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件)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件)

举例 暴雨、洪涝、寒潮 地震、火山、泥石流 病虫害、鼠害
3、危害:
影响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 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影 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多达两万余种。
想一想:
如此众多的自然灾害,为 什么教材以洪灾为例呢?
战国时代《管子〃度地篇》中记载:“水 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疠 (瘟疫)一害也,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 害之属水为大。”
◆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 固体物质 ◆数量大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汇聚的水 ◆有坡度较大的沟谷 2、危害
3、措施: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
为什么我国洪水灾害频发?
过关演 练
降水集中于夏季 自然原因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降水)
季风气候不稳定性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河流含沙量增大,汇水速度加快 植被破坏严重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植被覆盖率
支流多少
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大
支流越多,汇水速度越快 河道越顺直,河道排水速度越快 河道越畅通,河道排水速度越快 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速度越快
河 道 排 水 速 度
顺直程度 顺畅程度 纵向坡度
17:40:16

水土流失与植被覆盖率实验
答:是自然灾害。因为既在自然界发生,又对人类 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 瓦、折木,苗稼荡然。
答:是自然灾害。因为既在自然界发生,又对人类 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 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一课时)《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分清洪水与洪灾;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洪灾的主要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的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和系列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创设某些自然灾害的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感悟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通过某些场景的模拟和身边灾害情况的回顾,体会防灾减灾的方法和措施;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力度的问题,与学生一同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在共同的探究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防灾减灾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对洪灾的预测、发生规律和防御措施探究的兴趣,确立携手合作共同抗灾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洪灾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洪灾,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全班按居住区域分成八个小组重新就坐;课前搜集的有关当地的自然灾害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些媒体图片:台风“麦莎”袭击上海,(/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C% A8%B7%E7%22%C2%F3%C9%AF&in=5134&cl=2&lm=-1&pn=53&rn=1&di=34978 3305&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2003年7月淮河流域洪水淹没农田、村庄和城镇的相关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2003%C 4%EA7%D4%C2%BB%B4%BA%D3%C1%F7%D3%F2%BA%E9%CB%AE&in=292 78&cl=2&lm=-1&pn=28&rn=1&di=34041894780&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2002年印度春季干旱使土地干裂的照片;唐山地震形成的地裂照片;2003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形成的灾难(/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3%A 1%B6%C8%D1%F3%BA%A3%D0%A5&in=2655&cl=2&lm=-1&pn=49&rn=1&di=9 342084150&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 face=0);1991年6月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照片;黑龙江省沙兰小学被泥石流山洪冲击照片。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设计
-利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洪灾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实施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防洪设施,了解洪灾防治措施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策略:
-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GIS在洪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学生利用GIS软件,结合本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数据,开展洪灾风险评估。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包含风险评估过程、结果和防治建议的实践报告。
4.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与洪灾防治相关的现象,如城市排水设施、防洪工程等。持续记录一周,以日记形式提交。
5.洪灾知识普及宣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洪灾防治知识的手抄报或PPT,内容包括洪灾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等。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便于向他人宣传洪灾防治知识。
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洪灾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
5.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灾害及洪灾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洪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洪灾的关注。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洪灾事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洪灾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会频繁发生洪灾?洪灾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防治洪灾呢?”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精品课件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精品课件
温故知新
1.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洪水发生的 原理。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 (
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 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 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 解析 城市路面、院落等大都采取了硬化措施,导 致降水后极容易形成径流,故A选项正确。
2、人类在面临洪水时应该怎么做呢?
洪水与洪灾 概念
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
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自然灾害
思维点击一
♦ 有洪水时就一定会形成洪灾吗?
答案 不一定,洪水只有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给人类带 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
阅读材料:
据初步统计,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 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 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 ,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 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洪灾的危害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 直接损失: 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 人畜伤亡 , 引起疫病的暴发。 造成水、电、交通、能源等供应中 间接损失: 断, 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 紊乱。
防治措施
1. 2.
增强对自然灾害问题的认识 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步提高 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3.
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 将减灾防灾纳入到国家和地方 政府的发展计划
课堂小结
自 然 灾 害 与 人 类
以 洪 灾 为 例
自然灾害
概念(区别)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发展,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日趋恶化
的今天,以减灾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
重要。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2、防洪救灾的工程措施: 措施==>效益
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 水的调蓄能力
• “卡特里娜”飓风8月底袭击美国,1209人 死亡,上万人失踪,损失344亿美元;
• 7月26日,印度暴雨凶猛异常,至少786人 死亡,560万人口受灾。
• 2005年夏天,许多欧洲国家遭遇历史罕见 的特大洪水袭击。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一、感知自然灾害
1.含义(概念) 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2005年自然灾害触目惊心
• 2005年全球范围禽流感疫情风声鹤唳,已 导致至少70人死亡;
• 2005年10月8日8时50分,南亚7。6级大地 震伤亡惨重,8。6万多人死亡,伤10万多, 200万人无家可归;
• 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 区域,灾区人口越密集、 经济越发达,灾情和损失 就越严重。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四. 洪灾的防治措施
1、意义:有史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灾
害的威胁下生活。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
极大的痛苦和惨重的损失,已经成为人
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灾害防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
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减灾就意味着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三、洪灾形成的原因
1、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

