良举宇宙无限大吗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是件非常惬意的事。

但是,有多少人去仔细想过,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暗的呢“这还用问,晚上没有太阳”。

“可晚上有星星,星星也发光”。

“星星的光太弱了”。

“如果星星布满整个夜空呢”。

对呀,如果星星布满夜空,晚上的天空就一定是明亮的了。

为什么星星没有布满整个夜空这是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于1823年在思考的问题,最后发展成为著名的奥伯斯佯谬。

奥伯斯佯谬是个宇宙学的问题,是关于宇宙是有限或无限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个未解之迷,或许如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所说:宇宙的层次是无穷的,人类可能永远都无法完全认识她。

这正是宇宙的无穷神秘之处。

能量密码物质是浓缩了的能量,能量就是释放了的物质,简单来说,能量就是宇宙中的一切。

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灭亡,它只能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递,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始终贯穿在能量密码之中,但是精彩的一笔是赵良举老师提到关于宇宙循环和热二定律矛盾的地方,最终引出了热二定律的适用范围,对多分子系统成立,却不适用于整个宇宙。

这次课也告诉我们,科学是不断探索的,当下的很多理论存在很多的限制性条件,搞科研要寻根究底,不能固执迷信。

能量体现在科学现象的各个方面。

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看,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传热学的角度看,物体要辐射更多的能量必须提高它的温度,为了给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人则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热力学的角度看,人生是一个不可逆的循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情的熵增指引着前进的目的地;从泵与风机的角度看,人生只有经过加速才能提高力量;从反应堆物理分析的角度看,中子存在散射与吸收,唯有淡定得与失才能临界。

2.《原子的世界》——李加兴原子与原子结构原子非常小,其直径大约有千万分之一毫米,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并且原子与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

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电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等一大堆新问题摆在物理学家面前。

根据科学实践和当时的实验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如汤姆逊的枣糕模型,太阳系模型,波尔模型等。

直到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他解决了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完成了原子物理研究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后来,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用中子作“炮弹”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和裂变中的链式反应,开创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

核聚变核聚变,又称核融合,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原子弹互相聚合作用,生成中子和氦,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

根据质能方程E=mc^2;原子核之静质量变化(质量亏损)。

造成能量的释放。

由较轻的原子核变化为较重的原子核,称为核聚变,如恒星持续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相比核裂变,核聚变的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少很多。

如氘和氚之核聚变反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来源几乎取之不尽,因而是比较理想的能源取得方式。

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

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类有效利用,必须能够合理的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而触发核聚变反应必须消耗能量,因此人工核聚变的能量与触发核聚变的能量要到达一定的比例才能有经济效应。

科学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聚变,但是现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主要的几种可控制核聚变方式:超声波核聚变、激光约束(惯性约束)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

太阳中心核聚变外的物质。

物质无论是分裂或合成,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3.《燃烧基础研究的机遇及挑战》——苟小龙HCCI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就是柴油机在着火前像汽油机那样形成均质混合气,消除扩散燃烧,采用较高压缩比压缩可控着火,实现近似等压燃烧;同时要具有良好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效应,实现低温火焰快速燃烧,燃烧持续期短,燃烧效率高,可以同时保持较高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达到高效、低污染的目标。

与传统的点燃式发动机相比,它取消了节气门,泵气损失小,混合气多点同时着火,燃烧持续期短,可以得到与压燃式发动机相当的较高的热效率;与传统柴油机相比,由于混合气是均质的,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均质稀混合气燃烧速度慢的缺点,燃烧反应几乎是同步进行,没有火焰前锋面,燃烧火焰温度低,可以同时降低NOx 和PM 排放。

HCCI的优点还包括它的燃料灵活性高。

所以这一燃烧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内燃机燃烧效率的提升空间内燃机在未来几十年仍将是移动式动力装置的主要原动机。

2011年,我国内燃机年产量已达亿千瓦,内燃机的石油消费量约占我国石油总消费量的66%,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已达54%。

内燃机也是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发展高效清洁内燃机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需求。

