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标准化应用技术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标准化应用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其作用原理是:将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催化剂、净化剂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养料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无公害。
其技术特点是:以秸秆替代化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有机栽培技术表现成本低、容易操作、资源丰富、投入产出比大,环保效益显著。
秸秆生物反应堆分为:内置式、外置式、内外结合式三种。
内置式反应堆又分为:行下内置式、行间内置式、穴中内置式和追施内置式四种。
一、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各种物料的标准量1.秸秆用量及辅料行下内置式和行内内置式:每亩一次用秸秆粉3000kg~4000kg,麦麸120kg~160kg,饼肥150kg。
穴中内置式:每亩一次用秸秆粉400kg~500kg,麦麸80kg~100kg,饼肥60kg~75kg。
追施内置式:每亩一次用秸秆粉800kg~1000kg,麦麸80kg~100kg,饼肥120kg~150kg。
2.菌种用量行下内置式和行内内置式:每亩一次用量6kg—8kg。
穴中内置式:每亩一次用量4kg—5kg。
追施内置式:每亩一次用量4kg—5kg。
3.草食动物(牛、马、羊等)粪便用量只有行下和行间内置式应用,每亩一般用量3立方~4立方。
4.注意事项种植蔬菜、水果和豆科植物必须杜绝使用鸡、猪、人、鸭等非草食动物粪便,化肥作底肥。
二、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做法1.冬暖式温室蔬菜行下内置在定植或播种前,在种植行下开挖一条宽60—80cm,深15—20cm,长度与行长相等的沟,在沟内铺放秸秆(玉米秸、麦秸等),铺放厚度为25—30cm,铺放办法:一般底部放整齐秸秆(如玉米秸、高粱秸、棉柴等),上部铺放碎软秸秆(如麦秸、稻草、杂草、树叶、食用菌下脚料等),并使秸秆连沟的两头露出10cm长,以便覆土浇水进入氧气。
如果没有碎秸秆也可全用整秸秆。
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原理及现状

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原理及现状一、秸秆生物反应堆研究的依据和原理所渭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就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生防效应、矿质元素、有机质等,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
该项技术的实施,可加快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转化,使农业资源多层次充分再利用,农业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秸秆反应堆的技术原理是:植物光合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的秸秆,通过加入微生物菌种、催化剂和净化剂,在通氧的条件下定向重新产生二氧化碳、水、热和矿质元素,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出大量的抗病虫的菌孢子,再通过一定的工艺设施,提供给作物,使作物更好地生长发育。
这样植物光合合成有机物,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二者在物质转化,重复再利用的过程中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圈。
这就是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依据和原理。
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效能与作物生长表现(一)技术效能,生物反应堆对作物生长产生四大效应:1.二氧化碳效应可使浓度提高4~8倍,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127%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60%以上。
2.热量效应可使晚秋、冬季、早春20厘米地温增加4~6℃,气温增加2~3℃。
3.生物防治效应可减少发病率80%~96%。
4.有机改良土壤效应可使土壤有机质提高10倍以上,根条数增加136%,根系鲜度增加1.25倍。
在以上四大效应的影响下,农产品上市期提前15~20天,收获期延长30~45天,综合投资成本下降60%,增效65%以上。
结果证明,该技术是一项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创新技术。
(二)作物生长表现,在反应堆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农作物在生理生态、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显著变化:根茎比增大,日增长量加快,生育期提前,主茎变粗,节间缩短,叶片面积增大,叶片变厚,叶色加深,开花结果增加,千粒重显著增高,果实明显增大,个体差异缩小,整齐度提高,果皮着色加深,含糖量升高,口感变甜,抗病虫害能力增强。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2 0% ~ 3 0% 。
4 . 病 虫 防 治 应 用 该 技 术 前 生 物 反 应 堆主 要 应 用 于 温 室 大 棚 3 年 的大棚 , 一般 不见病 不用 药 , 外 农作 物种 植 。 温 室 大棚在 没 有通 电
