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背景下的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进中考体育改革

1前言1.1研究背景“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球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形势下,世界形势变动和重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呈现的5 年,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经济下,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有待提升,也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5年。
“十四五”时期的国家发展和体育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与责任以及巨大的风险与挑战。
从国际层面,主要将体育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从国内层面,国内体育发展环境整体上呈现政治有保证、经济有支撑、社会有协同、文化有引领、生态环境有要求、与相关领域发展都有互动。
从体育自身发展来看,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体育正通过发挥自身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全面参与健康中国建设、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任务。
2新时代对体育提出的要求2.1在学校体育层面我国对社会矛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体育发展层面,要深刻意识到学生对学校体育的需要不仅是物质层面,还包括学校场地、器材、师资等,更是精神层面的需要,比如更公平地享受学校体育资源、更快乐地参与体育运动等。
事实上,学校体育无论是在体育思想的更新上,还是在运行机制的完善上,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尤其是校园足球发展以来,很多中小学大力发展足球项目,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体育人口规模、夯实体育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并强调:“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推进中考体育改革,建设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是关键一环。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国正逐渐由一个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然而,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
一、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首先需要大力改善我国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但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的建设还比较欠缺。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运动场馆和体育场地,以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体育需求。
二、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是培养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阶段。
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首先,学校应将体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加大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的培训和选拔,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度。
三、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规范管理,打击体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和乱象。
四、提升我国体育竞技水平提升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加强体育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体育竞技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我国体育竞技队伍的整体实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我国体育竞技赛事的质量和水平。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新格局的构建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416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新格局的构建研究连文冲 任延东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若干意见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学校体育新格局的构建,研究后发现,构建学校体育新格局,首先需要从体育的单一功能目标逐步转向多元化功能目标,归纳为以“四轮驱动”营造新格局,第一轮是“常规课程”;第二轮是“特色体育”;第三轮是“体育健康”;第四轮是“体教融合”。
本研究旨在为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构建学校体育新格局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强国建设;学校体育;新格局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8-0416-01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纲要》在目标中明确提到,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以及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这对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而言是一个鲜明信号,是一剂强心针,同时也是必须要思考完成的任务。
一、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分析体育不仅仅是“外练筋骨皮”,更重要的是“内练一口气”,体育是最好的人格教育,要通过体育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学会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如何体面的去接受失败,让学生们更加阳光,更加自信,更加活泼,更加开朗。
通过体育,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尊重体育精神,遵守体育道德,并逐步内化成人格特质。
建设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教育是基础也是关键。
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文化自信建设的理论研究

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文化自信建设的理论研究发布时间:2022-04-02T06:35:31.17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月第30期作者:赵凤蕊[导读]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赵凤蕊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淮北市 235000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体育文化自信的相关概念,分析体育文化自信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关系,探索体育文化自信在民族传统体育、群众体育发展中的建设。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有利于我国体育文化自信的长久传承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文化;文化自信建设1 前言党的十九大工作会议报告明确提出了要继续加快深入落实推进建设体育强国的重大发展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1]。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体育运动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样面临着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
坚定发展体育文化自信,提升发展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文化事业强国,对于我们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划时代性和战略意义。
2 体育文化自信在各项领域中的发展 2.1 民族传统体育中文化自信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别是它自身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传承保护中华文化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种体育文化,它广泛性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更大发展。
2.1.1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国际推广的形式进行传播。
体育强国背景下校园足球文化体系的构建

大众体育2021年5月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8体育文化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其重要的构成,与社会政治、经济相互交融,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校园足球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习惯养成、思想观念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足球文化的凝聚与传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众多研究学者对校园足球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探索分析,其不但有着足球文化的特征,更对学生起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因此,构建健康而科学的校园足球文化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校园足球文化的意义从宏观层面,校园足球是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全面推动“三大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并挖掘“三大球”项目文化,提高大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作为“三大球”之一的足球运动项目,其从顶层设计上被赋予了新时代价值内涵,不仅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又要培养足球人才后备军,还要提升足球文化的软实力。
从微观层面,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不同于足球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直接传授,而是对足球运动价值的认同,对价值取向的态度等更深层次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享受足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热爱足球;养成合作的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形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 体育强国背景下校园足球文化体系的构建2.1 向内深入,建立从上而下的保障制度校园足球文化其体系的构建需满足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并向内深入,建立从上而下的保障制度。
首先,从物质文化角度,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充足的足球产地、设施器材等硬件设施保障。
其次,从制度文化角度,学校组织部门和相关领导,应加大加强对各种校园足球文化的宣传力度和组织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优化足球课程结构,适当增加足球课的占比。
最后,从精神文化角度,教师的体育意识以及学生对足球的内生动力,是足球文化的深层层面,教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加足球教学的乐趣,在教会和学会上下功夫。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p 竞技体育收稿日期O O 作者简介张德利(O),女,安徽滁州人,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讲师。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张德利尹维增(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36)摘要通过深入挖掘、整合我国体育文化资源,分析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实现跨越式进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造我国竞技体育文化品牌,增强体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塑造良好国家体育文化形象,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体育强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O 1300(2012)01O 0024O 04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Under BuildingSports P ower BackgroundZ HANG De O liYIN Wei O zeng(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P. E.Hefei,Anhui 230036,China)Abstr act:Excavating and integrating sports culture resource deeply and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mpet-i t ive sports culture and problems which are urgently needed to be solved in realizing the striding development,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establishing compet itive sports br and,enhancing the cor e competence of sports culture indus -tr y,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industr 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molding a good image of na -t 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building China into a sports power.Key wor ds:sports power;culture industry;cor e competence;mold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发现和认识了/现代中国0,其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0的号召,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

