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参考答案:1.(4分)(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文言文《陋室铭》,完成1-5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试题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练习及答案一、填空题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是_______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
3.《陋室铭》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二、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有仙则名: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三、问答题1.《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2.《陋室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陋室不陋?答:_______四、判断题1.《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 )2.《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五、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这)B. 惟吾德馨(香气)C. 谈笑有鸿儒(大)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答案:一、填空题1.刘禹锡;梦得;唐2.警戒自己;称述功德;文体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练习题1.(1)出名、有名(2)这(3)大(4)使……扰乱2.(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三、问答题1.答:《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答:《陋室铭》从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日常的活动三个方面描写了陋室不陋。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是_____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_____的。
答案:1、刘禹锡,梦得,唐2、警诫自己,称述功德,韵二、字词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之乱耳()12、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出名,有名2、灵验3、这4、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5、长到6、映入7、博学的人8、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9、调弄,这里指弹(琴)10、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11、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乐曲12、指官府文书三、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文中表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第一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一、用原文回答问题: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陋室铭全解+问题(附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于多高,有了神仙就有名气了(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灵验了(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起谈笑往来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没有学识浅薄的人(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的古琴,阅览佛经(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正好比南阳有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旧宅(9)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断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题目: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3)灵:神奇,灵验(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唯:只。
(6)唯吾德馨: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散布的远,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8)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通“洪",大。
《陋室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课后习题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二、阅读题(一)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A ,B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①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②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陋室铭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
2.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高尚情操。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描绘了陋室主人与________的交往。
4. 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作者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陋室铭》所表达的主旨?()A. 重视德行B. 追求物质享受C. 淡泊名利D. 崇尚学问2.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中的“素琴”指的是什么?()A. 素色的琴B. 没有装饰的琴C. 简单的琴曲D. 一种古老的乐器三、简答题1. 请简述《陋室铭》中“陋室”的含义。
2. 作者通过《陋室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四、阅读理解题阅读《陋室铭》全文,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 请解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诗的含义。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他们与陋室有何联系?五、论述题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论述作者对“陋室”的态度及其所反映的人生哲学。
答案一、填空题1. 刘禹锡2. 不以物质条件为重,注重精神追求3. 有学问的人4. 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二、选择题1. B2. C三、简答题1. “陋室”在文中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作者认为,只要居住者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是简陋的住所也能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2. 作者通过《陋室铭》表达了自己不以物质条件为重,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淡泊名利、崇尚学问的人生态度。
四、阅读理解题1.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苔藓爬上台阶的绿色和草色映入帘子的青翠,形象地表现了陋室周围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陋室铭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王安石答案:A. 杜甫2.以下哪一项不是陋室铭中所反映的主题?A. 追求简朴生活B. 批判现实社会C. 追求权力和财富D. 追求真理和智慧答案:C. 追求权力和财富3.陋室铭中的“骄佚靡盈”的意思是:A. 自命不凡,追求享乐B. 自卑谦逊,追求充实C. 自负自满,追求财富D. 自律自省,追求真理答案:A. 自命不凡,追求享乐4.陋室铭中的“弃瑕蹈锋”的意思是:A. 放弃美好事物,坚持追求理想B. 放弃追求,只顾消遣享乐C. 放弃追求,不敢面对挑战D. 放弃安逸生活,追求崇高事业答案:A. 放弃美好事物,坚持追求理想二、填空题1.陋室铭中,“窈窕淑女”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白衣红领、绿杨红杏、小宅深绿、小院青石、翠雀琼枝、窗前明月光。
2.陋室铭中,“出自君子”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我陋室、练素长儿。
3.陋室铭中的“敲门石”指的是房屋门口的什么?答案:水磨石。
4.陋室铭中的“草虫螧”,是哪种虫子的古称?答案:蛟虫的别称。
三、简答题1.陋室铭中的“秋意”是指什么?它是怎样表现的?答:陋室铭中的“秋意”指的是秋天的意味和气息。
它通过对陋室中环境和景物的描绘来表现,如房屋周围的瓜果萧瑟、蟋蟀鸣叫、萧瑟的风声等等。
这些景物和声音都是秋天独有的,通过描绘它们,使读者能感受到陋室中的秋意。
2.陋室铭中的“易水寒”、“夜半歌声”、“景阳岗位”等地名和典故有什么寓意?答:陋室铭中的地名和典故都有着深刻的寓意。
易水寒是指北国的易水,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寂寞;夜半歌声象征着才子低谷时的无奈和寂寞;景阳岗位是指京都,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权力的失望和批判。
这些地名和典故都通过反衬和对比,加深了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深度。