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主 要 的 工 程 措 施
兴建水库 退耕还湖
提高洪水调蓄能力 蓄
修建堤坝 疏浚河道
开辟分洪区 开挖分洪道
防止洪水漫溢
加快泄洪速度 降低洪水水位
锁 疏 分
主要的非工程措施
1、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 减灾的意识 2、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减少水土流失 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4、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5、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和科研投入,变被动 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
(2)流域的 排水速度
河谷的顺直程度 通畅程度 纵向坡度
1.洪灾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 济有关 2.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的区 域并且带来危害时,才能称为洪灾 3.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经 济越发达,损失就越严重
三. 洪灾的防治措施 蓄洪
工程措施: 泄洪
分洪
意识、林、体制、 非工程措施: 系统、投入
洪水危害大小的因素:
洪水大小 灾区人口、经济状况
抗击雪灾
泥石流发较短的时间内汇聚 的水 有坡度较大的沟谷
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加剧的 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一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二是围湖造田,分洪功能减弱
防治长江的洪涝灾害可采取哪些 措施?
(1)、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2)、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3)、自然原因导致堤坝溃决
2、人为原因
(1)、流域内植被的破坏 (2)、围湖造田 (3)、占据河道建筑物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导 致 流域的汇水速度与 排水速度的变化
3、流域的汇水速度与排水速度 (1)流域的 流域的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汇水速度 植被覆盖率
探究二:人类活动哪些行为也能引起洪水? 请具体说明。 人类活动,如,过度砍伐森林、围湖 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等,都会在一 定程度上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因 此,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 充分考虑到资源间的联系性,注意资 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图)
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 序,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认识洪水和洪灾
• 1、洪水: 指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 流现象的统称。
• • 洪灾:
指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 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冲毁房屋,掩没农田、 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 业的财产损失,人畜伤亡 水、电力、交通和能 以及引起瘟疫和传染病 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 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 生活秩序的紊乱
2、洪灾的危害 问题探究:洪灾
又有哪些危害 (1)直接损害 呢?
(2)间接损害
洪灾的形成原因
1、洪水的形成
(1)自然原因
?
(2)人为原因
2、对人类造成损害
①气候、气象 洪水只有发生在有 ①人类大规模的工 ②地质灾害堵塞河 人类活动的区域并 程活动 道可以形成洪水 且带来灾害时,才能 ②植被的破坏 ③流域的汇水速度 称为洪灾.洪水发生 ③大规模的围湖造 大于排水速度, 的区域,人口越密集, 田 易形成洪水。 致灾的可能性就越 ④堤坝溃决 大:经济越发达,损 失就可能越严重.
7、依据要求,在下面的结构图上完成下列问题:
监测 运用先进的 手段 气象卫星 防御措施
非 工 程 措 施
A 台风
特大 B 暴雨
C洪涝
工 程 措 施
重要减 提高预报 灾措施 的准确率
1、将洪涝、特大暴雨、台风分别填入A、 B、C三个方框内 2、在其他方框内填上适当内容
课 后 作 业

