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值对照表
曝光量详细知识解读

曝光量详细知识解读曝光量的控制,以及光圈快门的调整,是很多初学者的盲点。
下面是店铺网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曝光量详细知识的内容,希望对你在摄影探索道路上有帮助。
曝光量第一节:快门和光圈什么是快门?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简称。
可能是因为曝光时间是由快门控制的原因吧。
快门越快,曝光时间越短,相对来说曝光量越小。
快门越慢,曝光时间越长,相对来说曝光量越大。
常见快门值有30″ 15″ 8″ 4″ 2″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1/4000 1/8000每一档快门之间都是2倍的关系,快门每调慢一档曝光量就变为原来的2倍。
光圈在介绍镜头的时候已经讲过,光圈口头上作为光圈值的简称,但若实际上更多反映孔径的大小。
Kr67sNEFN9I.jpg">孔径越大,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相对来说曝光量越大。
得出:光圈值与曝光量成反比。
光圈与曝光量成正比。
所以针对光圈定义的混乱,大家只要记住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就行了。
光圈值常见的有: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每一档光圈值都是1.4倍的关系。
因为光圈值是焦距与孔径的比值,所以光圈每增大一档(光圈值变小一档),孔的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通光量也变为原来的2倍。
光圈比F2.8大的就算大光圈了,(F1 F1.4 F2 F2.8 )。
光圈比F8小的就算小光圈了(F8 F11 F16 F22 F32)。
要一直强化数值越小,光圈越大的概念。
第二节:控制曝光量什么是曝光量定义:感光器在曝光时间内接收到光的多少。
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曝光量=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曝光时间而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环境光的强度×光圈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示意图:曝光时间就是快门开启的时间,也简称快门。
得出一个简单的公式:曝光量=环境光×光圈×快门如果在自然光下并且不借助闪光灯和反光板,我们几乎无法改变环境光。
摄影常用数据表资料

摄影常用数据表常用光圈数整挡、半挡、1/3挡名义值一览表整 2 2.8 4 5.61/2 1.7 2 2.4 2.8 3.4 4 4.85.66.7 1/3 1.8 2 2.2 2.5 2.8 3.2 3.6 4 4.5 5 5.66.3整8 11 16 221/2 6.7 8 9.5 11 13.5 16 19 22 271/3 7 8 9 10 11 12.7 14.3 16 18 20 22 25 注:标准的光圈级数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f/1是最大的光圈值。
晴天的户外摄影中可参考下列快门速度与光圈值内容。
快门速度分级标准4, 2, 1, 1/2, 1/4, 1/8, 1/15,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1/4000, B, T。
选择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准则B门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
快门开启时间的长短由按下快门按钮的时间来控制。
适合户外夜间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摄。
如拍摄焰火、闪电……及记录夜间由移动照明形成的条纹图案(如行驶着的汽车灯)。
1和1/2秒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
适合在暗淡照明情况下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
适合拍摄无生命的物体和稳定不动的被摄体。
1/4秒使用相机支架。
这是适于拍摄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门速度。
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1/8秒使用相机支架。
对于在限定范围内拍摄成年人比用1/4秒快门速度时更好。
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1/15秒使用相机支架。
当相机上安装标准镜头或者广角镜头时,如在曝光时相机能握持得相当平稳的话,那么有些人能手持相机进行拍摄。
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摄影中曝光参考

第一节 曝光的基本概念
一、曝光的概念 曝光: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 按快门按钮——快门打开(焦平面快门、镜头快 门)——光通过镜头、光孔到达胶片——胶片 (光电传感器)感光。
二、曝光量 曝光量:感光胶片的受光强度(照度) I(单位勒 克司)与曝光时间t(单位秒)的乘积, E=I× t
微距摄影时,镜头伸出量较大,镜头的相对口径 变小,通光量减少,需要进行曝光补偿。调整后 的曝光量=(1+影像放大倍率)2×原曝光量。
利用室内自然光拍摄时,被摄体的亮度与距窗户 的距离有很大关系,距窗户越远、亮度越低。 人工光照明时,被摄体的亮度与距光源的距离有 关。小型光源可以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调 整曝光量。
曝光正确:影像密度范围介于特性曲线趾部起点与肩 部顶点之间,其变化能比较好地还原景物各部分明暗 关系。亮部和暗部保留了能够辨别的影纹和层次差别。 彩色胶片还能正常还原景物色彩。
曝光过度:影像密度向特性曲线的肩部方向偏移,负 片表现为整个密度偏大。景物亮部甚至中等亮度部分 的曝光量超过了感光胶片正常还原景物明暗变化的限 度,影调层次被压缩,难以表现出足够的影纹层次和 细节,高光部分的影调平响曝光的因素 一、胶片感光度 感光度值差1倍, EV值差1。 二、光强 影响因素: 天气:晴天、薄云遮日、阴天、乌云密布。 时段:中午阳光直射,光强最大。以中午的曝光 指数为基准,日出后、日落前2小时曝光指数约少 1个EV值,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曝光指数再少1 个EV值。 季节:春、夏、秋、冬四季 。 地理位置:纬度(大约纬度每差15度,曝光指数 差1个EV值),海拔高低。
第三节
测光表
一、种类 1、按测光方式:入射式测光表、反射式测光表。 2、按结构分:照相机内置测光表、手持独立式测 光表。(照相机测光——反射光测光)
摄影中的EV值(曝光值)是什么意思?曝光补偿有什么用途?