近年来, 江 苏省 邳州 市 八路镇 ・市县 动态 ・ 重 点发 展 高档盆 栽 花卉 , 不仅 推动 了当地 花 卉产业 的提档 升 级, 也给 邳州 : 绿色发展 生态富民 村 民们 家 门 口就业 提供 了便利 。 目 前, 基 地 已建成 5万平 方 米 的现代 立足 农业 产业 富 民, 八路镇 积 化连 栋智能温 室, 对 空气湿度 、 温 度 极 构 建花卉 八 路、 诗 意 田园 的现代 和 光照 严 格控 制 , 为花 卉生 长提 供 农 业 综合 发展 模式 , 高标 准规 划建 有力 的环 境保障 。 设八路花卉 产业 园, 已建成 3 0 万平 据介绍, 基 地年 可 生产 盆栽 花 方 米 鲜切 花 目光温 室 , 年 生产 鲜切
1 . 内置 式秸 秆 生 物反 应堆 的 1 / 4~ 1 / 3; 温度 降至 2 4~ 2 6 ℃ 技 术要 点 一 是科 学处 理菌 种 , 菌 时关 闭风 口。
44 2 0 1 7 年第1 6 期 发展为要 , 环境优先。
编辑: 赵昕( z h a o x i n s a g r i . l f o v . o n )
一
、
2 . 外 置 式 秸 秆 生 物 反 应 堆 午棚 温 降至 1 7~ 1 8  ̄ C, 阴天降至 其 主要 技术 流程 为贮 气池 建 造 、 上 1 5~ 1 6 ℃ 时盖帘 。 料、 接 种、 加 水、 覆膜 、 启 用、 补 料 2 . 加 强通 风 排 湿 应 用 反 应 ( 菌、 水) 、 气( 液、 渣) 综合利用、 作 堆 的 大 棚 , 放 风 口应 比常 规 开 口 物 生长 管理 。 时 间早、 开 口大 。 一般 棚 温 2 8 ℃ 二、 技 术要 点 时 开始放 风, 风 口要 比常 规 的 大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2年第11期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废弃的秸秆通过生物菌剂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增加棚室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从而增强蔬菜作物光合作用,改善土壤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蔬菜产量及综合抗性,是有效解决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的创新栽培技术。
一、操作方法秸秆生物反应堆现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二种形式,一般采用内置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配制菌种。
建造一亩标准大棚的内置式秸秆反应堆,约需秸秆2500~3500千克,所用固体菌种6~8千克,再按1千克菌种加20千克麦麸比例拌匀,然后加水,水量以拌好后手攥,手缝滴水为宜。
液体菌种约1千克,对水稀释100倍,喷在秸秆和农家肥上。
2 开沟。
在蔬菜栽植行的位置,南北方向挖一条略窄于小行距的沟,沟宽30—50厘米,深20-30厘米。
3 填埋秸秆。
将备好的秸秆填入沟内。
秸秆不必切碎,但要用干料,种类不限,玉米秸、玉米芯、麦秸、稻草、谷秸、高粱秸等都可。
铺放均匀、踏实,南北两端让秸秆露出地面5~10厘米,以利沟内通气。
4 接种菌种。
填放秸秆厚度为深度一半时,踩实,把拌好的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撒匀后用铁锨轻拍一遍秸秆,让菌种漏入下层一部分。
然后铺秸秆,踩实至地面水平,可适量加入有机肥,再撒剩余菌种。
5 覆土。
回填土时边填边敲打,覆土厚度一般20厘米左右,覆土后应形成高畦,耧平。
6 启动反应堆。
①浇水。
在反应堆间的沟内浇水,水面高度应达到垄高的3/4,利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湿透反应堆的秸秆,但要防止水面过高,以免垄土板结,影响栽种。
②打孔。
浇水后4~5天,反应堆已开始启动,这时要及时打孔,以通气散热,增加二氧化碳的气体排放。
打孔用14号钢筋,间隔20~25厘米,深度要达到秸秆底部。
以后每逢浇水后,气孔堵死,都必须再打孔。
③微灌,覆地膜。
在栽植行间铺上两根微灌或滴灌软管,禁止大水漫灌。
然后覆盖地膜,地膜边沿应压实,禁止在畦垄上对缝覆盖。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与应用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与应用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李建设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由山东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世明研究员历时20年研发的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增质,增效的有机裁培理沦和技术。
它的研究成功从根本上摆脱了农业生产依赖化肥的局面。
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徵生物菌种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热景和有机物瘐,达到改善土壌,增强肥力,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生长的目的。
该技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密切结合农村实际,促进秸秆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使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开辟了新的途径。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自2001年9月在山东、河北等14个省156 个县(市、区)示范推广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厅把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作为2006 ~ 2008年度农业主推技术,2009年省财政厅作为财政重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向广大农民重点推广。