内燃机未来的发展将着重于改进燃烧过程,提高机械效率,减少散热损失,降低燃料消耗率;开发和利用非石油制品燃料、扩大燃料资源;减少排气中有害成分,降低噪声和振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采用高增压技术,进一步强化内燃机,提高单机功率;研制复合式发动机、绝热式涡轮复合式发动机等;采用微处理机控制内燃机,使之在最佳工况下运转;加强结构强度的研究,以提高工作可靠性和寿命,不断创制新型内燃机变气门,变升程,变相位,甚至停掉几个缸的技术,都没能做到在行进中连续变缸径,但有等效的。

美国能源部也要求大幅度提高内燃机效率,2020 年重型内燃机热效率由当前的40%提高到55%。

我国内燃机油耗现状与上述国际先进内燃机油耗法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

4.《分子动力学模拟极其应用》——刘朝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系统的初始位形和初始速度可通过实验数据、理论模型或两者的结合来确定。

如果模拟系统无固定晶格结构,则每个原子的位置可用舍选法或Petropolis 等方法从初始密度分布n(r)得到;每个原子的初速度可从初始温度分布Tc(r)下的Maxwell-Boltzmann分布来随机选取。

对于流体分子系统,粒子的初始速度按高斯分布来选取比较合理。

物体的宏观性质是大量粒子的统计行为,模拟系统的粒子数必须非常大才能准确地再现系统的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假定。

取模拟系统为中心元胞,一般为立方体,体系中含有几百至上万个粒子,使中心元胞在三维空间上重复排列,于是系统粒子£的象粒子将在三维空间周期性出现,体系势能包括粒子与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内。

应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后,整个体系就变得粒子数赝无限了。

周期性边界条件是一个近似,它给体系强加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长程序,如果是带电粒子系统还会人为造成极化。

显然元胞所含粒子数N不能太小,否则将因边界条件的影响而极大地偏离实际情况。

分子动力学模拟对于MD与MC模拟来说,其关键的问题是提供准确的粒子间吸纳互作用的位能,一般来说,由于模拟算法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越准确的位能,理论上就能提供越精确的结果。

在当今的分析模拟中,已有的经验型位能参数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模拟的需要,随着计算机能力的不断加强与计算量子化学的发展,提供量子化学计算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已经成为获取位能参数的有效方法。

分子模拟顾名思义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模拟,他所研究的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是有限的,目前最好的模拟水平也是停留在上万个原子(分子动力学)或及报个原子(计算量子化学),时间最长的也在几百纳秒左右。

对于分子模拟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分析模拟结果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通常模拟的轨迹文件仅仅包含各个粒子的位置、速度和力的信息,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后处理才能才能得到和实验结果可比的物理量,最常见的统计量有径向分布函数,结构因子,配位数,均方位移,扩散系数,速度自相关函数,电导率,剪切粘度,热导率等。

5.《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及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冉景煜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呈现出国际能源消费重心向东转移、能源地缘政治斗争继续、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重视非常规能源等特点和趋势。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发达国家能源需求的冲击相对严重,且受经济和人口增长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影响,美欧石油需求出现疲软。

新兴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因而能源需求不断攀升。

世界石油需求重心东移,需求增长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且主要集中在以中国和印度为主的亚太地区。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长期性挑战,能源作为最大的碳排放源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

全球能源体系转型迫在眉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新能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国都在加快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发展核电、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推广节能技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实力的国家还在进行碳捕获、储存和利用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探索。

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关键。

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与发展问题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较少。

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和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第二,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能源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

随着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大规模利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大幅上升,其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

因此,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6.《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卢啸风循环流化床洁净煤燃烧技术常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成熟技术,这种技术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洁净煤燃烧技术,它为处理高硫煤和劣质煤及满足严格的大气排放标准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循环流化床洁净煤燃烧技术具以下优点:1)燃料适应性广2)负荷调节性能好,负荷调节幅度大3)环保指标优越循环流化床洁净煤燃烧技术的污染控制成本是很有竞争力的,是已经为世界各国公认的较为成熟而最有前途的洁净煤燃烧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