摄影中的EV值(曝光值)是什么意思?曝光补偿有什么用途?EV(Expose Value)值: 曝光值.将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按照下表所示置换为整数值.对应快门速度的整数值称为TV。
对应光圈的整数值称为AV值.而且只需将这两数值相加就可以轻松得到曝光量.该值称为EV值(即曝光值).只要是EV值相同.无论快门速度和光圈如何组合.曝光量都不变。
曝光量是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类似.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
如果是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了.在数码相机上.快门优先一般用[S"来表示.快门的主要应用范围是拍摄运动中的物体及场合.而想拍摄的恰当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比如.在拍摄行走或者快速移动时.快门速度设置在1/250秒左右合适.这样可以得到相对清晰并没有抖动的画面,要拍摄更快的自由落体或飞驰的物体.则需要将快门速度提高到1/400秒左右,而要拍摄极快速飞行.则要1/800秒以上了.相反.如果你想拍摄些刀光剑影等相对模糊且另有意境的照片时.相对降低快门会得到更佳的效果.比如使用1秒.1/2秒等。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摄影中曝光值计算及相关知识

曝光值定义曝光值是一个以2为底的对数刻度系统。
其中N是光圈(f值);t是曝光时间(快门),单位秒。
曝光值0(EV0)对应于曝光时间为1秒而光圈为f/1.0的组合或其等效组合。
如果曝光值已经确定了下来,那么就可以依据它来选择曝光时间和光圈的组合,如表1所示的那样。
曝光值每增加1将改变一挡曝光,也就是将曝光量减半,比如将曝光时间或光圈面积减半。
这一点可能会引起迷惑。
之所以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是因为曝光值反映的是相机拍摄参数的设置,而非底片的照度(这一点将在下一段中提到)。
曝光值的增加对应于更快的快门速度和更大的f值。
因此,明亮的环境或是较高的感光度(一般称作ISO)应当对应于较大的曝光值。
曝光值与其代表的拍摄参数表1. 曝光时间(单位秒),*在不同的曝光值和f值下* 下标m表示以分钟计的曝光时间EVf值1.0 1.42.0 2.8 4.0 5.6 8.0 11 16 22 32 45 64−6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8 m 256 m 512 m 1024m2048m4096m−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8 m 256 m 512 m 1024m2048m−4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8 m 256 m 512 m 1024 m−3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8 m 256 m 512 m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8 m 256 m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 128 m0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 64 m1 1/2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 32 m2 1/4 1/2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 16 m3 1/8 1/4 1/2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 8 m4 1/15 1/8 1/4 1/2 1 2 4 8 15 30 60 2 m 4 m5 1/30 1/15 1/8 1/4 1/2 1 2 4 8 15 30 60 2 m6 1/60 1/30 1/15 1/8 1/4 1/2 1 2 4 8 15 30 607 1/125 1/60 1/30 1/15 1/8 1/4 1/2 1 2 4 8 15 308 1/250 1/125 1/60 1/30 1/15 1/8 1/4 1/2 1 2 4 8 159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1/8 1/4 1/2 1 2 4 810 1/1000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1/8 1/4 1/2 1 2 411 1/2000 1/1000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1/8 1/4 1/2 1 212 1/4000 1/2000 1/1000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1/8 1/4 1/2 113 1/8000 1/4000 1/2000 1/1000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1/8 1/4 1/214 1/8000 1/4000 1/2000 1/1000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1/8 1/415 1/8000 1/4000 1/2000 1/1000 1/500 1/250 1/125 1/60 1/30 1/15 1/8圣诞树4–5泛光灯照明的建筑、纪念碑和喷泉3–5亮灯建筑的远景 2室内,人工光源画廊8–11体育赛事,舞台等等8–9泛光灯照明的马戏团8泛光灯照明的冰雕9办公室及工作场所7–8民居内部5–7圣诞树4–5有关直射日光的曝光值适用于日出之后两小时到日落之前两小时之间的阳光,并认为是正面照射在物体上(顺光)。
ma的光机曝光条件总参考表格