自2001年至今,全省已将该技术累计推广应用到11万个蔬菜大棚、3万多亩果园和茶园,基本涵盖了番茄、黄瓜、甜椒、西葫芦,莲藕等蔬菜品种,萆莓,桃,杏、樱桃等杲品。
中央电视台、山东省电视合、大众曰报等媒体给予大力宣传报遒,国家广电总局摄制专题科技片播放,以加快该技术推广进程。
2006年,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建议》的提案,回良玉副总理给予批示。
同年4月24 - 27曰,民革中央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现场会6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囯务院扶贫办、中科院等21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会,通过对比察看临淄区皇城镇郑辛村应用和未应用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蔬菜长势,详细询问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成本、使用难易度、效杲后一致认为,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不仅可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而且能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转化,使农业资源多层次再利用,农业生态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该技术简便易行,成本低廉,费效比突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秸秆生物反应堆实用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实用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是一种利用秸秆等农作物剩余物为原料进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设备。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生物降解,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甲烷等生物能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实用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一般由反应器、负压受气器、热水循环系统、废气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反应器是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核心设备,由垂直设置的内壁和外壁构成,内壁上部连接通风口,下部连接流料口,底部有垃圾液排出口。
(一)控制温度秸秆生物反应过程中,温度是关键因素,恰当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废弃物的降解。
一般情况下,秸秆生物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
过高的温度会使微生物死亡,过低会耽误微生物的生长。
(二)增加通气量适当的通气量有利于维持秸秆生物反应的正常状态。
不良的通气状态会引起气中恶臭物质的生成,影响秸秆生物反应堆的运行和周边环境。
(三)控制水分水分对秸秆生物反应极为重要,因为秸秆生物反应涉及到微生物代谢和降解。
适当的水分有利于维持环境湿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
过多或过少的水分会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或杀死微生物,影响秸秆生物反应的正常运作。
(一)清理反应器由于反应器内有秸秆等废弃物参与反应,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碳飞灰物、沉积物等产物会在反应器内积聚。
积聚过多会影响反应器的通气和物料流动,必须定期清理。
(二)排液秸秆生物反应过程会产生溶液,含大量微生物与营养物。
该液可以作为生物肥料利用,排出来后可以减轻反应器的重量,避免对建筑安全的不利影响。
(三)修理受气器受压受气器是秸秆生物反应堆重要组成部分,有压缩机或风机驱动,可以产生反应器内的负压,保证反应器内正常通气。
定期检查并修理受气器,避免对反应器的影响。
秸秆生物反应堆是一种既能降低农荒地毒素污染,又能利用废弃物生产肥料、燃料,节能环保的方法,是一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的生产性科技。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仍需继续突破技术难点,提高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产能、降低成本、优化结构,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提质的有机栽培理论和技术,与传统常规农业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秸秆反应堆生物技术又称二氧化碳缓释富氧秸秆发酵技术,是一项能够有效解决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创新栽培技术。
它有6大优点:一是防病效果显著。
秸秆反应推使用的高活性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有益菌株,对多种致病病菌有抑制、杀灭作用,降低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