体育是国家的软实力之一,而传统体育文化则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体育强国进程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来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一、挖掘和保护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统体育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保护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包括各地方的传统体育项目、民间体育活动、传统体育器材等。
这些资源是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组织国际体育交流活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体育交流合作等方式,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也可以邀请外国代表团来华学习、体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增进他们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三、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传统体育文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评台成为了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传统体育文化主题全球信息站、开设传统体育文化信信公众号、制作传统体育文化短视瓶等方式,借助新媒体手段向全球传播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特点,开展国际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互动。
四、加强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是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也需要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提高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还可以将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参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注重文化特色和民族形象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特色和民族形象。
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代表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国际传播中应该突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族风格,树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是我国体育强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文化的建设

浅析体育文化的建设摘要体育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体育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有重要意义,对我国体育强国的实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体育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浅析体育文化构建一、前言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2009年9月,国务院就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早在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同时将体育文化的发展列入其中。
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深刻反映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且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民族凝聚力和精神状态的标志。
二、构建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构建体育文化的重要性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是文明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手段。
体育文化的教育性时时刻刻地体现在体育运动中。
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誓不言败的意义是深远的。
而每当任何一个国家申办一个大型体育赛事时,全国人民往往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来支持这个行动。
体现了国民空前凝聚力,这种教育作用是无法比拟的。
体育文化担负着塑造人的健康体魄,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责任。
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合,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繁荣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体育文化的支撑。
没有体育文化的引导,中国体育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体育文化需要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的共同发展,共同努力,从而推动体育强国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背景下的体育文化建设作者:姜焕尧来源:《中州体育》2013年第11期【摘要】文化是体育的灵魂,文化是体育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
缺失文化的体育是残缺不全的,甚至会导致运动者的畸形发展。
2013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是完善前期发展,承上启下完成目标的一年,它的主题就是“保民生、促和谐”,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本研究从体育文化的内涵出发,论述了体育的文化价值、表现形式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体育文化建设,旨在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文化;建设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一次把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摆在了历史的高度,提出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浪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同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上作了主题报告,提出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前提下,提出我国的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思路,大力加强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让体育成为一种先进文化的传播符号,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价值。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它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中就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体育文化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普及体育精神的过程中,弘扬着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助推剂。
1体育文化的内涵为了更好地理解体育文化,就要追溯到它的上位概念,即文化。
“文化”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可将“文化”理解为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以及创造和保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和整体,它是一个有机系统。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体育,于是就产生了体育文化。
它指的是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研究体育与文化的关系,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体育文化现象,特别是体育运动中体育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等。
2体育的文化价值2.1振奋民族精神,表现民族自尊在竞技体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要保持繁荣昌盛,在竞争中求生存,就必然弘扬民族精神。
体育作为振兴民族的巨大推动力,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价值具有独到功效。
一次重大国际赛事的成功与否,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可以提升国家的知名度,可以为世界展示自己国家的风采,为国家的腾飞、民族的昌盛提供难以估量的精神力量。
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让中国一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在奖牌榜单上的排名,无不体现了当前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和风采,更好地传递了民族精神,弘扬了体育文化。
2.2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体育文化的功能随着体育运动形式的日益丰富也将不断地发生变化。
通过与时俱进的前行与发展,推动和促进体育文化的建设,这也将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所必不可少的永恒条件。
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地寻求一种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通过体育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诉求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态势。
2.3创造和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局面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人类进步和文明的一种象征。
相当数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体育文化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无论从减少社会犯罪率,协调人际关系方面,还是缓解社会矛盾,提高人们文明素质程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群众体育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作为体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宣传体育精神、增强人民体质、传承和谐精神等具有重要功效。
2.4增进和调节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化趋势的浪潮使体育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重要的交往手段。