100/(+)
骶尾椎
侧位
80~85
200(大)
0.4
100/(+)
100(小)
0.24
100/(+)
腕关节
正侧位
55~60
50(小)
0.12
100/(-)
肘关节
正侧位
55~58
50(小)
0.12
100/(-)
肩关节
正侧位
70~72
100(小)
0.10
180/(-)
踝关节
正侧位
55~58
50(小)
0.12
100/(-)
膝关节
正侧位
60~65
50(小)
0.16
100/(-)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部位
位置
KVP
mA
距离/滤
腹部
腹部平片
正卧位
70~75
100(大)
0.4
100/(+)
正立位
70~75
பைடு நூலகம்100(大)
0.12
150/(-)
立滤位
95~100
200(大)
0.3
150/(+)
骨盆(髋关节)
正卧位
70~75
100(大)
0.4
100/(+)
脊柱
颈椎
正侧位
68~72
幼童胸片
正/侧位
58~62
100(小)
0.05
180/(-)
四肢
掌指跖趾
正侧斜
48~52
50(小)
0.12
100/(-)
尺桡骨
正侧位
55~58
12种曝光类型

区域曝光描述9白点Ⅸ+4EV 纯白8可接受的高光极限Ⅷ+3EV 最后一点纹理,亮白。
7高光细节Ⅶ+2EV 有纹理的亮部、浅色调6明亮区域Ⅵ+1EV 典型的明区影调。
5中间调Ⅴ0EV 中间调,核心影调。
4开放的阴影Ⅳ-1EV 典型的暗区影调。
3阴影细节Ⅲ-2EV 带纹理的阴影。
在许多图像中都是关键区。
细节清晰可见。
2少许细节Ⅱ-3EV 阴影中刚能看到一点纹理1几乎纯黑Ⅰ-4EV 浓黑的阴影,没有可以识别的纹理。
0黑点0 -5EV12种曝光类型一、正常范围——平均色调(基调为平均色调)二、正常范围——明亮(基调为亮色调)重要区域是明亮的,且需要保持明亮,但又不至于明亮到可能在均匀曝光情况下产生溢出。
拍摄中仍然需要小心溢出。
三、正常范围——暗(基调为暗色调)重要区域比平均值更暗,并希望在图像中保持阴暗的色调。
让这些区域保持阴暗不会发生溢出现象,但可能会丢失一些细节和层次。
如果在后期处理中增加亮度则可能会产生噪点。
四、低范围——平均色调(基调为平均色调)色调范围在中间区域,没有黑色和白色。
通常人们倾向于通过拉近黑点与白点来让直方图均一化,但这将明显改变场景的特性,而且并非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五、低范围——明亮(基调为亮色调)人们根据经验认为这种场景是明亮的,雪,白墙。
大部分云,水汽和雾气都属于这种情况。
高调图像都属于这种类型。
六、低范围——暗(基调为暗色调)根据经验,人们认为这类场景应该呈现暗色调,如黄昏、破晓、夜晚、黑色皮肤和一般认为是黑色或深色(例如靛蓝色或紫色)的表面。
七、高范围——平均色调(基调为平均色调)亮调、中间调和暗调同时存在,而且趋向于把中间调设为默认值。
无论如何,这可能不会符合我们所需要的图像特性。
要了解如何在后期处理过程中恢复色调,以便修正曝光决策。
八、高范围——大面积高亮(低调背景上的大面积高亮)这种类型意味着起主导作用的亮调是基调。
通常这些部分在图像中显示得比平均亮度和周围环境更亮。
如何计算光圈值与快门速度正确曝光量的比例(1)

如何计算光圈值与快门速度正确曝光量的比例?EV值是什么?怎么计算?EV是英语Exposure Values的缩写,是反映曝光多少的一个量,其最初定义为:当感光度为ISO 100、光圈系数为F1、曝光时间为1秒时,曝光量定义为0,曝光量减少一档(快门时间减少一半或者光圈缩小一档),EV值增加1。
常见曝光组合所对应的EV值如下表(感光度为ISO 100):1.0 1.42.0 2.8 4.0 5.6 8.0 11 16 22 32 45 641 秒0 123456789 10 11 121/2 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秒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8 秒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15 秒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30 秒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60 秒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125 秒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250 秒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500 秒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1/1000 秒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1/2000 秒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1/4000 秒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横:光圈F值竖:快门时间白色区域:EV值)EV值所反映的实际是被摄物体的亮度,例如,当测光表测得被摄体亮度为EV 10时,如果设定感光度为ISO 100,光圈系数为F4,则需要曝光1/60秒才能曝光正确,如果光圈缩小一档为F5.6,要保证曝光正常需要将曝光时间延长到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