二是减少化肥用量,节约成本。
秸秆经微生物分解后变成容易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可以节省化肥30%-50%。
三是改良土壤结构。
连续使用该技术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良,土壤通透性大大增强,作物根系明显增旺。
四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在冬季放风量较少的情况下,秸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产量有所提高。
由于减少了化肥和杀菌剂的使用,蔬菜商品性大大增强。
五是提高棚内温度。
秸秆分解产生的热量,可以使棚内地温增高1-3℃,气温增高3-5℃,增温效果十分明显。
六是减少浇水次数。
深冬季节,秸秆可以储存大量水分,不断满足蔬菜根系需要,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2005年这项技术最早应用于四家项目区冬茬生产的黄瓜和角瓜上,以行下内臵式反应堆为主,外臵式少数。
随着我区设施农业的建设发展,200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当年应用推广面积达0.7万亩,每年都在递增,截至2009年冬季推广面积最大达2.7万亩,
主要以冬季生产的茬口为主。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原理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生产有机食品和无公害瓜果蔬菜的重要途径。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植物秸秆做原料,加入特制的菌种发酵剂,使秸秆快速分解释放出大量CO2 、热量、抗病源微生物孢子。
植物生长需要利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
从而使农作物,特别是大棚瓜果菜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据统计: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每亩可降低成本50%。
瓜果菜平均每亩增产30%以上,增收40%以上,效益相当可观。
一、传统大棚存在的问题1、二氧化碳严重缺少;2、冬天大棚地温低;3、病虫害越来越多;4、土壤板结盐渍化现象严重。
二、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作用主要表现在:1、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正常情况下,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CO2的浓度低的在900ppm,高的可达1900ppm,CO2浓度比普通大棚提高4-6倍。
CO2浓度提高了,在同样光照强度的情况下,光合效率就会提高,也就必然会使大棚瓜果菜的产量提高。
2、放出大量的热秸秆在分解过程中除释放CO2外,一千克秸秆还放出3037千卡的热量,特别是应用内置式反应堆形式,20厘米地温能提高4-6℃左右。
3、生物防治病虫害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抑制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60%以上,采用了这项技术,有的棚能达到基本不打农药。
就可以生产无污染绿色的有机蔬菜。
4、有机改良土壤作用秸秆分解剩下一些残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在大棚的土壤中,会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松软,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同时,里面还含有大量抗病微生物和矿质营养,这些矿质营养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而且比例配得很好,因此极大的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解说稿不用粪、不用肥,只用秸秆种大棚蔬菜,这事您信吗?不信!甭说您不信,头一次听说这事的时候,我也不信。
可是,在人家山东省,有不少大棚的的确确就是这样种的,而且还种得还很好。
常言说眼见为实,看了这些用秸秆种的大棚蔬菜,就叫人不得不信。
信归信,用秸秆种大棚蔬菜,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咱们还得请他们自己说一说。
(采访济南市垛石镇农民李连玉:用这个反应堆何不用反应堆,一开始上棚的时候,投入就悬殊两千多块钱,(普通棚)总成本一季得七八千块钱,我总成本多收也就三千多块钱,到结束最少节省五千多块钱。
济南市董家镇季林忠:用上反应堆以后,今年长的果子挺好,比原来用鸡粪的时候,提高产量得四分之三,去年我这个棚卖了不到五千块钱,今年估计能卖到两万多多到三万块钱,不用肥、农药还没打一次呢,原来长到这个时侯得打三四遍农药了。
)他们所说的反应堆,就是用秸秆种大棚蔬菜的核心技术,专家们叫它:“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这项技术是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厅正在向全省重点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作物秸秆做原料,拌上特制的菌种,使秸秆快速分解放出大量CO2、热量、抗病微生物孢子。
从而使农作物,特别是大棚瓜果菜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据统计: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每亩可降低成本50%。