体育比赛以其独有的魅力,拉近了不同种族间的距离,为不同国家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创造和谐国际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体育比赛中蕴含的文化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通过比赛传递的那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这种文化是国家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对于维系国家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3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3.1体育建筑文化建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是哲学观念、伦理观念、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美学思想、行为心理、环境意识等多方面精神因素的外在体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建筑实践的迅速发展,体育建筑文化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并且日益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可以说,建筑实践的发展正在推动着体育建筑文化的研究,体育建筑文化的研究也将会促进建筑实践的发展。
体育建筑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正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日益向人们展示出它特殊的风采。
3.2体育器材文化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对体育器材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随着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体育器材行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制造工艺、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微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航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为这个传统产业带来了根本的变革,使传统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提高,其中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体育器材文化发展的最重要标志。
3.3体育运动服装文化用服装来保护身体,不但是人类极好的生活手段及经济手段,而且是提高人类文化的手段。
服装在人类生活中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和文化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服装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随着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人类服装的发展变化。
体育运动服装是整个人类服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是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和发展的。
3.4项目体育文化任何体育项目都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其中凝聚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
因此,流行时间长和传播范围广、影响深远的体育项目都包含着不同区域和时代人们的体育情感取向和体育审美观念等浓望的体育文化意味。
3.5体育观众文化在当今竞技体育的生长要素中,有一个最不容忽视的群体,那就是体育观众。
体育观众文化,不仅表示竞技体育赛事进程中观众的心理和行为的总体,也包括围绕竞技者和观众甚至管理者多方的社会关系,是一个由看台和传媒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心理需求的特殊的社会集群和社会文化现象。
4解读体育文化的建设4.1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4.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成分当前体育文化已被纳入《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把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议题。
基本内容其中包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全面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努力扩大中华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等。
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作为促和谐、保民生的特殊文化,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更是经济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4.1.2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体育文化建设维系着社会文化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如:一次大型的体育赛事,可以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
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女排在世界杯的决赛期间,群众的关注程度非常搞,使得社会犯罪率大大降低,社会环境趋于稳定,这足以看出体育文化建设对社会安定团结所起到的作用。
4.1.3建构民族精神支柱的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的攻坚阶段契机下,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树立民族精神支柱,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项重大的体育赛事,早已经从简单的身体角逐演变为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升华为国家面貌与综合实力的展示。
4.1.4展示综合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体育作为展示国家实力的手段,并通过体育来壮大国威。
拿日本、韩国来说,他们国家的高速发展都是靠加强文化建设(软国力)来进行。
他们除了提出“科技创造立国”“教育立国”等口号,同时更加注重体育的发展,加强国民素质的发展。
其结果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体育文化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4.2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必然会对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和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前在和谐社会构建的契机下,体育文化建设不能没有依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4.2.1主体性原则人是文化的主体,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类型,体育文化无疑是由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的人们创造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的人理所当然是体育文化的主体。
这一界定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体育文化的服务对象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它来源于人们大众,依托于人民大众,这也是今后体育文化建设的总的价值取向;二是判断、评价体育文化建设好坏的客观标准是人们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可以说,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的人们是最有发言权的。
理论来自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测真理的标准。
4.2.2系统性原则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体育部门的责任,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它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事业。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体育文化建设的系统网络,才能发挥系统功能,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4.2.3融合性原则融合与服务是相辅相承的,只有有效的服务才能达到全面的融合,而只有准确的融合才能有良好的服务。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经济,离开了经济的发展,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将走入歧途,失去它赖以生存的土壤。
同时体育文化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助威,经济则要为体育文化发展助力,通过互生机制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
4.2.4开放性原则体育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种与外界密切联系、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开放式系统。
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体育文化的建设才能向前发展。
因此,通过不断地开展对外交流,并立足自身优势,体育文化建设才能和谐有序地展开。
4.3体育文化建设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共生互动效应4.3.1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效应体育文化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从属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体育文化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为体育文化事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它为物质文明建设发挥着文化渗透和精神重塑的作用。
在这种双重作用的驱使下,有效地带动了物质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同时自身的发展也稳定前行。
4.3.2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效应当前体育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尤其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而言,这种文化效应越来越明显。
体育文化凭借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和特点,渗透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呈现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格局。
5结论综上所述,体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活动,从诞生之时起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彰显出其文化建设的巨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