大家可以回家去问一些老人,我 们句容有没有发生过洪灾,多发生在 什么时候?灾情怎么样?近些年来为 什么没有发生过洪灾?
洪灾的防治措施 ?

1、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 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地减轻洪灾 2、工程措施 3、非工程措施

第五单元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共28张PPT)

事件。
洪水
干旱 滑坡
2.洪水和洪灾 (1)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_溢__流___现象的 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 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冲毁_房__屋__、道路和桥梁,淹没_农__田__、村镇和工 直接损失 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 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 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 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 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亡,有时甚至会引起_瘟__疫__和__传__染__病___的暴发 造成水、电力、__交__通___、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 间接损失 城乡_商__业___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
3.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象因素:__强__降__雨__、大量冰雪_快__速__融__化__。
堵塞河道
堤坝 ③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__高__,植被 覆盖率越__低__,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④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__纵__向__坡__度__越大, 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非工程措施
防灾减灾
滥砍乱伐
水利建设
土地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3·新课标Ⅰ,4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分)
解析 洪灾的成因应从气候、地形、河流水系特征、居民点位 置等方面分析。针对该区域出现洪涝的原因,措施应从居民点 转移和修建水库、大坝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 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 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 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修建沿河防洪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人类一一以洪灾为例》教案设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周第节
(1 )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的统称。


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 ___________________ ,就形成洪灾。

程度有无关系?(提示:洪水造成的损失不仅和洪水的大小相关,还与人
口和经济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越严重。


【承转】洪灾危害巨大,那么洪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主探究2】通过材料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材料1 :长江流域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各地暴雨频繁。

7月份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的次数最多。

长江进入主汛期后,上游和中下游同时出现降雨,洪水并发,洪水量激增。

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强降水)
材料2 黄河陕西段壶口瀑布景区今天(2013年1月5日)迎来今冬最大凌汛。

黄河凌汛带来的一场洪水冲到壶口瀑布景区,凌汛堵塞河道水淹壶
口景区,将该景区停车场冲毁,“观瀑舫” 一层毁损严重,整个景区被洪水
淹没。

目前景区已暂停接待游客。

(所谓凌汛: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
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
问题: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段河道堵塞的原因是什么?(冰凌阻塞河道)
材料3 所谓堰塞湖,即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沙丘等造成。

问题:四川地震堰塞湖体现了洪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滑坡、
泥石流阻塞河道)
材料4 1938年6月,为掩护徐州突围大军转移,阻止日军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以水代兵”,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

千里黄河水,滔滔而下,洪水蔓延豫皖苏三省,黄河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

国民党行政
院善后救济总署统计: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44个县因此受灾,391135人
外逃,89万人死于滔滔洪水,经济损失约11亿元。

1250万人流离失所。

问题:造成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区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5 “把庄稼种到山顶上,把水稻栽进湖中央”,洪水形成的人为原因是什么?(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此外,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有关。

【总结提升】
1利用____________ 对洪水进行监测和______________ ,可以有效地减轻洪灾
2采取防灾减灾的措施
(1)主要的工程措施: ①兴修 ________________
②退耕——调高对洪水调蓄能力
③修建------ 防止洪水漫溢
④疏浚———加快泄洪速度
⑤开辟区-----降低洪水水位
(2)主要的非工程措施①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___________ 的意识
②严控_________ ,逐步__________________
③建立统一的
④建立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加强灾前的投入和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