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四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职责分工 (1)

4.术语和定义 (1)

4.1危险源 (1)

4.2风险度 (2)

4.3风险辨识 (2)

4.4风险评估/评价 (3)

4.5风险分级 (3)

4.6风险管控 (3)

4.7风险信息 (3)

5.风险点识别方法 (2)

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

5.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3)

5.3风险等级划分 (6)

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9)

7.风险培训 (9)

8.风险分级管控总结及考核方法 (10)

附件:

附件1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附件2 风险分级管控登记台账

附件3 风险点识别过程记录

3.1作业活动清单

3.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3.3设备设施清单

3.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附件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文件

关于成立风险管控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通知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完善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价能够准确判断生产装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及时提出相应控制手段和防护措施,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1、风险评价的目的: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精准管理,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风险评价的组织:

组长:吴建峰

副组长:高平

成员:王翠萍、刘青山、吕计国、刘经岗、贾可玉、吴立军

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范围:

适用于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区域。

4、评价时机:

(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

(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

1) 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 常规和异常活动;

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评价方法

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危害表分析(JHA)、安全检查表法(SCL),采用矩阵法划分风险等级。

6、评价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

(2)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3)合同规定。

7、职责与分工

(1)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2)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由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班组长、员工骨干组成。

(3)安全部负责组织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4)安全部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最终形成评价报告,上报物联网系统;指导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5)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分别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6)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自行评价。

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2日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号,2016年修订版)《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关于印发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65号)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103号)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化工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试用版)

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职责分工

公司安全管理小组是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小组设在安全科。

组长职责:负责安排协调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4.术语和定义

4.1危险源

又称风险点,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4.2 风险度

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

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4.3 风险辨识

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4 风险评估/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4.5 风险分级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4.6风险管控

根据风险评估的等级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并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4.7风险信息

是指包括危险源(危险点)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5.风险点识别方法

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某项作业活动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损害。该方法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等内容。

5.1.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

(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装车、卸车、摘菜、清洗、切丁、冷冻。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5.1.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1)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表1)。

表1 作业活动清单

(2)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明确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

(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表2)。

表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工作任务:区域/工艺过程:分析人员:日期:编号:

(备注: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可以从技术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各方面考虑。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5.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出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

5.2.1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1)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表3)。

表3 设备设施清单

员等。

(3)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4)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5)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6)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表4)。

表4 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检查单位: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检查人:检查时间:

5.3 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矩阵法

通过JHA\SCL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R=L×S

其中:R—代表风险度;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评价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表4 风险矩阵表

本公司方案采用风险矩阵法将危险源分为5级:

级风险、5级风险合并为4级风险。

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重大(D级\2级\橙色)风险:

(1)开停线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

(2)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主要装置。

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6.1 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据《化工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指导手册》进行编制,依次按照工程技术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确认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6.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记录表格详见附件。记录表格按照指南规范填写,各项记录保存三年。

6.3 风险分级工作完成后,各部门按照安全科统一要求在各有关岗位公布本部门的主要风险点名称、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7.风险培训

7.1.1公司安全科制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执行。

7.1.2公司聘请安全服务专家对风险评价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通过专家讲解培训、班组活动设施风险识别。

7.1.3风险识别记录分解发放到班组,设置风险点危险告知牌、现场专项演练等活动,公司参与人员全部考核合格,了解本岗位的风险特性、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7.2当有一下情形发生时,由安全科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分析并组织培训。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事故事件发生后;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8.风险分级管控总结及考核方法

8.1 本次“两个体系”创建活动,公司共有从业人员71人,参与培训、创建71人,确认风险点11个,其中,1级0个、2级0个、3级3个、4级8个,新增控制措施52项。8.2为确保该项活动从上而下、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公司安全领导小组责成安全科负责组织修订《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8.3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

激励考核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与奖惩台账相一致。

附件1 风险点管控清单

附件2 风险点分析管控登记台账

附件3 风险点识别过程记录

3.1作业活动清单

3.2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表

3.3设备设施清单

3.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附件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附件1

附件2

9

附件3 风险点识别过程记录

风险点识别过程记录

审核人:

审核日期:2017.4.12

审定人:

审定日期:2017.4.12

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

3.2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表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风险评价表-1

12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风险评价表-2

13

14

15

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