瓜果菜平均每亩增产30%以上,增收40%以上,效益那是相当可观。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大棚蔬菜用上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就能有这么好的效益呢?这就要从作物的生长原理说起,大家都知道,任何绿色植物的生长及产量的形成,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大棚蔬菜也不例外。
所谓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照射下,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叶绿素CO2 + H2O C n H2n O n + O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在这个过程中:生成有机物的能源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要想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从光、CO2和水上做文章。
实际上,光的好坏我们控制不了,老天说晴就晴,说阴就阴,根本不听咱的;这里面最好解决的是水,旱了我们可以浇,涝了我们可以排;最后剩下的就是二氧化碳啦,但二氧化碳很有限。
空气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就占了99%,二氧化碳和剩下的所有气体总共只占1%,其中的二氧化碳只占到0.3‰~0.33‰。
也就是说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300~330ppm,数量那是相当的少啊。
蔬菜大棚由于密闭时间长,棚内CO2严重亏缺。
根据研究人员的测定:从早晨开始,到十点钟左右,随着棚内蔬菜光合作用的增强,CO2浓度迅速降低,从300ppm左右,降到100多ppm,有的甚至低到了60ppm以下、大棚蔬菜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步。
导致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不能有效提高,这是大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难题之二是冬天大棚地温低种大棚的人都清楚,大棚地温低,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到了数九寒天,要提高1℃地温非常困难。
有人曾测量过北方各地在三九天的大棚地温,20厘米地温很少有达到12℃的,一般就是8~10℃,甚至更低。
结果是,大棚瓜果菜不能正常结果,叶片也越来越小,特别是黄瓜很容易出现“瓜打顶”或花打顶,只要出现瓜打顶现象,一个月内很难再长出正常的黄瓜。
三是病虫害越来越重由于大棚温湿度大,病虫害越来越重,常常是老病还没有治好,许多新病又接着出现。
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上升,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甚至导致绝产绝收,给棚户造成严重损失,这是大棚生产中遇到的第三个难题。
四是土壤板结盐渍化现象严重在不少地方,大棚使用的化肥的量大大超过了作物实际需要,个别大棚甚至是作物实际需要的几倍。
这些超出作物实际需要的化肥,残留在土壤里,不想板结盐渍化都不行。
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上面的问题就能基本解决了。
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放出大量二氧化碳CO2是哪里来的?是有机物分解还原出来的,秸秆生物反应堆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有机物分解还原的过程,菌种C n H2n O n + O2→CO2↑+ H2O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实际测定的结果是:一千克秸秆产生1.1千克CO2,正常情况下,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CO2的浓度低的在900ppm,高的可达1900ppm,CO2浓度比普通大棚提高4~6倍。
CO2浓度提高了,在同样光照强度的情况下,光合效率就会提高,也就必然会使大棚瓜果菜的产量提高。
这也就解决了前面讲到的,大棚瓜果菜因缺CO2不能继续提高产量的难题。
二是放出大量的热秸秆在分解过程中除释放CO2外,一千克秸秆还放出3037千卡的热量,特别是应用内置式反应堆形式,据专家们测定,20厘米地温能提高4~6℃,这也就解决了前面所讲的冬天地温提不上来的难题。
第三是生物防治病虫害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有16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抑制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60%以上,采用了这项技术,有的棚能达到基本不打农药。
这也就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前面所说的病虫害越来越重,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
第四是有机改良土壤作用秸秆分解总要剩下一些残渣,大体上是秸秆总量的13%,这些残渣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在大棚的土壤中,会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松软,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除此之外,里面还含有大量抗病微生物和矿质营养,这些矿质营养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而且比例配得很好,这样很好地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第一年可减少化肥用量50%以上,第二年减少化肥用量80%以上,第三年可不施用化肥。