3.陋室铭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和价值观?答:陋室铭表达了诗人追求简朴生活和执着追求理想的思想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无丝.竹.之乱耳①丝:古义:__________ 今义:丝绸②竹:古义:__________ 今义:竹子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有仙则名.名:②有龙则灵.灵:③苔痕上.阶绿上:(2)形容词作动词①无丝竹之乱.耳乱:②无案牍之劳.形劳:3. 重点实词(1)斯.是陋室斯:(2)惟.吾德馨.惟:馨:(3)谈笑有鸿.儒.鸿儒:鸿:(4)往来无白.丁.白丁:(5)可以调.素.琴.调:素琴:素:(6)阅金.经.金经:(7)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形:二、重点句子翻译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孔子云:何陋之有?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语段(一)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有什么深意?结合全文回答。
(3 分)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探究设问1. 作者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2. 文中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何在?3. 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4.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金题演练一、(2019南阳市宛城区一模)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4 题。
(共 11分)(一)《陋室铭》全文(二)洁一室,开南牖 ①,八窗通明。
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
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 ②,旁设小几一。
挂字画一幅,频换;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
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
晨入园林,种植蔬果,刈草,灌花,莳 ③药。
归来入室,闭目定神。
时读快书,怡悦神气,时吟好诗,畅发幽情。
临古帖,抚古琴,倦即止。
知己聚谈,勿及时事,勿及权势,勿 臧否人物,勿争辩是非。
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④ 礼节。
小饮勿醉,陶然而已。
诚然如是,亦堪乐志。
(节选自沈复《养生记道》 )[ 注释 ] ①牖:窗户。
②楚楚:整齐的样子。
③莳:栽种。
④徇:遵循,顺从。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 语段(一) 和语段 (二)都写了自己的居室, 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请分别简要回答。
( 4 分)A. 名 有仙则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苔痕上.阶绿 B. 上 B. 上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 C. 素 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无案牍之劳.形D. 劳.D. 劳 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二、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 4 题。
(共 10 分)(一)《陋室铭》全文(二)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邻里有争财者, 持兵而斗, 凤往解之, 不已, 乃脱巾叩头, 固请曰:“仁义逊让, 奈何弃之!” 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 巫① 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
建初中,将作大匠②任隗举凤直言,到公车 ③,托病逃归。
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
隐身渔钓,终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有删改)注:①巫:古代以求神、占卜为职业的人。
②将作大匠:古代官职名称。
③公车:汉代 官署名。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惟吾德.馨A. 德A. 德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山不在高. B. 高 高.尚士也 斯是.陋室C. 是.C. 是 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草色.入帘青D. 色 .D. 色 未尝稍降辞色.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分)3. 语段(一)开头由山、水写起有什么作用?( 2 分)4. 刘禹锡与高凤都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4 分)第10 篇陋室铭知识盘点1. ①指弦乐器②指管乐器2. (1)①出名,有名②灵验、神异③蔓延、长到(2)①扰乱,这里是“使⋯⋯受到扰乱” ②劳累,这里是“使⋯⋯劳累”3. (1)这(2)只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3)博学的人大(4)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5)调弄不加装饰的琴不加装饰的(6)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7)指官府文书形体、躯体1.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觉到简陋了)。
4.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三、1. ①从陋室主人方面写出了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②从生活环境方面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雅致。
③从交往人物方面写出了陋室交往人物的博学、德才兼备。
④从生活情趣方面写出了陋室生活情趣的高雅。
2. 用诸葛庐、子云亭做类比,暗示“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 全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4.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惟吾德馨”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即使生活苦楚,也应追求高雅品质。
金题演练一、1. D (2分)【解析】A项两个“名”的意思分别是“出名,有名” “有名的”;B项两个“上”的意思分别是“长到、蔓延” “上等”;C 项两个“素”的意思分别是“不加装饰的”“白色”;D 项两个“劳”的意思都是“使⋯⋯劳累”。
2.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房子简陋了)。
(2 分,不能补出省略部分,扣 1 分。
)3. 结尾运用反问,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再次证明“陋室不陋” ,照应开头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 语段(一)借陋室表达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语段(二)写居室是为了保持自己心目平静、不染物欲、有节制的生活,以达到怡养身心(养生)的目的。
(各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二)打扫干净一间房子,在南边开窗户,八扇窗子采光。
不要多摆放供赏玩的器具,(以免)引诱心神,扰乱视线。
安放大床、长几各一张,笔、砚摆放整齐,旁边设小几一个,挂字画一幅,频繁更换字画;几上放喜欢的书一二部、古人字帖一本、古琴一张。
心眼之间,常要一尘不染。
早晨进入园林,种植蔬菜瓜果,锄草,浇花,栽种药草。
回来进入净室,闭上眼睛安定神情。
时而读使人愉快的书,使神气快乐愉悦;时而吟好诗,使幽情得以畅达抒发。
临摹古人字帖,弹奏古琴,疲倦了就停止。
知己朋友聚会,谈话的内容不涉及时事权势,不褒贬人物,不争辩是非。
有时相约悠闲出行,不讲究穿戴,不因为遵循礼节而劳心苦力。
少喝点酒但不要喝醉,舒畅快乐就够了。
假如确实能这样做,也可以娱乐志趣。
二、1. A(2分)【解析】A项两个“德”的意思都是“品德” ;B项两个“高”的意思分别是“与‘低'相对”“高洁”;C项两个“是”的意思分别是“表判断”“这”;D 项两个“色” 的意思分别是“颜色” “脸色”。
2.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
(“丝竹”“案牍” 1 分,大意 1 分。
共 2 分)3. 以类比起兴,以虚衬实。
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 。
同时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意思对即可。
2 分)4. 二人都具有不慕名利、高洁傲岸、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优秀品质。
(2 分)语段(一)中,作者通过描写居室环境清幽宁静雅致、交往人物博学德才兼备和日常生活高雅表现出自己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1 分)语段(二)中,通过写高凤以仁义劝解械斗的众人、推却了太守召请、推辞了任隗的举荐表现高凤的品质。
(意思对即可。
1分)(共 4 分)【参考译文】(二)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
少年时做学生,家中以种田为业,而高凤专精诵读,白天、黑夜不休息。
邻里有争夺财产的,拿着兵器相斗,高凤前去劝解,(争斗仍)不停止,(高凤)便脱去头巾叩头,坚决请求道:“仁义谦让,怎么都丢弃了呢!”于是争斗者心受感动,放下兵器向他道歉。
高凤年老了,坚持志向不知疲倦,很有名声。
太守连续召请,(高凤)害怕不能逃脱,自称本是巫家,不应当做官,又假称与寡嫂因田产打官司,于是不去做官。
建初年间,将作大匠任隗推荐高凤敢于直言,高凤到公车之后,托病逃回家。
推让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兄长的儿子。
自己隐居垂钓,在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