所以也就解决了前面所说的土壤板结盐渍化的难题。
第五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应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还能提高作物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据测定:在CO2浓度提高4倍时,作物光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豆科植物固氮活性提高1.9倍。
这就是秸秆生物反应堆生物效能: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可以把1千克干秸秆转化成3037千卡热量、1.1千克CO2、0.13千克有机肥和0.003千克微生物及抗病孢子。
这些物质和能量用于大棚,产生一系列的促长增产效应1.长势好具体表现在:苗期早发、生长快、棚菜的根系发达,茎秆变得粗壮,节间缩短,叶片变大、变厚,病虫害少。
中期:生长势强壮,开花结果早,坐果率提高,载果率提高、果实膨大快、成熟早。
以黄瓜为例,用常规法种大棚黄瓜,两个叶片能保证供一根好黄瓜就不错了,而且,瓜条不顺溜,畸形果特别多。
用了这项技术后,不但一个叶片能保证长一根好黄瓜,有的甚至“双胞胎”、“三胞胎”都会出现,回头瓜还很多。
而且,瓜条长得快,个头大,瓜条齐整,畸形果很少甚至没有。
后期:连续结果能力强,比常规种植瓜菜收获期延长30~45天,果树晚落叶20天左右。
常规种植常见的重茬导致死苗、死秧和病虫害泛滥等问题,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就会得到根本解决。
2.提前上市用了这项技术之后,一般瓜果类蔬菜能提前7天至15天上市。
这对于象草莓、樱桃等大棚时令果、菜来说,那可是了不起的突破。
别说提前上市7天、半个月,只要能提前3天上市,价格那也能高一倍甚至几倍。
3.改善产品品质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化肥、农药少用,甚至不用,产品中的化肥、农药残留必然减少,产品品质也就必然提高;另外,从产品内在品质讲,含糖的瓜果菜可以提高两个含糖量,吃起来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就是不含糖的瓜果菜,如黄瓜、甜椒、西葫芦和不用这项技术的比,味道也好一截。
更重要的是,应用这项技术是生产有机和无公害瓜果菜的重要途径,就冲这一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就值得咱们好好学一学。
首先要学就是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第一步就是做好菌种处理。
秸秆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由1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其作用是加速秸秆分解和产生二氧化碳,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
为了保证菌种接种成活并顺利启动秸秆反应堆,就必须对菌种进行预处理。
按照每500千克秸秆用菌种1千克的比例,计算所需菌种数量。
通常一亩大棚大约需要秸秆4000~5000千克,那么,所用菌种就是8~10千克。
再按1千克菌种加20千克麦麸比例,把菌种和麦麸干着拌匀,然后加水,1千克麦麸加水0.8千克。
合适水量的标准为:拌好后用手一攥,手缝滴水。
秋季和初冬,即8~11月份,菌种可现拌现用,也可当天晚上拌好第2天用;晚冬和早春季节要提前3~5天拌好菌种备用。
拌好的菌种一般摊薄10厘米存放,注意防冻。
第二步,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常用的秸秆生物反应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建在蔬菜种植行地面以下的叫做行下内置式反应堆。
一种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叫做外置式反应堆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建造一、开沟在小行也就是蔬菜种植行的位置,顺南北方向挖一条略宽于小行的沟,沟宽70~80厘米、深20厘米。
二、填埋秸秆、接种菌种把准备好的秸秆填入沟内,秸秆不必切碎,但要用干料,种类不限。
凡作物秸秆,像玉米秸、麦秸、稻草、稻糠、豆秸、花生秧、花生壳、谷秸、高梁秸、烟柴、向日葵秸、树叶、杂草、糖渣、食用菌栽培后的菌糠等等都可以用。
铺放均匀、踏实,填放秸秆厚度为30厘米,南北两端让部分秸秆露出地面,以利于往沟里通气。
施入饼肥:把饼肥均匀撒到秸秆上。
饼肥的用量,按每亩大棚100~200千克。
饼肥种类不限,蓖麻饼、棉子饼、花生饼、豆饼等都可以。
施入饼肥是为了调节炭氮比,以利于菌种繁殖。
接种菌种,把用麦麸拌好的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
菌种撒匀后,用铁锨轻拍一遍秸秆,让菌种漏入下层一部分。
覆土整平。
覆土厚度一般18~20厘米,这样内置式反应堆就算建成啦。
秋季和初冬,反应堆可现建现用;晚冬和早春季节最好提前20~30天建好、启动反应堆,以提高地温,利于定植和作物生长。
注意事项:建造内置式反应堆掌握四不宜的原则:开沟不宜过深(不超25cm);菌种、秸秆量不宜过少(每亩菌种8~10千克,秸秆4000~5000千克);覆土不易过厚(18~20cm);打孔不宜过晚、过少,浇水3~4天后打孔,间隔20~25cm。
三、浇水打孔启动反应堆在大行也就是反应堆之间的沟内浇水,水面高度应达到垄高的四分之三,利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湿透反应堆的秸秆,但要防止水面过高,以免垄土板结影响栽种。
浇水后4~5天,反应堆已开始启动,这时要及时打孔,以通气散热。
打孔用14号的钢筋或粗细相近的木棍,间隔20~25厘米,深度要达到秸秆底部。
7~10天后可进行移栽定植或播种。
在第一次浇水湿透秸秆的情况下,不论什么蔬菜,定植时只浇缓苗水就可以了,墒情足也可不浇水,千万不要像这样再浇大水。
定植第二天,要在距离苗子15-20厘米周围及时打孔。
行间及苗子之间都要打,孔距以20—25厘米为宜,深度一样要达到秸秆底部。